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1991年进行了飞机超低容量喷洒25%苏脲Ⅰ号杀虫剂防治泡桐大袋蛾应用技术的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幼虫孵化结束后是最佳喷药防治时期,超低容量喷洒比低容量喷洒工作效率提高77.8%,飞行费和勤杂费均节省43%以上;在所试验架次中,以每亩喷苏脲Ⅰ号有效成分10g 剂量为最好,具有防治工作效率高、杀虫速度快、效果好、成本低、效益显著等优点。平均杀虫率97.5%,10天后幼虫进入死亡高峰期,3龄以前幼虫占总死亡率的80%以上。喷药防治后,不仅完全控制了大袋蛾对泡桐、林果和农作物的危害,还兼治了农林其他害虫。  相似文献   

2.
云南松毛虫是柏木上的主要食叶有害生物,通过比较人工摘茧、氧化乐果治理、灭幼脲治理、白僵菌治理、苏脲I号胶悬剂混合白僵菌治理几种不同方法的治理效果,结果显示;苏脲I号胶悬剂与白僵菌混用是治理云南松毛虫的最好方法,在3龄前幼虫期能较快速有效控制云南松毛虫对柏木的危害,也能长期有效地抑制云南松毛虫大发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飞机低容量喷洒25%的灭幼脲对农桐间作区大袋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每亩喷灭幼脲Ⅲ号有效成分7.5克和Ⅰ号3克防治效果最好。每亩喷灭幼脲Ⅲ号有效成分7.5克,防治25万亩,平均杀虫率92.3%。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大袋蛾对农、林、果树和农作物的危害,而且兼治了农林作物上同期发生的其他鳞翅目幼虫。  相似文献   

4.
灭幼脲Ⅲ号防治大袋蛾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郝为全,李吉振,杨怀光,李观静,刘路明,孟庆庭(临沂地区林业局)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len在临沂地区普遍发生,对泡桐、法桐、刺槐、榆、板栗、苹果等危害最为严重。过去防治多采用剧毒化学农药常...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型的生物杀虫剂--20%灭幼脲胶悬剂对林木及农作物害虫大袋蛾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袋蛾幼虫2-3龄前用1000-2000倍20%灭幼脲胶悬剂喷雾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探讨防治林木害虫的经济、有效、安全的新型药剂,我们于1984—1987年,在河南省的大别山区、东部平原区和郑州市内,采用地面常量和飞机超低容量的方法喷洒新农药—苏脲Ⅰ号、灭幼脲Ⅰ号和Ⅱ号,对马  相似文献   

7.
云南松毛虫是柏木上的主要食叶有害生物,笔者通过比较人工摘茧、氧化乐果治理、灭幼脲治理、白僵菌治理、苏脲Ⅰ号胶悬剂混合白僵菌治理得出结论:苏脲Ⅰ号胶悬剂与白僵菌混用是治理云南松毛虫的最好方法,在3龄前幼虫期能较快速有效控制云南松毛虫对柏木的危害,也能长期有效地抑制云南松毛虫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8.
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大面积防治松毛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出现一类昆虫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苯基苯酰基脲类衍生物。目前国际上研究最多的是灭幼脲Ⅰ号和Ⅱ号。最近我国吉林省通化市化工研究所生产的一氯取代苯基甲酰基脲称为灭幼脲Ⅲ号(苏脲Ⅰ号)。这类化合物具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酶和干扰几丁质在表皮中沉积的作用,可破坏昆虫体内的生理平衡,抑制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一类抗几丁质  相似文献   

9.
抗蜕皮激素是破坏昆虫几丁质的合成,使昆虫幼虫在变态过程中新皮不能形成,造成昆虫死亡的新型杀虫剂。为探索这类杀虫剂的应用范围,1979年5—6月间,我们用江苏省金坛昆虫激素研究所合成的“灭幼脲1号(TH6040)”、“灭幼脲Ⅱ号(TH6038)”、“灭幼脲Ⅲ号”和江苏师范学院化学系合成的“苏  相似文献   

