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热湿工况下使用工位辐射空调的人体热舒适情况,在人工环境实验室内,通过改变环境背景温度来影响人体的热感觉,并采用热感觉投票(TSV)作为评价标准,重点研究了人体头部、躯干、上肢、下肢以及整体热感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尽管背景环境参数超出舒适范围,但使用工位辐射空调能维持受试者的舒适状态,即背景温度稳定在28 ℃时,平均整体热感觉投票值低于+0.2;背景温度为30 ℃时,受试者热感觉仍能满足ASHRAE规范中规定的80%可接受范围要求。  相似文献   

2.
热胁迫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相关抗性基因的挖掘和机制解析是进行玉米耐热品种培育的重要分子基础,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仍是缺乏。本研究鉴定到一个与热胁迫应答相关的核因子ZmNF-YC13,该基因受高温和渗透胁迫快速诱导表达。用拟南芥热胁迫诱导表达基因AtHSP70的启动子驱动ZmNF-YC13基因,转化玉米筛选出了热诱导表达的转基因材料HSP21Pro:ZmNF-YC13-myc。高温处理后的表型鉴定表明,叶长、叶宽、地上部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表达分析表明, ZmNF-YC13能增强下游热胁迫应答基因响应热胁迫的程度。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ChIP-qPCR实验表明,ZmNF-YC13可调控热应激转录因子ZmHsfA2c的表达。这些结果初步证实了ZmNF-YC13可通过调控下游热胁迫应答基因来提高玉米的耐热能力,可为利用该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种质资源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1995规程对农作物种子的发芽试验所采取的方法作了规定.对大粒或有坚硬外壳的种子,一般采用砂床置种发芽,但砂床置种发芽时间长,且种子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如休眠、外被坚硬种壳等,使得试验结果不尽人意.为此,我们经过探索,结合生产实际操作,采用热毛巾催芽方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高,且具有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淡水纤毛虫嗜热四膜虫成为新的重组亚单位疫苗生产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重组四膜虫的筛选效率,使其能更广泛地应用于重组亚单位疫苗制备,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了原有的表达载体,把带有巴龙霉素抗性的neo基因换成嘌呤霉素抗性表达盒,从而提高重组四膜虫的筛选效率,达到优化表达载体的目的,同时将常用的氯化镉诱导的MTT1启动子替换成HSP70启动子,实现热诱导表达,为嗜热四膜虫表达平台在重组亚单位疫苗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种子萌发热功率—时间曲线的测定及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自研制的热导式微热量计测定了8902s、珍汕97雄性不育稻种和刺槐树种萌发热功率-时间曲线。种子萌发热功率-时间曲线呈现浸透、活化和生长生理三阶段。用动力学方法计算了种子萌发生长速率常数(K)、生长限制因子(S)、衰减速率常数(β)以及种子萌发生长物质单位增长量的热功率(Po),并建立了相应的种子萌发生长热动力学经验式。  相似文献   

6.
热激蛋白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8.
冬季室内热环境与被褥微气候的匹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季睡眠状态下,室内热环境与被褥微气候分别对人体头部和被覆躯体的热感觉造成直接影响。为了分析两个热环境的匹配关系以满足睡眠人体的热舒适水平,实验在不同的室内温度下,调节被褥微气候温度,测试了受试者的皮肤温度,并记录了热感觉和热可接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睡眠状态下,相比于室内热环境,人体热感觉对被褥微气候更敏感;此外,通过分析室内热环境和被褥微气候分别与整体热感觉和整体不满意率的关系,得到了睡眠热环境舒适区间。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声速矩形湍流导管和等离子电弧加热器模拟了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壁面外流热环境,进行了平板表面冷壁热流测量和燃烧室内壁材料考核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辐射换热的影响,在选取的两个典型来流条件下,发动机燃烧室内流热环境下的冷壁热流比外流热环境下的高出21%和40%,但是冷壁热流的增量基本相当,约为0.70~0.80MW/m2。随着冷壁热流的增加,辐射换热产生的热流增量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小。材料考核时,相同配方的C/SiC复合材料在内流热环境下的表面温度高出约400℃,背面温度高出约90℃,这种差异对于发动机燃烧室内壁面材料考核至关重要,必须在材料考核试验中加以考虑。   相似文献   

10.
提取人肝癌SMMC-7721细胞和小鼠NSO细胞总RNA,对热休克蛋白10基因(Hspl0)进行RT-PCR扩增、TA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从上述2种细胞中获得的cDNA分别由312,313 bp组成,与报道的人HSPE1 mRNA(NM002157)、鼠肌肉Hspel mRNA(NM-008303)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  相似文献   

11.
胡云楚  周培疆 《种子》1994,(6):16-17,59
用微量热法测定了剌槐种子的萌发热谱,发现其产热规律与其吸水规律和呼吸规律相关,并获得了衡量种子活力4个参数。  相似文献   

