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以Z型北京鸭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体动物模型,运用遗传参数估计软件MTDFREML估计了Z型北京鸭6周龄时生长发育性状和屠宰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体重、屠体重、胸肌重、全净膛、皮脂率、胸肌厚度、胸肌体积、胫骨长和脂肪率为高遗传力性状;腹脂重、背加腹部皮脂厚、胸肌率、腹脂率、腹部皮脂厚、胸宽、龙骨长、胸深和瘦肉率为中等遗传力性状;腿肌重、皮脂重、腿肌率、背部皮脂厚和颈长为低遗传力性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Z型北京鸭3个品系的胴体性能及肌肉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北京鸭3个品系间活重、胸肌重和胸肌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现为Z4系>杂交系>Z1系。而3个品系的腿肌率、腹脂重、腹脂率、皮脂厚和肌间脂肪宽无显著差异。剪切力以Z1系北京鸭为最高;失水率以北京鸭杂交系为最低;肌肉pH值以杂交系北京鸭最高。杂交系北京鸭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北京鸭Z1、Z4系(P<0.05),而且肌苷酸和各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均为杂交系北京鸭最高。综合本试验可得出:北京鸭杂交系肉品质优于父系和母系,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发挥出了杂交优势,且Z1系×Z4系这种杂交组合有利于北京鸭肉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3.
对Z型北京鸭3个品系的肌内脂肪含量与屠体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2系母鸭腿肌重、皮脂重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8、0.4349(P<0.01),均为极显著中强正相关,而皮脂率为显著弱正相关。Z4系公母鸭肌内脂肪含量与胸肌重(率)、腿肌重(率)、腹脂重(率)、皮脂重(率)均相关较弱,表现为相关不显著。杂交系公鸭皮脂重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系数为0.3(P<0.05),表现为显著弱正相关;母鸭胸肌重、腿肌重与肌内脂肪含量均表现为显著弱正相关。综合本试验可得出:由于各品系间及品系内肌内脂肪含量与屠体各指标相关程度的不同,在瘦肉型北京鸭选育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品系公母单独制定育种目标,以加快北京鸭的选育速度。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研究A-FABP基因在脂肪型和瘦肉型北京鸭不同组织的m RNA表达情况及在脂肪组织不同时期的m RNA表达差异。分别采集6周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肌胃、十二指肠、胸肌、腿肌组织样品,另外分别采集2、4、6、8周龄脂肪型和瘦肉型北京鸭的皮脂、腹脂样品,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基因的m 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鸭A-FABP基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皮脂和腹脂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其他组织(P0.05),6周龄瘦肉型北京鸭A-FABP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顺序为皮脂腹脂肌胃十二指肠心脏腿肌胸肌脾肝肾,而脂肪型北京鸭顺序为皮脂、腹脂肌胃十二指肠心脏、腿肌胸肌、脾肝肾;且脂肪型北京鸭A-FABP基因在皮脂和腹脂中表达量显著低于瘦肉型北京鸭(P0.05);A-FABP基因在皮脂和腹脂中的表达量随着周龄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北京鸭H-FABP多态与屠体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的方法,以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为侯选基因,对6周龄北京鸭的3个群体(区分公母)共300个个体进行SNP分析。结果发现H-FABP第3内含子以本试验采用的引物碱基为第一碱基的第156碱基处发生1个C/G突变,此突变对Z4群体胴体质量、皮脂质量、皮脂率和全净膛质量有显著影响,并且对Z4(公)群体中胸肌质量、腿肌质量以及骨架质量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将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作为影响北京鸭Z4群体屠体性状的侯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日粮代谢能水平对北京油鸡脂肪沉积和LPL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粮代谢能水平对北京油鸡脂肪沉积及脂蛋白酯酶(LPL)基因mRNA表达影响。试验以3周龄北京油鸡公鸡为研究对象,将480只公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4个代谢能水平的日粮(12.122、12.540、12.958和13.376 MJ/kg),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试验期为10周。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日粮代谢能水平对鸡体脂沉积各项指标和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影响极显著,随日粮代谢能水平提高,各项体脂沉积指标极显著上升,胸肌和腿肌IMF、皮脂重和皮脂率在ME3达到峰值,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ME2组达到峰值(P<0.01)。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腹脂率、皮脂重和皮脂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提示,日粮代谢能水平显著影响北京油鸡体脂沉积和LPL基因mRNA表达;LPL基因表达影响北京油鸡体脂沉积状况。  相似文献   

