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桔梗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离子交换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桔梗多糖,并对纯化组分进行纯度鉴定和糖含量及蛋白质含量测定。桔梗饮片经热水浸提、乙醇分步沉淀得桔梗粗多糖PPS80,Sevage法脱蛋白后,通过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和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进行纯化鉴定。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纯化后各组分的糖和蛋白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从桔梗粗多糖PPS80中分离得到2个均一性组分PPS80-I和PPS80-II,糖含量分别为90.32%和86.75%,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48%和1.96%。该试验首次采用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层析结合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有效分离纯化出桔梗多糖均一性组分,为桔梗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研究瓜类尖孢镰刀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与致病性的关系,为菌株致病性强弱快速测定提供一种新的辅助方法;【方法】测定了19株来自不同瓜类寄主尖孢镰刀菌菌株的致病性及致病物质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构建菌株的发病率(y)与酶活(x)的曲线模型;【结果】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寄主及不寄主来源的菌株致病性有差异。供试菌株中有12个强致病菌株,发病率在80%以上;2个中等致病菌株,发病率分别为60%和70%;2个弱致病菌株发病率均为30%,以及3个非致病菌株。菌株β-D-葡萄糖苷酶活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寄主不同菌株的酶活存在明显差异,来自黄瓜、甜瓜和西瓜寄主菌株酶活变化范围依次为(21.57-54.89)、(16.28-41.83)和(14.98-32.43)U•ml-1;不同寄主(黄瓜、甜瓜和西瓜)菌株的β-D-葡萄糖苷酶活也存在差异,平均酶活为黄瓜(34.08 U•ml-1)甜瓜(27.86 U•ml-1)西瓜(20.95 U•ml-1);【结论】菌株的β-D-葡萄糖苷酶活性与其致病性关系分析表明,当酶活性小于30 U•ml-1l时,菌株发病率与酶活呈正相关;当酶活大于30 U•ml-1,菌株的发病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樟芝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以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水浸提樟芝多糖,Sevag法除蛋白,利用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构和分子量,并进行樟芝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樟芝菌丝体多糖ACP1和樟芝发酵液多糖ACP2多糖含量分别为31.76%和38.09%,提取率分别为1.59%和4.89%,特性粘度为[η]=8.382和[η]=1.999。红外光谱测定表明,ACP1、ACP2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并且其糖环为吡喃环。ACP1、ACP2经高效液相色谱GPC柱分离得到三个峰,计算得各组分的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利用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ACP1和ACP2后各得到2个洗脱主峰ACP1-1和ACP2-1。对ACP1-1和ACP2-1进行纯度鉴定,结果表明两者为均一多糖,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1.6%和54.7%,【结论】樟芝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三步法分离纯化副干酪乳杆菌细菌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 wy-1细菌素的分离纯化得率和活性。本研究主要利用三步法从副干酪乳杆菌HD wy-1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抑菌物质副干酪乳杆菌细菌素,分别采用硫酸铵沉淀、CM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75凝胶层析分离技术对副干酪乳杆菌HD wy-1产生的细菌素进行纯化。结果表明:细菌素得率为39.93%,比活为1.56×103 AU/mg,是纯化前的2.87倍,得到的细菌素样品经Tricine-SDS-PAGE电泳出现清晰条带,大小约为72 KDa。通过该方法可以较好的对副干酪乳杆菌的细菌素进行回收。该工作为研究菌体内细菌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天然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纯化及降血糖活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藻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其中的螺旋藻多糖,能够降低血糖。采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天然生长的螺旋藻,经脱脂、破壁、抽提、浓缩、醇析、脱蛋白等方法提取。再经DEAE-52纤维素层析和SephadexG-200凝胶层析纯化,得螺旋藻多糖。以螺旋藻多糖(PSP)100mg/kg,200mg/kg分别对昆明种小鼠连续灌胃(以下简称ig)10d。结果发现,螺旋藻多糖能显著对抗葡萄糖及肾上腺素而致小鼠血糖升高。上述结果说明,PSP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普洱茶多糖的提取及降血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试验从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潮水渥堆做成的普洱茶中,提取茶叶多糖,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纯品茶多糖(TPS),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茶多糖溶液,以研究测定其对小鼠降血糖效果的差异;在动物活体试验中共设四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对照组、糖尿病80mg/kg/d剂量注射组、糖尿病160mg/kg/d剂量注射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注入同等体积的蒸馏水。