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索枇杷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其果肉细胞质体的发育与果肉颜色变化的关系。【方法】以不同颜色的枇杷品种‘黄金块’(橙红)、‘解放钟’(黄色)、‘白玉’(白色)不同发育阶段的果肉为试材,应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果肉细胞质体的大小,颜色和超微结构。【结果】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发现‘黄金块’、‘解放钟’果肉细胞中的质体由叶绿体转变为有色体,而‘白玉’的果肉中没有形成相应的有色体。此外,在对质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时,发现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黄金块’、‘解放钟’果肉细胞质体中的质体小球逐渐发育,到成熟期有大量的质体小球出现;而‘白玉’果肉细胞质体在成熟过程中没有大量的质体小球出现。【结论】‘黄金块’、‘解放钟’、‘白玉’果肉的不同颜色可能与有色体的形成有关,而质体小球的发育影响有色体的的形成,最终表现为果肉颜色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茄子幼叶和衰老叶的质体小球进行了比较,并着重对衰老叶质体小球的降解途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茄子幼叶质体小球小,电子染色深,老叶质体小球大,电子染色浅;老叶中质体小球发生降解,降解发生在叶绿体内或液泡内,显示降解遵循叶绿体途径或液泡途径。在叶绿体途径中,降解不是从质体小球整个表面同时开始,而是从质体小球表面某一点开始,降解区域电子透明,结果使质体小球呈现为一侧凸起而另一侧凹陷。在液泡途径中,液泡中的质体小球由基质包围着,显示质体小球并不单独进入液泡,而是连同部分叶绿体基质一起进入液泡。  相似文献   

3.
叶衰老引起大分子和细胞器组分降解,质体小球是源于类囊体、由膜脂单分子层包围中性脂所组成的细胞器,然而目前对衰老叶中质体小球降解的亚细胞途径还了解甚少,因此采用超微技术对番茄叶衰老诱导的质体小球降解亚细胞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番茄叶衰老诱导质体小球体积增大之后以两种方式降解:一是质体小球离开叶绿体并向液泡内转移,在液泡中发生降解;二是质体小球不离开叶绿体,在叶绿体内发生降解,降解始于小球表面某一点,伴随小泡发生。因此,番茄叶衰老诱导质体小球通过两种亚细胞途径降解。  相似文献   

4.
郑益平  吴雪琴  曾黎辉 《园艺学报》2013,40(12):2479-2488
 以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金盏银台’和喇叭水仙(N. pseudonarcissus L.) ‘粉红魅力’为材料,通过定量PCR 分析比较了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主要结构基因在‘金盏银台’黄色 副冠和‘粉红魅力’红色副冠中的表达;使用透射电镜观察‘粉红魅力’红色副冠以及‘金盏银台’黄 色副冠、白色花瓣中有色体的超微结构;克隆了中国水仙有色体类胡萝卜素相关蛋白(CHRC)基因并分 析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粉红魅力’副冠呈现红色是一系列结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 的结果,其中LYCE 表达量降低是红色副冠中累积β–胡萝卜素的关键;红色和黄色副冠中有色体都为膜 状有色体,副冠呈现红色与细胞中有色体的结构和数量无关,但红色副冠有色体中存储类胡萝卜素的质 体球数量较多,这与其CHRC 的表达量增强,有色体累积β–胡萝卜素的能力增强相关。研究还发现‘金 盏银台’白色花瓣中有色体结构与其黄色副冠明显不同,有色体数量少,且有色体内质体球体积小、数 量较少。研究结果将为阐明水仙花色形成机理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中国水仙花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板栗在春季折叠的幼叶和平展生长的幼叶、夏季成熟叶和秋季老叶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做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春季折叠的幼叶的叶绿体中不含淀粉和质体小球,平展生长的幼叶含淀粉粒没有质体小球;夏季成熟叶的叶绿体中淀粉最多并出现极少量质体小球;秋季衰老叶的叶绿体中淀粉粒减少直至消失,质体小球数量激增;有的质体小球在叶绿体内被一层膜包围并降解。根据染色特点,可将质体小球分为黑色和灰色2类。淀粉减少及质体小球增多与叶绿体功能衰退相关。  相似文献   

