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膜技术富集儿茶素渣中茶氨酸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茶叶深加工中提制儿茶素后的废料—儿茶素渣为材料,在筛选出膜分离与富集茶氨酸最适料液pH值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截留分子量为2500 Da、3500 Da、5000 Da的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对茶氨酸得率与纯度的影响,以及300 Da纳滤、200 Da纳滤、反渗透、真空蒸发浓缩四种浓缩方法对茶氨酸的效应。结果表明:调节料液体系的pH值至2.8~3.5左右,有利于在超滤过程中分离与富集茶氨酸;选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 Da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茶多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大部分被截留,其截留率分别为89.90%、92.20%,可获得率为54.50%、纯度为8.92%的茶氨酸料液,300 Da纳滤、200 Da纳滤、反渗透、真空蒸发浓缩四种浓缩方法在加工茶氨酸中,茶氨酸损失率依次为4.51%、3.62%、0.45%、5.15%。综合考虑,利用3500 Da超滤分离与反渗透浓缩可以分离与富集儿茶素渣中的茶氨酸,综合得率与纯度分别为54.05%和8.53%,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茶叶中的儿茶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儿茶素是茶叶中主要的生理活性成分,由6种左右的单体组成.早期的茶儿茶素单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1)1959年L.Vuataz报道的纤维素柱色谱法;(2)1969年J.David报道的逆流分配法;(3)C.K.Wilkns报道的Sephedex LH—20柱色谱法.近期的儿茶素单体制备方法基本采用1989年“F.Yuyabe报道的 Sephedex—LH预分离一HPLC二次分离法.以上儿茶素单体的制备方法均因操作繁琐,耗时长或设备材料昂贵而无法转化为工业化生产.高速逆流色谱法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特点是设备成本低,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且完全克服了使用固体吸附材料造成的样品不可逆吸附或降解等缺点.本实验就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实现茶儿茶素混合物的克量级分离制备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儿茶素的高效薄层色谱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中的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含量的70%以上,是茶叶中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保健作用,如抗癌、抗辐射、抗病毒、清除自由基、防衰老等,也是茶叶中研究最深入的活性物质之一.儿茶素分离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硅胶薄层色谱法,而采用聚酰胺薄层分离法分离茶叶中儿茶素的报道不多,本文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儿茶素的分子修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沈生荣  金超芳 《茶叶》1999,25(2):76-79
本文通过用油酸酰氯酰化的办法将水溶性EGCG修饰成油性的EGCG,修饰后产物油溶性好,对AMVN启动的卵磷脂过氧化产生的脂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明显优于水溶性EGCG,与TBHQ接近;对食用大豆色拉油的过氧化有明显的抑作用,与VE,TBHQ接近,且抗氧化作作用稳定。  相似文献   

5.
儿茶素对生物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贾之慎 《中国茶叶》1990,12(4):17-18
自由基在生物体内呈游离状态,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自由基不但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而且往往参与连锁的化学反应。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生物体内自由基不断产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2009,(2):43-43
采用H2O2模拟氧化体系制备儿茶素氧化产物,经多级柱色谱分离得到一相对纯组分(t_R为9.825min),HPLC-MS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级分主要含m/z 471及m/z 939两种产物,  相似文献   

7.
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有着茶多酚的许多功能,其中儿茶素对肾病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就儿茶素的功能、儿茶素在各种肾病的作用、儿茶素对肾病中NO的作用做些总结,以期为儿茶素药理研究的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茶叶儿茶素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理功效,在食品、医药、饲料、日用化工品等行业成为开发热点,对儿茶素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儿茶素稳定性较差,影响其功效的发挥。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温度、p H值、金属离子及光照等方面对儿茶素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利用β-环糊精包埋、制成儿茶素微胶囊、添加抗坏血酸等提高儿茶素稳定性的方法,旨在为茶叶儿茶素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艳芳 《茶报》2004,(2):33-33
3月上旬,罗氏(上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上海投资兴建的一家利用专利技术,从绿茶所含的多种儿茶素混合物中,分离提取纯儿茶素单体物质——EGCG的生产厂落成投产。这让罗氏成为了国际上第一家工业化生产纯儿茶素单体的生产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逆流色谱技术在茶叶天然产物上的应用,包括分离纯化儿茶素和茶黄素单体、茶红素和茶叶生物碱。本文还介绍了逆流色谱技术领域的两项新技术——pH区域精提逆流色谱技术和消减固定相逆流色谱技术,及其在茶叶天然产物上的应用。这对农副产品深加工、中草药天然产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提取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茶多酚提取方法一溶剂浸提法、金属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法及微波浸提法,简述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及各自的优缺点。并提供了参考文献24篇。  相似文献   