采用腹腔注射。糖尿病试验小鼠选择经四氧嘧啶诱发造模后合格的小鼠,观 测其体重与血糖的变化情况,为期一周。其试验结果表明: 1.普洱茶多糖具有促进糖尿病小鼠体重恢复的作用,但无显著性差异。 2.普洱茶多糖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高剂量的普洱茶多糖(160mg/kg)比低剂量的普洱茶多糖(80mg/kg)降血糖效果要好,在统计上降血糖幅度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呈现一定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从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潮水渥堆做成的普洱茶中,提取茶叶多糖,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纯品茶多糖(TPS),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茶多糖溶液,以研究测定其对小鼠降血糖效果的差异;在动物活体试验中共设四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对照组、糖尿病80mg/kg/d剂量注射组、糖尿病160mg/kg/d剂量注射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注入同等体积的蒸馏水。采用腹腔注射。糖尿病试验小鼠选择经四氧嘧啶诱发造模后合格的小鼠,观 测其体重与血糖的变化情况,为期一周。其试验结果表明: 1.普洱茶多糖具有促进糖尿病小鼠体重恢复的作用,但无显著性差异。 2.普洱茶多糖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高剂量的普洱茶多糖(160mg/kg)比低剂量的普洱茶多糖(80mg/kg)降血糖效果要好,在统计上降血糖幅度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呈现一定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摘 要:【研究目的】本文为了获得藏灵菇嗜热链球菌Tx菌株胞外多糖(EPS)的纯品,探索了EPS粗品的纯化方法;【方法】利用Sepharose CL-6B进行凝胶分级纯化,并对EPS纯品采用紫外全波长扫描、凝胶色谱鉴定及EPS纯度测定;【结果】最佳纯化条件:采用0.05~0.06 mol/L氯化钠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样品上样浓度为1.0 mg/mL,上样量为1.0 mL;【结论】在最佳纯化条件下得到的EPS纯度为98.01%,是纯化前的1.4倍,为今后进一步研究EPS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提醇沉、DEAE-纤维素-52和Sepharose 2B柱层析等方法提取、纯化白灵菇根部抗癌活性多糖,得到抗癌活性组分PN75-2;采用MTT法研究PN75-2多糖组分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G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以及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对多糖组分PN75-2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PN75-2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290 kDa,其单糖组成主要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并含有微量木糖及痕量鼠李糖和阿拉伯糖;PN75-2对HepG-2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200μg/mL时,抑制率为38.3%。研究结果可为白灵菇根部多糖在功能性食品或药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刺五加果实体中纯化得到一种均一分子量多糖ASPF,对其结构表征及体外抗肺癌活性进行研究。将提取得到的粗多糖通过DEAE-52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组分,进行体外抗肺癌活性筛选后,将ASPB-3通过Sephadex G-200凝胶柱色谱得到ASPF,选择GPC、IR、HPLC方法对该多糖进行结构解析,并采用CCK-8法研究其对肺癌细胞体外存活率的影响。测得ASPF的糖醛酸含量为22.9%,是一种酸性果胶类结构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MW为9.7462×104,IR扫描结果显示其具有吡喃环结构,单糖测定结果显示其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6种单糖组成,对A549细胞存在抑制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作用于凋亡基因Bcl-2/Bax有关。ASPF对人肺癌细胞具有一定体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NaCl胁迫对甜高粱幼苗抗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目的】研究了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甜高粱幼苗的抗性酶的活性及MDA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方法】甜高粱幼苗采用水培的方法,设了3个盐梯度,1个对照。【结果】随着NaCl胁迫的加剧(当NaCl浓度大于50 mmol&#8226;L-1时)甜高粱幼苗膜脂过氧化程度不断加大,膜系统受到破坏;膜保护酶(POD,SOD,CAT,APX)活性降低,200 mmol&#8226;L-1 NaCl处理的酶活下降最大,100 mmol&#8226;L-1 NaCl处理次之,使体内酶促和非酶促防御系统均遭到破坏,活性氧含量增加对幼苗产生毒害。其中,100 mmol&#8226;L-1 NaCl处理后膜脂过氧化程度较轻,膜系统受害程度也轻于200 mmol&#8226;L-1 NaCl处理。【结论】轻度盐胁迫(当NaCl浓度是50 mmol&#8226;L-1)时,由于抗性酶的作用,活性氧对膜系统没有产生破坏作用。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抗性酶的活性降低,活性氧的含量不断增加,膜系统受破坏程度也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2.
