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玉米Bt转基因植株抗虫性量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7-1,8085,综3,N808等4个回交一代Bt转基因材料进行田间抗虫性接卵鉴定的结果表明,成株期转基因材料群体茎秆的平抗虫性对照提高45%以上,差异达或极显著水平,叶片的抗虫性提高30%以上,不同遗传背景的转基因材料,抗性表现不一,回交一代群体内,不同单株的抗虫性差异悬殊,均存在高抗到抗感不等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接虫鉴定技求,对玉米4个遗传背景、3个不同回交世代转基因材料进行了抗玉米螟鉴定.结果表明,同一转基因材料不同回交世代抗虫性差异大,经选择,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多,抗虫性逐渐提高;正反双向回交后代之间抗虫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中抗以上抗虫株率分别为39.68%和30.20%,外源Bt基因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显著高于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不同转基因材料之间以及同一转基因材料的不同单株间抗虫性差异很大,有少数植株表现高度抗性,个别植株几乎没有抗性;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当中抗虫基因的表达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玉米回交二代的抗虫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2-1,8085,综3,N808等4个BC2Bt基因材料进行田间抗虫性接卵鉴定和PCR分子检测。同等条件下,在BC2群体内;田间抗虫性接卵鉴定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的转基因材料,抗性表现不同,不同植株之间抗性各异。MPCR检测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的条带在100bp附近,与引物设计的片段大小吻合,说明转基因后代中外源Bt的存在。田间鉴定和室内分子鉴定基本一致,为抗虫株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转Bt基因玉米回交二代抗虫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2-1、8085、综3、N808等4个BC2Bt基因材料进行田间抗虫性接卵鉴定和PCR分子检测,不同遗传背景的转基因材料,抗性表现不同,不同植株之间抗性各异;MPCR检测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的条带在100bp附近,与引物设汁的片段大小吻合,说明转基因后代中存在外源Bt。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个不同来源的转Bt基因抗虫品种及原始受体品种为材料进行半双列杂交并构建6个F2分离群体,对半双列杂交组合、亲本和6个F2分离群体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和抗虫性鉴定,分析转入Bt基因以后转基因品种抗虫性和产量性状、纤维品质的表现.结果表明:Bt基因为显性遗传,Bt基因的引入对于杂交组合的纤维品质不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对于铃数的增加具有显著影响;在不同F2分离群体中,转基因抗虫棉的校正死亡率与烂铃率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59~-0.495,抗性的提高对烂铃数的减少、成铃数的增加具有显著作用;不同拷贝数的转基因抗虫杂交种抗虫性不存在显著差异,Bt基因不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品种材料,以传统杂交的方法将3个Bt明恢63中的Bt基因cry1C*、cry2A*和cry1Ac/Ab,转育到水稻品种秀水123、湘晴、旱恢3号和沪旱1B中;以回交二代自交三代(BC2F3)水稻叶片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田间除草剂筛选和试纸条检测方法,以获得新型转Bt基因株系。并在全生育期实行除不喷施农药外的正常田间管理的转基因植株的田间抗虫鉴定方法筛选出抗虫性良好、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为后续抗虫育种提供材料。 BC2 F3代PCR检测及试纸条检测的结果显示分别获得cry1C*和cry2A*基因的沪旱1B、秀水123和湘晴的纯合株系。同时,在田间自然诱发虫害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对稻纵卷叶螟虫表现出强抗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叶片抗白粉病遗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原产我国野生葡萄6种13个株系和10个欧洲葡萄品种的杂交组合:抗病×抗病,抗病×感病和感病×感病三类,获一代杂种(F#-1)1565株;二代杂种(F#-2)246株和回交一代(BC#-1)105株。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田间人工接种鉴定和温室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F#-1、F#-2和BC#-1抗白粉病的遗传。结果表明,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白粉病属于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棉筛选与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法和Bt基因PCR扩增法联合检测共9个回交群体的抗虫性,对180株NPTⅡ阳性的植株进行PCR扩增,获得170个Bt基因条带.结果表明,符合率在阳性植株上为94.4%,非阳性植株上为96.7%,认为分子特异性标记检测法与卡那霉素涂抹鉴定法相结合,是选育转基因抗虫材料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本试验选育出一批高世代的抗虫棉材料,为抗虫棉新品种的选育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   总被引:87,自引:5,他引:87  
