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窄冠速生刺槐无性系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窄冠刺槐在宁夏引种栽培,与普通刺槐进行造林对比实验,经对照分析,窄冠刺槐生长量明显高于普通刺槐,且窄冠刺槐的整齐度高,个体差异小,生长量均匀,干形好,今后可选优发展,为刺槐主要栽培区全面推广窄冠速生刺槐无性系造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3.
4.
5.
江淮地区窄冠刺槐引种栽培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窄冠棘槐引种栽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009年窄冠棘槐平均地径为6.8cm,平均胸径为6.0cm,平均高生长5.23m,平均粗生长6.7cm,平均单株高5.23m,均比当地速生丰产枫香增长明显,具有早期丰产特征,可在江淮地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窄冠刺槐主干生根影响因子,从而提高窄冠刺槐大树生长期移栽的适应性和成活率。[方法]对窄冠刺槐大树主干进行剥皮、喷涂激素、剥口包扎、不同基质处理,研究出诱导窄冠刺槐大树主干生长出次生根的主要因子、技术方法和处理组合。[结果]4种因子对速生刺槐主干再生根率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基质、ABT6号浓度、剥口宽度、包扎时间。不同组合处理产生一次根数量、长度、粗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基质和ABT6号生根粉浓度是影响速生刺槐主干生根的主要因子,速生刺槐不宜采用主干环剥生根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窄冠福建柏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悬臂转动式喷雾装置,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不同基质、药剂、药剂浓度、浸泡时间、穗条长度等因素的不同水平,开展窄冠福建柏扦插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窄冠福建柏选用自动喷雾扦插育苗是保护和发展这一珍贵用材和绿化树种的有效途径。扦插育苗采用1a生木质化枝条,经低浓度(50~100 mg/kg)ABT1或IBA处理能够产生愈伤组织,并生根,最高生根率达86.7%。药剂对扦插苗生根率的影响最大,基质次之,浓度+时间再次之。其最佳组合为壤土+插穗长6cm+50mg/kg IBA+1h。用ABT1处理,平均生根率为72.7%,用IBA处理,平均生根率为78.7%。 相似文献
10.
11.
香花槐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香花槐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显示:外植体诱导培养基采用MS+BA1.0mg/L+NAA0.05mg/L,可获得70%的萌发率;继代培养基采用Ms+BA0.5mg/L+NAA0.04mg/L,增殖系数和生长系数都较高;生根培养基为大量元素减半的MS+NAA0.5mg/L,其中蔗糖15g/L,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索刺槐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及其贮藏特性,为刺槐生产及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刺槐花粉为试材,使用培养基萌发试验法测定其生活力,并研究不同浓度Ca2+、不同贮藏条件及时间对刺槐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刺槐花粉在琼脂8.0 g/L+蔗糖20.0 mg/L+硼酸2.0 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高达30.25%;适当浓度的Ca2+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当Ca2+浓度为1.6×10-4mg/L时,花粉萌发率高达40.25%,花粉管伸长最快;适宜刺槐花粉贮藏的条件依次为-80℃、4℃、-23℃和常温;花粉在-80℃贮藏32d后,萌发率仍达15.30%。【结论】适合刺槐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琼脂8.0 g/L+蔗糖20.0 mg/L+硼酸2.0 mg/L;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外源钙能促进刺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于超低温真空冷冻条件下贮藏的刺槐花粉保持活力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4.
四倍体刺槐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四倍体刺槐的最佳嫁接时间。[方法]用刺槐当年生根插苗为砧木,用四倍体刺槐当年生夏初嫩枝为接穗,在5月10日~8月10日进行嫁接试验。[结果]嫁接时间对嫁接成活率有明显影响。6月20日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3.6%,7月10日嫁接成活率为85.2%,7月30日以后嫁接成活率明显降低。嫁接时间对苗木的当年生长量影响很大。随着嫁接时间的推移,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5月10日嫁接的苗木当年平均苗高2.90 m,平均地径2.12 cm,超过国标Ⅰ级苗标准。6月1日嫁接的苗木当年生长量有所下降,仍达国标Ⅱ级苗标准。[结论]5月底至6月中旬是四倍体刺槐嫩枝嫁接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5.
NaCl盐胁迫对两种刺槐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倍体刺槐为主要研究材料、二倍体刺槐为对照材料,观察二者在NaCl胁迫下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在盐胁迫处理前,二者的叶绿体均表现为结构完整。处理10d时,二倍体刺槐的叶绿体出现变形、膜模糊、基粒片层松散;处理20d时,叶绿体进一步肿胀、变形,膜系统全部解体。对四倍体刺槐进行同时期的观察发现:处理10和20d时,其叶绿体形态与二倍体刺槐的相比差异不大。2)盐胁迫处理前,二者叶片的线粒体形态饱满,结构完整。处理10d,二倍体刺槐的线粒体膜模糊,失去完整性,内部出现部分空洞,嵴结构模糊;盐胁迫20d时,二倍体刺槐的线粒体膜结构几乎全部失去完整性,与周围介质相融,无结构清晰的嵴,线粒体内部绝大部分出现空洞。而四倍体刺槐叶肉的线粒体在盐胁迫过程中与处理前相比变化不大。3)处理前,二者的叶肉细胞均表现为排列疏松,结构完整,叶绿体分布于细胞边缘。处理10d时,二倍体刺槐的部分叶绿体位于细胞中央;盐胁迫20d时,绝大部分叶绿体进入细胞内部,游离细胞壁,呈随机分布,且细胞膜部分破损,变得模糊。而四倍体刺槐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在盐胁迫过程中变化不大。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四倍体刺槐具有与耐盐性相适应的解剖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香花槐是集绿化、固土、饲料等于一体的多用途林木,其细胞培养则是充分利用该树种优良特性的生物工程技术基础.该文以香花槐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悬浮培养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 + 6-BA 0.5 mg/L + NAA 0.5 mg/L + 蔗糖30 g/L.愈伤组织生长符合S型曲线,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7 d进入指数生长期,到28 d,愈伤组织鲜重从1.329 3 g增长到10.763 7 g.悬浮培养的细胞,最大生长量为鲜重8.496 g或干重0.474 g.S型生长曲线分析表明,细胞生长迟滞期为3-6 d,最大生长量为14.6 g. 相似文献
17.
刺槐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53个刺槐无性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8对引物共检测出1230条谱带,其中有1218条为多态带,占总谱带的9902%;特异性条带有203条,其中缺失带为11条,通过特异性条带可鉴别83%的刺槐无性系;聚类分析将刺槐种质分成5组,来源相同的无性系并未严格聚在一起,未形成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香花槐引种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年从中国林业科学院香花槐研究中心引进1 a生香花槐苗,经过几年的引种栽培试验,证明其适合安徽省各地区栽培,发展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实现刺槐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研究了刺槐种子的含水量、不同化冻方式及不同程度的机械撞击对超低温保存后刺槐种子的发芽率、电导率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刺槐种子的含水量从7.1%增加到9.1%,发芽率和TTCH含量明显降低,而电导率上升。这说明在保持种子活力的前提下,低含水量有利于刺槐种子的超低温保存。对于超低温保存后的刺槐种子,40℃温水化冻比慢速室温解冻更为适宜。机械撞击对处于超低温保存下的刺槐种子有一定的影响,故应尽量避免剧烈震动。[结论]含水量对超低温保存后刺槐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显著。40℃温水化冻5min的化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后刺槐种子的活力影响较小,种子发芽率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