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沂源县东里公社韩旺一大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动下,认真贯彻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大队党支部带领广大社员群众大搞果园建设,于一九六九年春利用四处坟盘隙地与河滩淤积地建果园六十二亩,栽植果树一千六百三十四棵(其中金帅826棵、国光617棵、红鸡冠135棵,其它品种13棵)。七三年产苹果16500斤,七四年产52007斤,七五年产145200斤,七六年产183926斤。平均亩产2950斤,最高株产金帅376斤,国光397斤。另外七四年搞了0,73亩密植试验园,亩栽333株,三年生亩产达到2600斤,单株最高产量38斤。 韩旺一大队幼树所以早结果、早丰产,四…  相似文献   

2.
栽培品种改接长富_2四年获丰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富_2是着色系富士优良品系之一,1980年春由日本引入。引入后,我站在10—13年生国光、红香蕉、青香蕉、金帅、鸡冠、秋金星、海棠七个品种上进行高接换头,每株换头20~40个接面,80个左右接枝,共改接128株(其中有8株为2~5年生幼树,83年有5株结果),5.57亩。长富_2具有腋花芽结果习性。改接当年收果250个;第二年收果29个;第三年94株树结果,实收1657.1斤,平均株产17.6斤,  相似文献   

3.
我连地势低洼易涝,果园土质为轻盐碱化。草甸土。七一年春建园,当年雨季就被水淹,杏树全被淹死,苹果和梨经抢救保留了下来。几年来,我们总结了在低洼地栽培苹果的经验教训,探用了六米高脊大垅密植的栽培措施和矮干、低冠的整形方法,获得了金红矮化密植早期丰产的效果。七一年秋栽的3.46亩金红,七四年结果,七五年平均株产10斤,最高株产33斤,七六年(五年生)平均株产44.8斤,最高株产77斤,平均亩产1656  相似文献   

4.
我省栽培苹果历史较长。近年来,新老果区在认真总结密植丰产经验的基础上,普遍重视乔化苹果密植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各地相继建立了面积不等,形式多样,品种各异的乔砧苹果密植园。滕县、太安、单县、聊城等地已有很多苹果密植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单县苗圃五年生金帅密植园,平均亩产4590斤,其中每亩55株的亩产3927斤,每亩11Q株的亩产5571斤,最高株产172.5斤,1977年6年生亩产达10797.8斤。 但目前果树栽培体制正处于一个去旧迎新的过渡时期,栽培者必然要产生许多新问题。用什么品种?什么砧木?多大株行距?用哪一种整形方式?用哪一种管理…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密植试验中,比较了接于半矮砧和乔砧上的一些苹果品种的生长和产量。密植处理每公顷株数变化在400~1,600株之间。窄行距(3~4米)树整成篱壁式,宽行距(5~7米)树整成圆灌木形。栽后6~8年中,密植的矮化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密植减少了延长生长、干横截面积、冬剪重量、花芽数和单株产量。当每公顷株数加倍时,其干横截面和冬剪重量要减少20~30%。株产随密度增加而下降。当每公顷株数增加四倍时,最高株产减到1/5。在每公顷株数超过900株时,半矮砧苹果树于栽后6~8年里产量最高,然后下跌。由于适当的修剪,以后各年的苹果株产总维持在20~30公斤。每公顷800株处理,栽后8~10年获得高产,当它充分占据其空间后,产量是稳定的。株产最高在45公斤上下。而每公顷600和400株的密度,于栽后14年产量最高,株产达70~90公斤。乔砧上的乔化品种,甚至在最大的栽植密度下(400株/公顷),栽后8~10年也能获得高产。由于高密,获得了每公顷果园的早期高产。后来,很密的栽植在产量和果实品质上就出现了不良效果。以每公顷栽植600~800株长势弱的品种效果最好。在14年内,密植的矮化效果有利于果园的生产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我场苹果系1959年栽植,共65亩,1446株。株行距除7亩为5.5×6.5米外,其余均为5.5×5.5米。品种以红星、金帅为主,其中红星40亩,840株,为主栽品种。1970年前,由于盲目管理,除金帅结果较好外,红星产量低,且单株间产量相差悬殊。1970年实行科学管树后,至1973年苹果总产由1972年的30多万斤增至57.6万斤,13亩红星苹果  相似文献   

