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国内收集的32份干制辣椒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变异水平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种质资源各性状的关系及其对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干制辣椒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3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2.47%~81.54%,遗传多样性指数(H′)在0.37~2.03。大部分表型性状存在相关性,其中植株大小、叶片大小分别与单果质量、果肉厚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果色分别与株型、果实大小、未成熟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23个表型性状转化成6个主成分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75.14%。聚类分析将32份干制辣椒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群植株高,叶片大,果长锥形,果色暗红。第Ⅱ类群植株矮,叶片小,果细长,易制干,坐果数多。第Ⅲ类群植株矮且株型紧凑,节间有绒毛,叶片小、果短锥形且果顶凹,果肉薄。第Ⅳ类群株型半张开,叶片大,果大牛角、单果质量大,果肉厚,不易制干。第Ⅴ类群包含种质较多,果多为羊角,果顶尖。  相似文献   

2.
基于表型和SRAP 标记的切花菊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5 个表型性状和SRAP 标记分析56 个切花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表型变异分析结果 表明:21 个性状表现出品种内一致性高及品种间特异性强;主成分分析发现,主成分贡献值较大的性状 有花序直径、花序类型和瓣型等花部性状,其次是叶部和茎杆性状,说明所选用的切花菊品种在分类时 应以花部性状为主,叶部和茎杆性状为辅;表型性状基于遗传距离UPGMA 聚类,将56 个切花菊品种分 为平瓣类、匙瓣类、桂瓣类、匙瓣-平瓣类和管瓣类,聚类结果大致按照花径-瓣型-花型分类。14 对 SRAP 引物组合扩增56 个切花菊品种的DNA,共扩增出454 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23 条,占扩增带数的 93.17%,多态性含量PIC 值在0.72 ~ 0.89 之间,平均为0.82,说明切花菊品种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 遗传多样性。基于SRAP 标记的UPGMA 聚类分析显示: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4 ~ 0.97 之间,将56 个切花菊品种分为平瓣类-匙瓣、桂瓣类和管瓣类,聚类结果大致按照花径-瓣型-花型分类。Mantel 检验相关性系数为0.682,两种聚类结果有相似之处,均能很好体现试验切花菊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3.
西瓜种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8份不同西瓜(Citrullus lanatus)种质为材料,对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皮底色、种皮覆纹特征等11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西瓜种子千粒质量、种子宽度、种子长度、种子厚度、种喙宽度的变异系数依次为47.9%、28.0%、26.5%、16.0%、16.0%;种皮底色和种喙颜色分别有12种不同类型,其中黄色种子和黑色种喙的种子最多,分别占27.6%和31.0%。种子覆纹特征和种子表面光滑度分别有4种类型,其中灰褐斑点覆纹占20.7%,种子表面粗糙型占58.6%。种子形状和种子表面形状分别有2种和3种类型,以椭圆形和平面种子较多。  相似文献   

