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系统考察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助于从国家全局层面把握耕地与粮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2011—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双固定模型等估计方法,明晰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其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呈上升态势,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有效赋能全国粮食安全。在地区异质性研究中,辽宁省、黑龙江省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粮食安全保障效应更加明显,吉林省作用渠道有待畅通。在维度异质性研究中,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主要通过促进粮食数量安全和粮食经济安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粮食生态质量保障效应不明显。据此,为了使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更好地促进国家粮食安全,从提供东北地区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经济补贴、因地制宜制定东北地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策略、打造以生态质量为导向的“优质粮食工程”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江睦县是江汉平原上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对于湖北省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着全县粮食生产的安全基础。文章结合湖北省荆州市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研究工具,在查清江陵县耕地资源质量、数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耕地对确保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江陵县耕地地力可分为1、2、3、4等,其所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3.46%,52,10%,21.14%,3.30%。其中大部分耕地地力处于中上等,说明该地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比较高,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近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已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其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编写组有关专家给出了解答。1《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的重要意义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耕地质量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相似文献   

4.
<正>耕地数量、质量和健康是支撑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石。目前,我国耕地建设以“保数量”和“提质量”为主,要全面实现二十大提出的保障粮食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必须全面管理耕地的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开展健康耕地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夯实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基础,推进绿色发展,建议将现行的耕地质量提升行动上升为健康耕地建设行动。  相似文献   

5.
耕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要素,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兼具储碳固碳等生态服务功能,是重要的生态产品供给载体。协调好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厘清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关系的基础上,论证耕地碳汇与粮食安全协同推进的制度可行性,明确二者间制度协同具有助力双碳目标高质量完成、防范粮食风险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价值。研究表明,现有制度安排在政策法律、市场机制、管理体制等领域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将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进行整体性制度统筹。在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前提下,科学提升耕地质量,以耕地碳汇市场交易为抓手,通过立法补足耕地非粮化和耕地碳汇交易规则,构建耕地碳汇多元化市场实现机制,完善耕地规划和用途管制、财政补贴、投融资等制度配套来推动二者间协同,实现气候变化背景下耕地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规模经营以前,粮农属于收入最低的群体,努力种粮也不能保障自己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离开粮食 生产行业,可以提高粮农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水平。而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粮农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利益会出现 不一致现象。解决不一致现象,需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经营,降低成本,使种粮收入大幅度提高,使粮 农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这样,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粮农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利益才能相一 致。同时探索耕地产权自有的制度改革,强化耕地作为财产的价值和功用,增强耕地吸引力,激励更有竞争力的劳动 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国耕地生态安全危机的影响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年来,由于我国耕地面积锐减、耕地质量持续下降、土壤环境日趋恶化、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遭受重创等,导致我国耕地资源生态与环境安全问题愈益严峻。文章浅析了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危机对国家粮食安全、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构成的威胁及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提出了强化耕地生态安全意识、厘清耕地资源"家底"、完善政策法规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调粮食安全方略等措施,力保中国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环境安全与农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与人民利益的基本保障,从县域城镇化快速发展视角出发,以湖南省邵东县为例,通过真实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对耕地非农化及其粮食安全的影响,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得分法对1998~2014年邵东县耕地粮食生产安全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重视耕地非农化、保护耕地质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集约利用城乡用地等方面的建议,积极发挥城镇化对耕地粮食安全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灾害与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的自然灾害、生态灾害、环境灾害和社会灾害角度探讨我国耕地安全问题,也即粮食安全问题。指出耕地安全以及粮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策制度问题。要解决耕地数量急剧递减及质量恶化问题,首要的是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0.
<正>《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近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已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其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记者专访了《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编写组有关专家。问:为什么要制定《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这部标准的发布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答: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耕地质量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必要基础,耕地更是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1.
耕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要素,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但在人口不断膨胀和土地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功能不断下滑。以昌黎县为例,对影响昌黎县耕地资源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大量调查,构建了昌黎县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角度对昌黎县的耕地资源进行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并对耕地资源的安全状态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评价结果,并依据该县域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昌黎县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和整治保护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视角,以河北省为例,综合运用粮食供需平衡法和耕地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对河北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河北省粮食耕地盈余154.15万hm2,人均盈余0.018 9 hm2,其中只有张家口与秦皇岛2个市处于赤字状态,其他城市均呈现粮食耕地盈余;从改进的耕地生态足迹模型测得河北省2013年耕地生态赤字高达163.91万hm2,人均赤字0.017 8 hm2,其中仅有张家口市、唐山市与廊坊市处于耕地生态盈余状态,其他城市均呈现耕地生态赤字。在同时考虑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情况下,将河北省11个市划分为3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给付区(石家庄市、秦皇岛市、保定市)、3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受偿区(张家口市、衡水市、邢台市)和5个平衡区(承德市、唐山市、廊坊市、沧州市、邯郸市)。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重视角出发对河北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进行研究,其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河北省耕地补偿的经济关系,对于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与耕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等级状况,为更好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服务。【方法】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和《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山东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结合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实际情况,对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进行等级划分。【结果】牡丹区二等耕地3826.15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12%;三等耕地18 525.43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4.79%;四等耕地35 444.17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47.43%;五等耕地15 057.98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0.15%;六等耕地1875.71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51%。全区耕地加权平均等级为3.90。【结论】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等级较高,但无一等耕地,而二等耕地面积较小,还要持续加强农田建设,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牢耕地质量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要素支撑,耕地资源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其质量变化将显著影响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基于阜平县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使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和等别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研究阜平县耕地质量变化。结果表明:时间上,阜平县耕地数量呈增长趋势,等别构成稳定,耕地变化集中在自然等10等、利用等12等和经济等13等上,耕地整体质量向好但经济利用水平有待提升;空间上,阜平县耕地等别空间分布与地势变化高度契合,破碎化程度高,耕地空间整体由西北向东南移动。高等地、中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一侧,低等地分布在西北地区;减少耕地分布较为分散,东部地区减少耕地比西部地区数量较多,新增耕地相对集中在东南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大面积农用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粮食供求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粮食安全成为稳定社会经济的焦点问题。运用边际分析等方法从粮食安全要素角度对粮食安全主要架构,如: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给安全、粮食消费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城市化加速期粮食安全是粮食生产、粮食供给价格、农民种粮意愿和城市居民粮食消费偏好的函数,并提出达到粮食安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是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础保障,它具有公共性、潜隐性、战略性等特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直接因素主要指农药、化肥、农地膜、自然灾害等因素,间接因素是指工业"三废"、生活污水以及粪便等污染源,社会经济因素是指财政支农投入水平、整个社会的耕地资源生态安全保护意识等因素.进口部分粮食、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耕地资源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文分析了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耕地资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可以促进耕地资源安全程度的提高。提高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的协同保障措施:进口部分粮食,推进土地整理战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安全体系的基础。耕地的非农化利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是适应社会需求而发生的现象,但是利用耕地的同时,给粮食安全也带来了隐患。本文主要针对耕地非农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视角下耕地资源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耕地资源安全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根本约束。分析了粮食安全与耕地安全的关联与作用机理,基于粮食安全视角,提出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耕地不仅体现了其独特的供给稀缺性、增值性、用途多样性和变更困难性,还有保证粮食供给与安全、涵养水源、维护生态平衡等特殊功能。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致使耕地向非农建设用地方向转变,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直接威胁到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偏低的补偿标准也使失地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本文以福州市琅岐岛为例,构建出耕地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的价值评价体系,开展耕地资源的综合价值评价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福州市地区间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