7.
巢湖鸭屠宰性能测定与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者旨在对初步进行本品种选育的巢湖鸭体组成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为进一步选育优质肉用巢湖鸭新品系奠定基础。选择60只(公母各30只)经本品种选育一代的10周龄的巢湖鸭,屠宰并测定胴体、半净膛、全净膛、胸肌、腿肌、皮脂、腹脂等性状指标,对巢湖鸭公母鸭间的屠体性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公母鸭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皮脂率、胸肌剪切力、腿肌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母鸭的半净膛率、胸肌率、瘦肉率显著高于公鸭(P<0.05);公鸭的骨肉比显著高于母鸭 (P<0.05)。相关分析显示,各屠宰重量指标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屠宰率指标与体重相关不显著(P>0.05),半净膛率、腿肌重、胸肌率、心脏重与性别显著相关(P<0.05)。说明初步选育的巢湖鸭具有较好的屠宰性能和产肉性能,肉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肉鸡腹脂与皮下脂肪,肌脂率,肝脂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118只狄高和58只AA鸡,并于8周龄屠宰测定其腹脂、腹脂率和颈部、胸部、腿部皮下脂肪重;用乙醚抽提法测定了腿肌、胸肌、肝脏的含脂率。结果表明,腹脂重、腹脂率与腿部、胸部、颈部皮下脂肪重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而腹脂重、腹胀率、皮下脂肪重与腿肌、胸肌含脂率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与肝脏含脂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9.
肉鸡脂肪沉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0-8周龄每周屠宰狄高肉鸡12只(公母各半),测定其腹脂重、腿部、胸部、颈部皮下脂肪重,并用乙醚抽提法测定腿肌和胸肌的含脂率.得到在自由采食条件下,肉鸡腹脂出现大约在2周龄左右,皮下脂肪组织的出现在1周龄左右,但腹脂的增长要比皮下脂肪快;肉鸡脂肪组织的绝对重随周龄而增加,腹脂相对重7周龄前呈上升趋势,而到7周龄后趋于下降;肉鸡的腿肌含脂率比胸肌高,且腿肌和胸肌含脂率随周龄均呈波浪式变化。  相似文献   

10.
将临武鸭屠宰后测定产肉性能和肌肉品质。结果表明,临武鸭的屠宰率为88.1%,半净膛率为82.07%,全净膛率为72.20%,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腹脂率分别为9.23%、10.24%、26.53%、0.94%。公母临武鸭之间除腹脂率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临武鸭屠宰后1h、24h胸肌pH分别为5.50、5.87。腿肌肌纤维直径为133.91um。胸肌失水率和熟肉率分别为24.17%、60.74%,腿肌失水率和熟肉率分别为23.90%、61.88%。  相似文献   

11.
郏县红牛CLPG基因的SNP及对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PCR-SSCP检测了113头郏县红牛CLPG基因的SNP,发现了AA、AB、AC 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AA型在第150和419碱基处分别表现为C和T,为野生型;AB型在第419处发生碱基T→C突变;AC型在第150处发生碱基C→T突变。多态信息含量为0.226,属低度多态。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部分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A、AC基因型个体在体重、体长指标上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大于AB型个体;在管围指标上,AA基因型个体优于AB基因型个体,差异显著(P〈0.05);在坐骨端宽指标上,AA与AB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显著(P〈0.05),AB与AC基因型个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催乳素受体基因对大白、长白猪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PCR—RFLP法对大白、长白猪进行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PRLR等位基因B频率略高于等位基因A频率,大白母猪PRLR基因型为AA的各胎平均产仔数比AB型高1.62头(P〈0.05),比BB型高2.41头(P〈0.05);长白母猪AA型比AB型和BB型相应高1.32和3.33头(P〈0.05)。  相似文献   

13.
绵羊MyoG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在肌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直接影响着动物的产肉能力。本研究以大尾寒羊、小尾寒羊、豫西脂尾羊、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同羊6个绵羊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MyoG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并与绵羊的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探讨MyoG基因外显子1对绵羊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MyoG基因外显子1在6个绵羊群体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AA、BB、AB)和2个等位基因(A、B),在小尾寒羊、大尾寒羊、豫西脂尾羊、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同羊群体中检测到MyoG基因外显子1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167、0.2500、0.4375、0.6500、0.5750和0.7125,MyoG基因外显子1的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833、0.7500、0.5625、0.3500、0.4250和0.2875。MyoG基因外显子1主要对羊肉的水分和色泽有影响,主要表现为BB基因型水分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P< 0.01),显著高于AA基因型(P< 0.05);AB基因型的色泽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P< 0.01),显著高于AA基因型(P< 0.05)。  相似文献   

