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奶牛良种登记试点工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符合要求的良种奶牛进行登记,是养牛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作法。自2004年5月开始,辽宁省种牛繁育中心借鉴养牛业发达国家开展良种奶牛登记工作的作法,在总结辽宁省开展良种肉用母牛登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与沈阳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和有关县(区)站共同在沈阳市周边地区开展了良种奶牛登记试点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品种登记,是由专门的机构或牧场依据系谱资料,将符合品种标准的奶牛登记在册或录入特定的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中,它是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线性鉴定、育种及品种改良的一项前提基础性工作.其登记目的在于确保该品种奶牛血统稳定一致的前提下,促使生产管理者在饲养优良奶牛品种的同时,完善和保存相关信息资料和记录,以作为育种及品种遗传改良工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荷斯坦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奶牛业是饲料转化效率最高、资源利用最节约的畜牧业,是现代技术和资金投入最为密集、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养殖业,是市场化和产加销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也是极具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将发展奶牛业放在畜牧业的首要位置。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高速发展,肉类和禽蛋生产总量连续多年居世  相似文献   

4.
我国奶牛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公牛培育进程明显加快.以中国荷斯坦牛为主的奶牛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不断增加。牛的遗传性疾病是因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导致的,从而使发育个体出现解剖结构上的异常或生理机能上的损害,常常导致某些器官的损害,形成畸形,影响生产性能,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5.
我国奶牛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公牛培育进程明显加快,以中国荷斯坦牛为主的奶牛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不断增加。牛的遗传性疾病是因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导致的,从而使发育个体出现解剖结构上的异常或生理机能上的损害,常常导致某些器官的损害,形成畸形,影响生产性能,甚至导致死亡。至今为止,国外报道的牛遗传缺陷已达上百种,我国由于引进国外冷冻精液数量较多,在品种杂交改良过程及繁殖过程中,难免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奶牛良种繁育就是通过有效的选择和繁殖技术使遗传素质真正优秀的个体大量繁殖后代,提高优秀高产基因在群体的频率,最终提高牛群的遗传素质和生产水平。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育种和繁殖专家多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出了一大批有效提高良种繁殖效率的技术成果,特别是在种牛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关于“抓紧制定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切实做好良种登记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性工作”的要求,农业部日前组织制定并印发了《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2020年)》。该计划指出,到2020年中国荷斯坦牛品种登记工作覆盖到全国,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经济改革的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奶牛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把加强畜牧业的发展放到了重要的议程中,2001年农业部关于2001年到2030年奶业发展的三十年规划和战略目标的提出,使我国奶牛养殖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奶牛存栏数已达到893.2万头,牛奶总产量达到1746.3万吨,人均占有牛奶量达到12千克,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虽然全国奶牛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按我国现有存栏奶牛中60%的成年母牛计算,成年母牛有535.93万头,平均头年产奶量仅有3200余千克。同国际奶牛业发达国家的平均头年产奶量9000-10000千克相比较,差距很大.仅是人家的三分之一左右。而造成我国荷斯坦牛头年平均奶产量的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饲养水平低下;二是最主要的原因即我国荷斯坦牛的良种覆盖率太低,虽然我国有许多地区(如:上海、北京、西安、天津等地区)国营奶牛场头年平均奶产量达到了8000~9000千克,也涌现了一些头年平均产奶量达到9000千克以上的奶牛场.也有一批总产数万千克乃至10余万千克的长寿高产优秀奶牛,但总体良种奶牛所占的比例太低,大约在30%~35%左右。  相似文献   

9.
奶牛良种是奶业生产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奶牛种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国内外荷斯坦牛育种历程.荷斯坦牛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奶业生产中都占有主导地位.1985年,我国培育成功"中国荷斯坦牛"品种,目前已初步构建了遗传改良技术体系,性能测定规模不断扩大,基因组选择技术得到应用,优秀种牛自主培育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将实施新一...  相似文献   

10.
与奶牛产奶数量和质量相关的因素很多,诸如选择优良的奶牛品种、合理搭配饲料、加强日常饲养管理等。 1 品种选择 选择不同的奶牛品种和个体,对产奶能力有较大的影响。目前选择最多的品种是荷斯坦奶牛,俗称黑白花奶牛,该奶牛品种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年产奶可达5000~7000千克。  相似文献   

