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与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起源于50年代初。1953年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标志着分子生物学新时代的来临。70年代发展起来的重组DNA技术与细胞组织培养相结合 ,使得人们有可能在体外操作基因 ,并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再生出转基因株 ,从而开辟了用基因工程进行作物改良的新时代。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作物育种是目前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迄今 ,通过实验室阶段的转基因作物已达60多种 ,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粮食作物 ;棉花和大豆等经济作物 ;番茄和黄瓜等蔬菜作物 ;…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技术大范围商业应用导致作物产生基因漂流,转基因作物向其他品系的基因漂流是转基因作物广泛种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对转基因作物来说,量化基因漂流并建立控制机制十分重要。为转基因作物基因漂流及风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阐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流,转基因作物向非转基因作物基因漂流的风险,以及生物技术防治转基因作物基因漂流的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3.
上周,秘鲁一项有关禁止使用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法规正式生效。2012年11月,秘鲁的邻国玻利维亚也推出了一项新法规,同样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秘鲁成为新近禁止转基因作物种植和使用的国家之一。秘鲁暂停种植转基因作物已达10年,在2007年,秘鲁安第斯山脉库斯科地区的地方政府为保护马铃薯的遗传多样性和文化的独特性,通过了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1.6亿hm2,较1996年增长了近94倍。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商业化种植,由此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花粉介导的基因飘流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探索限控转基因飘流的生物学措施是当前国际上关于生物安全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因此,就目前研究较多的生物学措施如叶绿体转化技术、基因剔除技术、转基因弱化技术、雄性不育技术、种子不育技术、闭花受精和无融合生殖技术、基因拆分技术、可控转基因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草甘膦是广谱灭生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广泛应用于玉米生产,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转 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发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内容。介绍了草甘膦的作 用机理,详细分析了抗草甘膦转基因植物基因工程策略。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抗草甘膦转基因玉 米研发及商品化应用进展,进而提出了针对我国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发的策略。以期为我国抗草甘膦转 基因玉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副产物75%以上用于动物饲料原料,因而,非常有必要开展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研究。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健康对动物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转基因作物对肠道的非预期效应研究是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热点。介绍了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与必要性,分析了饲料中转基因成分在体内的潜在消解和转移规律,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畜禽肠道形态结构和微生态平衡非预期效应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际     
<正>欧盟:成员国可决定是否种植转基因作物针对是否许可转基因作物的问题,1月13日欧洲议会通过欧盟决议,同意让各成员国自行决定是否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欧洲联盟会员国部长会议在2014年6月达成共识,尽管欧盟执委会保有基因改造作物的核准权,但各会员国可以依据本国情况,以国内法规限制、禁止转基因作物种植。这项决议13日在欧洲议会以480票同意、159票反对、  相似文献   

8.
农业转基因生物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来自任何生物体的基因移植到目标改良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产生的具有某种新特性的生物。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在美国出现后,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应用发展十分迅速,并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林业、水产、食品、环保等行业和领域。全球抗虫、抗除草剂、抗病和品质改良的棉花、水稻、大豆、玉米等转基因植物已达120多种,2003年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6770×104hm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之一,转基因研究及应用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世界上转基因农作物田间试验和商品化生产的第四大国。  相似文献   

9.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转基因产业化应用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逐年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日益显著。分析了202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概况及主要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态势,2022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2%,同比增长3.3%,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数量增至29个,批准转基因产品商业化应用的国家和地区已达71个。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来看,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迭代升级,转基因作物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必将持续提高,转基因生物育种产业将成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植物安全转基因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技术是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和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和基因枪轰击法是两种主要的遗传转化方法。从1996年首例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2012年全球有28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7亿公顷。随着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越来越多地受到公众关注。安全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对于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介绍了目前已报道的安全转基因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现状。按其作用原理和目的将其分为4类:安全选择标记、标记基因删除及基因叠加、基因漂移防控法和基因定点编辑整合技术。其中,安全选择标记按其筛选原理分为糖代谢相关标记、氨基酸代谢相关标记、激素相关标记和抗逆相关标记。与抗生素和除草剂抗性标记相比,这类标记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对人和其他生物更安全。标记基因删除及基因叠加技术包括共转化法、位点特异性重组法、转座子法、同源重组法以及基于位点特异性重组的基因叠加技术,其中共转化法又包括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和基因枪介导的表达盒共转化法。基因叠加技术为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研发奠定了基础,有望成为未来多性状转基因植物研发的重要技术之一。基因漂流防控法包括叶绿体转化法和基因拆分法。基因定点编辑和整合技术包括锌指核酸酶、TALEN和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定点编辑和整合技术。其中,TALEN和CRISPR/Cas9技术,设计简单,成本低,易操作,靶点分布广泛,有望成为安全转基因研发和应用的重要技术。文章对这些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其优缺点,并展望了安全转基因技术研发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抗除草剂草甘膦转基因作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抗除草剂作物新品种、近年来研究发展迅速。草甘膦因其具有最优秀的除草剂特性而成为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研究的首选对象,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已培育成功并大面积种植。将抗性基因导入油菜、烟草、番茄、棉花、玉米等作物也获得了表达。本文对草甘膦的作用靶标酶———EPSP合酶的发现,抗草甘膦突变的EPSP合酶基因及变异的EPSP合酶抗性特点,及其将快速催化草甘膦代谢成无毒产物的酶的基因导入植物,而获得抗草甘膦作物研究作了概况综述。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业》2011,(35):54
<正>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已达到10亿公顷,相当于我国耕地面积的8倍,转基因技术已成为近年来世界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日前在转基因学术讨论会上介绍说,自1996年以来,国内外推广转基因作物种植,到2011年整整走过了16年  相似文献   

