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发恩 《食用菌》2007,29(4):48-48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以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和菌肉肥厚似鲍鱼而得名。根据杏鲍菇出菇的适宜温度,在青海西宁地区栽培杏鲍菇,适宜出菇的季节春天为4—5月,秋天为9-10月,5—10月产品上市。青海省湟中地区具有生产反季节杏鲍菇的气候优势,年栽培面积在不断扩大,同时杏鲍菇易栽培、产量高。笔者通过几年的栽培试验,现已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高寒地区日光温室杏鲍菇反季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将简单、实用的杏鲍菇反季节栽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设施化栽培杏鲍菇的病害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春 《食用菌》2009,31(3):70-70
近两年来我国杏鲍菇设施化栽培迅速发展,至2008年底,日产1t以上规模的杏鲍菇设施化生产企业超过150家。由于杏鲍菇有较好的适口性和耐贮运性,市场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国内及和国际市场都极具开发前景。但是,杏鲍菇设施化栽培病害发生严重,主要是细菌性病害(病斑上产生乳色脓液、弯头等)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笔者通过对日本、韩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考察,以及近年来对杏鲍菇设施化栽培的跟踪观察及试验,对杏鲍菇设施化栽培的病害控制谈一点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碳、氮荧杏鲍菇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杏鲍菇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珍稀食用菌,为了确立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我们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碳、氮素营养需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佳氮比是60:1。  相似文献   

4.
装料量及低温处理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是一种市场前景看好的珍稀美味食用菌,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栽培时不同处理对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为此我们对杏鲍菇不同装料量和在0℃下不同放置时间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对杏鲍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为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北方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杏鲍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原产于亚热带,是一种优质珍稀食用菌。根据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要求,结合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我们在栽培实践中,摸索出利用日光温室生产杏鲍菇的最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我站2003年引进杏鲍菇,通过对该品种生长发育特性的摸索及栽培技术的研究,总结出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并运用于生产,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为杏鲍菇培养料中麸皮添加量试验总结。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是近年来一种珍稀食用茵新品种,其子实体质地脆嫩,营养丰富,兼有杏仁的香味和鲍鱼的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亲睐。为了更好地示范推广杏鲍菇周年工厂化袋式栽培技术,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菇房建设、原料处理、灭菌接种、养菌育菇等生产环节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经过2年来的不断优化提升,系统总结出了杏鲍菇工厂化袋式高效栽培工艺,对杏鲍菇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不同栽培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南安 《食用菌》2004,26(5):31-32
为了摸索杏鲍菇高产栽培方法,笔者进行杏鲍菇不同方法栽培比较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庆武 《食用菌》2009,31(2):53-54
目前采用固体菌种栽培杏鲍菇,菌种生产周期长、菌龄不一致,生产规模受限制。要实现杏鲍菇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应用液体菌种是必然。为此,笔者利用液体发酵罐,进行了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及接种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安冬 《上海蔬菜》2010,(2):95-96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栽培较多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珍稀食用菌,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为筛选出适宜在辽南地区种植的杏鲍菇优势品种,我们引进了5个杏鲍菇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用杏鲍菇10号菌株和13号菌株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杏鲍菇16号杂交新菌株。杏鲍菇16号杂交新菌株的子实体呈保龄球形,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达到118.33%。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杏鲍菇不同杂交菌株,试验表明子实体为棒状的菌株中,杏鲍菇19号菌株表现较好;子实体为保龄球状的菌株中,杏鲍菇17号菌株表现较好,子实体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达129.12%,并且子实体形态特征较好。  相似文献   

13.
黄毅 《浙江食用菌》2011,(4):14-17,50
1栽培简介和所有商业性木腐生菌类一样,杏鲍菇栽培也是走熟料栽培技术路线。国内杏鲍菇栽培分为季节性自然栽培和工厂化周年设施栽培。杏鲍菇出菇温度范围窄,国内不少地方引进福建漳州杏鲍菇栽培模式进行自然季节栽培,但很多栽培者对于如何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进行调控,以满足其发育条件,经验依然不足,商品菇的比率偏低,  相似文献   

14.
营养和环境条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杏鲍菇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和环境条件,结果表明,适宜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黄豆粉,最佳碳氮比是60:1,最佳无机盐是硫酸钙。杏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培养料最适含量为75%,最适pH为5.4。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多糖的提取及其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杏鲍菇是一种珍贵食用菌,杏鲍菇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对杏鲍菇菌丝球样品进行热水提取,去蛋白,乙醇沉淀,无水乙醇离心,真空干燥,得到多糖粗品。再用DEAE—纤维素层析法进行多糖的分离,梯度洗脱收集,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结果得到三个主要糖峰。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培养料栽培杏鲍菇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三种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干品)的氨基酸、常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结果表明,以棉籽壳、玉米芯和玉米秸秆为主料栽培的杏鲍菇,其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2.72mg/g、13.06mg/g和13.03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3.23%,42.27%和43.36%,鲜味氨基酸(Glu,Asp)占氨基酸总量的24.84%、25.88%和25.48%,甜味氨基酸(Ser,Gly,Ala)占氨基酸总量的16.27%,16.77%和17.04%,以棉籽壳和玉米芯为主料栽培的杏鲍菇,其蛋白质、脂肪,总糖和粗纤维含量比较接近,以玉米秸秆为主料栽培的杏鲍菇,其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种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锌和硒含量在三种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中无明显差异,但钙含量差异显著。在棉籽壳和玉米芯为主料栽培的杏鲍菇中,VC,VB1和VB2含量相差无几,但VB2含量略低于玉米秸秆为主料栽培的杏鲍菇,VC含量亦低于玉米秸秆为主料栽培的杏鲍菇。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不同配方栽培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对杏鲍菇五种栽培配方的研究表明:麸皮、玉米粉是杏鲍菇栽培中非常重要的基质,在添加麸皮和玉米粉的基础上添加豆杆粉能有效提高杏鲍菇产量。豆杆粉营养丰富,是一种很好的辅料。  相似文献   

18.
高温蘑菇栽培季节与杏鲍菇正好错开,利用杏鲍菇下脚料不同配方进行高温蘑菇栽培试验,以杏鲍菇下脚料35%、棉籽壳35%、菜籽麸16%、麦麸10%、石膏1%、石灰2%、复合肥1%的配方适宜,高温蘑菇菌丝生长浓密健壮,出菇利润率为315%,比对照利润率239%高出76%,试验证明利用杏鲍菇下脚料栽培高温蘑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盛夏山洞生产杏鲍菇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因营养丰富,味美可口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消费量与日俱增,但因杏鲍菇属温度敏感菌类,不耐高温,用冷房生产,设施投资大,费用高,笔者经3年盛夏利用深山洞生产杏鲍菇取得成功,并进入北京市场长期供货,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该技术向同仁作介绍。  相似文献   

20.
木屑、稻草是我地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农林副产物,为提高人工栽培杏鲍菇的经济效益,从2001年开始,我们以稻草和木屑作为主料,采用熟料覆土法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探索出了一种能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栽培杏鲍菇的高产技术。现简要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