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魁 《农电管理》2008,(12):63-63
自打三年前母亲去世后,对母亲生前住的房间和用的物品我一直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前几天为母亲办三周年,按照习俗在整理母亲遗物时,我第一眼就看见那盏放在母亲床头上的煤油灯。这是一盏造型别致的煤油灯,上身仿佛是一个小葫芦,下面是圆形底座,看上去晶莹透绿非常美观,好像是一件玻璃工艺品。据母亲讲这盏煤油灯是她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50多年来这盏灯一直陪伴着母亲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相似文献   

2.
我是江苏省铜山县刘集镇许楼村的一名村民 ,今年 36岁。回忆 30年来我家使用炉具的四次变革 ,真是感慨万千。我小时候就跟着母亲学做饭。那时 ,家家都使用极原始的土灶 ,烧的是柴草、秫秸、树枝。做起饭来真是又脏又慢 ,火不旺 ,还要拉风箱助燃。由于我年龄小 ,初学做饭 ,顾下顾不了上 ,时常灭火 ,锅屋里常蒙着一层厚厚的黑烟灰。1985年我结婚后 ,开始使用峰窝煤炉 ,干净多了。但还是时常灭火 ,夫妻因此互相埋怨。不管怎么说 ,蜂窝煤炉伴随我 10多年 ,还是有功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995年 ,我家炉灶的使用出现…  相似文献   

3.
<正>土地是母亲一生相依相偎的知己,母亲永远离不开土地,在那片土地上,母亲养育了我们兄弟。而当岁月的风雨染白了母亲的两鬓,我们却飞出了那片土地,飞出了母亲的世界。我不禁为母亲生出一股同情的暖流来。曾经为母亲对那片土地的执著而感到愤恨,曾经用不解的目光去诠释母亲的责备,如今想来,真是愧对母亲啊!母亲身体本来是很硬朗的,但为了我们,她受苦太多,受累太繁,渐渐地身体垮了下去。可母亲却依旧操劳着全部家务,用早已苍老的脚步不停地丈量着那片土地。我认为,只有母亲才是真正地读懂了那片土地。  相似文献   

4.
将心比心     
唐汶 《河北农机》2009,(3):38-38
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和谐,多一份快乐。 母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年轻妇女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松开手。当母亲向她道谢时,那位妇女对母亲说:“我的妈妈也和你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听了母亲说的这件小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相似文献   

5.
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相似文献   

6.
龙吉泽 《湖南农机》2011,(12):37-37
最早研究姓氏来源的著作是宋代的《通志·氏族略》,由著名学者郑樵编撰。他根据各种姓氏的来源将姓氏分作32类。几千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姓氏在不断演变。 (1)古代母系氏族社会用母亲的姓为姓。姓作为氏族社会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母权制氏族社会就以母亲的姓为姓。传说上古的神农氏的母亲叫女,所以那时许多...  相似文献   

7.
<正>当秋天的第一片树叶从枝头滑落,母亲就准备好了扫帚和背篼,一个秋季过后,母亲就会塞满一窑的树叶。在母亲眼里,冬天的幸福就是用树叶烧暖一铺热炕。这种幸福感从我记事起就清晰地印刻在脑海中。每天早晨,当我从暖暖的被窝里探出头,母亲早已背着背篼,夹着扫帚出去了。昨夜的风好紧,吹得窗户纸哗哗作响,风从门缝里挤进来,扫在我光光的脑袋上。我用被子蒙起头,瞌睡就像一块石头压下来,不一会便睡着了。  相似文献   

8.
母亲52岁那年,无情的癌症夺去了母亲的生命。失去慈爱的母亲,让我时时心痛,孤零零、凄惨惨的父亲让我日夜牵挂。  相似文献   

9.
中华奥运情     
马车 《农电管理》2006,(10):62-62
小时候最盼月亮圆起来,啃着母亲制作的苦荞饼,看月亮上面,隐隐约约的金桂花开。每次回乡,也都是月亮提醒啊,持一份桂花的通知,回到故乡,品尝母亲一桌节日的滋味。  相似文献   

10.
天下母爱     
我曾读到过一些关于母爱的故事,每一个,都足以震撼心灵。 一位妇女带着年幼的儿子到一家公园游玩。走过熊笼时,儿子拿着一块糖伸了进去,母亲发现时,儿子的右手已经伸到了熊嘴里。想要把孩子的手拽回来已经来不及了。刹那间,这位母亲猛地把双手伸进了黑熊的嘴里,一只手代替儿子的小手“喂”给黑熊,另一只手护住儿子的小手,拼命地从黑熊的嘴中往外夺。在赶来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位母亲以双手重伤的代价,终于保住了幼子的小手。  相似文献   

