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煤酚皂溶液(含煤酚50%),配成15%的浓度,在竹秆锈病冬孢子堆产生后期的3月中下旬,于病部及其周围涂秆2次,防治效果达96%以上。该法应用方便,安全无药害,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用敌灭酚处理火炬松种子,以防止因纺锤形锈菌所引起的纺锤形锈病,处理过的种子在播种之前储藏至24天,没有降低种子的发芽率。播后31天,用纺锤形锈菌担孢子在幼苗上进行接种,7个月之后,进行了幼苗锈瘤检验。无论储藏期长短,用敌灭酚拌种的苗木上,未发现锈瘤。用敌灭酚浸种的苗木上,锈病发生率范围从12%(不储藏)至2%(储藏24天)。种子不处理的对照苗木上,有锈病的占63%。  相似文献   

3.
淡竹竹秆锈病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竹竹秆锈病能引起病株逐渐枯死,甚至造成成片死亡,严重影响淡竹的生产。根据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实践,总结出了以营林措施与人工清除病原物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经过推广应用,基本实现淡竹竹秆锈病的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4.
由南京林业大学朱熙樵副教授等主持,江苏如皋县、安徽天长县和南京老山林场等部门协同完成的竹秆锈病防治技术研究课题于1990年10月8日通过了部级鉴定。竹秆锈病能为害多种竹种,发生严重时可使大片竹林衰退,各地竹农迫切希望能找到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为此,我校自选课题于1980-1985年,  相似文献   

5.
浙江竹秆锈病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秆锈病(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 (Berk et Br.)Magnus)又称竹褥病。七十年代以来,江、浙一带的竹秆锈病有所蔓延,病情逐渐加剧,许多地方的竹林已到毁灭的地步。对该病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求彻底的防治措施十分必要。据定点多年观察,该病多发生在竹秆的下部或基部,严重的蔓延至竹秆的上部或枝条上,甚至发生在竹丛枝病的枝条和地面的跳鞭上。病害的冬孢子堆、夏孢子堆、黄斑三个时期较为分明,以往人们对黄斑这个症状往往忽视。竹秆上病斑多时,将诱发其它竹子秆基病害或全株死亡。经接种试验证明,病菌的冬孢子一担孢子不侵染竹秆和竹笋。夏孢子在5~6月产生释放,从伤口侵染当年新竹及老竹。据普查,该病已广泛分布浙江竹区,计已有1市9县24处竹林发生,寄生竹种达16种以上。它对竹林生长和出笋已带来较大的损失,已成为我省竹子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顽固病。笋用竹基地及产笋专业户必须对防治加以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试剂显色法,对开花和未开花毛竹秆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毛竹开花前后,竹秆中均含有黄酮、酚类、酯类、有机酸和多肽(蛋白质)等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毛竹竹秆乙醇提取物各成分进行测定的结果发现,毛竹开花前后,竹秆乙醇提取物的得率相差很大,分别为4.56%和0.25%,说明开花结实后,竹秆贮藏的养分被消耗怠尽.乙醇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有较大差别,其中未开花毛竹中2,3-苯并二氢呋喃的含量最高,为30.84%;开花毛竹中9,12-二烯硬脂酸甲酯的含量最高,为30.94%.  相似文献   

7.
淡竹竹秆锈病发生危害调查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4年调查了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竹秆锈病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在河南省洛宁县的发生危害情况,开展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在湿度大、光照弱的竹林发病重,冬孢子堆主要分布在淡竹1 m以下部位.1-2月人工刮除冬孢子堆对新发生的竹秆锈病有良好控制效果,10月上旬和次年3月下旬用20%粉锈宁5倍液2次涂抹冬孢子堆,防治效果90%以上.  相似文献   

8.
白夹竹秆锈病发生规律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立地白夹竹秆锈病发生情况的调查、定地点定病株的症状观察及病菌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结合人工接种和林间病菌孢子捕捉试验,初步弄清了白夹竹秆锈病菌的分类地位和发病规律,为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东台沿海地区普遍发生的竹秆锈病、竹丛枝病、竹笋夜蛾等竹类病虫害的危害现状、识别特征、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1、三唑酮:又称粉锈宁、百理通,对锈病、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熏蒸等作用。如毛白杨锈病、菊花锈病、玫瑰锈病、草坪锈病、黄栌白粉病、月季白粉病、菊花白粉病、海棠白粉病、瓜叶菊白粉病、常春藤白粉病等均可防治。如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喷雾,常用浓度为3000~4000倍;如用20%的三唑酮乳油喷雾,常用浓度为2000倍。此外,三唑酮对花卉的叶枯病、褐斑病、叶斑病等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竹秆锈病是我省竹林中发生普遍,又是严重危害的一种病害.尤以淡竹锈病为甚.最近扬州地区的靖江、镇江地区的扬中和南通地区的如皋等地,经常来信反映,要求给予防治指导.现将原栽《植物保护》 1965年第三卷三期山东林科所赵方桂同志撰写的《竹锈病的初步研究》一文转载于后,供各地生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在笋用竹主产区的余杭、德清两县区竹园内竹瘿小蜂、贺氏线盾蚧 (简称线盾蚧 )、竹秆锈病、竹丛枝病 4种优势病虫害防治示范林建设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通过综合治理 ,示范林中优势病虫害种类减少 ,为害株率 ,为害指数大幅度下降 ,示范林每公顷产量平均达到 932 4 .4 kg,增产 0 .86倍。  相似文献   

