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牛改良人工配种工作,是技术要求高,时间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因此,必须不失时机的揭示发情母牛,适时配种,做到不错过一个情期,不漏配一头母牛。下面结合外地经验和个人体会,把提高黄牛受配率和受胎率,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九年我在克山县涌泉公社蹲点搞黄牛改良工作的实践中,探索了农区的母牛发情规律和不同类型的母牛发情规律。通过调查分析发情母牛内在和外在变化的关系,找到了适时输精的技术关键环节,突破了难关,提高了受配率和受胎率,为扩大冻精配种成果,提供了技术条件。涌泉公社共有320头可繁殖母牛,全年冻配235头,受配率达73.4%,比一九七八年冻配25头提高8.2倍,经定胎确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准确易行的母牛早期妊娠鉴定方法,促进空怀母牛及早发情,提高受配率和受胎率,以加速黄牛的繁殖改良。我县农村配种站在1982年应用国产兽用 LH—RH 类似物(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当地配后母牛进行了早期妊娠鉴定与促进发情的试验研究。经过一年的初步观察,认为国产兽用 LH—RH 类似物对母牛早期妊娠鉴定、促进母牛发情和提  相似文献   

4.
我县是全省七个牧业县之一,有草原12.1万hm2,现有黄牛5.3万头,其中可繁母牛2.1万头,近十年来,黄母牛繁殖率低下,直接影响黄牛改良效果,为了搞清黄母牛繁殖率低下原因,在全县21个乡镇(场)、201个村进行调查,发现导致黄母牛受配率低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营养不良致使多数母牛不发情;第二是发情没有鉴别出来和人工授精技术员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黄牛改良工作在我省迈出了巨大的步伐,而我县更是多次受到省农业厅表彰.但受配率一直困扰人工授精工作,经过调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母牛不发情造成的,这里包括营养不良、犊牛哺乳期延长、重度使役等.在一些母牛中,有的母牛产犊后要经过3~10个月以上的体能恢复,才能发情;也有的则为饲养到3~5岁后的处女牛仍不发情.……  相似文献   

6.
<正> 黄牛杂交改良和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工作,各地都已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母牛饲养分散和常年发情,加以目前液氮容器缺乏,冷源供应不足,给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工作造成很多困难。虽各地黄牛数量不少,但适龄母牛的三率(即受配率、受胎率、成活率)偏低,牛的增长速度缓慢,是当前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开展黄牛同期发情的研究,可以提高其受配率和受胎率,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配种工作的组织形式,做到有计划地组织,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加速黄牛改良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尽管胚胎移植在我国进入商品生产运用阶段 ,但费用较高。在黄牛改良中 ,冻配仍占主导地位 ,而冻配的受胎率低一直影响着黄牛改良的进程。1 选择冻精在购买冻精时 ,应随机抽取一定冻精进行精液品质检查 ,包括精子的活力、密度、顶体完整率等指标。2 发情鉴定母牛发情时 ,兴奋不安 ,鸣叫有持续性 ,一般持续 1 0~ 2 4h ,在牛舍内站立不安 ,四处张望 ,对饲养人员表示亲近。在野外放牧时发情母牛追随其他母牛或公牛。母牛发情时有爬跨行为 ,发情初期企图爬跨 ,发情盛期接受爬跨 ,发情末期拒绝爬跨。发情母牛外阴部在发情前 4 8~ 72h出现肿胀…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地区黄牛自然发情率一般在50%左右,也就是说在49,341头可繁母牛当中,每年都有24,000头左右的牛空怀。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粗放,使役过重,膘情不好,犊牛长期哺乳以及农业地区繁殖配种和农耕使役的矛盾等,致使当年不能配种,因而黄牛发展缓慢。为了探讨提高母牛受配率和受胎率的有效方法,调整使役和配种的矛盾,搞好繁殖改良工作,80年  相似文献   