11.
2011年9月1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善衡楼器官移植一区病房中,身穿红运动服的彭斯微弯着腰一边精心帮母亲陈雪梅梳理着头发,一边小声对着母亲说话:妈妈,用不了几个月,您就会和正常人一样的。我也是。彭斯的脸色还是略有些发白,但他要用这种方式安慰和鼓励母亲。一个月前,这位22岁的大男孩听闻母亲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马上放下学业,从美国回到广州,毅然割下自己  相似文献   

12.
母爱深深     
读过许多赞美母亲的感人文章,听过许多讴歌母亲的动人故事,写过许多关于母亲的作文,而在这令我最牵肠挂肚的日子里,忽然不知道该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我对母亲的爱。空气中泛着康乃馨的花香,飞翔的鸟儿不时回头张望。  相似文献   

13.
幽他一默     
下岗分流 电工小吕回到家告诉母亲,电业局要实行改革,部分人可能要下岗分流了。 母亲苦着脸说:“分什么流呀,本来电压就低,再分流不就更低了吗?”(王辉) 反对 某偏僻的山村准备通电,电要从二十多千米外的镇上接过来。村里几位老汉提出了意见:“天哪!每天晚上等电从那么远的地方走来,那不到了后半夜了,还要电有什么用!”(佚名)  相似文献   

14.
创造就是消灭死创造就是消灭死。罗曼罗兰如是说。生命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步一步地滑向死亡的深渊,再有威势的手也不可能阻止这一切,因此我们只有选择创造。创造能使我们有限的生命得到无限的延伸。太阳创造了光明,太阳被万物景仰;母亲创造了婴儿,母亲受世人崇...  相似文献   

15.
茶余饭后     
香港回归,举世瞩目;祖国统一,众望所归。历史潮流不可抗拒。本栏目特选登台湾省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及赏析,以给读者。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台湾省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抗战时期随母亲流亡于华东和西南一带,1948年-1949年就学于厦门大学外文系,1949年5月去香港,次年5月迁居台湾,1952年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  相似文献   

16.
抚养快乐     
母亲常用“含辛茹苦”来形容对我的养育,世间几乎所有的母亲也都说“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儿女,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我不想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何况“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我只好俯首帖耳地随声附和:不容易!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孩子,身处其境,却发现,苦是苦了点,但苦中盈透着快乐,诱人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熊琼 《农电管理》2014,(1):69-69
<正>我感觉非常的奇怪,年龄越大却越发地思念母亲。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与母亲隔山隔水的遥遥相念,年少时简单、勇猛,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毫不惧怕,甚至于远离母亲;成熟后细腻、善感,为了想做的事情瞻前顾后,母亲就是我的安全避所,如此的依赖。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每天忙忙碌碌,从清晨起床到深夜入睡从不见停歇。母亲有着男人的坚强和豪迈,又有着女人的细心和灵巧。母亲是一位林业工人,她和男人一样开垦、植树、造林、巡山……翻山越岭地守护  相似文献   

18.
爱的色彩     
母亲50岁生日这天,父亲送了一件衣服给母亲。父亲和母亲在一起生活几十年了,这是父亲送给母亲的唯一一件礼物。以前,母亲的生日,父亲要送礼物给母亲,都让母亲给挡了。这件衣服,是父亲背着母亲两天前悄悄买回来的。  相似文献   

19.
天王降落     
我曾经看他的节目,看的发腻。他也说。连他的母亲都对他不满:“哎呦,你的节目怎么哪么多?看的一身鸡皮疙瘩。”他最多的时候,每天要主持7个节目。一天电视上要连续不断地播他主持的节目达3个小时以上。他对母亲说:“妈妈,你别那么夸张,这个月的房贷就是靠那些鸡皮疙瘩来还的。”为了生活,为了事业,他曾经两年半时间没有休息过一天。  相似文献   

20.
谢先军至今忘不了1999年八月那天,母亲送自己来武汉华中师范大学读书时给自己买的第一双皮鞋。母亲穿了一辈子布鞋,却执意要挤出六十元钱,给儿子买一双皮鞋,母亲的用意很明显,希望儿子能成为有知识的文化人、城市人。谢先军眼眶一热,泪水止不住掉下来,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绝不辜负母亲对自己的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