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利用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因素。滇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存在明显的生态环境约束,土地利用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用地供需矛盾尖锐,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滇池流域其用地特征和功能定位,基于土地的生态化利用、集约节约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设计了滇池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4种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区域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外围土地利用模式、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模式和飞地型土地利用模式。最后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及实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业水利数据来源于多个部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无法系统性实现其价值等问题,该文分析了国内外智慧水利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基于大数据思维下到2020年基本建成流域智慧决策中枢,全面整合各目标水利管理智慧系统,形成智慧化的监管决策机制,极大提高水利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处理精度和工作效率,促进城市水利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  相似文献   

3.
钦江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钦江流域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钦江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钦江流域生态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基于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针对于现阶段制约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实现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5.
转变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城乡经济联系日益疏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严重影响着城乡协调发展.甚至威胁着社会的安定和团结,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边丽骅 《农技服务》2014,(6):155-155
我国流域下垫面的自然条件在近年来大规模实施水土保持以及水利建设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暴雨天气下产生的流域洪水量也随之改变.但不同区域暴雨洪水实施水利水保措施的影响程度。本文主要结合黄河流域窟野河为具体实例,构建最近邻抽样回归暴雨洪水相关统计模型.探讨分析水利水保措施对流域洪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分析了我国过去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发展观的表现及其危害,根据发展经济学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和发达国家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提出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小城镇建设及提供就业培训等城市利益吸引的“拉力”机制和实行农业产业化、深入开展农村税费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村发展的“推力”机制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给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居民生活、水资源调配、防洪防涝等事业都有重要意义,社会对水利技术创新及水利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分析了当前水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要不断引进新兴技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水利组织管理等相关创新措施,进一步提升水利管理能力,推动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青海省互助县红崖子沟流域水利管理所改革的现状,提出今后在管理和工作方面的几点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流域下垫面的自然条件在近年来大规模实施水土保持以及水利建设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暴雨天气下产生的流域洪水量也随之改变,但不同区域暴雨洪水实施水利水保措施的影响程度。本文主要结合黄河流域窟野河为具体实例,构建最近邻抽样回归暴雨洪水相关统计模型,探讨分析水利水保措施对流域洪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流域管理是水利管理近代化的标志之一。大流域机构可以聚集多方利益代表,便于多方融资的流域投资渠道的建立。中国具有流域管理的历史传统,跨行政区域的国家级水利管理机构至迟在宋代已经出现。但是对于各流域整体性的认知,在清代中叶前,仍仅停留在对上游水土流失的初步认识阶段。  相似文献   

13.
农民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绍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53-4455
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应重视农民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研究,更新农民教育观念,加大农民教育统筹管理和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教育投入效益和实际效果,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级各类农民教育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同时,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与就业服务工作的统筹管理,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必要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水利长期以来,中国的水利建设没有能摆脱农业水利的范畴,21世纪的大水利建设必须高举可持续发展的大旗,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水利建设的核心理论,明确水利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天津农业科学》2015,(10):63-66
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权重,对乌鲁木齐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旨在为乌鲁木齐市相关部门制定制订城乡统筹发展政策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间乌鲁木齐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低水平状态;影响乌鲁木齐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消费比、恩格尔系数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我们党不断总结经验 ,认识到在新世纪新阶段 ,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以知识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适合时代特征的新思路。本文从探讨“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发展新战略着手,在充分剖析知识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框架下的知识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土地整治,可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构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对遵义市及遵义市四大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测度,并以遵义市土地整治实践为例,构建土地整治与遵义市区域经济协调度的相关模型,深入分析二者的关系,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和谐,促进兰州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要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步伐;要加快对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王培华 《古今农业》2004,1(2):60-67
清代河西走廊建立了渠坝,进行农业灌溉。水利纷争是清代河西走廊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这种争水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同一流域上下游各县之间的争水,一县中各渠坝之间的争水。争水矛盾的产生,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地方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分水制度,力求调节共同用水和平均用水,发挥了国家的社会职能。但水资源短缺限制了河西走廊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河西走廊的分水制度,对今天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利事业,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