13.
卢大鹏 《现代农业科学》2009,(5):186-186,190
环境污染已远远超出了自然界微生物的净化能力,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基因工程技术可提高微生物净化环境的能力。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出的能抗虫害,不需要施用农药,对人、畜食用安全的作物,则不仅能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基因工程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前景是相当广阔的,除、抗虫害,还可能培育出能固氮的转基因作物,能抗旱、抗寒的转基因植物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越来越多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外源基因对普通栽培种和野生近缘种的基因污染以及通过自然杂交发生基因漂移的可能性都在增加.转基因大豆作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2007年占据了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1%.中国野生大豆的种质资源丰富,且每年都要大量引入转基因大豆.这必将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风险.笔者综述了转基因大豆在中国发生基因逃逸并与野生近缘种杂交的可能性以及杂交后可能的生态效应.并提出了今后应开展工作的方向,以期为中国转基因大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在美国出现后,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应用发展十分迅速,并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林业、水产、食品、环保等行业和领域。全球抗虫、抗除草剂、抗病和品质改良的棉花、水稻、大豆、玉米等转基因植物已达120多种,2003年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6770×104hm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之一,转基因研究及应用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世界上转基因农作物田间试验和商品化生产的第四大国。  相似文献   

16.
1996年到2007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累计达到6.9亿公顷,12年间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67倍,推广应用速度之快出乎人们意料. 目前全球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前四名分别是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和中国.这四个国家种植了全世界99%的转基因作物.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引入外源基因的途径对农作物进行遗传改良,转基因技术已经在作物的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旱等方面显现出了巨大的潜力。201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经比1996年首次种植面积增长了100多倍,达到1.75亿hm2,转基因作物及其副产品大部分则用于动物饲料原料,因此,转基因饲料中外源基因和外源蛋白在畜禽体内消解和转移规律以及转基因成分对畜禽营养、生长、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在提出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特别指出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与食用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讨论和分析转基因作物评价所应该遵循的科学原则;概述抗虫作物、抗草甘膦作物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中转基因成分的特性;侧重分析了饲料中转基因成分在畜禽体内的消解、转移,转基因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料养分效价评定,重点剖析转基因饲料对畜禽营养、免疫、繁殖和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从短期、长期和多代效应综合分析转基因饲料的安全性,转基因饲料中外源基因和外源蛋白未发现从饲料中转移到畜禽组织、器官和血液中,仅少量残存于消化道前段的食糜中;转基因饲料也没有对畜禽营养、免疫、繁殖、肠道健康产生不利作用。但目前还需深入探讨试验材料的选择和相关信息的准确描述、转基因成分在畜禽体内的消解和转移的方法、转基因饲料对畜禽繁殖、免疫以及长期多代的作用研究,以期为建立和完善转基因饲用安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及其食品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发展抗除草剂作物的创制是植物生物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大多数抗性品种都是采用分子生物学与植物转移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而成,从而使每种植物细胞获得外源基因后繁殖成再生植株。在转基因作物中,发展最快的是抗除草剂作物,其中主要是大豆、油菜、玉米与棉花。1993年第一个抗磺酰脲类除草剂大豆品种在生产中开始应用,1996年抗草甘膦大豆品种推广,1998年抗草铵膦大豆品种试验种植,目前虽然已创制出各种抗不同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但以抗草甘膦作物的种植面积最大,如2000年美国种植抗草甘膦大豆面积3000万hm2,占…  相似文献   

19.
2012年2月7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转基因作物年度发展报告。"2011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的作者Clive James透露: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连续15年持续增长。2011年全球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2010年1.48亿公顷的基础上新增1 200万公顷,达到1.6亿公顷,较2010年再增长8%。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以来的15年间,已有29个国家成千上万的农民决定种植以及重新种植转基因作物,全球累计种植面积已达12.5亿公顷。2011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29个国家中,19个为发展中国家,10个为发达国家。排名前10位的国家种植面积均超过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生物技术的研究,正在研究的转基因生物有130多种,涉及的基因种类超过100种。特别是在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水稻、基因工程疫苗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居世界前列,2002年,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突破210万公顷,成为继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之后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这是记者从今天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亚太经合组织农业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研讨会上了解到的信息。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张凤桐代表中方致辞,他说,我国在大力发展生物技术的同时,十分重视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早在1993年,我国就发布了基因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