6.
龙眼花蜜腺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镜扫描、石蜡切片、半薄切片显微观察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等方法, 研究了龙眼花蜜腺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龙眼花蜜腺位于雌、雄蕊与花瓣、花萼之间的花托上, 呈边缘凹陷的扁平盘状。成熟蜜腺由分泌表皮、泌蜜组织和只具韧皮部的维管组织构成, 为典型的结构蜜腺。蜜腺表面密被单细胞的表皮毛, 具多个气孔。表皮细胞外具角质层, 多数细胞内含颗粒状酚类物质。泌蜜组织由大小两类细胞组成, 小细胞中细胞质浓, 大细胞中含酚类物质。维管组织较为发达。雌、雄花蜜腺是在花的各部分分化后, 开始从花托表面分化。在蜜腺发育过程中, 液泡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预示着液泡可能参与了蜜汁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泌蜜组织中的大型特化细胞所含的酚类物质在泌蜜过程中存在着分解现象, 因而其除形成蜜腺自身的保护机制外, 也可能作为蜜汁的前体物质。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猪笼草[Nepenthes mirabilis(Lour.)Druce]变态叶的表皮特征。结果表明:(1)叶片、瓶状体和瓶盖表面均具气孔器和星状毛,表皮细胞形态相似;(2)瓶盖下表皮和瓶状体下部内表皮密布腺体;瓶盖下表皮的腺体圆形并平覆于表皮上;瓶状体下部内壁腺体由“头部”和“外被”组成,并隆起于表皮上;(3)瓶状体口缘由纵向的细棱组成,细棱之间具袋状横纹;(4)瓶状体上部的内表皮平滑,表面形成拒水蜡层。  相似文献   

8.
红辣椒“花皮”致病菌对果实细胞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能引起红辣椒变色斑块的细菌和真菌侵染后果肉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 及细胞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花皮”致病菌侵染后,果肉组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较对 照明显增加(P < 0.05),导致细胞结构、细胞内有色体结构破坏,色素组分分解,其中致病细菌主要是对 果肉组织的外层与内层细胞同时破坏,而致病真菌主要从果实内层向外层破坏细胞结构,且对细胞壁破 坏作用较细菌强,更容易破坏有色体结构。不同致病菌对辣椒组织破坏能力存在差异,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白腐菌(Phanerochaete sordida)和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对细胞壁、细胞膜及 有色体结构破坏较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 )、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严重,使大部分内含物及类胡萝卜素分解,剩下少许脂滴。试验结果表明,“花皮”致病 菌侵染辣椒严重破坏其组织细胞结构并导致细胞有色体破坏,色素分解,从而引起外观色泽褪变。  相似文献   

9.
黄岩  邢世岩  付兆军  李真 《园艺学报》2013,40(2):205-209
 通过树脂半薄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叶籽银杏(Ginkgo biloba L. var. epiphylla)叶生胚珠和 正常胚珠授粉期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发现:授粉前,正常胚珠各组织已分化完全,珠被迅 速生长,在珠心顶端逐渐靠拢;而叶生胚珠此时没有珠托和珠心分化,仅有脊状的突起,主要靠突起内 的维管束供给营养,随着突起不断发育,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授粉期,正常胚珠有珠心组织 分泌的授粉滴和珠心发生程序性死亡形成的贮粉室;而叶生胚珠未发现授粉滴的存在,已有珠心和珠被 的分化,珠孔呈喙状,珠孔道伸长,但在珠孔道的下方没有发生细胞的退化,因此不能形成贮粉室。授 粉后,叶生胚珠和正常胚珠进入雌配子体游离核阶段。与正常胚珠相比,叶生胚珠外观形态体积明显偏 小,呈不对称发育。对叶籽银杏败育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公颜慧  刘林 《园艺学报》2015,42(10):1944-1952
为了解辣椒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内贮藏物质的变化模式,用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绿色和成熟变红果皮进行显微化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果实充分膨大并且仍呈绿色时,中果皮的薄壁组织和内果皮含大量淀粉粒,中果皮的厚角组织及外果皮无淀粉。果实成熟变红后,淀粉粒消失,果皮积累两种脂滴,外果皮积累质体脂滴,中果皮及内果皮积累质体脂滴和胞质脂滴;胞质脂滴椭球形,存在于细胞质中,沿质膜内表面排列,质体脂滴球形和棒状,存在于有色体中;外果皮中质体脂滴以球形为主,中果皮和内果皮中质体脂滴以棒状为主;胞质脂滴和质体脂滴都与四氧化锇反应,显示脂肪酸链含有双键。归纳起来,果实成熟前,果皮中的贮藏物质是淀粉粒,淀粉积累有组织特异性,只在中果皮的薄壁组织和内果皮中积累;果实成熟变红后,贮藏物质转化成胞质脂滴和质体脂滴,质体脂滴存在于所有组织,而胞质脂滴不存在于外果皮;辣椒油富含不饱脂肪酸。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植物花蜜的组分,蜜腺的类型和结构,花蜜分泌和分泌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蜜腺发育及花蜜分泌调控的分子机理,并对蜜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青麻叶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的转育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利用核型雄性不育系3A 作为不育源, 以青麻叶材料黑227 为目标亲本, 经过杂交、自交、兄妹交、测交等转育手段, 将雄性不育基因转育到青麻叶结球白菜上, 获得了青麻叶类型雄性不育系S10 , 其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 % , 蜜腺正常, 结籽正常, 农艺性状与青麻叶类型结球白菜基本相同。对育成的雄性不育系S10 进行了配合力测定, 并对所配组合做了品比试验。  相似文献   