箬叶提取物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采用热水煮提、配比不同浓度的乙醇从箬叶中提取水溶性、醇溶性提取物,正交实验表明:水提箬叶工艺条件为箬叶、水配比15g:200ml,110℃,时间120min,测得的吸光度值高;醇提的工艺条件为时间90min、温度60℃、质量分数为90%乙醇时测得的吸光度值高。箬叶水提取物在浓度0.4~51.2mg/ml之间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增长趋势,当浓度为51.2mg/ml时,达到33.33%,而乙醇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呈负增长趋势;水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浓度0.4~51.2mg/ml之间呈增长趋势,当浓度为51.2mg/ml时,达到13.88%;而乙醇提取物呈负增长趋势,当提取物浓度超过6.4mg/ml时,呈负增长趋势显著增加,达-93.75%。总的来说,箬叶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凤丹白”胚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以牡丹品种“凤丹白”的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层积时间、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等因素对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0d层积时间对胚萌发的效果最好,MS+Ca2++2 mg&#8226;L-12,4-D+30g&#8226;L-1蔗糖是胚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诱导率为85%;MS+ Ca2++1.0 mg&#8226;L-16-BA+0.5 mg&#8226;L-12,4-D+20g&#8226;L-1。蔗糖是诱导不定芽发生的最佳培养基;高约1.5cm的不定芽转入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4.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黄草乌的诱导材料和培养配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茎段为最适宜的诱导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 2.0mg&#8226;L-1,NAA 1.0mg&#8226;L-1适宜茎段诱导培养;附加6-BA 2.0mg&#8226;L-1,NAA 0.2mg&#8226;L-1适宜芽的增殖培养;附加NAA 0.5~1.5mg&#8226;L-1适合根的诱导。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猕猴桃高效离体再生体系,试验以猕猴桃离体茎尖和茎段作外植体,在初代培养诱导试管苗成功的基础上,分别以MS和1/2 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的激素组合,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猕猴桃叶片和叶柄芽诱导的影响和对猕猴桃生根的影响。试验发现:在MS+1.0 mg&#8226;L-1 6-BA+0.1 mg&#8226;L-1NAA的培养基中培养,初代苗诱导成功、生长良好;在MS+2.0 mg&#8226;L-1 6-BA+0.1 mg&#8226;L-1 NAA的培养基中,叶片和叶柄芽诱导率分别为137.50%和512.50%;在1/2 MS+0.9 mg&#8226;L-1 IBA和1/2 MS+ 0.6 mg&#8226;L-1 IBA的培养基诱导生根效果好,总根长,平均根长以及生根数均高于其他4组处理的结果;以消过毒的珍珠岩和草炭土(3∶7)为炼苗移栽基质,猕猴桃组培苗的成活率达到80%。试验结果为猕猴桃繁殖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60Co-γ-射线处理小麦-簇毛麦6V单体添加系花粉,并给中国春授粉,在一个M1单株减数分裂中期Ⅰ检测到一个由2条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和一条完整小麦染色体构成的三价体,说明参与易位的2个小麦片段均来自同一条小麦染色体,推测两条易位染色体由相互易位产生。将其中涉及外源大片段的易位染色体称为外源大片段易位(large alien segment translocation, LAST),涉及外源小片段的称为外源小片段易位(small alien segment translocation, SAST)。对后代中两个易位染色体均纯合的植株(LAST’’+SAST’’, 2n = 44)进行顺次C-分带和GISH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大片段易位染色体为T7BS-6VS&#8226;6VL,外源小片段易位染色体为T6VS-7BS&#8226;7BL,易位断点分别位于7B染色体短臂约FL0.60处及6V染色体短臂约FL0.70处。