采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合成的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优良品种泗棉3号和中棉所12,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组织化学分析表明,GUS标记基因已在R#-1代植株中表达。根据对GUS阳性转基因植株的PCR分析,证明Bt杀虫蛋白基因出现在R#-1代植株中,并通过自交传递至R#-2代。经抗虫性鉴定,获得了5株对棉铃虫有高度毒杀作用的R#-1代转基因抗虫植株S545、S591、S636、S1001(泗棉3号+Bt/GUS)和Zh1109(中棉所12+Bt/GUS),对棉铃虫幼虫的致死率分别达到91.6%、93.8%、92.3%、85.7%和75.0%。通过自交和选育,获得了R#-5代转基因抗虫棉,并进行了抗虫性和转基因的跟踪鉴定,表明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抗棉铃虫的棉花新种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分别将Cry1C和Cry2A的2个单价Bt基因转入油菜(Brassica napus L.),以两个纯合的转基因抗虫油菜为亲本,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将不同Bt基因聚合,培育双价Bt抗虫油菜,并对其抗虫性和种子品质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ry1C、Cry2A在聚合后均能稳定表达,和单价Cry1C转基因植株相比,双价株系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以Cry2A为母本的聚合株系蛋白质含量降低更多,Cry1C在遗传上存在母本效应。室内接种小菜蛾二龄幼虫结果显示,转化单价和双价聚合Bt基因的抗虫性增强,其中转化单价Cry1C的抗虫性优于双价聚合Bt基因和单价Cry2A基因的转基因植株。玻璃温室栽培转基因植株,单价Bt和双价聚合Bt基因的转基因植株能生存而非转基因植株受到严重虫害而死亡。对抗性优良的单价和双价聚合的转基因植株种子品质测定发现,与未受到虫害的受体材料双低优良恢复系7-5的含油量和硫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从而达到抗性改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水稻抗白叶枯病恢复系的分子育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4类粳型亲籼系与携带有2个恢复基因Rf3、Rf4和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Xa4、xa5、xa13和Xa21的品系构建回交群体,应用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MAS).在BC1F1选择到2个恢复基因和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全杂合的植株19个.在BC1F2对19个当选株系进行MAS,共选择到28株至少含有4个纯合目标基因的单株,其中3个单株在6个目标基因座位上均带有纯合目标基因型.测交结果表明,选取的2个具6个纯合目标基因的单株对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良好的恢复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行推广黄瓜品种及种质资源对枯萎病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中国现行推广的204份黄瓜品种和54份国内外引进的种质资源进行了枯萎病的人工接种鉴定。204份黄瓜栽培品种中,豫艺春优、绿剑金春、吉杂十八等18个品种对枯萎病表现为高抗,占鉴定品种总数的8.8%;56个品种表现为抗病,55个品种中抗;48个品种表现为感病,27个品种高感。从54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份高抗枯萎病材料D0327,且该材料能够对枯萎病免疫。  相似文献   

13.
野生甘蔗的进一步利用,是当前把甘蔗育种工作推向新阶段的主要希望。但是,野生甘蔗杂种早代通常存在着高产量、低糖分、高纤维分的倾向。怎样恰到好处地利用野生甘蔗的种性,创造蔗糖分符合要求的高产品种,进一步提高育种效果,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本研究采用7个杂交组合,包括 S.spontaneum 杂种的回交一代(BC_1)和回交二代(BC_2),以及 S.robustum F_1 同 S.spontaneum F_1 正反交(即二个野生种杂种后代早代正反交)。综合产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研究表明,BC_1虽具高产的植株多,但几乎没有含糖分达10%以上的植株,所以不是以制糖为目的的育种的选择世代,但它是理想的能源育种和创造新优良亲本的重要选择世代。BC_2虽包含高产的植株少,但尚有18%的较高生产水平的植株,而且有1/4的植株含糖分在10~14%,具其他优良质量性状的蔗株也较多,所以,是培育蔗糖分符合要求的高产品种的重要选择世代。S.rob F_1和 S.sp F_1正反交,其质量性状和产量性状都下降,所以,对以制糖或能源为目的的育种都没有意义。遗传参数的分析表明,茎数、茎径和茎生长量的广义遗传力强,遗传型变异系数较大,相对遗传进度高,所以,只要选择好回交亲本,可以指望在 BC_2获得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晒红烟自然陈化过程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晒红烟在自然陈化过程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且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解程度要大于饱和脂肪酸。3个等级烟叶相比较,下1级烟叶中有机酸和脂肪酸含量最低,在陈化过程中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上中3级烟叶;降幅最小的是上中2级烟叶。  相似文献   

15.