13.
以甜菜单胚雄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对其雌性器官各部发育进行了比较解剖学观察.结果如下:甜菜雌蕊由3—5枚心皮合生而成,外形可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各部解剖学特征:(1)柱头3—5枚离生稍向外生长,柱头正面由大量乳突细胞组成;(2)花柱短小,半开放形,开口较小,其内充满腺毛状结构;(3)半下住子房,心皮合生一室,在外侧愈合交界处,有发达的盘状蜜腺;胚珠1枚基底胎座,曲生形胚珠,双珠被厚珠心.蓼形胚囊,并有盲囊结构产生。研究表明,甜菜雄不育和可育的雌蕊、胚珠、胚囊形态结构相似,均可正常发育,两者均具有受精与结实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结球甘蓝自交系02-12和01-20分别多代回交转育而育成的两种不同类型雄性不育系为试材,对其花器官形态、蜜蜂授粉情况及制种产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自交系转育而成的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DGMS)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在花冠直径、雄蕊长、花瓣长、花药长,花蕾直径、一级分枝死花蕾率、二级分枝死花蕾率,蜜腺大小、单花花蜜量、蜜蜂访花次数、蜜蜂访花时间和荚粒数、制种产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上性状均表现为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明显优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制种产量与主要开花结实性状的相关性分别为:花冠直径(r = 0.907,P<0.01),蜜蜂访花次数(r = 0.893,P<0.01)和一级分枝死花蕾率(r =–0.891,P<0.01)。  相似文献   

15.
花椰菜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Ogura不育胞质为供体,不同生育期花椰菜品种为受体,通过回交获得花椰菜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该材料每世代均具有雄性不育特性,雄蕊主要呈戟形,少量呈瓣状,羽毛状,丝状及雄蕊心皮化,极少数花药具有花粉粒,花粉粒开裂,回交转育克服了不育胞质供体存在雌蕊功能障碍,闭蕾,败蕾,柱头外露以及蜜腺缺失等缺陷。  相似文献   

16.
采用TTC法、染色体压片法以及田间调查,研究了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6w-9605A BC6的花粉活力,染色体数目以及各回交遗传世代的不育度和不育株率.研究结果表明,6w-9605A BC6染色体数为20条,回交6代的染色体数目与白菜的染色体数已趋于相同;对6w-9605A进行花器官观察发现,6w-9605A的花药呈三...  相似文献   

17.
以芸薹属异源六倍体AABBCC 为母本,以大白菜品种金春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AABBCC×AA);再以大白菜品种义和5 号为母本,与F1 进行杂交,在多亲本杂交后代中获得大白菜雄性不育系MS200712。该不育系花瓣为黄色,花药浅黄色、退化、败育彻底,柱头正常,蜜腺发达。同时,利用北京新3 号的父本832172 与雄性不育系MS200712 进行回交,获得了转育的MS20071208-916 不育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青花菜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成新品种绿宝2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 2 0 0 1年利用 3个引进的青花菜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为不育源 ,对不同类型的青花菜材料分别进行转育 ,育成一批不同熟性不同类型的青花菜不育材料。这批材料不育性稳定 ,其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 10 0 %,蜜腺正常 ,结籽正常 ,农艺性状与保持系基本一致。对育成的雄性不育系进行配合力测定 ,并对所配制的组合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示范 ,选育出青花菜新品种绿宝 2号。该品种抗病毒病和黑腐病 ,主花球产量 12 0 0~15 0 0kg·(6 6 7m2 ) -1。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