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帅  姚悦  张伟 《河南农业》2014,(12):4-5
部分高职院校过于注重学生能力和知识目标的培养,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养成,而忽视对学生意志、情感和价值观等内在素养的培育,忽视了"做人"素质的培养。通过对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纳入教学计划和考核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寻求对现有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突破,构建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同时,带动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河北科技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新增本科专业,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实践经验,本文在遵循"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原则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培养要求、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但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却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作为高职院校,要构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将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活动等纳入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加强人文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体系是影响研究生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结构设置与目标定位不相匹配、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设置灵活性不够、指导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究其原因是对专业学位本质认识不足,研究生课程更新体系缺失、指导教师保障制度和校企联合培养保障体系缺失。基于此,为构建我国科学的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学的课程体系,需要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校企协同培养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新经济与新形势的社会需求。课程体系改革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本文探讨了在新工科背景下构建和优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体系,分析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典型问题,并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工作思路,主要以立德树人为目的,完善培养目标,增强课程建设,加强与新兴战略产业的交叉融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课程建设应与时俱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高校课程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讨论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高校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素质拓展三大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基础系列课程是面向全体农科类专业本科生和部分非农科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基础课,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相关专业研究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分析,构建了突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生物学基础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包括"平台+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三三式"实验教学体系以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以及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体系,有效的保障了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实践表明,生物学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对培养高素质农科类专业人才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调研国内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上 ,就环境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中的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专业设置与口径、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文素质和管理课程设置等几个方面结合我院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认为新的课程体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 ,即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指出工科教学系列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材建设、教学条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素质标准框架改版的理念进行分析,对我国信息素质教育及标准建设提出建议,认为应扩大教育对象、枸建信息素质评价标准、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注重信息道德和知识(信息)管理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