12.
对青海乡域4所典型中小学校10间教室冬季室内温湿度、风速、黑球温度等热环境参数进行现场测试,同时对420余名青少年学生的衣着情况、热感觉评价等进行了主观问卷调查。对测试和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实测和预测热中性温度分别为13.8和14.5℃,热期望温度为16.2℃,90%的学生感到满意的舒适温度范围为15.8~18.7℃。在当地寒冷的气候条件、学生衣着习惯、心理期望及生理特性等因素影响下,中小学生形成了对偏冷环境的适应性,提出可利用适应性PMV模型(aPMV)对中小学生平均热感觉进行准确预测。可为乡域中小学教室冬季热环境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植物热激转录因子在非生物逆境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生物逆境通常导致生物体内蛋白变性。热激蛋白(Hsp)作为分子伴侣协助蛋白的重新折叠、稳定、胞内运输和降解,以阻止受损蛋白的累积,维护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而热激蛋白的表达是通过热激转录因子(Hsfs)结合于热激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的热激元件上(heatshockelement,HSE),以募集其它转录因子而形成转录复合体,促进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植物热激转录因子比动物系统更为多样性。根据其基本的结构域,植物热激转录因子可分为三类:HsfA、HsfB、HsfC。A类Hsfs已有大量深入的研究和报道,特别是在番茄方面。HsfB和HsfC的作用尚不清楚。在其复杂的网络中,每一热激转录因子均有其独特的作用,取决于其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聚合化、活性及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在非生物逆境,尤其是热激逆境下,A类热激转录因子在调节热激蛋白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番茄的HsfA1起着主导作用,其缺失无法被其他相近的Hsfs所取代,但在持续热逆境下,在HsfA1的配合下,HsfA2可成为主要调节因子。B类热激转录因子可作为A类Hsfs的阻抑蛋白。然而,基于对不同的单个突变体的研究,以及对酵母Hsf1致死突变体的拯救恢复,一些热激转录因子的作用又是丰余的。此外,热激蛋白也对热激转录因子起负反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人纲 《华北农学报》2003,18(Z1):24-29
大量证据证明钙-钙调素(Ca2+-CaM)信号系统参与植物的热激信号转导.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研究小麦胞内Ca2+浓度的变化,37℃热激可引起小麦胞内自由Ca2+浓度的迅速提高.在Ca2+存在条件下,热激也引起小麦CaM基因CaM1-2的表达及细胞内CaM蛋白含量的提高.用CaCl2处理小麦幼苗明显提高小麦热激基因hsp26和hsp70的表达和热激蛋白的合成,而Ca2+的螯合剂EGTA,Ca2+通道阻断剂异博定和LaCl3、CaM抑制剂W7、TFP和CPZ明显降低了热激基因hsp26和hsp70的表达和热激蛋白的合成.EGTA、易博定、TFP或CPZ的处理也阻止小麦耐热性的获得.小麦CaM基因与热激基因的表达动力学研究表明CaM位于热激信号转导的上游,而Ca2+是热激启动的胞内关键因子.凝胶阻滞分析提出Ca2+-CaM在热激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是通过激活热激转录因子的DNA结合活性来实现的.提出在植物细胞内存在一条新的热激信号转导途径钙-钙调素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建房式仓应用“垂直热皮”控温技术,采取“散热降温”和“散热均温”两种控温模式,均可有效控制“垂直热皮”粮温,但均存在控温死角点,“散热降温”模式较“散热均温”模式运行时间长、能耗高。利用“垂直热皮”控温系统,“热皮”平均粮温每天降低1℃左右,度夏期间,试验仓四周最高粮温28.4℃,平均粮温20.6℃,对照仓四周最高粮温31.3℃,平均粮温23.4℃。  相似文献   

16.
刚性陶瓷瓦热防护系统概率设计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中广泛应用的陶瓷瓦热防护系统,结合有限元法和蒙特卡洛模拟建立了其概率热分析系统,提出了刚性陶瓷瓦热防护系统尺寸概率设计方法。建立了刚性陶瓷瓦热防护系统的二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热传导系数、比热容和表面辐射率等材料属性参数以及热防护系统各层厚度的不确定性,得到系统温度场的概率分布特性和系统热防护性能对各参数的灵敏度,并对系统的热可靠性进行了评估。算例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对热防护系统设计过程中合理确定陶瓷瓦厚度和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减轻重量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非热等离子体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非热等离子体的特点及分类,从紫外辐射、活性物质及带电粒子等方面分析了其杀菌机制,综述了影响其杀菌的因素及在纺织、环保、医疗及食品工业上的应用,阐述了等离子体杀菌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对从酸奶中分离纯化出的保加利亚杆菌(LactobacillusBulgaria,LB)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insThermopilos,ST)进行耐硒筛选实验,确定嗜热链球菌为耐硒菌种。用浓度梯度法对其驯化,从而得到富硒菌株,并进行富硒实验,初步确定富硒条件:加硒时间为第5小时,硒浓度为16μg/mL,加硒量为10%,培养时间为10h,培养温度为39℃,pH值为7,采用番茄酵母培养基,富硒率为71.6%。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测量热物性的实验装置与计算模型,对多种果蔬进行实验数据的研究比较,找出较为准确的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式(2)(6)和式(17)较好,并为今后果蔬热物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巴渝地区夯土民居室内热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民居的传统生态建造经验与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巴渝地区因特殊的地形与气候,传统民居在热环境的营造上有自身的特点。以重庆江津区龙塘村夯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测量的冬季室内热工参数为基础,运用软件模拟分析,对民居全年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发现夯土墙对改善夏季热环境更为有利,夯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远比夏季差;民居建筑中阁楼空间在调节室内热环境方面作用显著,具有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