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龙陵县滇重楼林下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滇重楼进行林下仿野生栽培实验。结果表明,潮湿且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和壤土、遮荫度为60%~70%的阔叶树林下是重楼丰产的基础条件;种子繁殖时,对种子采用高锰酸钾、赤霉素浸种或草木灰拌种处理,能保证第一年有较高的出芽率;根茎繁殖时,选择种苗根茎为10~20g的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重楼产量;以农家肥和沼液为主,复合肥和各种微量元素肥料为辅的科学合理施肥方法能保证重楼有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华重楼主要药用成分的地理变异规律,为华重楼种质资源利用和原料林基地选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8省份10个种源华重楼为材料,对其根茎总酚酸、总黄酮、重楼皂苷Ⅰ、Ⅱ、Ⅵ和Ⅶ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不同地理种源间华重楼根茎总酚酸、总黄酮、重楼Ⅰ、Ⅱ、Ⅵ和Ⅶ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源华重楼根茎中总...  相似文献   

3.
云南重楼的优质育苗与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不同育苗方式对云南重楼存活率、生长周期、植物植株和根茎特性等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重楼在4种不同育苗方法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优选出最适宜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4.
贺石清 《绿色科技》2024,(1):158-162
为提高马龙区重楼林下种植技术,进一步促进马龙区林下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马龙区林下种植重楼的育苗技术及栽培管理要点进行了总结,育苗技术方面包括育苗地选择、苗床整地、播种育苗和根茎育苗;栽培管理方面包括移栽、栽后技术管理、根茎采收等。通过对不同育苗技术处理后重楼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度的对比,结果表明:育苗技术处理后的重楼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度分别为93.00%和9.57 cm,而常规育苗技术处理后的相应数值分别为84.67%和8.43 cm。同时,还对不同栽培管理技术下重楼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证明:经栽培管理技术抚育的重楼种苗其生长的各指标项均有明显提升,更利于重楼种苗的生长。因此,经数据对比分析,可以证明所提出的育苗和栽培管理技术更具优势,能够为马龙区重楼的人工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提高当地重楼林下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重楼无性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重楼根茎繁殖的根茎切割研究、根茎切块应用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和组培繁殖技术的现况,并对重楼未来无性繁殖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对德宏地区滇重楼资源及种植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历经10年的发展,德宏滇重楼人工栽培面积达141.5 hm~2,投产81.2 hm~2,出产种子55.8 t,产鲜茎591.2 t,实现产值17 106万元;滇重楼种植技术初步成型,最适宜种植本地单芽和多芽滇重楼野生种;生产中还存在资源锐减、优良种质资源缺乏、栽培技术滞后及种植发展缓慢等问题,就此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打破滇重楼种子的休眠期,缩短后熟期,提高滇重楼的出苗率和整齐度。开展滇重楼种子不同处理试验,找出滇重楼种子快速萌发的最佳途径。通过保留假种皮,去除假种皮后不做处理和用100、300、500、700 mg/L赤霉素(GA3)处理等6种方式进行试验对比,试验结果:300 mg/L处理时种子出苗率最好达84.1%、700 mg/L处理时种子出苗率最差为56.4%。试验证明去除假种皮和用赤霉素(GA3)处理滇重楼种子对滇重楼的出苗率都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滇重楼仿野生栽培的意义和条件,立足大理州自然生态环境,综述了仿野生栽培滇重楼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实生育苗、生长期大苗移栽、适度密植、摘蕾、农业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和规范城固县林下重楼栽植技术,在实践和调查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城固县重楼栽植技术,包括育苗和栽植地选择,种子与根茎育苗技术,播种技术,苗床管理技术,林下栽植管理技术,药用根茎采挖年限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贵州不同居群滇重楼引种后物候期、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变化。采用观察法记录引种后的物候期变化;采用切割法测定其根状茎增长速率;采用HPLC法测定其药材中重楼皂苷Ⅰ、Ⅱ、Ⅵ和Ⅶ的含量。结果表明:滇重楼引种后物候期有一定变化,倒苗期提前尤为明显;根状茎生物量增长率相近;引种后药材中重楼皂苷Ⅰ、Ⅱ、Ⅵ和Ⅶ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有增加的趋势;滇重楼倒苗期受环境影响明显;根茎生长速率与栽培环境关系密切;而有效成分含量亦是环境因素主导。通过改变可控因素(环境因子)来对滇重楼进行优质高产栽培是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滇重楼种子内源激素含量与种胚长度和萌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研究滇重楼种子层积过程中不同阶段内源激素含量与种胚长度的动态变化情况来探讨种子休眠机理.[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阶段种子内激素含量.[结果]种子萌发过程中,脱落酸(ABA)含量由54.34 ng·g-1·FW降至32.16 ng·g-1·FW,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显著升高,吲哚乙酸(IAA)含量波动较大,但整体呈逐渐升高趋势,随层积时间延长,未萌发种子中ABA含量持续降低,GA含量与GA/ABA值持续升高,仍显著低于已萌动种子中激素含量(p<0.05);种子在层积42天后,种胚开始膨胀,胚率快速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与种胚生长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GA/ABA值对种胚生长的影响最大.[结论]种子萌发过程中仅ABA含量降低不足以解除滇重楼种子休眠,同期GA含量升高和GA/ABA值达到某一阈值时能有效的解除滇重楼种子的休眠和促进胚的发育;种子在层积40天左右后,由于各项激素的综合作用,滇重楼种子由休眠状态逐步转变为破除休眠状态和萌发状态.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周山地林下滇重楼生态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重楼是我国民间用来治病的一种中草药,同时也是著名的云南白药、季德胜蛇药片、宫血宁胶囊等中成药的主要组成药物。近年来,因不断发现其新的药用价值,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滇重楼生长十分缓慢,加之盲目收购和采挖,野生种源已近枯竭,已成为一种稀缺的中药植物。四川盆周山地林下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适合滇重楼人工种植。本文通过课题研究和文献资料整理,总结了四川盆周山地林下滇重楼生态种植技术,以期为滇重楼的林下人工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草乌、黄芩、重楼、党参仿生态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中草药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药材产量、品质和疗效。在双柏县雨龙白竹山半郁闭核桃幼林内,对草乌(Aconitum episocopaleLe′vl)、滇黄芩(Scutellria amoenaC.H.Wringht)、重楼(Paris polyphllaSmith Var.yunnananensis(Franch)Hand-Mazz)、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4种中草药进行仿生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认为药用根年增重率为:草乌113%、黄芩133%、重楼9%、党参131%。栽培措施对品质的影响为:以P3E1为草乌适宜栽培措施,以A4B4C4为重楼适宜措施,而对黄芩、党参的品质不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挖分布于湖南省不同地区的5种野生重楼属植物,在洪江市群峰乡蛇形村进行种源选择试验,并以洪江市八面山七叶一枝花的种子和根茎切块为繁殖材料,选择常绿林地、阔叶落叶林地与灌木林地3种类型的林地,开展林下育苗移栽和直播、直栽试验。结果表明:洪江市八面山的七叶一枝花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高产性能,适宜在湖南省洪江市推广种植。经低温处理和控温催芽的七叶一枝花种子,在不同林地直播育苗,冷藏种子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均高于沙藏的,且均以核桃林的最高,杉木林的次之,金银花林的最低;根茎育苗的无论带顶芽切块和不带顶芽切块的发芽率和出苗率都比较高,均达到80%以上;根茎切块直栽的3年生单株块茎鲜重高于种子直播的;种子和根茎育苗的七叶一枝花3年生单株块茎产量均以核桃林的为最高,杉木林的次之,金银花林的最低。  相似文献   