7.
我场的苹果幼树是1959年冬到1960年春栽植的,计有66亩,1446株。红星为主栽品种840株,金帅380株,倭锦61株,国光62株;少量的红玉、大国光、青香蕉共103株。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场职工怀着“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雄心壮志,努力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在虚心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苹果丰产的栽培技术,根据果园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因而,几年来苹果产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生产成本也不断降低。 这66亩果园,1971年(栽后12年)总产34万斤,平均亩产5150斤;1972年总产37.5万斤,平均亩产5680斤;1973年总产57万斤,…  相似文献   

8.
县果树站和夏村镇农技站在仇家洼村进行的“烟青”苹果密植,早实,高产试验,于十月五号由县科委验收通过,五年生烟青亩产5995.5斤,红鸡冠亩产5282斤,4.07亩土地,总收入7620.34元.每亩收入1871.82元。 该试验园是一九八○年春建立的,以红鸡冠为授粉树。共4.07亩,其中烟青3. 2亩,红鸡冠 0. 8 7亩。株行距为12×1. 5米.主要采取了以下栽培管理措施: ①首先选择好优质苗木,保证成活率及整齐度,为早结果和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栽植前深翻改土,增加活土层深度,通过增施土粪。玉米秸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③为尽快增加复盖率,快长树,早结果,保…  相似文献   

9.
我所试验楼前有一片苹果老树,人们叫“卫星园”,自1922年定植,至1981年恰好为60年。在60周年之际,亩产仍然达到了5360斤的高产水平。该园株行距为7×7米,面积为12.5亩。定植当时国光品种为164株,鸡冠品种树6株。后来有4株国光换上了元帅。因此目前该园共170株树,由国光、鸡冠、元帅三个品种组成。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情况:我场矮化中间砧苹果密植园是1976年春建园,共6.2亩,栽前全国深翻80厘米,整成梯田,土壤为砾质粘土.速效氮为25.5ppm,速效磷为4.5ppm,速效钾为90ppm,苗木是本场自育二年出圃矮化中间砧苹果苗,质量较差(内有省果科所部分苗子)。基砧是难咽,中间砧多数是M4和M7,有少数M2和M9。栽植时挖60厘米见方的定植穴,每穴施烂猪皮粪200斤左右。采用大小行栽植方式,大行为操作行,是3—3.5米;小行2.0米,株距2.米;共栽869株,平均亩栽 140株,主栽品种为金帅,授粉树是红星. 裁后前两年采用大田正常管理,以后管理粗放。82年开始又转入正常管理.一…  相似文献   

11.
紫金春甜桔是广东紫金县农业局、紫金县科委合作,于1965年冬从“三月红”中选出的甜桔优良株系,经在紫金县内多年多点试种,表现较好,遗传性状稳定。其主要特点是: 1.生势健壮,早结丰产。定植第二年即始花;第三年开始结果,平均株产可达26斤,最高42斤;7—8年生树株产可达70—80斤,最高120多斤。  相似文献   

12.
太安县大石碑大队林业队,在改造沙荒、建设果园的斗争中,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始终抓紧了土、肥、水这些果园管理的基本措施,灵活运用整形修剪技术,栽后四年90.2%的树林结果,平均株产15斤,金帅、青香蕉最高林产达百斤左右。他们的经验,对于解决我省苹果幼树以及梨、核桃、栗子等果树的早结果问题是一个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柑桔的常规栽培一般要在种后4~5年才能投产。团石区农工商柑桔速生密植试验园种后第二年亩产达到1194.6斤。 团石区农工商柑桔速生密植园面积为0.8亩,种植244株,计亩栽300株,该园采用种前全园深翻改土,深度60厘米以下,于1992年3月1日定植,品种为枳砧碰柑。种后经一年多的培育,1983年11月11日采果验收产量,实收柑桔果实955.7斤,折亩产为1194.6斤,全园平均株产4斤左右,结果树平均株产5.8斤,其中单株产量最高达15.3斤,株产15斤以上的树有4株,株产10~15斤的树有28株。  相似文献   