4.
以收集自我国东北地区的24份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Q型聚类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叶片特征、芽和枝条特征、花和果实特征等31个表型性状(其中二元质量性状1个,多元质量性状10个,数量性状20个)进行研究,深入探讨软枣猕猴桃资源亲缘关系与表型性状间关系,以期为软枣猕猴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4.22%,花直径变异系数最小为7.38%。R型聚类将31个表型性状在平方欧式距离17.21处聚为4类,其中萼洼形状与其它性状距离较远;Q型聚类将24份软枣猕猴桃资源在平方欧式距离20.08处聚为4类,叶片长、叶片宽、叶片厚、叶柄长度等性状可作为区分软枣猕猴桃不同类别的重要指标;主成分分析对24份软枣猕猴桃资源分类结果与Q型聚类结果类似,将叶片长、果肉性状、叶片厚、节间长度等性状作为区分软枣猕猴桃不同类别的重要指标。综上,软枣猕猴桃的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果实纵径等14个表型性状对分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16份朱砂根品种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了朱砂根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现有朱砂根品种资源的保护、应用、品种多样化开发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1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范围在11.34%~40.07%,平均变异系数为24.89%,且各数量性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株高和果枝层高的相关性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2)质量性状之间多样性差异显著,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37~1.12,其中果实颜色、叶背颜色、叶表面波状强弱等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3)聚类分析将16份供试朱砂根品种资源分成3类,果实颜色、株高、叶片颜色等性状是表型聚类的主要依据。4)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计算表型性状综合评分,筛选得到4个分值靠前且观赏价值高的朱砂根品种为‘平安富贵’‘金边富贵’‘竹叶富贵’和‘锦绣’,未来可作为朱砂根核心种质资源加以利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西番莲种质种子表型数量性状的多样性,对35份西番莲种质资源的种子周长、直径、长、宽、长宽比及千粒质量等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子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51%~53.06%,其中种子长宽比变异系数最小,为12.51%;千粒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53.06%;其余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种子周长、直径、长、宽及千粒质量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种子长宽比与种子周长、直径、长、宽、千粒质量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不同种质种子性状差异较大,同种内不同品种间种子性状较为相似。35份种质种子可分为5个类群,每个类群之间除种子长宽比外,其余性状均达到显著性差异,各类群的平均千粒质量分别为2.78、8.26、16.13、20.93、35.01 g。  相似文献   

7.
中国樱桃地方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胤  陈涛  张静  王珏  王浩  汤浩茹  王小蓉 《园艺学报》2016,43(11):2119-2132
以源自中国樱桃主产区7个群体,80份地方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巢式方差及聚类分析法对其叶片、果实及果核26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质量性状之间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差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61~1.64之间,其中果实形状、果皮颜色、叶片及果核剖面形状等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数量性状无论是在群体间还是群体内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14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9.93%,其中果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高(24.80%),果核顶面观指数最低(6.61%)。在7个群体中,云南的种质材料变异系数最大,为12.92%;安徽的最小,为7.42%。(3)对14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0.9434%,能反应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4)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以及主坐标分析将80份材料分为2个大类,分布于山东、河南和安徽群体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为华北类群,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群体的聚为另一类,为西南类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分布群体的中国樱桃表型多样性存在差异,而这种遗传差异可能是由于来自不同的驯化位点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对保存在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内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9份豆瓣菜种质资源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利用SLAF-seq技术对豆瓣菜种质资源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 表明:质量性状(叶色、茎色、顶端小叶形状)变异不明显;数量性状(顶端小叶长、顶端小叶宽、株高、茎粗、叶柄长)变异系数较低(7.69...  相似文献   

9.
以66份猕猴桃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枝条、叶片和果实的19项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表型性状分布频率、变异系数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个描述型性状平均变异类型为4.9个,最丰富为果形(9个);9个数量性状中果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1.04%,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2.14%。Q型聚类分析将66份猕猴桃资源分成4个组群,组群内的种质资源以1年生枝颜色、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等聚类。  相似文献   

10.
东北寒地96份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存学  杨晓华  刘海荣 《园艺学报》2020,47(10):1917-1929
为了深入了解李(PrunusL.)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按照《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李资源圃内保存的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20个描述型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对16个数量型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聚类、主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20个描述型性状,共观测到66个变异类型,其中叶片形状、果皮颜色、果核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H)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0.3768~1.3993和0.2188~0.7196,其中果皮颜色(H:1.2093,D:0.6814)、叶片形状(H:1.1227,D:0.5484)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16个数量型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61.32%;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为8.72%。聚类分析将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在欧式距离22处将各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Ⅰ类可用于选育离核、抗性强的品种;第Ⅱ类可用于选育抗性强、丰产品种;第Ⅲ类可用于选育果大、可食率高、离核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191%,主要有果实纵径、果实横径...  相似文献   

