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曹崇金 《玉米科学》2006,14(4):175-176
根据目前许多育种工作者对商业化育种的理解,提出了商业化育种概念,同时结合玉米育种实际,提出进行玉米商业化育种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宜采用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国外玉米品种类群杂种优势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琳 《玉米科学》1997,5(3):078-080
玉米杂种优势是育种工作最重要的概念。玉米品种间或类群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经过90年来国外玉米育种者的深入研究,建立了杂种优势的理论和概念,明确了南、北美洲主要玉米种质杂种优势图谱关系。本文通过对国外玉米育种家们所进行的杂种优势研究工作的回顾,旨在了解和掌握国外玉米种质类群间的杂种优势模式,对于有目的的引进和改良利用国外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条件,选取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的玉米种质进行卫星搭载处理,根据搭载种子后代不同世代的变异特点对突变性状进行选择,及早进行双列杂交和配合力分析,确定太空诱变后代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采用太空诱变与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的方法,选育优良玉米自交系和其他特异新材料。通过创新玉米育种技术与方法,培育适应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特殊生态、生产条件的高配合力、高产、高抗多种病害、适应性广的玉米自交系,进而选育高产、稳产、优质、广适玉米优良杂交种。从诱变处理后代选育出一批优异的遗传变异材料,丰富了玉米育种的种质资源,扩大遗传变异范围。通过实践,集成创新了一套玉米太空诱变育种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玉米种质创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黎裕  王天宇 《玉米科学》2017,25(3):11-18
种质创新是链接种质资源和育种的关键环节,玉米种质创新在玉米育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基于野生近缘植物、地方品种、外来群体、杂交种和自交系的玉米种质创新进展进行评述,对今后我国玉米种质创新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杂种优势利用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以划分杂种优势群,并在结合育种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杂种优势模式。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分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工具。对不同分子标记系统的比较分析表明,SSR标记最适合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系谱分析方法、数量遗传学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是分析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常用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并结合双列杂交和NC-II方法对中国玉米种质进行了有效划分。文章最后探讨了利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我国玉米遗传育种及玉米生产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周洪生 《玉米科学》1996,4(4):001-005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中国农业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国内外玉米生产的比较、我国玉米育种科研所取得的成绩和差距、中国玉米育种及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和未来15年我国玉米育种及生产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21世纪初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玉米自交系几个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自交系几个性状的遗传分析郑祖平,杜克柱(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637000)玉米品种更新越来越成为玉米夺取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快速、准确地选育优良玉米自交系则是育种的关键。在育种实践中,对自交系各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等参数进行估算分析可为玉米育种材...  相似文献   

8.
玉米抗旱育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吴子恺 《玉米科学》1994,2(1):006-009
干旱是世界、也是我国许多玉米种植区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培育抗旱玉米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在玉米抗旱育种中,正确选定目标性状是十分重要的.CIMMYT在玉米抗旱育种中以ASI(Anthesis-silking Interval)作为选择性状之一进行群体改良,并已育出一批抗旱玉米群体.描述了抗旱玉米的理想型,并讨论了利用分子生物技术于玉米抗旱育种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青贮玉米育种的策略与目标*   总被引:62,自引:14,他引:62  
尽管青贮玉米对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对青贮玉米的认识和研究刚刚起步,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青贮玉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最近几年的研究,对青贮玉米的概念、育种策略和育种目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研究是玉米育种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玉米育种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改良Reid×塘四平头杂优模式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育种概况及育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内外糯玉米育种概况和常用的糯玉米育种方法,并对糯玉米育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美国糯玉米育种和生产与糯玉米作为工业原料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种大多属专用化深加工型;当前我国糯玉米主要用作鲜食,糯质资源丰富,但生产上应用的糯玉米品种血缘较为狭窄,符合鲜食要求的品种尚不多。探索鲜食糯玉米育种新方法,育成适口性佳、产量高、抗逆性强的鲜食糯玉米品种,是现今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吴建宇  盖钧镒 《玉米科学》2001,9(1):080-082
在简要分析造成当前我国玉米抗病育种被动局面与短期行为的思想及问题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可行性出发,提出下一步玉米抗病遗传育种,应树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开展与当前进行的生产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抗病育种相结合的预防性育种工作及抗病遗传研究,并建立玉米对矮花叶病抗病遗传研究方法的标准化体系,该体系包括采用株系的依据、调查的性状和标准、亲本的要求及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刘旭  高洪敏  赵文媛 《杂粮作物》2010,30(3):159-162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玉米育种的科学预见性以及对育种目标的制定、资源的研究利用、基础群体组建和改良、自交系选育、杂交组合的配制等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20年来改良Reid及旅大红骨类群在辽宁省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育种学的发展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向东 《玉米科学》2004,12(Z1):005-006
如将20世纪玉米生产史与玉米育种史相联系,可清晰地看出:玉米育种学是伴随玉米生产的发展,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以遗传学为理论指导,结合生态学原理,并与其它相关科学紧密联系,而成长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体系.并通过对玉米生产的研究,选育新品种,进一步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充实.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是在玉米育种学指导下产生的人工进化玉米新类型.进入21世纪,玉米育种学与细胞杂交技术、DNA技术结合,将会产生巨大发展潜力,最终服务于社会化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普通玉米蛋白质品质差,以改良玉米蛋白质品质为目标的优质蛋白玉米(QPM)育种一直是玉米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回顾了利用o2基因改善玉米蛋白质品质的育种历程,重点介绍了QPM的营养价值、遗传基础、种质选育和应用以及分子标记应用于QPM辅助育种,分析了目前QPM种质遗传基础狭窄、杂种优势研究滞后和QPM品种抗逆性差、适应性窄等问题,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并展望了QPM的重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种质创新和商业育种策略   总被引:25,自引:17,他引:25  
张世煌 《玉米科学》2006,14(4):01-003
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是玉米育种技术发展的基础,其目标是促进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正趋向于成熟,将大规模地推向育种应用。发展商业育种要明确产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还要分析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与亲本之间特殊配合力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产量增长的相对贡献率。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玉米商业育种要实行循环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玉米新品种陕单609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增强适应性为主线,以优异种质引进、创新与利用为基础,坚持"大规模、多地点和持续性"的育种思路,实施多地点、高密度、少施肥和少灌水的技术路线,选育出陕单609玉米品种。陕单609具有高产稳产、耐密植、抗旱、品质优良、产量潜力大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分析陕单609玉米品种的选育背景和育种过程,总结玉米自交系91227和陕单609玉米杂交种的特征特性。玉米品种改良要重视外来玉米种质的利用,强化育种环境的选择压力,创新玉米品种的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18.
点式突破玉米育种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家林 《玉米科学》2010,18(6):31-32
点式突破玉米育种法是一种综合的优化育种法。该方法将目前应用的杂优群划分为两群即种质资源群与生产优势群,有针对性地对生产优势群进行改良。从确立玉米育种目标选择突破点,然后构建创新核心种质资源,在选育过程中选育方法多样灵活,采用"一对一"法测定配合力,多点试验统计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构建适度规模的循环育种体系。  相似文献   

19.
西南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述了西南地区生态特点,概述了该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西南地区生态特点及玉米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玉米育种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玉米关联分析与品种分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连锁不平衡的关联分析已在玉米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玉米自交系B73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玉米单体型图的绘制、高密度分子标记的开发及控制玉米重要性状基因的克隆,玉米分子育种与品种分子设计工作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介绍了玉米基因组概况、玉米关联分析研究现状、玉米分子育种与品种分子设计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