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灵活就业已成为普遍的就业方式。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单位从业人更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大多为灵活就业。其规模已超过正规就业人员。但如此庞大的劳动群体的社会保障基本上还是空白,直接参加现行社会保险制度还有很多难以回避的困难。这一情况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分析了灵活就业人更参保的现状,针对此现状具体提出了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缺失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沈农友 《农家致富》2007,(23):48-48
可选择灵活参保 实施办法提出,江苏省户籍灵活就业人员首次参保,由本人选择在灵活就业地或户籍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参保登记,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省内流动,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及以上或返回户籍所在地的,流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及时为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手续。  相似文献   

3.
试析我国非正规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就业主要是相对于特统典型的正规的就业模式而言的。它不同于正规的全日制工作.与用人单位建立有稳定的劳动法律关系.事有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就业。在我国当前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积极促进劳动力就业,鼓励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自食其力,从而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也要在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大环境下。通过制度调整和完善.为那些失业以应在不稳定状观下就业的人员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本文主要讨论非正规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57-25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互联网潮流已经势不可挡。在互联网行业实现蓬勃式发展的同时,一种新型灵活就业人员应运而生。他们的就业形式往往灵活多变且不受限制,但其不同于传统的雇佣劳动关系,在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方面存在很多缺失和空白,因而对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新型灵活就业人员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阐述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探究我国新型灵活结业人员在社会保障权益保障方面的解决方法,从而实现新型劳动关系的灵活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李惠兰 《甘肃农业》2007,(10):15-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联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黑龙江垦区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多,特别是原国有、城镇集体企业破产、改制后,许多下岗人员成为灵活就业人员,这部分人医疗保险存在着“断保”、“续保”等一系列问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是垦区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人员流动、实现多种形式的就业需要,也是不断完善垦区医疗保险制度的客观要求,如何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已成为垦区医疗保险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正>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农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业务在逐渐增多,而这些业务大多涉及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做好这类业务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本文对农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新形势下档案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供借鉴交流。农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包含着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职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落实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8.
童松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55-17656
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社会保险、立法维权、社区就业指导、就业管理、工会组织、教育模式、政策引导7个方面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河南省周口市劳动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就业政策.使周口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周口市劳动局认真研究就业形势.通过广开门路.多渠道开发就业再就业岗位。一是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二是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积极开发社区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就业岗位:三是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四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五是灵活就业;六是开展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10.
沿海农村妇女就业的特点、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受阻的情况下,促进沿海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对于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妇女的就业具有与农村男劳力显著不同的特点,表现在就业灵活,就业成本低,工资报酬要求低,就业技术含量低等;但在就业中存在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工作环境差、就业性别歧视、就业渠道狭窄等问题.为了促进农村妇女就业,进一步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建议:政府督促相关企业实行男女同工同酬,落实农村妇女就业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改善农村妇女就业的社会环境,以不断拓宽农村妇女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