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一、前言关于茶园的施肥技术,过来研究甚多,在施肥时期,方法,肥料种类以及三要素配合比例等方面,均已得出肯定性的结果,並在生产中广泛的采用。我们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机采茶树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两个试验区。第一个试验区为采摘方法与施肥水平的复因子试验,其目的是摸清机采与手采两种茶树,在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的生育状况、产量、品  相似文献   

2.
轻修剪时期对不同品种茶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轻修剪是茶树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品质具有深刻的影响。目前生产上不论对何种品种茶树,也不分加工何种茶类,普遍采用春茶前轻修剪。由于茶树品种不同,生育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对轻修剪的反应必然会有所不同。因此,笔者从茶叶产量和茶树生长特性方面,探讨了不同品种茶树对不同时期轻修剪的反应,以提出茶树轻修剪的适期。  相似文献   

3.
茶园机械采茶技术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园中应用机械采茶技术,明显地提高了采茶工效,同时可以避免人为地强采、滥采鲜叶的弊病,能够适时按标准进行采摘,不但保证了鲜叶品质,而且起到了保护茶树资源,促进茶树生育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茶叶产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同品种对机采适应性有差异,福鼎大白茶是适宜机采的良种。机采茶园树高宜控制在75~85公分,修剪成弧型树冠,并于行间留15—30公分的操作道。栽培管理工作上要重视培肥技术,以提高机采茶园的采收量。  相似文献   

4.
棉花品种直接关系到机采棉高质量发展。确定品种选育评价指标对机采棉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从生育进程指标、株型结构性状、集中成熟性状、叶片及脱叶催熟性状、采净率相关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和抗逆性状等方面对新疆机采棉品种选育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为新疆机采棉品种选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鲜叶采摘是茶叶生产过程中占用劳动力最多的环节。当前,我国名优茶的生产发展因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而受到制约,名优茶实施机采成为必然趋势。培育适宜机采的良好树冠对鲜叶质量的提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茶树树冠形成规律、机采茶园树冠特征及品种筛选、树型修剪、采摘制度与施肥水平等机采树冠培育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机采树冠培育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茶园土壤微生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梁慧玲  董尚胜 《茶叶》2001,27(4):3-5
对茶园土壤中茶树根际微生物区系及组成、茶树根际固氮微生物、茶园土壤中的耐酸铝细菌、茶树VA菌根,茶树有益微生物对茶树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茶园土壤微生物的利用六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反映了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群与数量在根际周围的分布,与茶树品种、树龄、生育周期的关系,对土壤耐酸铝、固氮、抗病原菌效果的影响。与土壤肥力、矿质元素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茶园微生物有效利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5月21至23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主持召开了“机采茶树生育性状与机采茶园经济效益研究”成果鉴定会议,应邀出席鉴定会的有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安徽省农机研究所,湖南农学院,杭州发电设备厂,省农业厅,省茶叶公司、省科委等单位的有关专家、教授共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同时还收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以一芽一二叶原料为主生产优质绿茶的茶园,从茶园的地形条件要求、茶树品种选择与种植、茶园管理,以及采摘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江南茶区机采优质绿茶茶园建设与管理的关键技术,为江南茶区机采名优绿茶茶园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不同茶树品种对机械采摘的适应性,筛选适宜宜兴地区机采的茶树品种,以福鼎大毫茶等宜兴地区普遍种植的5个茶树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各品种机采前性状、机采后芽叶组成及产量。结果表明:在福鼎大毫茶、龙井43、浙农139、福鼎大白茶和锡茶5号5个茶树品种中,机采前树冠高度、树幅宽度、叶层厚度、新梢长度、树冠覆盖度均以福鼎大毫茶最高,但其发芽密度最低;龙井43发芽密度最高,但机采前其他性状显著低于福鼎大毫茶;除叶层厚度以外,福鼎大白茶的树冠高度、树幅宽度、新梢长度、树冠覆盖度差异不显著,性状较一致,发芽密度仅次于龙井43,机械采摘的适应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机采后,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的鲜叶和干茶产量差异不显著,但龙井43的标准芽叶比例较低,福鼎大毫茶的碎片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在机械采茶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茶树品种、机采适期及茶机选择等内容,揭西大洋机采以加工大宗茶炒茶为主,与手工采茶相比具有成本低、利润高的优点,存在茶叶附加值低、茶园生态建设受限及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建议推广生态茶园建设、名优茶机采技术及配套的加工技术,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叶品类,从而提高大洋茶叶的产值和附加值.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采摘对茶树生长有着强烈的影响,因为任何一种方法和形式的采摘,都是从茶树上收获幼嫩的芽叶。所以对茶树本身而言,采摘是一种创伤。惟采摘的方式不同,其创伤的程度和形式有所变异。为探明在不同采摘条件下的茶树生育特点及其形态结构,本研究以手采为对照,着重对机采茶树的有关性状进行比较系统的观察,以期从生物技术上为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四川茶区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对川茶2号等11个参试品种的新梢芽叶特征、采前芽叶组成、机采产量和机采后芽叶机械组成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川茶2号、中茶108和马边绿1号3个品种的发芽整齐度、生长势、机采批次、再生能力、耐采性、机采产量、完整芽叶率、机采鲜叶质量等明显优于其他品种,最适宜机采。新梢的发芽密度越大则机械采摘的产量越高。采前发芽整齐度、生长势、机采芽叶最下节间长度与完整芽叶率呈正相关。机采芽叶的底叶着生角度和机采芽叶完整率密切相关,底叶着生角度越大,芽叶完整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机采茶树采摘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机采茶树开采时期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所以,研究其采摘适期,是机采茶树栽培技术中一项重要内容。六十年代初期,日本簗赖好充等人曾作过机采适期的研究,提出驻芽率达80%时开采最好,我国尚无这方面的资料报道。茶叶  相似文献   