9.
大庆红色草原牧场自1978年以来,用孕马血催情,连续2年超额完成了冻精配种计划,加快了黄牛的改良进度。一、大搞科学实验突破配种难关这个场从1978年5月开始饲养黄牛,共有适令母牛1900头。这些牛是从外地购入和调入的,进场时牛膘很差,全是中下等膘。发情母牛少,受配率低。为了突破这一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适龄母牛"短期优饲"技术应用,缩短母牛产间距,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在哈密市伊州区天山乡吐克塔尔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圈舍养殖"集中短期优饲"(试验组1)与伊吾县前山乡以"草原放牧+补饲"(试验组2),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适龄母牛进行人工授精改良。结果显示:试验组1筛选60头母牛,发情授精49头,发情率81.6%;试验组2筛选母牛446头,发情受配246头,发情率55.2%,两组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P0.01)。通过B超妊娠检查,试验组1受配牛48头,妊娠42头,试验组2受配母牛抽检209头,妊娠183头;两者受胎率均为87.5%,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舍饲"短期优饲"组,母牛发情集中,发情率高,且便于观察和适时授精。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如何提高黄牛改良的发情率、受胎率等问题,探索掌握母牛发情、配种、准胎等方面的规律,分别在两家乡改良站进行试点。经总结,从实际效果和技术关键措施的应用看,提高黄牛改良"三率"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要想提高母牛冻精配种的繁殖率,达到多配、多怀、多产、多活,应该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一、提高母牛受配率1.提高母牛膘情,促进母牛发情,从而提高母牛受配率。当前,母牛的受配率之所以较低,达不到70%,其主要原因是母牛的发情率较低,有一部分母牛因长年不发情而无法参加配种。不发情的母牛多半是膘情不好,体质瘦弱的母牛,俗话说:“满膘才能满怀”就是这个道理。造成膘情差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有的群众养牛不懂技术,仍然采取比较原始的粗放饲养方式,没能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母牛的膘增差,致使母牛受配率降低。为…  相似文献   

13.
1 影响奶牛受配率的原因1 1 母牛膘情差 膘情是母牛发情的基础 ,膘情好坏直接关系到受配率的高低。由于奶牛饲养管理水平低和泌乳等原因的影响 ,使体内营养入不抵出 ,母牛就不能按正常规律发情 ,根据安达国营奶牛场的调查统计 ,母牛五成膘发情率占19 6 % ,六成膘发情率为 4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黄牛产后发情规律,指导黄牛冻配改良工作,我们对黄牛产后发情间隔天数做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方法调查了4个公社的8个大队产后自然发情的母牛120头,逐头登记其胎次、膘度、产犊时间、发情时间和产后发情间隔天数,然后分别统计产犊月份、膘情和胎次  相似文献   

15.
运用良种肉用牛 ,广泛地对体形小、生长慢、出肉率低的本地黄牛进行改良 ,其杂交后代均具有父本的特征 ,即体躯增大、体形结构好、适应能力强、生长发育快 ,无论是初生重、日增量、屠宰率和净肉率都比同龄本地黄牛显著提高。用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 ,改良黄牛 ,各地都已展开 ,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农村母牛饲养分散和常年发情等自然因素 ,加之目前基层技术力量又十分薄弱 ,因而使冷冻精液改良黄牛不能处于主导地位。尽管各地黄牛数量不少 ,但适龄母牛的三率—受配率、受胎率、成活率很低 ,牛的增长速度缓慢 ,是当前养牛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区养牛放牧条件较差,加之部分母牛仍负繁重劳役,膘情不好,有的母牛长期不发情,影响配种。如能利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导母牛在预定的时间里集中发情,都将提高黄牛配种率,加快改良进度。本期是在挂锄后期,母牛集中放牧增标复壮的基础上,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相似文献   

17.
洮安县自1976年以来,在黄牛改良工作中,采用冷冻精液配种,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有部分母牛表现为迟迟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1982年在二龙乡对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的母牛进行了药物催情试验,促进了母牛发情配种受胎,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8.
农区黄牛既要役用又要繁殖。由于饲养管理粗放,使役较重,哺乳不合理,带犊母牛当年自然发情率较低,约占当年产犊母牛的20%左右。加之,农民没有当年配犊的习惯,母、犊不隔离,任其自然断乳,一般三年两犊或五年三个犊,繁殖力较低。经调查我县牛的繁活率多年来一直徘徊存30%左右。本试验通过药物处理,使带犊母牛断乳、发情,以提高黄牛的授配率和繁殖力,为一年一犊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基层黄牛繁改站点调查,从中了解到少数站点(特别是新建站点)黄牛冷配受胎率不理想,精液消耗量大,空怀率高,影响了牛群发展和养牛的经济效益,所以,应掌握如下几项黄牛改良技术,保证母牛冷冻精液配种的受胎率。1 提高母牛健康水平,保证母牛正常发情繁殖母牛应给予较高的营养水平,使其具有健康的体质,特别是在配种准备期,要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提高膘情,保证母牛正常发情,加快卵巢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黄牛改良工作深入开展,临床上难产牛有大幅度上升的趋势. 1难产牛的预防 1.1选种选配为预防胎儿过大,要根据受配母牛的体型大小和改良代次等情况选种选配.如果受配母牛有难产史或是本地初产黄牛,由于其体型小、骨盆狭窄应考虑选用小型肉用快熟品种海福特、安格斯或奶牛作父本;如果受配母牛体型大或改良后代母牛应选用大型肉用品种夏洛莱、乳用兼用品种西门塔尔作父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