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认识 1.1政策产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背景。进人新世纪以来,国家大力推进草原保护建设,实施草原重大生态工程,集中治理生态脆弱和严重退化草原,成效显著。但是,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问题仍然面临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中,落实草原规章制度,结合国家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出台惠牧政策,促使牧民增收,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3.
阿勒泰地区是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地区,草原既是该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牧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今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生产发展、牧民收入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科学地发展畜牧业生产,促进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是当前畜牧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实现阿勒泰地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浅谈几点看法,与广大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4.
<正>肃南牦牛是处于海拔2 600m以上的高寒山区特有的牛种,集中分布在祁连山北麓的高山草原区。肃南牦牛来源于青藏高原,属于青藏牦牛的一个地方类群,是在祁连山区自然生态条件下,经过当地牧民群众长期自然选择和培育的优秀地方品种,对高寒草原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肃南县的牦牛养殖几乎全靠高山天然草原摄取食物维持营养需要。牦牛养殖是肃南县高寒山区牧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随着近几年肃南县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牦牛疫病时有  相似文献   

5.
基于草原生态保护视角的禁牧补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鄂尔多斯草原退化面积排在自治区首位,近些年采取了各种治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草原退化,但在草原生态保护上仍存在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少、牧民收入增长慢、禁牧休牧监管难度大等问题。随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的禁牧补贴的实施,可激发农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的积极性,实现保护草原生态的同时促进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天似穹庐,覆盖着内蒙古锡林郭勒已经泛黄的草原。黄了绿,绿了黄,草原在季节交替中见证着牧民越来越红火的日子。优先保护草原生态,在增收减畜的草原改革政策引导和扶持下,牧民赢收入,又赢生态。草原改革在深刻地改变着草原,改善着草原民生。  相似文献   

7.
巴彦淖尔市多年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方面,稳步推行草原保护建设等方面相关政策,为进一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实施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带动牧民稳步增收。为了维护牧民利益、缓解牧民及草牧场压力,推动草原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型,结合生态保护建设经验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草地不仅是构建"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草原保护在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草原利用管理、科技支撑能力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阐述了草原自然公园的定义和草原资源的特点,分析了草原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从发展生态旅游、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饲草产业、完善补偿机制4个...  相似文献   

9.
保护草原资源、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快草原地区发展、促进牧民增收增效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任务.值得注意的是,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已成为草原地区最突出、最尖锐的矛盾,因此,必须实现统筹协调、兼顾发展.  相似文献   

10.
《饲料广角》2011,(3):4-4
1月24—27日.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一行冒着严寒.深入甘肃高寒牧区.就落实牧区发展政策和促进牧民增收进行调研。高鸿宾强调,各级农牧部门一定要把保护草原生态与发展牧区畜牧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正>犬的凶猛性与遗传有关,遗传中主动防御反射强烈的表现凶猛,但犬的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其本身的行为可以通过后天的调教而得到改善。被动防御反射强烈的犬经过正确的训练,会使它胆量逐渐变大而达到凶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犬爱好者的增多,犬业市场也更加繁荣。但在近期,不少读者朋友来电来函,介绍了他们遭遇的“造假”,给同行警示:  相似文献   

20.
"Subclinical" laminitis in dairy cattl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n dairying countries worldwide,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lameness in cattle is now recognised. Laminitis is regarded as a major predisposing factor in lameness caused by claw disorders such as white zone lesions, sole ulcer, and heel horn erosion. The existence of subclinical laminitis was first suggested in the late 1970s by Dutch workers describing the symptoms of sole haemorrhages and yellowish-coloured, soft sole horn. In an attempt to clarify some of the confusing and often conflicting terminology, the literature on laminitis is reviewed. Disturbed haemodynamics, in particular repeated or prolonged dilation of arteriovenous anastomose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both equine and bovine laminiti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scular system of the bovine claw which may be of importanc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he subclinical laminitis syndrome are therefore discussed. Clinical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subclinical laminitis is a multifactorial disease. The different factors that are or may be involved in its aetiology vary in complexity and severity according to the management protocol of the animals.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subclinical laminitis in claw lesions is asse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