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菲岛毛眼水蝇(Hyarallia pnilippinaFerino),是我省新出现的一种水稻害虫。1984年以来我们协同各乡镇农技站首次对此虫在我县为害水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形态:成虫 为体青灰色小蝇,长2.6毫米,头部铅灰色,复眼窝被黑色短毛,触角 相似文献
2.
稻水蝇(Ephydra macellaria Egger.)是盐碱土稻区苗期危害最大的害虫。1989年以来,敖汉旗近4万亩稻田普遍发生。据下洼四道湾子两镇几年的多点调查,秧田幼虫蛀食刚发芽的稻种,造成烂秧缺苗。在本田幼虫咬食或钩断水稻初生根和次生根引起漂 相似文献
3.
我县1990年引进6.9%骠马(西德产,内吸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进行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试验,试验表明骠马药效快速,药后20天禾本科杂草即进入死亡高峰。亩用40、50、60毫升在出草高峰后兑水喷雾,对日本看麦娘、看麦娘的株、鲜重防效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5.
稻水蝇过去记载发生在新疆、宁夏、张家口一带稻田。1990年吉林省白城地区的乾安、洮南两县发现,6月中旬调查,每穴有虫最多达30-40头,漂秧现象严重,产量损失较大。 稻水蝇蛆在新疆、宁夏一带一年发生数 相似文献
6.
7.
兴山县地处鄂西南山区,属山区一季作水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在2600hm2左右,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等。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栽培(育秧)方式的改变,稻杆蝇成了兴山县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面积在2500hm... 相似文献
8.
1990年6月中旬,吉林省洮南市大通乡新开垦的18公顷盐碱地水田,发生稻水蝇虫。开始发现个别稻池的秧苗叶片变黄,部分秧苗死去,拔出变黄秧苗,即见有稻水蝇幼虫钩在稻根上,在水层中也发现有稻水蝇幼虫活动。4-5天后虫量大增,遍及全田,最多的有30余头幼虫及蛹成串地钩在一条稻根上,稻苗成穴死亡,造成漂秧,由于防治的较及时,避免了毁灭性灾害,但遭稻水蝇严重危害,使残存稻苗的生长受到极大影响,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稻水象甲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西省2002年的危险性有害生物疫情普查中,在忻州市的原平和代县发现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传入为害。近几年,稻水象甲已成为当地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了探讨稻水象甲的综合治理措施,笔者对该虫的为害情况、越冬场所、发生及传播途径和防控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并组织了防控。1为害情况根据调查,稻水象甲在山西省的分布范围目前仍局限在忻州市的原平市和代县,发生面积最高达2 200 hm2。成虫多在水稻的叶尖和叶缘处沿叶脉为害,主要沿叶脉方向啃食嫩叶的叶肉,留下表皮,为害后造成长条形的白斑。白斑宽1 mm,长不超过… 相似文献
10.
11.
稻茎毛眼水蝇HydrelliasasakiiYuasaetIsitani,俗名黑稻秆蝇 ,属双翅目 ,水蝇科 ,毛眼水蝇属。国内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荆州等地。福建省三明市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就普遍发生 ,尤溪等十多个县市区均有分布。其中仅发生严重的 1 985年统计 ,全市就发生 2万hm2 ,占双季晚稻面积的四分之一 ,遍及全市 50多个乡镇。近年来 ,在尤溪等县有猖獗发生和危害上升的趋势。本文就稻茎毛眼水蝇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下。1 发生及为害情况稻茎毛眼水蝇在福建三明市一年发生七代。以幼虫在沟边、田边游草 (李氏… 相似文献
12.
稻茎毛眼水蝇Hydrellia sasakiiYuasa et Isitani为2—2.5毫米大的灰黑色小蝇,双翅目水蝇科。70年代以来,危害越来越重,尤其晚稻被害株率达30—60%,成了水稻生产上的一大障碍。为此,我们对该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在多年系统观察的基础上,对白菜蝇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对其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探讨。根据7月下旬和8月降水量与糖醋液诱集成虫及网捕成虫量相结合的办法,预测成虫盛发期,并提出合理选地、轮作倒茬、深翻土地、施用腐熟农家肥、抓住成虫盛发期施药和对幼虫进行药剂灌根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990年6月,豆潜蝇抗性系在日本静冈县发生后,这种70年代后期的国际性、危险性害虫的发展速度之快,为害程度之重以及防治难度之大令人瞠目。本文系统综述了日本国近年来对该虫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内容涉及该虫的发生与分布,寄主植物,为害特性,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主要近似种的区别,抗药性发展概况和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19.
20.
稻杆潜蝇 Chlorops oryzae(Matsumura)又名稻杆蝇。以前在我区很少发生,至70年代末,由于杂交稻的推广,冬种面积的扩大,发生量逐年上升,为害逐年加重。已上升为丘陵山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我县1980年以来,杂交中稻秧苗被害株率常在4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后期被害穗率达22%左右。从1982年起开始向低山区发展。丘坪区早稻秧苗被害率常达3%左右,高达9.5%;晚稻秧苗被害株率达2.5%左右,后期被害穗率达1%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