10.
灭幼脲类药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是目前较理想的无公害杀虫剂。我省采用飞机超低容量等喷洒方式,对大袋蛾、泡桐叶甲等林业害虫进行了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灾害得到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1.
用25%灭幼脲可湿性粉剂对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et Liu、赤松毛虫D.spectabilis Butler、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大袋蛾Cryptothelea ariegata Snellen和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灭幼脲类药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是目前较理想的无公害杀虫剂。我省采用飞机超低容量等喷洒方式,对大袋蛾、泡桐叶甲等林业害虫进行了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灾害得到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八十年代开发的新型杀虫剂——苏脲1号,是一种新型几丁质抑制剂。它对害虫具有杀幼虫和杀卵的效应。它不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干涉抑制几丁质的沉积而破坏害虫新表皮的形成,从而导致害虫不能正常脱皮而变态死亡。它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污染较轻,对天敌影响较小。苏脲1号对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极佳,故称第三代新型杀虫剂。  相似文献   

14.
<正>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Leek)]是我省徐州地区侧柏林的主要食叶害虫。我们在1978—1979年通过室内和林间地面试验证明灭幼脲I号(TH 6040)对侧柏毒蛾具有较高的药效。1980年春我们结合飞机治虫,进行了一架次飞机喷洒灭幼脲I号防治侧柏毒蛾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灭幼脲I号可湿性粉剂防治美国白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连续用25%灭幼脲I号防治6个世代美国白蛾幼虫试验表明,于幼虫2~3龄期,采用5~8ppm药液防治,杀虫效果达98.5%~100%。防治成本比用灭幼脲Ⅲ号和其它常用农药均低。大面积防治亦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防治茶梢蛾的农药,选用6种生物农药和1种化学农药对茶梢蛾幼虫的毒杀力进行了室内测定,并用筛选出的20%乐果乳油、2%阿维.苏可湿性粉剂和3%阿维.氟铃脲乳油这3种毒力较强的农药进行了林间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阿维.苏、阿维.氟铃脲和乐果的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的效果较为理想,可达到74%~84%的杀虫效果;而用阿维.苏、阿维.氟铃脲和乐果以注干施药法进行防治的杀虫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正> 泡桐大袋蛾是一种危害泡桐的最主要食叶害虫,近年来在全省各地相继暴发成灾。为有效控制大袋蛾危害,我们对乐斯本、多来宝、抑太保、灭索威、盖虫散等五种新农药进行了室内、田间药效筛选,并于1993年7月在兰考县进行大而积防治试验,把百叶虫口控制在2.5头以下,制止了大袋蛾危  相似文献   

18.
<正> 大袋蛾又名避债蛾,在我省分布广,食性杂,危害时间长达5—6个月。大袋蛾主要危害泡桐、刺槐、法桐、榆、枣等多种树木。大发生时,可将林木叶子吃光,还能啃食枝条皮层及果实。近几年来,我省林木受大袋蛾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9.
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在山西省熬背山区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入土越夏越冬。6月中旬为危害盛期。用“741”敌敌畏插管烟雾剂或25%的苏脲Ⅲ号胶悬剂防治,杀虫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灭幼脲防治榆蓝叶甲示范区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灭幼脲防治榆蓝叶甲越冬成虫能使产卵量明显减少。灭幼脲Ⅲ号亩施40毫升产卵量降低76.5%;灭幼脲Ⅰ号亩施15毫升降低52%;随药剂后效作用的发挥,可使总产卵量降低73—93%。用上述药。防治1龄幼虫,灭幼脲Ⅲ号死亡率为82%以上;灭幼脲Ⅰ号死亡率为82—87%。但对天敌昆虫,如异色瓢虫、中华草蛉、蠋敌、啮小蜂基本完全无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