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山东省引种栽培竹种生长情况调查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实地调查了山东省部分地区引种栽培竹种及相应原产地竹种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山东省引种栽培的各竹种生长状况明显不及原产地的竹种,而且各引种栽培竹种对各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性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能够较好适应的有篌竹、早竹、白火竹、红哺鸡竹、余镶玉竹、鹅毛竹;适应性较差的合毛余竹、茶秆竹、桂竹、紫竹、黄条金刚竹;而完全不能适应露地条件的有凤尾竹。  相似文献   

2.
为黔北地区竹子良种选育和竹产业开发提供依据,对该地区几种主要竹种的干缩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竹种的干缩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麻竹、硬头黄、撑绿竹和吊丝球竹的各干缩率相对较大,毛脚龙竹、金佛山方竹和斑竹相对较小,其余竹种居中.另外,不同竹种的气干差异干缩、全干差异干缩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各竹种的全干差异干缩均大于气...  相似文献   

3.
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出笋和幼竹生长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酸竹属3种珍稀竹种出笋规律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酸竹属竹种的繁殖、栽培、保护和应用提供参考。笋期调查以2 d为1个观察单元,以笋尖露出地面1~2 cm为标准开始记录,主要记录福建酸竹、粉酸竹、黄甜竹3个竹种出笋日期、出笋数、成竹数、退笋数、退笋高度、退笋原因、基径、笋高等数据。结果表明,酸竹属3个竹种的笋期主要在4月份,福建酸竹和粉酸竹出笋数较多,黄甜竹就相对较少。整个笋期3个竹种的总体成竹率偏低,退笋率都较高,其中福建酸竹退笋率最高,退笋多集中在初期和中期,退笋原因主要是虫害、营养不良和人为损害。对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幼竹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发现3个竹种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4.
笋用竹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南省信阳市 2 0 0 0年 3月引种红壳竹、白哺鸡竹、高节竹、乌哺鸡竹等 4个竹种的栽培试验情况 ,通过对外业调查材料的计算分析 ,证明这 4个竹种在信阳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特别是经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考验 ,成活率 92 %以上 ,出笋率 91%以上 ,造林第四年基本郁闭成林。其中红壳竹和白哺鸡竹出笋较早 ,出笋量较大 ,表现较为突出 ,可作为优先发展的竹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选取翠竹、髯毛箬竹、菲白竹、铺地竹、毛竹和金佛山方竹6个竹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和Taylor幂法则对6个竹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分析不同距离尺度下6个竹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为优化优良竹种的空间种植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竹类资源在我国的开发利用。结果表明:(1)空间点格局分析和Taylor幂法则两种研究方法对6个竹种的空间分布检验结果一致;(2)翠竹、髯毛箬竹和铺地竹均呈现较强的聚集性分布特征;在给定的距离尺度下,菲白竹呈现较弱的聚集性;毛竹和金佛山方竹都介于聚集性分布和随机分布之间,但严格上应划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6.
以"竹藤种质资源数据库"中126个竹种为基础数据,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算法)、小批量K均值聚类算法(Mini Batch K means算法)、凝聚层次聚类算法,依据竹种酸不溶木质素、苯醇提取物、综纤维素、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双壁厚、纤维壁腔比7个特征对竹种筛选分级,遴选优良造纸竹种,分析聚类算法对竹藤种质资源的聚类有效性.结果表明:K均值聚类算法具有最高的卡林斯其-哈瑞本斯(Calinski_Harabaz(CH))指标值(63.568),聚类效果最好,126个竹种分为3级.其中:Ⅰ级造纸竹种,包含糯竹、空竹等51个竹种,适合制作高级纸张;Ⅱ级造纸竹种,包括毛竹、思劳竹等62个竹种,适合在排污能力强的造纸厂做纸浆造纸原料.K均值聚类算法是竹种造纸适应性分析的高效可靠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竹种林下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方法]在福建农林大学百竹园内选取大明竹、牡竹、角竹、花巨竹和大木竹5个竹种,分别于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其林下土壤进行"S"型多点采样,对其氮、磷、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明竹、牡竹、角竹、花巨竹和大木竹5个竹种林下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皆较高,但各竹种之间的营养元素含量有显著差异,且各竹种在不同季节的营养元素含量也有明显差异。其中大明竹林下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最高,且最为稳定,牡竹相对较差。[结论]在福建地区,大明竹对营养元素的产生及维系稳定具有良好的能力,可成为该地区城市观赏用竹及发展林下经济的优良竹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秦岭北麓12个耐寒竹种进行推广栽培研究。[方法]选择寿竹、金镶玉竹、紫竹、蓉城竹和茶杆竹等12个耐寒竹种,调查统计其在秦岭北麓的生长与适应状况百分率、成活率、出笋率和冻害率。[结果]此次研究所选的12个耐寒竹种都能在秦岭北麓推广栽培,并将之分为推广栽培首选竹种和次选竹种。[结论]寿竹、蓉城竹、金镶玉竹、桂竹、矢竹和箬竹这6种竹整体表现最好,为推广栽培首选的优良耐寒竹种。  相似文献   

