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利用初级生产力和饵料基础2种方法对汤河水库鱼产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评估汤河水库鲢、鳙鱼产力达522.460t;饵料基础法评估鱼产力为595.960t。平均鱼产力可达约559.000t,比汤河水库实际产量要高,说明水库的鱼产力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另外,通过与以往材料的对比发现,汤河水库浮游生物的生物量有明显的增加,说明汤河水库水体营养水平有升高趋势,水库水质状况需加以注意。对汤河水库鱼产力进行正确评估,科学指导渔业生产,对实现"保水渔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2009年对桃林口水库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物量、组成和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并估算了相应的鱼产力。结果表明:桃林口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5.154 mg/L,高峰出现在春秋季,优势类群为硅藻门;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为3.216 mg/L,高峰出现在夏季,优势类群为桡足类和枝角类;底栖动物品种较单一,生物量平均为4.776 g/m2,高峰出现在夏季,优势类群为颤蚓(Tubifex sp.)。桃林口水库滤食性鱼类和底栖鱼类鱼产力分别为1013 t/a和11 t/a。  相似文献   

3.
[目的]科学评估莲花台水库鱼产力,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态环境。[方法]2022年3月对该水库水生生物资源及水质进行了调查和监测,并测算了鱼产力和鲢鳙鱼种放养量。[结果]该水库浮游植物分属6门21种,平均密度为27.194×106个/L,平均生物量为4.803 3 mg/L;浮游动物共计14属20种,平均密度为189.5 ind./L,平均生物量为0.560 mg/L;检测到底栖生物2大类3种,平均密度为66.66 ind./m2,平均生物量为3.837 g/m2。该水库总鱼产力为416.34 t,其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供饵的鱼产力为295.19 t,底栖生物食性鱼类的鱼产力为3.07 t,腐殖质、有机碎屑及细菌提供的鱼产力为118.08 t。根据鱼产力分析结果,鲢、鳙鱼鱼种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 067和344尾/hm2。[结论]该水库拥有较大的鱼产力,将其合理开发利用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保障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对陕西沿黄地区大水面池塘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和鱼产力进行调查评价,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4大类14种属,轮虫占主导。浮游动物总密度为847.2 ind./L,总生物量为10.300 mg/L。共发现底栖动物3种属,底栖动物密度为203.6 ind./m2,总生物量为11.700 0 g/m2。依据自然鱼产力计算公式,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鲢鱼自然鱼产力为9 500 kg,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鳙鱼自然鱼产力为11 500 kg,以底栖动物为食的鲤鲫鱼自然鱼产力为2 000 kg。大水面池塘单位鱼产力为19.7 t/km2,依据结果评价显示,该池塘自然鱼产力等级为中产级别。  相似文献   

5.
万佛湖初级生产力和鱼产力的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浮游生物计数法和黑白瓶测氧法对万佛湖的初级生产力进行测定,并以此对万佛湖鲢、鳙鱼产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浮游生物计数法评估万佛湖鲢、鳙鱼产力达1100~2000t,黑白瓶法评估鱼产力为2200t.比万佛湖实际产量高很多,说明水库的鱼产力尚未达到上限.  相似文献   

6.
军山湖浮游生物初步调查及鲢鳙鱼产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5—11月对江西省进贤县军山湖的浮游生物进行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2属,隶属6门,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藻类总种数的64.5%),其次是蓝藻门(16.1%)和硅藻门(9.7%);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数量为3.2×106个/L,平均生物量为4.12 mg/L。浮游动物26种,平均数量和生物量分别为1 205.96个/L、3.129 mg/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9月最低(0.54和0.32),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为0.54~0.59,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32~0.39;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及均匀度指数11月最低,分别为0.47、0.37,其他月份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为0.48~0.53,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39~0.42。综合分析浮游植物密度、浮游动物生物量、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军山湖属富营养化水体。估算鲢的鱼产力为62.9 kg/hm2,鳙的鱼产力为143.0 kg/hm2。  相似文献   

