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定位与农林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要准确理解特色发展与科学定位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把握好科学定位与农林高职院校特色发展关系应坚持的的基本原则,并以此指导和构建与农林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定位目标体系,对于推动农林高职教育的特色发展意义重大。从宏观研究的角度对上述问题作以简要分析和探讨,期望能够对农林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众创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备受关注。农林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林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推动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以及带动更多学生创业就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山西农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结合学校特色优势,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先后实施了"创业意识培育工程""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和"创业条件帮扶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证明,地方农林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协调多方力量,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必须改革现有模式,提升创业教育的内涵性。  相似文献   

3.
农林行业院校发展现状、问题及特色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后,农林院校原有的部门资源优势和机会优势逐步丧失,学科专业逐渐泛化,面临的外部竞争更加剧烈,如何协调为行业服务和保持自身特色已成为农林院校必须思考的现实课题。新形势下,农林行业院校应从科学定位、特色延伸、加强产学研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地方农业高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内涵发展道路,树立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发展,统筹兼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彰显学校优势与特色,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调整与优化高等农林院校学科专业结构,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施新世纪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所在。通过分析国内8所高等农林院校学科专业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继而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专业布局、专业内涵建设以及优势特色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一体多面"式的专业结构链优化策略,以适应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发展要求,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适销对路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科技》2012,(9):23-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农业,根本在科技和人才。农林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成为农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农业科技的创新源泉,更应主动融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努力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建校以来,就把服务旱区农业发展作为办学宗旨,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高校竞争背景下农林类院校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农林类院校在高校竞争背景下的现实情况,探讨了农林类院校在生源竞争、资源竞争和地位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挖掘了导致农林院校竞争力低下的深层原因,针对农林类院校发展提出明确自身定位、寻求特色发展、拓宽投资渠道和创新招生就业机制等方面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彭淼  王婷婷  王哲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9):162-164,178
中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园艺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博大精深.该文立足农林院校园艺专业的学科特色,探讨将园艺文化的价值力和影响力融合于创业教育中的改革,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农林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部农牧区特色经济发展有以下特点:根据地方实际科学调整经济结构;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根本,走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之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西部农牧区发展特色经济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哲学社会科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的薄弱学科,为了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文中提出高等农林院校应进行整合创新,即社会科学内部研究人员的整合,跨学科科研力量的整合.为了达到此效果,应制定有利于促进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主动进行整合创新的政策,同时整合创新也对社会科学管理人员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1.
建设“新农科”是高等农林院校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作为地方农业院校,江西农业大学针对“新农科”对学科建设的内在需求,以学科建设为抓手,立足于地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积极推进“新农科”建设:一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新农科”内涵建设;二是实施学科分类建设,提升“新农科”学科水平;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新农科”人才质量;四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县作为特色农业大县,应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品牌战略、延长产业链条、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等一系列战略措施,把文县特色农业真正发展成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现代生态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高等农林院校法学专业存在着模仿和照搬法学专门院校和综合型大学的做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都缺乏特色。高等农林院校法学专业目标应定位为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将法学专业和农林院校特色专业相融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服务农村的实用型法律人才。构建以"农"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教学是彰显农林院校特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结合福建农林大学试办“国家理科基地”生物学专业点的实践与探索,阐述了地方农林院校生物学理科基地建设应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坚持“以理为本、理农结合”的办学思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以特色求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地方综合性院校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高校普遍面临的重大任务。本文对地方综合性院校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几点思考:一是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二是实施发展兴校战略,切实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实施特色强校战略,牢牢把握服务社会的办学方向;四是实施合力建校战略,充分整合政府、学校、社会的办学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改革实践背景下,课堂教育创新改革已经成为农林院校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个性化教学理念在农林院校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培养出能够服务地方建设,促进农林业发展的地方“特色”人才。优化新农科大学生个性培养课程设置,以健全教学制度与组织体系,逐步完善新农科大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和个性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武艳艳  董靖涛  翟玉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55-12857,12860
针对目前我国地方农业院校办学经费不足,农科专业比例逐渐下降,实践教学资源紧张,办学特色趋于淡化等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地方农业院校特色发展的战略及其路径选择,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特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产学研合作教育,实现三大职能的特色发展;深化院校研究,构筑特色发展的理论基石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的坚持和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大大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才能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地方农业院校制定和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推动、提升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办学水平,以利于在日益激烈的教育资源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回应社会要求、确立共同发展愿景和凝炼学校特色文化是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的目的.特色人才战略、学科战略、社会服务战略和文化战略是地方农业院校特色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大学经营的管理理念、突出战略重点和发展战略制度化是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的策略;效果评价应侧重于特色发展目标的达成度、战略的发展性及特色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等农林院校在悠久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很多农林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正在向建设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其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应把握发展机遇,消解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探索内部创新机制,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