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学 《江西棉花》1996,(2):37-38
棉铃虫综合防治对策文学(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北京100081)棉铃虫是一种世界性的大害虫,我国南北棉区均有发生。进入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南北棉区连续几年大暴发.给棉花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棉铃虫的防治仍然是当...  相似文献   

2.
虫情简报(一)乐平市棉区斜纹夜蛾暴发及原因浅析徐鞠晖(乐平市农业局333300)斜纹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害虫,在我市每年发生6代,历年以危害蔬菜为主,棉区仅有零星发生,偶有小暴发。但今年发生量之大,危害之重,实属罕见。1发生特点1.1暴发性强7月下旬初,...  相似文献   

3.
四川棉区与全国各大棉区相比,既有北方早熟棉区棉花有效生育期短的特点,也有南方棉区热量充足、雨水充沛的特点;既有黄河流域棉区苗蕾期干旱的特点,也有长江中、下游棉区湿度大、伏旱秋雨多的特点,还有华南早春气温回升快的特点;而四川棉区云雾多、日照偏少,却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个具有特殊生态类型的西南早熟棉区。阆中是四川省22个产棉县(市)之一,以全育全栽、地膜覆盖、麦棉套作为主要栽培模式,其技术路线是:以避灾抗灾、优质高产为目的,走密、矮、早、膜,肥促化控,综防统治,节本增效的路子。近年来围绕这条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2007-2018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要植棉省审定的品种分析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棉区审定的品种数量高于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常规抗虫棉和杂交抗虫棉并重,而长江流域棉区以杂交抗虫棉为主,近几年常规抗虫棉有增加的趋势;两大棉区的研究团队仍以公益性研究团队为主,科研院(所)是抗虫棉育种研究的主力军,并且各省审定品种的育种单位区域性比较强; 两大棉区都呈现植棉面积大幅度下滑的局面。目前,选育的抗虫棉品种性状还比较单一;因此,创制多样性的资源材料,培育多样性丰富的新品种,以适应不同棉区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朝着高产高品质的方向努力,是中国转基因棉花育种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26%赛奔富乳油防治抗性棉铃虫药效试验许立瑞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济南250100郝小草SVNDAT(S)PTELTP新加坡棉铃虫[Helicouerpaarmigera(Hubner)]是中国北方棉区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连续大发生,危害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6.
2004年在安徽省沿江、江准和淮北三个棉区对4个棉花新品种(系)进行了大田生产比较试验.以探讨新品种在安徽省主产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4个新品种(系)在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圩堆品质和抗性等方面都优千对照品种皖棉13,适宜在安徽主产棉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中棉所65(中长杂005)是以适宜长江流域棉区的高产、优质、抗枯萎、耐黄萎病陆地棉新品系“9018”为母本,以适宜黄河流域棉区的高产、优质、抗枯萎、耐黄萎病陆地棉新品系zGK9708~41为父本,配制成适宜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安徽棉区的高产、优质、抗枯萎、耐黄萎病杂交棉新品种(F1代)。  相似文献   

8.
中棉所72(原代号中69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培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2009年在江苏沿海棉区广泛试验示范,前茬为大(小)麦,均为麦棉套作、营养钵育苗移栽。中棉所72表现为出苗好,苗期(麦棉共生期)生长势强,  相似文献   

9.
湖北棉区蜗牛的发生与防治王大秋,喻平(湖北云梦县农业局432500)(湖北广水市39312部队)棉花生产是湖北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几年,我省棉区阴湿地域蜗牛再增猖獗,为害严重。不仅给棉花生产造成损失,而且导致蔬菜受害严重。笔者从1991年起对蜗牛...  相似文献   

10.
《江西棉花》2009,31(4):47-47
为强化棉花生产科技支撑,加速棉花高产实用技术推广,提高棉花单产和效益,促进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农业部决定2009年在13个主产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98个县(团场)建立200个万亩连片的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点,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进一步挖掘棉花单产潜力,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力争黄河流域棉区示范点皮棉产量达到1500kg/hm^2,长江流域棉区1800kg/hm^2,西北内陆棉区2250kg,hm^2,总体上比非示范片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选用1对同质异核的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为试验材料,分别在黄河流域棉区(河南安阳)和长江流域棉区(江西九江)2个生态点种植,对棉花苗期生长、全生育期主茎功能叶片光合生理指标、花药发育状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恢复基因对棉花苗期生长、花药发育以及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2)恢复基因对黄河流域棉区棉花产量性状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长江流域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3)恢复基因可以显著增加棉花纤维长度。本研究对棉花胞质不育恢复系的选育和改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石河子棉花所选育的早熟、高产、抗病、适合机采的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棉2009年59号)。新陆早43号适宜北疆棉区、南疆早熟棉区、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等中、早熟棉区和次宜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述了我国自育的早熟低酚棉品种(系)的早熟性,丰产性,纤维品质和抗病性,介绍了4个适宜于特早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麦棉套作的优良早熟低酚棉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抗黄萎病近等基因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棉区气候和种植方式的改变等原因,近年来我国主产棉区黄萎病(VerticiliumWilt)暴发成灾,已成为限制我国棉花生产持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笔者从1993年开始,在黄萎病重病地对棉花育种材料进行广泛的黄萎病抗性筛选,于1995年在一个...  相似文献   

15.
棉花苗期病害防治前景孙君灵,宋晓轩,刘学堂(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我国棉花苗期病害危害范围广,尤以长江和黄河流域两大棉区更为严重,在棉苗病害发生严重的年份,可造成烂种、毁苗以至田间成片死苗,甚至毁种重播;发病轻时延缓生长,形...  相似文献   

16.
新疆棉业之最王坤波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河南安阳455112最古老东汉时期,即公元前三世纪(距今2000余年),新疆已使用棉花和棉纺织品,并开始植棉,品种为四大栽培种之一的草棉。最西部喀什地区棉田在东经92°49′,是我国最西部棉区。最北部北疆棉区的玛纳斯...  相似文献   

17.
棉花枯萎病     
棉花枯萎病棉花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是一种世界性棉花病害。1890年,此病在美国亚拉巴马州首次被确认,并在棉花带很快传播开来,尤其在东南棉区沙壤酸性土地中传播较快。60年代初传入美国最大棉区得州...  相似文献   

18.
棉铃红粉病由粉红头孢菌[Cephalothecium roseum(Link)Corda]引起。棉铃红粉病是棉花铃期的一种常见病害,造成烂铃或僵瓣,影响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棉铃红粉病在我国各棉区都有发生,一般在长江流域棉区发生较多。河北中南部棉区普通年份发病率在20%左右,在秋季多雨年份病情会加重。由于2010年8~9月降水较多,河北中南部很多棉田发病,有些密度大的地块发病率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19.
《江西棉花》2009,31(3):F0002-F0002
《江西棉花》是《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是国家级火炬计划——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在全国广大棉区特别是长江流域棉区具有广泛的读作者群。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当前黄河流域棉区新品种(系)的抗病水平,比较分析了2015-2019年黄河流域棉区213个参试品种(系)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高抗和抗病品种(系)比例均在60%以上,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为48.2~75.0;参试品种(系)对黄萎病抗性为中等水平,抗病品种(系)所占比例为3.6%~24.6%,呈逐年升高趋势,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为22.3~31.1;参试品种(系)的总体兼抗指数(rFV)为11.4~17.4;各年度均表现为rF>rV>rFV;常规棉品种(系)抗枯萎病性高于杂交棉品种(系),但2类品种(系)的抗黄萎病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