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采用国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评估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云杉阿扁叶蜂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云杉阿扁叶蜂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度危险性森林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2.
3.
辐射松树蜂     
刘晓东 《植物检疫》1999,31(6):353-354
近年来,各口岸进境木材和木包装、铺垫材料的检疫中截获树蜂科Siricidae害虫的报道较少。大连口岸在两年间自进境木包装和铺垫材料中多次截获树蜂害虫。由于树蜂科昆虫多数种类经济意义不大,过去研究又少,而且木材中的树蜂多以幼虫态存在,给鉴定工作带来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4.
树蜂科昆虫与木材检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东 《植物检疫》1999,13(5):302-305
树蜂是林业昆虫群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分类意义上讲,树蜂科是膜翅目中的一个小科,多数种类经济意义不大。国内对该类昆虫研究不多,资料较少。但最近,国外就某些种类对于林业发展的危害和潜在威胁屡有报道。我国口岸检疫机关近年来也多次在进境木质包装上截获树蜂幼虫,鉴定较为困难。为加强对树蜂的了解和检疫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及笔者的检疫实践,在此对树蜂科昆虫作一介绍。1 树蜂概况1.1 树蜂的分类地位膜翅目的林木害虫主要包括木匠蚁(CarpenterAnt)、木蜂(CarpenterBee)和树蜂(Woodwasp)等,但木…  相似文献   

5.
云杉碎木长蠹(Xyloperthella picea)是一种钻蛀性害虫,该虫食性杂、寄主广,在国外分布广泛,是一种极危险性林木有害生物,已被韩国、日本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通过对该虫国外分布状况,寄主状况,传入并在我国定殖的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该虫属于高度风险的有害生物,并建议将该虫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相似文献   

