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人工浮床法研究了3种湿地植物野生稻Oryza rufipogon、香根草Vetiverial zizanioids和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构建的浮床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试验水体中均能较好地生长,并能有效降低水体总悬浮物和叶绿素a含量,其中,香根草和风车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句容市某人工景观湖为对象,选用浮床栽培的香蒲、黄菖蒲、鸢尾、再力花和花叶芦竹进行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水质有了明显改善,透明度也有所增加。其中再力花的长势最为明显,各植物对受污染景观水体溶解氧(DO)含量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3-N)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并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TP净化效果最好的是再力花,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1.3%;对NH3-N净化效果较好的是黄菖蒲和再力花,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8%和92.2%;各植物对COD的净化能力相对于对TP和NH3-N的净化能力弱,对COD的净化能力相对较强的是香蒲和花叶芦竹,去除率分别为40.2%和38.4%。  相似文献   

3.
朱玲  关梅 《农技服务》2013,(9):1001-1004
植物浮床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污染生物处理技术,能有效控制水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该文介绍了池塘养殖水环境污染修复类型,异位修复与原位修复,以及植物浮床在污染水环境修复中的净化机理。养殖池塘水环境污染来源,阐述池塘水环境污染的危害,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列举蕹菜、水芹、生菜3种植物浮床在养殖池塘水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实例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降糖草、草莓、吊兰3种植物在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的生长状况,为利用浮床技术种植陆生植物处理污水奠定良好基础。[方法]采用室内试验进行植物对供试水样中氮、磷的去除率测定,选用根长、株高、鲜重、常见病害、虫害5个指标对其在室外水体中的自然生长趋势进行同步记录,整理分析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与室外水体中自然生长适应性表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氮、磷的去除效果上表现为降糖草>草莓>吊兰,自然生长适应性综合评价表现为降糖草>草莓>吊兰;浮床植物的病虫害发生率较低,这与生态环境的变迁致使病菌及虫害失去了原有滋生环境、水体的生态隔离切断了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有关。[结论]可以对降糖草作为浮床植物继续深化研究,并对陆地植物进行广泛筛选,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及水体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量分析和研究,筛选出忍冬、羽衣甘蓝、千鸟花、鸢尾、常绿萱草、钓钟柳6种植物进行了室内静态耗竭试验,对比研究其夏冬两季生长特性和脱氮除磷效果,为生态浮床系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全年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几种植物净化能力的比较及浮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美人蕉等4种植物为材料,在温室内进行氮磷静态耗竭试验,筛选合适的浮床植物并研究组合浮床对巢湖池塘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效果.静态耗竭试验结果表明:除氮效果上,美人蕉仅次于水葫芦,但优于蕹菜和水芹;除磷效果上,美人蕉要优于水葫芦、蕹菜和水芹;综合比较植株生物量增重情况和根系发育状况,美人蕉更适合作为浮床植物.野外浮床试验结果表明:60 d的试验期内,组合浮床对池塘总氮净化率为79.2%,对总磷净化率为94.0%,叶绿素浓度比对照塘降低26.2%,每平方米组合浮床的净化能力为氮55.2 g、磷4.08 g,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负荷为0.92 g/(m2·d)和0.068 g/(m2·d),浮床生态系统对巢湖水源地水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适应近郊污染河道治理工程的生态浮床植物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道是城市的血管,河道畅通、水质清澈是一个城市健康的重要标志。随着上海市致力于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目前中心城区河道已基本消除黑臭,苏州河也基本达到景观水体的功能要求。但污染历史欠帐还未还清,发展中环境保护压力依然很大,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举办世博会和国际大都市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近郊河道,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城乡结合部),在治理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一些特殊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城乡意识观念的差别,其整治和维护,要比城市河道困难得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由不同水生植物与仿生植物构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将风车草、再力花、美人蕉、梭鱼草、菖蒲与仿生植物组合构建成生态浮床,分析几种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系统(5种水生植物+仿生植物)对水中氨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12%、88.10%、100.00%、95.00%、30.00%,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略优于仿生植物对照组,可见合理的植物+仿生植物组合系统可以实现对污染水体的强化净化,同时可以有效抵抗植物衰亡对系统带来的冲击,确保复合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植物资源众多,但由于各种植物的生活习性、处理水质效果以及生长形态不同,导致在选择生态浮床植物时缺乏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生态浮床植物按一定的方式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植物对氮、磷、重金属物质的水处理效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各种植物之间选择、配比原则以及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美人蕉、凤眼莲和花叶芦竹3种浮床植物单独种植及其与铜锈环棱螺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在玻璃温室中进行静态耗竭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试验36 d时,各处理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硝念氮(NH4+-N)、氨态氮(NO3--N)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但不同处理之间存在差异,凤眼莲与铜锈环棱螺的组合对TN、NH4+-N、NO3--N的去除效果最好,将系统中TN平均浓度从8.34 mg/L降低至2.34 mg/L,去除率达71.94%,将NH4+-N平均浓度从4.56 mg/L降低至0.67 mg/L,去除率达85.31%,将N03--N平均浓度从3.52mg/L降低至1.42 mg/L,去除率达59.66%;美人焦与螺的组合和凤眼莲与螺的组合对TP的净化效果相似,均将系统中TP平均浓度从0.34 mg/L降低至0.05 mg/L,去除率达85.29%,且优于单独种植浮床植物的净化效果.