15.
鄂西南山区林下重楼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是为名贵中药材,药用价值极高,用途广泛且需求量大。目前,野生重楼资源严重枯竭,必须进行人工种植以满足社会对重楼药物的需求。本文以鄂西南山区为例,根据重楼的生长习性,从选地、整地、种苗繁殖、移栽、遮阴、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对重楼林下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为重楼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幼苗从半湿润地区调运到干旱沙区栽植,在不同土壤类型下,其成活率、保存率、顶芽生长等都表现出差异性。经研究,樟子松幼苗在其原产地苗圃生长,各方面性状表现最优;在干旱沙区沙壤土、砂土上,表现尚可;而在干旱沙区盐碱地上,栽植成活率低,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7.
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标准地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上18个样地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41~0.998;而用D2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直线和指数模型,直线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82~0.996;2)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25.22 t·hm-2,各层生物量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木层>枯枝落叶层>伴生灌木>苔藓层>草本层,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72.20%、23.71%、1.80%、1.66%和0.63%;3)川滇高山栎灌木种群平均总生物量为18.21 t·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为干>枝>叶>皮,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28%、26.88%、19.82%和10.02%.海拔2 720~2 9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3:2:1;海拔3 020~3 1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2:2:1.4)随着海拔升高,川滇高山栎优势单株地径、高度及生物量呈减小趋势.海拔2 720~2 920 m处,川滇高山栎灌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呈纺锤形分布,集中分布在株干高2.0~3.0 m处,约占总量的60%~70%;在海拔3 020~3120 m处或低海拔的干旱生境,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呈金字塔形分布,个体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布随树干的升高而降低,集中分布在0~1.0 m处,占总生物量的60%以上,0.0~2.0 m处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4%~99%.  相似文献   

18.
云南重楼别名滇重楼、草河车、独脚莲,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常生长于山地林下或路旁草丛的阴湿处,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根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痰消肿之功效,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云南重楼药用价值的逐步提高,野生重楼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以辣木一年生实生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两种不同的栽培方式——气雾栽培和土壤栽培,对辣木苗高、冠幅、地径、根茎直径和株重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高、冠幅、地径、根茎直径和株重方面,气雾栽培是土壤栽培的166.5%、147.2%、179.7%、163.3%、802.7%。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气雾栽培能大幅度促进辣木的生长,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新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2,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和稀硫酸结合超声波处理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试剂浸种滇重楼种子,采用托盘沙藏,并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率、胚根长度,筛选出促进滇重楼种子萌发的最适浸种试剂和浸种浓度。结果表明:50~600 mg/L的GA_3、0.2~0.4 mg/L的2,4-D、20 mg/L的NAA及10%的稀H_2SO_4均可促进滇重楼种子的萌发,4种试剂最佳浸种浓度对比中,500 mg/L的GA3浸种处理萌发率(82.36%)显著高于对照(40.45%),且胚根在90 d时最长的能达到5.08 cm。500 mg/L的GA_3对滇重楼种子的萌发和胚根生长具显著的促进作用,低于或高于500 mg/L的GA3促进作用则会相应的减小,而高于0.4 mg/L的2,4-D、20 mg/L的NAA及10%的稀H_2SO_4则对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