12.
茶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多糖是从茶叶提取出来的植物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些年已发展成为茶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茶多糖提取、分离纯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多糖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儿茶素富集和EGCG单体纯化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星海  郭碧花  沈生荣 《茶叶》2002,28(3):136-137,144
EGCG是绿茶中提取分离出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开发前景的天然产物,将绿茶提取物或茶多酚先经乙酸乙酯,氯仿两种试剂多次富集和脱除咖啡因和色素,得儿茶素总含量不低于95%的茶多酚,再经Sephadex LH-20柱层析纯化,得EGCG单体,用ESI-MS和HPLC等方法鉴定和验证了其化学结构,其纯度均大于96.7%,得率为23.86%,回收率为71.25%。  相似文献   

14.
儿茶素氧化聚合产物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春美  谢笔钧 《茶叶》2001,27(1):28-3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儿茶素氧化聚合物产物茶红素,茶黄素及原花青素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抑菌抗病毒,抗癌以及在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5.
儿茶素在酸性环境中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利燕  屠幼英  陈暄  梁慧玲  梁靖 《茶叶》2002,28(2):86-88
本文研究了儿茶素在pH2.6-6.5各柠檬酸缓冲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儿茶素在pH3.6-6.5之间的缓冲溶液中比较稳定,放置18h后,儿茶素最低回收率为81.9%。将pH2.6、pH3.6、pH4.6、pH5.6的儿茶素溶液的pH值分别调到pH6.5,再放置18h后,儿茶素回收率最高为93.0%,最低可达84.7%,说明大部分的儿茶素在强酸性环境中仅发生非离子键结合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大豆皂甙的提取、生理功能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是我国的传统食品,营养丰富。并且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本文介绍了大豆中皂甙的分子结构,酶解和提取工艺。并简述了其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自由基,抗血栓,抗脂蛋白氧化等生理功能和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实验。大豆皂甙应用前景广阔,已在食品和化妆品有一些应用,并有可能被开发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江和源 《中国茶叶》2009,31(4):14-17
茶儿茶素是茶叶中的主要功效成分。茶儿茶素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在体内进行的多种生物代谢过程,对茶儿茶素的功效有着重要影响。结合茶儿茶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功效机理,开发利用茶儿茶素,将可能挖掘出茶儿茶素防御疾病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8.
粮油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提供了人体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营养素。粮油质量安全是国家重视、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检测是保证粮油产品消费安全的重要抓手。固相萃取是从粮油样品中提取待测物的重要手段,萃取材料是决定提取分离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固相萃取的粮油产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讨论了不同材料的优势及不足,并对粮油产品检测中新型萃取材料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20.
羊文伟  寿松涛 《茶叶》2021,47(3):147-149
从杂交后代或者种子繁育后代的分离群体中筛选优良单株,培育无性系茶树良种是迄今茶树育种的重要手段.杂交或者种子后代性状分离程度的大小是影响选种成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分析了'鸠坑种'茶树种子后代20个单株儿茶素类化合物和咖啡碱含量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在种子繁殖后代,咖啡碱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6.94%),而CG变异系数最大(253.96%),儿茶素类总含量和EGCG的变异系数介于咖啡碱和CG之间.该结果说明,在种子繁育后代中筛选低咖啡碱茶树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