13.
现有技术中,为防止涂料沉淀,一般采用二种方法:一是提高涂料中胶水浓度;二是采用膨润土或羧甲基纤维素防沉。采用第一种方法防沉将大大提高成本,采用第二种方法防沉,因膨润土或羧甲基纤维素遮盖力极弱,要求加大用量才能起到防沉作用,故易使涂料的因含量超标,涂刷面积减少,相应提高了涂刷成本。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种种弊端,经多年反复研究试制,在此提供一种遮盖力强,成本低廉的多元复合防沉粉。该防沉粉是由以下原料按比例(重量百分比)组成:硫酸铝33%~50%,聚合氯化铝8%~15%,膨润土25%~40%,滑石粉15%~30%。多元…  相似文献   

14.
竹秆锈病防治试验及其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多年调查,浙江省是竹秆锈病严重常发区,被害种竹已达17个以上,其中对早竹的危害十分突出,该病已成为竹子发展的一个限制性因子之一。经不同方法的对比试验,表明刮涂法和刮涂后涂药防治效果达88.9%以上,效果十分显著。在德清推广防治技术后,基本控制病情,并取得十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胡杨锈病是胡杨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4月份发生,5月份蔓延,6月份达到致病高潮。在锈病侵染过程中,植株反复落叶,一到寒冬就大量死亡,病株死亡率高达60%以上。为了防治胡杨锈病,以往都采用“敌锈钠”和“萎锈灵”,效果不太明显,常有反复。1983年,三十团场在师农科所科技人员指导下,一方面从加强胡杨幼苗的水肥管理入手,促进幼苗早发、健壮,提高抗锈病能力。另一方面,在5月份对全团场48.5亩胡杨苗圃用含量为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四川化工研究所生产)1:50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20—30天喷一次,连续喷四次,基本上消灭了胡杨锈病。并比  相似文献   

16.
油剂防治竹秆锈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竹秆锈病在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不断蔓延扩展,日趋严重。据调查,许多地方发病率达30~50%左右,重病竹林达90%以上,许多植株因病枯死,致死不少竹林衰败,对竹子生产影响很大。竹农迫切期望提供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敌灭酚(Triadimefon)是一种具有治病和防病特性的内吸性杀菌剂,可用来防治南方松(湿地松)幼林锈病。最近又报道了用这种杀菌剂防治核病的新方法,即在植树起苗时,将苗木根部浸入拌有药剂的泥浆中;或者从4月1日到6月1日,每隔两周用此药进行叶面喷洒喷药的苗木在头两年内大约2%被侵梁,而没喷药的侵染率达28%。虽然经研究证明,叶面喷药  相似文献   

18.
腰果壳液的蒸馏及其馏分的色-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蒸馏法从商品腰果壳液中提取主成分腰果酚。采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对蒸馏馏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常压或减压蒸馏均能得到腰果壳液的主成分。减压蒸馏可大大提高馏分的得率,在真空度1999.832Pa进行减压蒸馏时,最高得率为72%;得率约60%时,其残留物尚能得以利用。蒸馏馏分为淡黄色油状液体,其中含有约75%的腰果酚、10%其它酚类化合物和15%的烷基苯;其颜色比原腰果壳液浅得多。该主馏分腰果酚带有饱和(10%)、单烯(59.9%)、双烯(17.7%)和三烯(12.5%)的长侧碳链,其总不饱和度比原腰果壳液主成分低。  相似文献   

19.
以撑篙竹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撑篙竹生物量分配规律,为竹林经营和竹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挖竹蔸、砍伐立竹,每竹检尺、分段称重,分析竹秆鲜重与胸径、高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每段竹秆鲜重的分配,以及竹蔸、竹秆、枝梢以及竹叶分配规律。结果单株竹秆鲜重(W/kg)与胸径(D/cm)、高度(H/m)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为W=0. 122 DH+0. 001(DH)2(R2=0. 992);单株鲜重与胸径的最优回归方程为W=0. 199 D+0. 358 D2(R2=0. 985)。竹蔸的重量占了全株的6. 29%,竹秆重量占72. 96%,第1~5秆段鲜重依次减少,竹叶份量最少,占全株重的3. 65%。各器官以及竹秆各段重量分配规律可供撑篙竹秆合理利用作科学参考。在竹林生产经营中,可利用胸径、高度及采伐量预测竹林产量,同时可以通过秆重估算竹蔸、枝梢叶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红松疱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清林业局各林场营造的红松人工林,一九八○年统计为31,905亩,部分已郁闭成林,近年来,发生红松疱锈病近780亩,频死率达13%。一九七九年以来,我们对十里坪林场51林班红松人工林疱锈病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并采取抚育、伐除病株、病枝、转主寄主等措施和松焦油,焦化蜡、不脱酚洗油等药剂防治,初步控制了该病的蔓延,达到了拟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