在M2代群体中检测到7种染色体组成类型,比例为3(LAST’’+SAST’’)∶20(LAST’+SAST’)∶2(LAST’’+SAST’)∶1(LAST’+SAST’’)∶1LAST’∶2SAST’∶22(0型),其中外源大片段和外源小片段易位染色体往往相伴出现。抗病鉴定结果显示抗白粉病基因位于外源大片段易位染色体T7BS-6VS&#8226;6VL上。对LAST’+SAST’型(2n = 43)M2代单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GISH研究结果显示,88.5%的后期I或末期I细胞中出现T6VS-7BS&#8226;7BL和T7BS-6VS&#8226;6VL的共分离。此外,在个别后期I细胞中观察到外源大片段易位染色体T7BS-6VS&#8226;6VL发生落后和着丝粒断裂现象,并在LAST’型单株(2n =42)的自交后代中筛选到一个通过着丝粒断裂-融合产生的外源小片段插入易位T7BL&#8226;6VS-7BS,这为利用外源大片段易位进一步创制携带抗病基因的小片段插入易位提供了新的思路。还分别获得了T7BS-6VS&#8226;6VL和T6VS-7BS&#8226;7BL的纯合易位系。  相似文献   

17.
锌对水花生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oagland营养液加不同浓度梯度的锌培养水花生植株,研究了锌对水花生的生长特性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浓度锌(10mg&#8226;L-1),水花生植株外伤症状为轻度伤害;当锌浓度<50mg&#8226;L-1时,植物细胞内的SOD、POD、CAT酶活性均有所升高。而随着锌浓度增加,可造成植株生长缓慢、生物量下降;叶片色素下降;水花生体内活性氧清除系统中SOD、POD、CAT三种酶平衡被破坏,不能有效阻止O2&#8226;-和H2O2的积累,细胞膜透性增大、MDA含量高度积累,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代谢,使之出现毒害症状。  相似文献   

18.
乐东拟单性木兰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旭军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75-178
运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光合蒸腾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光补偿点为65.5μmol&#8226;m-2&#8226;s-1,光饱和点为1467μmol&#8226;m-2&#8226;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24;(2)乐东拟单性木兰在晴天条件下光合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分别在10和16时达到峰值,而在14时到达谷底,表现出午休现象。相关分析表明其影响因子主要是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光合有效辐射;(3)乐东拟单性木兰蒸腾速率日变化近似单峰型,其主要影响因子为大气温度、叶面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4)乐东拟单性木兰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为倒单峰型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9.
巴西橡胶树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以巴西橡胶树无性系针选2号为试验材料,对橡胶树SSR-PCR反应的5个主要因素:TaqDNA聚合酶、Mg2+、引物、DNA模板及dNTPs进行优化试验。筛选出了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了橡胶树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ul): TaqDNA聚合酶0.8U;Mg2+ 浓度1.5mmol&#8226;L-1;引物浓度0.5μmol&#8226;L-1;模板DNA 含量50ng; dNTPs浓度 0.25 mmol&#8226;L-1。并利用此反应体系,用引物1对14个巴西橡胶树品种进行SSR分析,8%的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显示不同品种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结果证明,此反应体系是稳定可靠的,这为下一步进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指纹图谱构建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