14.
嫩枝生育特性是采叶茶树生物学特性的中心问题。嫩枝包括幼叶、嫩茎与尚未开展的芽身。嫩枝生育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嫩梢的收获量,因此了解采叶茶树嫩枝生育特性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指导茶叶生产,特别是对于制订施肥、修剪与采摘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茲根据近几年来结合茶树品种研究与田间栽培试验,对嫩枝生育过程中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调查观察所得资料加以整理,并提出个人肤浅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梁月荣  李娜娜 《茶叶》2011,37(4):207-212
本文重点总结了2010年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包括茶树育种资源研究、基因克隆与分子育种、茶树品种化学成分与适制性研究、茶树品种生理和抗性育种、茶树品种繁育与栽培以及茶树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赣北植棉区棉花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实施,通过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江西省棉花所等科研院所引进了6个棉花品种,在赣北地区的彭泽县芙蓉墩镇棉花机采棉示范基地开展适于机采棉品种筛选试验,并使用机采棉的栽培管理措施,筛选出适宜赣北植棉区栽培的机采棉品种。综合产量和生育特性结果表明:夏早3号为适合赣北植棉区油后或麦后直播一年两熟栽培机采棉品种。  相似文献   

17.
福建茶树品种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简述了福建茶树品种资源收集与保存概况,介绍了我省在茶树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细胞学、酶学等方面鉴定评价以及利用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我省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所60年,尤其是建国45年以来,本所科技人员,对茶树生物学特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揭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茶树根系的生育特性,深耕对茶树根系的更新效果;茶籽的贮存方法对成活率的影响;茶花开放期和茶果成熟期;茶树品种的生育类型;茶树种群的原始生殖特性;茶树枝梢的生育轮性和鱼叶的生育特性等。对茶籽的“后熟”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丰富和发展了茶叶科学理论,并对茶叶生产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今后应利用现代高科技手  相似文献   

19.
“春茶手采+夏秋茶机采”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生产模式。为研究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的影响,以‘福鼎大毫茶’与‘龙井长叶’为试验品种,在春茶提早结束和正常结束后分别进行轻修剪和重修剪,探讨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产量性状及机采鲜叶机械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剪时间主要影响叶层厚度,春茶提早结束进行修剪的茶树叶层厚度高于春茶正常结束后修剪的茶树;不同修剪程度主要影响树高、树幅、百芽重、产量及新梢的一致性,轻修剪的茶树树高、树幅、百芽重、产量和新梢一致性优于重修剪处理;修剪时间与修剪程度交互作用主要影响发芽密度,春茶正常结束后进行轻修剪茶树发芽密度最高。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季机采鲜叶目标芽叶得率及破碎叶占比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镁是茶树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它不仅是叶绿素、植素等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茶树体内的许多酶促反应都是在镁的直接参与下进行的。因此,它对茶树生育、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实质性的影响。目前,世界各主要产茶国在茶树镁营养方面都作了较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当前,随着我国茶叶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氮、磷、钾三要素肥料已不能完全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