以7922、8902、4112、340和853为受体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芽苗的关系,其中7922芽苗率为76.4%;8902、4112、340芽苗率分别为8.2%、12.7%和0%和11.8%,结果显示7922主要以体胚发生为主,芽苗率高,是遗传转化的良好受体材料。且胚性愈伤组织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变异率随之增加,应尽量减少继代次数以提高转化率。研究进一步利用PDS-100型基因枪将包含抗除草剂基因(bar)、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cryIA(a))和半夏凝集素基因(Pinelliaternataagglu-tinin,PTA)的聚合载体p3300-bt-pta导入7922的胚性愈伤组织,经PPT(3mg/L)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从获得的28株再生植株中筛选获得22株具有除草剂抗性的植株,PCR分析表明有7株同时含有Bt、PTA、Bar三个基因,共整合的频率为31.8%,结果表明将多价抗性基因同时导入玉米获得多抗的转基因玉米材料是可行的,这为通过转基因聚合育种培育创造同时抗鳞翅目害虫和同翅目害虫的玉米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The soil insect community was studied in grey desert soil district in September 2004. 90 soil samples and 100 pitfalls were collected from 10 treatments, i.e., abandonment (Aband.), CK, N, NP, NK, PK, NPK, MNPK (fertilizer N:organic N = 3:7), 1.5MNPK, and SNPK. 4915 soil insects (128 unknown), as individuals belonging to 9 orders and 33 families, were obtained by pitfall traps and modified Tullgren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sed on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the macro fauna in total reached their peaks in abandonment, whereas meso and micro fauna in N and PK, respectively. Of the 10 treatments, the most dominant of soil insect composition was in MNPK and most evenness was N. The result by Kruskal-Wallis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rable soil insect was significantly impacted by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X0.05(9) = 23.38, P 〈 0.005), and soil insect group of the abandonmen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fertilizer treatments. The soil insect community was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by non-metric- MDS analysis: (1) NPK, MNPK, 1.5MNPK, CK, (2) NP and PK, (3) NK and N, (4) SNPK, and (5) abandonment, which indicated that distribution of soil insect was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 of the fertilizer. I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wo factors explained 98.51% of the total variation among the 10 treatments, and the factor one explained that N and SNPK positively affected soil insect community, whereas factor two explained that 1.5MNPK positively affected soil insect community, which showed that the diversified fertilizer did not evenly affect the soil insect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抗病小麦品种Pascal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2000~2003年,以我国陇南重要外引小麦品种Pascal作母本,铭贤169作父本进行杂交,子代材料苗期分别接种条锈菌单孢菌系条中29号、洛13-Ⅲ、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水14,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对条中29号,F1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5∶12,BC1代植株全部为抗病株,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46:31,符合理论比9:7,卡方测验结果也符合这一结果;对条中32号,F1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6∶5,BC1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4:4,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24:49,符合理论比1:3;对洛13-Ⅲ,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10:48,符合理论比1:3;对条中31号,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20:55,符合理论比1:3;对水14,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6:69,符合理论比1:15.卡方测验值均符合理论值.据此推知pascal对条中29号的抗性由2对显性互补抗性基因控制,对洛13Ⅲ、条中31号、条中32号的抗性均由1对隐性抗性基因控制,对水14的抗性由2对隐性抗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8.
绿豆抗豆象基因PCR标记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PCR分子标记技术,对16个绿豆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分析。在选用的56个随机引物中,发现抗豆象品种与感豆象品种间有一定差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它们分成抗豆象野生种(TC1966)、抗豆象栽培种(V2709)、抗豆象杂交后代(VC3890A2/TC1966-23)和混合类型4个大组。以绿豆抗豆象和感豆象品种及抗豆象品种×感豆象品种组合的F2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BSA法,对抗(感)豆象品种池和一个组合F2的抗(感)豆象池进行了鉴定,获得一个共显性标记。经F2分析,在抗豆象个体中扩增出约1.79 kb的特异片段或2个特异片段(1.79 kb/1.03 kb);在感豆象个体中仅扩增出约1.03 kb的特异片段。初步认为此标记与TC1966的抗豆象基因位点紧密联锁,可用于绿豆抗豆象种质鉴定和遗传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