14.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RBP4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RBP4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萨福克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这个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BP4基因扩增片段在4个绵羊品种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BB基因型只出现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中,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则没有BB基因型;AB基因型频率随着绵羊繁殖力的降低而升高;AA基因型只出现在小尾寒羊、多赛特羊中。BB基因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分别比AA和AB基因型多0.52只(Pd0.05)和0.67只(Pd0.05),AA和AB基因型小尾寒羊产羔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检测的绵羊RBP4基因座位与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INHA基因的启动子区2个基因座位在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在P1引物所扩增的目的片段发现遗传多态,有2种等位基因A和B,有3种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在P2引物所扩增的目的片段未发现遗传多态.对多态片段的测序分析表明:AA型与BB型相比在DNA序列的第506 bp处插入了一个碱基G,在第446 bp处碱基C→T.AB、BB基因型个体的平均产羔数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AB、BB基因型的个体各胎次产奶量均比AA型高,其中在第2、3胎产奶量和前4胎平均产奶量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AB基因型的前4胎平均产奶量和AA型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INHA基因对奶山羊产羔数和产奶量都有显著影响,因此认为INHA基因的P1位点可作为奶山羊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苏姜猪、姜曲海猪、长白猪群体A-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因座多态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猪种A-FABP基因内含子1均具有Bsm I酶切多态性,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χ~2适合性检验显示,3个猪种A-FABP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显示,3个品种猪均为中度多态;基因型与肉质性状关联分析显示,不同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纹差异显著,大理石纹AA、AB型显著高于BB型(P0.05),肌内脂肪含量AA显著高于AB、BB型(P0.05)。结论显示,苏姜猪、姜曲海猪、长白猪A-FABP基因intron 1多态性对肉质性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拜城油鸡公鸡中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寻找可用于拜城油鸡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随机选取92只6周龄拜城油鸡公鸡,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A-FABP基因的多态性。每种基因型选取15只体重相近的个体随机分为3组,每组每种基因型个体各5只,分别在12、18、24周龄时屠宰并对生产性能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拜城油鸡公鸡中检测到A-FABP基因有3种基因型:AA、AB、BB,BB为优势基因型,B为优势等位基因,不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P<0.01)。12周龄时,各基因型间各生产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18周龄时,BB基因型肌间脂宽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BB和AB基因型腹脂重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腹脂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24周龄时,BB基因型体重、肌间脂宽、腹脂重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推测A-FABP基因可以作为与拜城油鸡公鸡脂肪性状相关的候选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8.
家兔HSL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状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PCR-SSCP方法对齐卡巨型白兔和齐兴肉兔HSL基因外显子1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HSL基因对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HSL基因外显子1第784位处发生了碱基突变(A→C),共出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在2个品种兔群体中AA型均为优势基因型,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2个品种兔群体均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在齐卡巨型白兔中,HSL基因AA型和AB型个体的宰前活体重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AA、BB型个体的全净膛屠宰率和半净膛屠宰率均显著低于AB型个体(P0.05);在齐兴肉兔中,HSL基因AA型个体的宰前活体重显著高于AB、BB型个体(P0.05),BB型个体的全净膛屠宰率和半净膛屠宰率均显著低于AA、AB型个体(P0.05);在2个品种兔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在拜城油鸡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探寻可用于拜城油鸡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选取96只6周龄的拜城油鸡公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2只,分别在12、18和24周龄时对其生产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同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MSTN基因的多态性,分析MSTN基因多态性与拜城油鸡生产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拜城油鸡公鸡中MSTN基因存在多态性,检测到3种基因型:AA、GA、GG,GA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为优势等位基因,不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P<0.05)。在12周龄时,AA基因型个体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均显著高于GA基因型个体(P<0.05);在18周龄时,GA基因型个体的体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在24周龄时,AA基因型个体的体重、屠体重和半净膛重均极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1),全净膛重和腿肌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GA基因型个体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和腿肌重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其余指标在不同周龄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MSTN基因多态性与拜城油鸡部分生产性能指标密切相关,推测该基因可以作为拜城油鸡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试验利用PCR-RFLP法研究了三江白猪OB基因3 469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OB基因经HinfⅠ酶切后出现3个条带,表现为3种基因型(AA型、AB型和BB型)和2个等位基因(A和B),A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为67.6%;头胎产活仔数BB型极显著高于AA型(P<0.01),BB型高于AB型,AB型高于AA型,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BB基因型比AB型和AA型的头胎产活仔数分别高出1.65头、2.19头;不同的基因型对前5胎最高产仔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