9.
对黔北地区几种主要竹种的气干密度与力学性质的关系研究表明:各竹种的气千密度与力学性质除部分竹种外均存在一定的曲线或直线关系,其中在气干密度与抗剪强度关系中,除慈竹、花吊丝、毛脚龙竹、金佛山方竹等竹种外,其他竹种均可利用回归方程T12=ap12b,T12=ap12+b进行估测.在气干密度与顺纹抗拉强度关系中除硬头黄、花吊...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丰富园林绿化景观,提升中华竹文化品位,根据多年来对观赏竹栽培利用的实践经验,分析了观赏竹种开发现状与发展前景,对我国的观赏竹种资源、园林美学特征、观赏竹在园林中的配植方式和造景效果进行了概述,并对观赏竹在福建省等地的广泛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采用便携式光合仪LI-6400对苦竹、慈竹、平竹进行了光合生理、蒸腾、水分利用日动态研究,结果表明,3个竹种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并且有"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慈竹(6.47μmol(/m2.s))>平竹(6.16μmol(/m2.s))>苦竹(4.93μmol(/m2.s));平竹的蒸腾速率日进程为双峰型,慈竹呈单调下降的趋势,苦竹呈单调上升的趋势,日平均蒸腾速率由大到小为平竹(3.07 mmol(/m.2s))>苦竹(1.57 mmol/(m2.s))>慈竹(1.34 mmol/(m2.s));日平均水分利用率由大到小为慈竹(4.77μmol/mmol)>苦竹(3.28μmol/mmol)>平竹(1.92μmol/mmol)。  相似文献   

12.
竹叶黄酮化合物季节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毛竹、苦竹、绿竹及黄甜竹竹叶黄酮类化合物一年四季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4种竹叶总黄酮含量在3~13.1mg/g干竹叶之间;从秋季、冬季、春季至夏季,4种竹叶总黄酮含量呈上升的趋势,每种竹叶中主要黄酮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与该种竹叶总黄酮变化的趋势一致。竹叶中所含黄酮化合物的种类与竹种有关,毛竹叶中以单碳苷黄酮居多,苦竹叶中氧...  相似文献   

13.
苦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试了苦竹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用回归分析法探讨了竹龄与竹材各项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竹龄对苦竹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显著影响;苦竹竹材的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系数随竹龄增加逐渐减少;其气干密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都随竹龄增加而增加,至3~5年较稳定.竹竿由下至上,含水率、干缩性逐渐减少;气干密度逐渐增加,力学强度亦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成竹规律,对10种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期、退笋率、成竹率、幼竹高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0种园林竹类植物出笋时间在6月下旬至11月中旬,大部分竹子7月上旬即开始发笋,10月中下旬基本结束;出笋持续的时间为80~120d,退笋率17.4%~30.0%,成竹率70.0%~82.6%;各竹种5d高生长量呈"低—高—低"的趋势,竹笋-幼竹高生长与时间的关系经11种单因子生长数学模型拟合,以三次多项式模型拟合最优。  相似文献   