6.
广东口岸首次截获有害生物云杉树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惠阳口岸检疫人员自斯洛文尼亚的进境木质包装中发现云杉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系广东口岸首次截获。本文对云杉树蜂的分类地位、分布、寄主、形态特征以及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描述,供口岸及农林业检疫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松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检疫性蛀干害虫。目前在我国松树蜂潜在寄主范围内,不同树种对松树蜂毒素抗性之间的差异尚不明确。本文以室内栽培的2~3 a生油松、樟子松、红松、湿地松、马尾松及雪松这6种树种为供试寄主,培育3个月后分别接种毒素、毒素真菌混合液并测定每株枝条针叶的RGB值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形态上油松和樟子松幼苗接种毒素、毒素真菌混合液后一段时间内,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针叶枯黄、脱落的现象,且混合组长势萎蔫,脱落严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马尾松幼苗只有接种混合液后变化明显,雪松、红松、湿地松接种后长势强劲,长出新芽。从数值化的角度,油松和樟子松幼苗接种毒素、毒素和真菌混合液后,针叶的RGB值减小及叶绿素含量值显著降低。马尾松幼苗只有接种混合液后,RGB值和叶绿素含量才减小。雪松、红松、湿地松接种毒素以及毒素真菌混合液后,RGB值及叶绿素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以上可以看出樟子松和油松对于松树蜂毒素、毒素真菌混合液的抗性较弱,马尾松对松树蜂毒素具有一定的抗性,对毒素真菌混合液的抗性较弱,红松、湿地松、雪松对两者都具有一定的抗性。该结果可为明确松树蜂在我国潜在的寄主范围及寄主选择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白音敖包沙地云杉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植物标本鉴定工作的实际需要,从植物的外部形态及解剖结构入手,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分布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蒙古云杉(Picea meyeriRehd.et Wils.var.mongolicaH.Q.Wu.)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认为:云杉叶的气孔线、树脂道很难作为分种依据,而小枝颜色、毛被、有无白粉,球果大小,叶尖等性状可以作为分种依据,并指出白音敖包沙地的云杉不宜将其独立为种,即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H.Q.Wu)W.D.Xu.),而同意作为白杄的一个变种——蒙古云杉。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我国重大入侵害虫松树蜂Sirex noctilio的嗅觉分子机制,通过RT-PCR技术克隆松树蜂嗅觉共受体SnocOrco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且采用qPCR技术明确SnocOrco在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谱和时空表达特性。结果表明,SnocOrco基因(GenBank登录号:MK748989)开放阅读框全长1 446 bp,编码48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具有7个跨膜螺旋结构和1个高度保守结构功能域Pfam:7tm_6。SnocOrco属于稳定的疏水性膜蛋白,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氨基酸序列与膜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其它昆虫的Orco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中与麦茎蜂Cephus cinctus的CcinOrco同源性最高,达到87.14%,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支。qPCR结果显示,SnocOrco主要在雌、雄成虫触角中高表达,约为外生殖器中表达量的6 000倍和4 000倍,且在雌成虫中的表达量高于雄成虫中的表达量;在2~7日龄成虫触角中SnocOrco的相对表达量在2日龄时达到最高,之后随着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昼夜节律显示,SnocOrco相对表达量从9:00—15:00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1:00时达到最高。表明SnocOrco基因在松树蜂两性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生  于长利 《植物检疫》1993,7(2):125-125
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是为害云杉的重要害虫,在《中苏关于植物检疫和植物保护协定》中被列为有检疫性意义的害虫,目前口岸各局在进口苏联木材的检疫中对发现此种害虫的处理也有具体规定。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几年来的检疫实践,认为云杉八齿小蠹不应作为对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入侵我国的重大林业检疫性害虫松树蜂Sirex noctilio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与其相关信息化学物质的结合模式和结合能力,采用Swiss-model在线服务器对松树蜂触角中高表达的4种OBP序列进行同源模建,采用Procheck、Verify_3D和ERRAT程序对模建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Autodock软件对OBP模型和相关信息化学物质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显示,在松树蜂触角中高表达的4种蛋白为SnocOBP4、SnocOBP6、SnocOBP9和SnocOBP12,其同源模建所得模型质量较好:均满足拉氏构象图中氨基酸位于最佳合理区的数量大于90%的条件;三维结构与一级结构的兼容性评分大于0.2;所得ERRAT值分别为85.71%、95.10%、98.15%和91.82%。分子对接显示,与松树挥发物α-蒎烯和β-蒎烯结合最好的蛋白是SnocOBP12,结合能分别为-5.36 kJ/mol和-5.48 kJ/mol;与雌性信息素成分顺-9-二十九烯结合最好的蛋白是SnocOBP4,结合能为-5.42 kJ/mol;与雄性信息素成分顺-3-癸烯醇和顺-4-癸烯醇结合最好的蛋白是SnocOBP9,结合能分别为-4.37 kJ/mol和-4.45 k J/mol;而3-蒈烯、顺-7-二十七烯和反-2,4-癸二烯醛等气味分子与SnocOBP6的结合能较低,结合能最低的是顺-7-二十七烯,为-6.08 k J/mol。雄蜂主要信息素成分顺-3-癸烯醇与其同分异构体反-3-癸烯醇相比,与SnocOBP9的结合能较低;但是反-3-癸烯醇能以较强的氢键竞争SnocOBP9结合位点。研究表明这4种松树蜂OBP与相应植物挥发物或雌雄信息素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参与了松树蜂对不同信息化学物质的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下云杉属两种植物荧光参数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正常供水条件、中度土壤水分胁迫、重度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两树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云杉属两种植物的实际量子效率(ФPSII)呈递减趋势;初始荧光(Fo)呈递减趋势;两种云杉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集中在0.7左右,而且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呈下降趋势;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呈递减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呈递增趋势;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与电子传递速率ETR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均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各项指标表明沙地云杉具有更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山区云杉苗圃的杂草全靠人工拔草,不仅费工费时,还易损伤幼苗,影响云杉的正常生长。为探索山区杂草化除技术,白1987年开始我们分别在四个山区林场云杉苗圃,选用草甘磷、氟乐灵、拉索、阿特拉津和拿捕净5种药剂进行化学除草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供试药剂有10%草甘碗水剂(江苏省镇江江南化工厂产)、48%氟乐灵乳油(美国埃利来公司生产)、43%拉索乳油(美国产,吉林省通化农药厂分装)、40%阿特拉津胶悬剂(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农药厂产)、ZO%拿捕净乳油(日本曹达株式会社产)。1.2试验处理及设计1.2.1试验…  相似文献   