11.
‘美人’梅与其近缘种亲缘关系的AFLP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美人梅型的4 个品种以及部分近缘种为试材, 运用AFLP 银染法, 采用引物组合E-ACT/M-CAT, E-GA/M-CTC , E-ACT/M-CCA , E-ACT/M-CAC , 扩增得到420 个位点的6 300 条带数据。使用NTSYSpc 2. 1 t 软件, 分别采用DICE , SM和Jaccard 匹配系数, SAHN Clustering 进行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UPGMA) 聚类分析, 得到了‘美人’梅与近缘种的亲缘关系依次为梅、紫叶李、李、山桃、桃花、山杏和杏的结果, 与形态学、遗传育种学的相关结论相符。  相似文献   

12.
正交设计优化果梅ISSR反应体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果梅(PrunusmumeSieb.etZucc.)品种鸳鸯梅为试材,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果梅嫩叶DNA,利用正交设计L16(45)探讨Mg2+、dNTPs、引物、Taq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正交试验的结果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相结合。建立了果梅的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2μL10×Buffer,2.5mmol·L-1Mg2+,0.2mmol·L-1dNTPs,0.32μmol·L-1引物,20~80ng模板DNA,0.75UTaqDNA聚合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引物UBC840的最适退火温度、最佳循环次数及延伸时间,引物UBC840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0.6℃。应用该优化反应体系,用2个不同引物对19份果梅资源DNA进行ISSR-PCR扩增,结果显示优化的反应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龙眼梅PGIP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得到在龙眼梅(PrunusmumeSiebetZucc.Longyan)嫩芽中特异性表达的PGIP基因。DNA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龙眼梅的PGIPcDNA的序列全长为1045bp,该序列与已发表的PGIP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4.
广东果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DNA分子水平上探讨广东境内果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状况,利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对采自广东境内的57份果梅种质进行研究,筛选出适于果梅AFLP分析的8对Mse Ⅰ和EcoR Ⅰ引物组合,这些引物可以将供试材料完全分开.利用8对引物组合对57份果梅种质进行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得到了清晰的多态性指纹图...  相似文献   