7.
南湾水库着生藻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年4月、6月分别对南湾水库的着生藻类资源进行了定量、定性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库着生藻类主要有硅藻、蓝藻等组成,优势种为硅藻,平均数量为14857个/cm2,生物量为0.089mg/cm2,占着生藻类总量的88%以上,可提供的鱼产力为12276.07kg。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焦岗湖水生生物资源的调查,分析了该湖水生生物现存量及其变化情况,并对鱼产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以供渔业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所前泊水库进行"测水配方、放鱼养水"试验及鱼产力评价。结果表明,在所前泊水库中放养鲢、鳙鱼后,水质有所提升,说明以鱼控藻是可行的;采用综合定量评价模式可对水库鱼产力进行较准确的评价。同时,本文还对水源地水库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洋圻湖浮游植物包括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金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黄藻门等7门105属的种类,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4类78属。该湖浮游植物个体密度年平均为108.2万/1,浮游植物生物量年平均为13.25mg/1;浮游动物个体密度年平均为23458个/l,浮游动物生物量年平均为5.76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种类及生物量都存在明显季节变化。根据浮游生物生物量对该湖2000亩水面花白鲢鱼的生产力进行的估算推知其花白鲢的鱼产潜力为92960kg,其中白鲢80300kg,占86.4%,花鲢12660kg,占13.6%。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湖泊渔产潜力评价-以蠡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GIS技术对蠡湖的渔产潜力进行科学的评价。[方法]根据湖泊渔产特点和相关资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建立综合评价蠡湖渔产潜力的数量化方法,该评价体系包括水质条件、生物多样性和水文条件等3个层次的10个指标。通过咨询专家并构建判断矩阵,确定选择因子对于渔产潜力评价的贡献率,利用ARC/INFO软件内嵌的栅格数据分析模块生成单因子评价图层,结合栅格计算、空间叠加和分级模块,得出蠡湖渔产潜力等级的分布图。[结果]渔产潜力评价为较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2.6433km2、渔产潜力评价为高等级的区域为3.8448km2、渔产潜力评价为一般等级的区域面积为1.1214km2和渔产潜力评价为低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4005km2。[结论]该研究为蠡湖的生态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居延海具有非常丰富的景观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开发生态观光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潜力巨大。居延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地理位置偏僻,不适宜目前常规的渔业生产方式。提出了在西居延海按照大水域生态修复渔业开发模式发展生态渔业;在东居延海按照“淡水牧场”开发模式发展生态渔业;在居延海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在充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持生境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采用触景生情的办法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依靠生态观光旅游的强劲需求拉动渔业发展。部分旅游收入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实现旅游和生态渔业反哺自然,达到旅游、渔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索江苏农业投入与产出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类投入要素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程度。[方法]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1990~2012年间江苏省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价。[结果]因子分析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江苏农业投入产出综合效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提取出农林牧渔业投入产出、种植业投入产出和粮食生产投入产出3个主因子,其得分分别反映了20多年江苏农林牧渔业、种植业和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效率的变化过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农业产出3项指标有显著影响的农业投入要素各不相同,并通过回归参数估计计算出各农业投入要素对3个产出指标的影响程度。[结论]该研究为江苏农业的投入结构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逐步订正等方法,结合本地区自然、社会和经济统计资料,对青海湖地区耕地资源不同层次作物生产潜力、潜力总量进行了估算,分析了青海湖地区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限制因子。结果发现,热量和水分因子是青海湖地区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主要因子,现有耕地的最大粮油生产潜力总量为12165165kg。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层次的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对影响该地区耕地生产潜力的因子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青海湖地区实现耕地生产潜力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世界头足类资源仍具一定开发潜力,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西南大西洋远洋鱿钓作业渔场单种产量最高的品种,主要分布在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专属经济区等海域。对阿根廷捕捞渔业产量、主要捕捞品种及产量、阿根廷滑柔鱼产量等进行了初步统计,总结了阿根廷渔业管理制度及中阿渔业合作情况,并结合阿根廷滑柔鱼渔业资源的管理实例,从近海和远洋渔业两个角度分析了其对我国渔业资源管理的启示,如构建近海渔业资源调查评估网络、开展近海渔业主要品种总可捕量管理试点、采取临时性休渔措施以保育渔业资源、逐步完善伏季休渔制度、加强渔港监督检查能力、制定渔业从业者准入条件、构建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渔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渔业生产数据大量积累,如何有效分析利用这些数据并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数据挖掘技术正是一类可从海量数据中发掘潜在规律与知识的技术。介绍了神经网络、决策树、聚类等常用数据挖掘算法,并分别从渔业生产要素和渔业生产过程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应用进展,并对该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分析认为,在渔业信息化发展相对成熟的前提下,数据挖掘技术可应用于多个渔业生产环节,为渔业生产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东平湖渔业资源开发多目标规划模型。模型结构包括决策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通过模型调整及数据处理,得出操作性强的模型结果方案。在其结果方案中,所有约束条件都得到满足,并在东平湖渔业资源开发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自2006年以来,渔业燃油补贴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了柴油价格上涨与渔民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但大量补贴可能会造成捕捞努力量的上升。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渔业燃油补贴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现状,然后通过分析在渔业燃油补贴作用下Gordon-Schaefer模型的变动情况,说明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渔业处于自由进入的状态,渔业燃油补贴能促进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可能进而导致过度捕捞的出现。如果政府对捕捞业不加以干预,只会加大渔业资源的负荷。文章最后在基于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背景下提出了有关合理实施渔业燃油补贴政策的建议,例如调整渔业燃油补助用油系数、根据实际用油量采用阶梯型补贴标准、加强燃油补贴的宣传引导等。  相似文献   

19.
运用SWOT方法解析发展鄱阳湖特色渔业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提出了抓住泛珠三角区域渔业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利契机,发展鄱阳湖特色渔业产业;制定发展规划,优化生产布局,全面推进鄱阳湖特色渔业产业建设;积极引进良种和加强监管,促进鄱阳湖特色渔业产业健康发展;注重特色产品的品牌建设、包装和加工,形成产业优势和特色;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鄱阳湖特色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孙京波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4):201-203,206
"三渔"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特殊情形,有其自身的特点。以鄱阳湖"三渔"为例,通过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及其化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