14.
除草剂防治云杉矮槲寄生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5种不同的常见除草剂,在云杉天然林中对云杉矮槲寄生芽进行防除试验,筛选出效果理想且无药害发生的药剂,并确定其最佳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在寄生芽上喷施浓度为1∶100的90%乙草胺乳油防效最好,施药后3 d寄生芽开始脱落,施药14 d后对寄生芽防除率达到100%,其他几种试验药剂虽然对寄生芽也有防除作用,但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5.
张旭东  孙江华 《昆虫天敌》1995,17(4):175-176
本文是东北针叶树种实害虫研究的一部分,1993年5~6月,笔者对大兴安岭(新林)、小兴安岭、云南(丽江)等地针叶树林调查,采集球果,室内培养。从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球果中和球果花蝇(Strobilomyia spp.)蛹中羽化出寄生蜂。已鉴定出13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锈菌与青海云杉之间的互作机制,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青海云杉健康植株和发病植株进行转录组测序,以差异倍数(FC)≥2且错误发现率(FDR)<0.01为标准,共获得15408个差异表达基因,有10296个差异基因上调,5112个差异基因下调。GO注释中,DEGs显著富集到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催化活性和结合等过程。KEGG注释中,DEGs显著富集到核糖体、植物与病原互作、内质网蛋白加工、信号转导等过程,通过分析相关通路发现,青海云杉响应锈菌侵染的分子机制受多基因网络系统的调控。为验证RNA-seq数据的可靠性,对10个DEGs进行RT-qPCR表达量检测,验证结果为,RT-qPCR和RNA-seq测得的基因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这有助于深入研究候选基因在青海云杉响应锈菌侵染中的作用,同时也为开展青海云杉抗病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青海云杉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群落16块样地256个样方的调查结果,对青海云杉群落的垂直结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垂直结构分化明显,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4层;乔木层和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格局,乔木种群聚集强度大小依次为:青海云杉混交林>青海云杉群落>灌木-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不同林型的垂直结构、空间分布格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草类-青海云杉林中乔木种群呈随机分布,其它林型和青海云杉群落中乔木种群均为聚集分布。苔藓-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灌木-青海云杉林中青海云杉种群都有随海拔升高由均匀分布向聚集分布逼近的特点。苔藓-青海云杉林是该群落中最稳定的林型,青海云杉种群对维持群落稳定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肖良 《植物检疫》1992,3(3):188-190
云杉八齿小蠹是最具毁灭性的聚集性森林小蠹虫。在欧洲,该虫曾多次流行导致大批云杉死亡。1850~1900年间,云杉八齿小蠹一直是挪威东南部的重要害虫。二次大战后,此虫在中欧大流行,在中欧的南部地区流行达7年之久,在北部为害也长达5年,导致了3000多万米~3的云杉  相似文献   

19.
在舟曲沙滩林场设立固定标准地,进行云杉落针病病菌孢子捕捉和病情调查,用回归预测法对病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病害流行与降雨、气温关系密切。以前1年4~7月月平均气温(X1)、月平均降雨量(X2)、月平均相对湿度(X3)、温雨比(X4)、温湿比(X5)为自变因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预测模型。模型预测准确、精度高。  相似文献   

20.
云杉落针病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书志  蔡斌 《植物保护》2005,31(6):58-62
对甘肃白龙江林区人工云杉林落针病发生严重地区,采用均匀典型整群抽样法调查40块样地,分不同病级进行树干解析40株,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获得了病级与树高、胸径、材积平均生长量、损失量和损失率的关系,各病情指数与材积损失量、损失率的相关关系。从病害群体的角度推导出云杉落针病材积损失率估测模型,建立了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防治指标的估测模型,确定经济危害最高稳定阈值,以及与其对应的材积损失率。模型预测准确,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