15.
竹叶黄酮不同热加工方式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阐明竹叶黄酮不同受热方式的稳定性为目的,选用黄甜竹、毛竹、绿竹、苦竹竹叶为实验材料,研究4个种的竹叶黄酮在微波、焙烤、蒸制3种常见食品热加工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竹叶黄酮经不同热加工处理后其含量变化有显著差异,蒸制对竹叶黄酮的影响最大,损失率在34.25%~71.27%之间;焙烤前后,黄甜竹竹叶黄酮损失率达到68.60%,其他3个种的竹叶黄酮损失率在15.80%~33.06%之间;微波造成的黄酮损失率均在30.0%以下。竹叶黄酮在热加工中的稳定性与黄酮化合物种类及含量有紧密联系,为解析黄酮损失的原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HPLC-ESI-Q-TOF-MS/MS)对4个种竹叶黄酮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氧碳双苷黄酮化合物不耐受微波和焙烤处理,单碳苷黄酮化合物更加耐受焙烤和蒸制处理,氧苷黄酮化合物较耐受微波处理,而双碳苷黄酮化合物在微波条件下稳定性不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刺黑竹(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 Yi)生根和秆芽发育规律,以加强刺黑竹育种和应用的理论基础,以南京引种的刺黑竹为试验对象,通过表观形态学观察以及滑走切片等方法,一方面对刺黑竹气生根的发育机理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对刺黑竹气生根和秆芽在不同部位节间的发育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生长结束时,刺黑竹竹秆气生根的发育是自基向顶的,竹秆基部的气生根发育最早,也最先达到成熟,靠近基部为刺状的气生根,表现为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深褐色刺状组织,越往秆稍则气生根的发育越为迟缓;而刺黑竹竹秆节部芽的生长则表现为竹秆中部17至19节部生长最快,基部和稍部生长相对较慢。切片表明气生根的发育方式为内起源,而秆芽为外起源。刺黑竹幼秆气生根与秆芽的生长及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了解并利用这种规律将有助于以刺黑竹为主的方竹属竹种的育种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利用3种叶绿体DNA条形码序列ndhF、psbA–trnH、rps16对竹亚科植物17个属的98个竹种进行DNA条形码聚类分析,并对已知的43个耐盐竹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种DNA条形码序列对竹子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平均通用性在96%以上;psbA–trnH未能对瓜多竹外的竹亚科植物种属进行聚类,能对部分耐盐竹种进行聚类;ndhF、rps16条形码序列能对部分种属进行聚类,对牡竹属、箣竹属、苦竹属中包含的耐盐竹种聚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沿海沙地2种竹林土壤呼吸速率及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竹林土壤呼吸速率均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式变化,且大头典林的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绿竹林;地表温度和5cm土温对绿竹林和大头典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影响最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沿海沙地2种竹林土壤呼吸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不同混生地被竹光合和荧光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取11种优良混生地被竹,比较不同竹种在同质环境条件下的光合和荧光特征差异,以层次分析法评价高光效竹种,为进一步研究竹子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及优良竹种多指标、多方位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黄条金刚竹、铺地竹、美丽箬竹和白缟椎谷笹的净光合速率(Pn)均在14.00μmol·m-2·s-1以上,白纹阴阳竹和倭竹的Pn仅为8.10μmol·m-2·s-1左右.(2)美丽箬竹、白缟椎谷笹和黄条金刚竹等的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相对较高,菲黄竹、白纹阴阳竹和倭竹等相对较低.(3)黄条金刚竹的光补偿点最低,光饱和点最高;倭竹的光补偿点最高;白纹阴阳竹的光饱和点最低;白纹阴阳竹、菲白竹和倭竹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相对较大,美丽箬竹、白缟椎谷笹、黄条金刚竹和阔叶箬竹相对较小.可见,在同质环境条件下,不同竹种的光合生产能力、光合作用效率、光利用和光适应各有差别.综合评价显示,黄条金刚竹、美丽箬竹和白缟椎谷笹等为高光效竹种,但竹种的光合生理差异还可能与长期环境选择、遗传进化及竹子生态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