11.
荷斯坦牛已成为国际性品种,因其体型大、产奶量高,现已成为全世界奶牛业的当家品种。我国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从国外输入少量的荷斯牛(黑白花)与当地的母牛进行杂交,形成大量的黑白花奶牛。以后,又不断从国外引进优良种公牛与原有黑白花奶牛配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987年由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黑白花奶牛”。由于全世界许多优秀的种公牛都含有红色基因,其后代也有呈红白花,体型、生产性能与黑白花奶牛相似,因此1992年农业部根据奶牛协会的建议,将“中国黑白花奶牛”更名为“中国荷斯坦牛”。奶牛品种及特征见表1。  相似文献   

12.
奶牛布鲁氏杆菌病和结核病是国家二类传染病,其传染危害程度可感染多种动物及人,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及人类健康。随着奶牛业日益发展的趋势及人们对奶制品的大量需求,奶牛“两病”净化工作势在必行。现就奶牛布鲁氏杆菌病和结核病检疫监测综合措施,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1 饲养管理 奶牛的生产性能,因品种、个体及其年龄等不同而有差异。在购买奶牛时,首先是详细查阅其生产记录和系谱。实际生产中,有许多奶牛没有建立档案,或档案不完整,这样应通过严格的外貌鉴定来进行筛选。中国荷斯坦牛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专用奶牛品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农办财[2008]25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年奶牛良种补贴申报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全国畜牧总站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参加2008年奶牛良种补贴项目的种公牛站及种公牛进行综合评选,评选出36家种公牛站的996头种公牛,其中,荷斯坦牛814头,奶水牛104头,褐牛45头,牦牛15头,乳用西门塔尔牛18头.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谷草和羊草组合日粮饲喂干奶前期奶牛对其围产期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体况一致的干奶前期荷斯坦奶牛45头,根据体重、胎次及预产期接近(P>0.05)的原则将奶牛随机分为试验A、B和C组,每组15头。分别以精料、全株玉米青贮、谷草和羊草16∶24∶30∶30(A组)、16∶24∶45∶15(B组)和16∶24∶60∶0(C组)比例配合日粮饲喂。产前2周将3组试验牛转入围产牛群,3个试验组开始饲喂场内同一围产前期和新产牛日粮。试验期88 d。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B组在产后1、2和3周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10.46%(P<0.05)、7.79%(P<0.05)和5.65%(P<0.05)。除产后1周外,产后2、3周B组的奶牛体况评分分别比C组高6.60%(P<0.05)和9.06%(P<0.05)。2)各试验组的犊牛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B组初乳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比C组提高10.82%(P<0.01)和18.07%(P<0.01)。3)与C组相比,B组产后21 d产奶量提高9.00%(P<0.05),乳非脂固形物率提高2.83%(P<0.05),乳蛋白率提高10.59%(P<0.05),乳糖率提高5.64%(P<0.05)。各试验组间乳脂率和尿素氮无显著差异(P>0.05)。4)分娩当天和产后21 d,B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A和C组(P<0.05),B组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A和C组(P<0.05), B组的血清尿素氮和胰岛素显著低于C组(P<0.05),B组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总蛋白显著高于C组(P<0.05);在产前7 d和分娩当天,B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B(IgM)和IgG显著高于C组(P<0.05);在产后21 d,B组的血清IgM和IgG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产前7 d和分娩当天,B组瘦素显著高于C组,而B组的血清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在产前7 d、分娩当天和产后21 d,B组的胆固醇均显著低于C组(P<0.05),B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组,B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也显著低于C组(P<0.05)。各试验组间β-羟丁酸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干奶前期饲粮组成和养分水平可影响围产期奶牛的机体代谢和生产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干奶前期奶牛日粮中精料、全株玉米青贮、谷草和羊草的适宜比例为16∶24∶45∶15。  相似文献   

16.
为了避免动物胃肠道内源消化酶分泌不足,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的作用,在单胃动物养殖(尤其是肉鸡)中广泛使用了外源性饲用酶制剂产品。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量学者开始尝试在反刍动物日粮中应用酶制剂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