说明风眼莲和美人蕉均是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优选植物,水生动物铜锈环棱螺对浮床植物的净化效果起到促进作用,组合浮床系统中水体总氮浓度的减少量与植物、螺生物量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组合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好于植物单独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海马齿生态浮床对海水养殖池塘的修复效果。[方法]采取自然条件下周期性监测,根据试验海塘的地理形状和海马齿浮床铺设分布特点,设试验区和对照区,其中试验区设有海马齿区和无海马齿区,选择传统鱼塘作为对照区,研究养殖池塘在原位生态修复方法下水体氮、磷营养盐、海马齿生长、沉积物–水界面通量等的变化规律。[结果]海马齿生态浮床修复的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DO浓度与透明度增大,主要污染物浓度降低。与对照区比较,海马齿浮床对磷、氨、氮有显著去除作用(P0.05),海马齿浮床区域COD含量较对照区明显降低(P0.05)。叶绿素a含量、TPM、POM均表现出试验区较对照区小(P0.05),说明海马齿浮床对水体的颗粒有机物有去除作用。11月浮床区海马齿C储量为39.56 g/m~2,N储量为0.77 g/m~2,P储量为0.21 g/m~2。[结论]海马齿生态浮床能改善养殖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江阴市2012~2013年4条应用不同综合治理措施的小城镇河道的监测数据,建立具有河流水文、河流形态、河岸带状况、水质理化参数、河流生物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河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河道治理后的恢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4条河道的健康状况级别在差~一般~亚健康之间,冬季低温、枯水期差于夏季高温、丰水期。按照健康指数恶化序列,依次为沿山河、团结河、华士河和花家浜。河流形态、河岸带状况、水生生物是河流健康主要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流经天津市的海河两岸景观现状进行实地调查,选取18个调查样地,从植物组成、群落结构以及耐水湿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目前海河两岸驳岸形式单一,地被层种类不丰富,耐水湿植物较少等特征,并对不足之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滨水景观的关注度也逐渐上升。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滨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的营造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情况,分析了现阶段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亲水空间的缺失、忽略河道生态型营建、城市地域特色不强等问题,并以小清河河道景观改造为例,提出了亲水宜居、生态游憩、地域特色三位一体的河道景观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赵萍  祝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78-9480
从项目概况和现状分析入手,结合规划设计原则、景观道路设计、分区设计、挡墙设计、驳岸设计和植物设计等方面探究了生态、人文和活力相结合的现代河道景观营造策略,进而总结了项目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幸宏伟  龚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64-4666,4714
以重庆南温泉公园为研究对象,将该公园的八大功能区(即主入口景观设施区、主入口花园区、草坪花园区、河川散步设施区、活动景观设施区、自然花园区、VILLA设施区、树木保全区)作为8个调查样点,分别记为LG1、LG2、LG3、LG4、LG5、LG6、LG7、LG8,分别调查了8个样点的土壤pH,以及土壤硼元素、铜元素、锌元素、铁元素的丰缺水平。结果表明:各区域土壤pH≥7.5,呈中性或碱性;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较为丰富,而有效硼较为缺乏。并针对各区域实际情况,提出了对该地进行以土壤改良为基础的生态修复,以期为该植物园今后的植物配置、后期管理及土壤修复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周燕  樊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72-10373,10379
在分析城市河流景观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城市河流历史文化景观再生的观点来进行河流景观研究的理念.分析得出城市河流景观的生态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美学属性的特征及研究重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城市河流景现的保护与利用的科研与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汉阳陵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指导思想下,根据汉阳陵现有地形地貌,依据遗址公园规划建设要求和旅游心理等,对汉阳陵进行生态修复景观规划,旨在把汉阳陵博物苑建成西安城郊的综合性汉文化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9.
景观视觉敏感度是构成景观资源开发保护重要依据,与人的主观关注度、所处位置与社会关注度相关,因此与复愈性景观构建研究有紧密联系,尝试探讨各类要素对山地公园景观复愈性的影响,从而构建城市山地公园复愈性环境研究机制,为山地公园景观提升及建设提供参考。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与AHP法,选取相对坡度、相对距离、出现机率、醒目度4个因子,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植物颜色、植物种类丰富度等22个要素,最终利用AMOS软件建构山地公园要素、景观视觉敏感度对复愈性环境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1)景观视觉敏感度对复愈性评价有正向作用,相对距离和出现机率因子的影响较大;2)改变各要素能够对金鸡山公园复愈性景观评价产生相应的影响,其中植物、道路与铺装是重要指标;3)远离性、延展性、魅力性、兼容性对复愈性环境评价都能有效反映山地公园的复愈性评价,魅力性的影响最大。城市山地公园复愈性要素可通过景观视觉敏感度对复愈性评价产生影响,其中人工性因子有负向影响,需要合理设置人工性的要素,考虑游憩者对景观的客观需求,营造丰富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20.
对广州市6条新改造的主要城市河涌绿地开展园林植物应用调查,分类整理出广州市城市河涌改造工程中常用园林植物种类,并对其观赏特性、应用情况、使用频率、改造策略等问题进行分析。该调查在一定层面揭示了广州市乃至广东省河涌改造工程中植物应用的规律,期望为城市河涌改造过程中的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