14.
苹果乔砧密植早期丰产栽培试验。1976年春定植接芽苗(半成苗),1977年最高株产5.5斤,平均亩产106.7斤;1978年最高株产24.5斤。平均亩产1742.6斤。从调查的花芽情况看,79年产量仍有上升的趋势。兹将试验情况简结如下: 一、试验地条件、试材与方法_ 试验园设于临沂县独树头公社杨家庄大队村西的沂河岸上,地势平坦,土壤为较厚的沙壤土,PH6.5,0—40厘米土层平均含有机质0.95%。全氮0.2274%,速效磷为1.45ppm,土壤肥力中等,有水浇条件_共建密植试验园3.3亩,分三种不同处理,其中:曲干篱壁形1.1亩,曲枝篱壁形1.1亩,斜枝篱壁形1.1亩;以大田栽培的疏散…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苹果乔砧密植条件下获得早花早果和保持稳产丰产技术,1976年春我所与邹县林业局、大束公社林业站协作,在邹县东方红大队建立了苹果乔砧密植园。 试验园土壤为河沙土,砧木为莱芜海棠,定植时为一年生等内苗。面积为29.5亩,分6个密度,品种以小国光为主。本次验收的为高密片(每亩433株)和中密片(每亩133株)二片。 该园自1977年(二年生)始果,1978年(三年生)高密片产果5164.1斤,小国光平均亩产1852斤,金帅折合亩产5758.5斤;中密片小国光亩产350斤。 为了再次验收密植园小国光的产量情况以及构成早果丰产的主要技术──小国光在秋剪促花的…  相似文献   

16.
苹果树栽植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树的栽植方式和方法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国家都有所不同。在我国,上世纪60~70年代667m2栽植30株以下,栽植方式以4m×6m和4m×5m为主。进入80年代密度提高到33~44株,栽植方式以4m×5m和4m×4m为主。90年代随着矮化砧木和短枝型品种的引进,密度进一步增大,密植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乔化密植有667m2栽55株以上的,还有栽100株以上的,甚至200株以上;矮化密植一般栽83株或111株。密植方式有3m×4m、2m×3m、2m×4m、1.5m×4m等形式。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由于机械化程度高、土地宽广,以密植为主,一般667m2栽66~133株,株距小(1~3m)、行距大(4~6…  相似文献   

17.
我国苹果栽培最早始于1870年,距今已有120年的历史。60年代前栽植的苹果树,绝大多数株行距为6×7米左右,亩栽不足20株,是典型的稀植大冠栽培。70年代后全国出现密植栽培热潮,特别是近年来亩栽株数又有所增加。乔化砧树多为3×5米,半矮化砧树多为3×4米,矮化砧树和短枝型品种多为2×4米或2×3米,亩栽44~111株极为普遍。但是由于生产上沿用乔化稀植的传统整形修剪方法,造成部分树生长过旺,条子太多,养分浪费较大,适龄不孕而交叉郁闭,致使密植园不能早产早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的短枝型红富士指山东省惠民县果树站1987年从胶南县引进的苹果苗中发现并选出的短枝型红富士(因来源不清,有待定名);1989年10月通过了省内鉴定;1990年省科委列为“短枝红富士苹果区域试验”课题,以确定其适生范围和发展区域。该短枝品种主要特点是:树势健壮,树姿较直立,树冠紧凑矮小,适于密植栽培;新梢粗壮,节间短,萌芽率高,成枝力稍低,短枝量多。4年生平均干周31.4cm、树高2.7m、冠径2.8m,短枝量80%以上;结果早,丰产性好,经济效益高,栽后2年开花,3年生树结果株率达96.2%,最高株产17kg,平均亩产190.9kg;4年生树平均株产28.3kg,最高…  相似文献   

19.
1 试验园概况 试验园在云山镇钓鱼台村 ,面积10 .13hm2 ,授粉树为金帅。园地为丘陵棕壤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 1.0 3% ,pH值 6 .5 ,碱解氮 7.2mg/L ,速效磷 5 .7mg/L ,速效钾 82mg/L ,水浇条件一般。烟富长枝苹果 1999年春定植 ,株行距为 2m× 3m。 6 6 7m2 栽 111株 ,栽后加强管理 ,第 2年开花株率达 11% ,花后不留果 ,第 3年开始结果 ,第 4年每 6 6 7m2 产果 2 6 75 .9kg。2 主要技术措施2 1 高标准建园 建园前进行土壤改良 ,增施有机肥料 ,采用顺行向开 1m宽、0 .8m深沟 ,沟底放杂草、玉米秸粉碎物等草肥与土拌合 ,每 6 6 7m2 施腐…  相似文献   

20.
我们农场位于渤海岸边,有一块二百多亩的盐碱地。据测定,一般总盐量在0.1~1.2%之间,个别地段最高达到1.5%。经过我们四个冬春的奋斗,成功地造出150多亩的葡萄园,栽了葡萄16000多株,一九七八年总产量达到3万多斤。四年生葡萄平均亩产2558.4斤,最高株产46.4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