15.
果梅完全花与不完全花氮磷钾质量分数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梅不完全花的形成和营养水平关系密切。为研究果梅完全花与不完全花营养水平的差异,测定并分析了4个果梅品种完全花与不完全花不同发育时期的氮磷钾质量分数。结果表明,4个果梅品种完全花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不完全花中氮的质量分数,但是磷元素质量分数要比不完全花磷的质量分数低。各品种钾元素质量分数变化比较复杂,在小蕾期完全花钾的质量分数大于不完全花,而在开花期完全花钾质量分数小于不完全花钾的质量分数。各品种完全花与不完全花中氮、磷、钾质量分数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不相同。试验结果为研究果梅雌蕊败育提供了一定的营养学数据,也为进一步探索雌蕊败育问题的解决方案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果梅花粉原位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软条红梅为试材,分别于白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后的1、3、6、12、24、48、72、96、120 h切取花柱,用FAA固定液处理、荧光染色后压片观察,结果表明:异花和自花花粉都能在柱头上萌发,但在授粉后的48 h之内异花花粉的萌发率显著高于自花花粉的萌发率,如在授粉6 h后,异花花粉萌发率高达58%,而自花花粉的萌发率仅为23%。花柱内异花花粉管生长速度明显比自花的快,在授粉后花粉管到达花柱上部、中部及基部的数目均是异花高于白花。如授粉24 h后异花花粉管平均有30余根穿过花柱上部,约有14根到达中部,有2根到达基部;而自花授粉的花粉管分别仅有18、7和0根,且白花授粉时在72 h内均未见有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主要在花柱中部前后停止生长。结果表明软条红梅自花授粉的花粉管主要是在花柱中部被抑制而停止生长,从而不能完成受精,表现出典型的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17.
分别于2010年5、7、9月采集正常生长5个梅花品种的叶片,研究了夏季高温对梅花酶活性、膜热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桃红宫粉、碗形宫粉抵抗夏季高温的能力较强,其次是美人梅,而江南朱砂和台阁朱砂则相对较弱。从叶绿素含量看,5~9月间夏季高温对梅花叶绿素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5个梅花品种中,桃红宫粉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而美人梅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从酶活性看,各品种的丙二醛(MDA)含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唯独美人梅呈先升后降趋势;各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抗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从膜的热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蛋白看,各品种的电导率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个品种的热稳定性蛋白的含量基本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果梅幼树对春施~(15)N-硫铵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俊  章镇  盛炳成  孙其宝 《果树学报》2003,20(4):280-283
以盆栽3年生细叶青梅/毛桃为试材,研究了早春施用~(15)N-(NH_4)_2SO_4条件下,果梅对~(15)N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春季土温较低,限制了植株对肥料氮的利用率。在新梢旺长期,植株从肥料氮中吸收的氮素营养主要用于新生器官的建造,且新梢成为~(15)N的主要分配中心,其次即为果实,再其次为细根。至花芽分化期,植株的生长中心已发生转移和分散,但春施氮对促进当年生枝的花芽分化和维持叶片正常光合功能仍有重要作用,此期亦是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之一,且与贮氮相比,春施氮更有利于当年新根的萌发和根系的扩大。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the sexual incompatibility and S-allele diversity of 24 Turkish apricot cultivars, Paviot and Sak?t-1 as parents and 127 F1 progenies were ident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sequencing techniques. Additionally,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edness among the 24 cultivars were determined using 18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from the genus Prunus. PCR for S_alleles identified nine different S-RNase alleles in the 24 apricot cultivars, namely Sc, S1, S2, S8, S9, S20, S24, S52, and S53. All primers amplified only one S_allele in the cultivars Adilcevaz-1, Adilcevaz-3, Ethembey, Pasamismisi, Canakkale, and Soganci. Most of the Turkish cultivars were self-incompatible. The Sc allele was present in only three cultivars (Canakkale, Ethembey, Imrahor) that are, therefore, self-compatible. The S_alleles of cultivars Paviot and Sak?t-1 displayed homology with the Sc, S2 and S20, and S52 alleles. In the 127 F1 genotypes, the two S_alleles of Paviot were inherited by roughly half of the offspring, while about 76% of the offspring inherited the S52 allele from Sak?t-1, and less than 24% inherited S20. The amplification using all SSR 18 primers was successful and produced 128 polymorphic alleles with an average of 7.11 alleles per locus. Among the apricot cultivars studie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e) ranged from 0.33 to 0.72,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Ho) ranged from 0.42 to 1.00, PIC values were between 0.28 and 0.89, and similarity rates were between 0.30 and 0.68. The cultivars Levent and Ozal were genetically closest (0.68) while cultivars Sak?t-3 and Soganc? were the most distinct (0.30).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自花、异花花粉在果梅花的不同发育阶段原位萌发及生长的特性,以细叶青果梅为材料,取开花前6、4、2d、开花当天和花后2d的花(花蕾),分别于自花、异花授粉(莺宿)后12、24、48、72、96h切取花柱,用FAA固定液处理,荧光染色后压片观察。结果表明,自花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率略低于异花(开花前4d存在显著差异),开花前6、4d极显著低于其他各阶段,花蕾越幼小花粉萌发越差,开花当天花粉萌发率超过80%;开花前4d之前的花柱内异花花粉管数量显著低于开花前2d及之后各期的,果梅开花前4d以前的花发育不充分;开花后2d生长到花柱基部的异花花粉管数量较多,属于有效授粉期。果梅在开花前4d开始具备抑制自花花粉管生长的能力,并且随着花的发育逐渐增强,开花当天最强,开花后开始减弱。果梅自交授粉期以开花前2~3d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