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对佛山市南海区带来的影响。2014年拟定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提升了农民收入。【方法】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1995—2001年、2012—2018年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效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佛山市南海区试点政策实施前后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绩效差异。【结果】2015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政策实施后,2017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比2015年提高0.78,反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预期的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率具有正向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农业总产值和耕地面积均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率具有负向影响,分别在5%和1%水平上显著。【结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试点区应当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打通"改革试点的壁垒,增进改革试点协同合作力。  相似文献   

2.
农村集体经营性入市对于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产权、市场化程度、法规政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入市的顺利实现。武进区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探索较早的地区,制定了一系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政策,进行了相关制度创新以明晰土地产权、降低入市交易费用、保障入市合法有序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与国有建设用地单一的入市途径不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3种入市途径,即就地入市、调整入市和整治入市。由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受城市经济辐射作用强弱不同,存量土地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合理的选择入市途径有助于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因地制宜入市和高效集约利用。在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从解决存量土地历史遗留问题视角和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视角分别进行入市途径选择。结果表明,为解决存量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安达市98.25%的宗地应采用就地入市途径,1.75%的宗地应采用调整入市途径;为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52.82%的宗地应采用就地入市途径,45.48%的宗地应采用整治入市途径,1.70%的宗地应采用调整入市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入市流转,但并未明确如何入市流转。因此,研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介绍相关基础理论和入市路径变迁的基础上,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流转的路径选择,并首次详细阐述如何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  相似文献   

5.
夏莲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135-137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构建打开了新局面.该文分析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前流转范围及交易主体、入市中交易平台及交易规模以及交易后收益分配等问题,并对逐步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要素之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为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了法律保障。探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趋向、面临的困境,探索切实有效的纾困对策,盘活土地资源,维护和增加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所有权人利益,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吴莉雯  王庆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230-234
从农民家庭收入变化视角入手,运用访谈法、统计分析方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庆阳黄土塬区入市成功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及其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庆阳黄土塬区参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之后,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地带动,对农民家庭收入存在积极影响,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改革前的15701元增长至28559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规模、价格、收益分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对农民家庭收入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天津农业科学》2017,(3):65-68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共享的政策。通过对贵州省湄潭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运作模式进行调研,总结其改革成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实现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突破口,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何种方式入市是目前农村土地改革的热点问题。利用信托工具创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式,实现异地土地要素和金融要素的整合对接,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基于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现状,利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流转动力场,分析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流转的动力要素,探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流转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流转动力场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户的“增收前景+其他价值需求”是核心动力和内部驱动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需求和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升级转型是推动力,国家的相关政策保障是支撑力,而土地信托流转在承包地上的成功经验是牵引力。信托客体、信托主体、信托产品和制度保障是动力场的内核,是路径规划的控制点。因此,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流转实现过程中,应以动力场中内生动力、推动力、支撑力和牵引力为基础,明确信托客体中信托财产的范围,规范信托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优化信托产品结构,完善土地信托制度和配套制度,以期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模式创新,实现集体经营...  相似文献   

10.
长垣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问题是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入市流转,但并未明确如何入市流转。长垣县是河南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唯一试点地区。因此,研究长垣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长垣县各乡(镇)具体情况,该研究采取系统聚类法得到长垣县直接入市、到产业集聚区入市、城中村整治后入市3种入市路径,并针对不同入市路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对甘肃省陇西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进行实证研究,指出法律不完备成为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制约因素,收入分歧已成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难点,主体不明、产权模糊、缺乏统一流转平台、不符合规划用途管制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为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合法有序流转,必须修改完善《土地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流转利益分配机制,加强规划管控,完善流转机制,加快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面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城市国有土地供求矛盾尖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迫在眉睫。本文基于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深度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制度演变,重点梳理上海松江、江苏武进、浙江德清、安徽金寨等长三角试点地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情况,为长三角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南海的1街道6镇的503位村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广东南海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备入市实施过程中,村民对整备入市制度的认知和意愿,并探究村民响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备入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村民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备入市的意愿较弱,仅有23.3%的受访村民接受整备入市;影响村民响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备入市的显著因素有3个:村民家庭所在村的地理位置、村民对整备入市制度的了解和对土地整备入市效果的预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西省泽州县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了该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实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对于盘活农村分散土地、建设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至关重要,本文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必要性、市场机制建设等方面讨论了入市流转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西省泽州县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了该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实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土地改革的突破口,是未来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方向。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流转有利于缓解土地市场供求矛盾,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有利于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已进入具体操作阶段,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行与城镇国有土地同等入市流转,同权同价。黑龙江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试点工作于2014年正式启动,国外农地流转制度和我国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层面和广东省层面梳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相关的理论基础,对比分析重庆"地票"模式、芜湖"直接入市"模式和广州白云"部分出让"和"土地出让价款+配建物业"模式成功的实践探索,进而提出在全国具有普适性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路径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2019年12月海南省出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办法》,标志着海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入新时期。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涉及政府、村集体、用地企业、农民等多方利益关系,入市过程中将面临开发成本高、农民失地风险加大、利益分配不均衡等诸多困境,可通过合理规划入市土地、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市场监管机制等多种路径加以突破。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即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为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71号)。2015年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并在全国范围33个县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作为全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方法,科学合理地制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标准,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价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