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产纤维素酶菌株C真3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株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摇床发酵试验,并对其产生的纤维素酶进行滤纸酶活、CMC酶活、β-葡萄糖苷酶活测定,初步筛选出1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C真3。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从陕北花马盐湖嗜盐真菌中筛选出的1株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鉴定,研究该菌株的产酶条件,为嗜盐纤维素酶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从陕北花马盐湖嗜盐真菌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和ITS序列鉴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该产酶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最佳发酵条件,并研究该产酶菌株的NaCl耐受性。【结果】从陕北花马盐湖嗜盐真菌中筛选出1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6MA1,根据形态学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玉米芯粉22.0g/L,蛋白胨6.0g/L,NaCl 4.0g/L,MgSO4·7H2O 0.55g/L,K2HPO40.5g/L;最佳发酵条件是,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6d,起始pH 6.0,种子液接种量18%(体积分数),在此条件下菌株6MA1的CMCase活力为47.8U/mL。此外,该菌株在含0~15.0%(体积分数)NaCl的培养基中仍具有产纤维素酶活力。【结论】从陕北花马盐湖筛选出1株产纤维素酶菌株6MA1,并得到了该菌株产酶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产纤维素酶真菌菌株的分离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由于真菌的纤维素酶系较全,且可分泌至胞外,易分离,所以试验致力于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真菌菌株.【方法】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法、刚果红染色法、纤维素酶活性测定法从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菌株,同时结合菌落形态观察、显微镜观察和ITS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初筛,筛选出15株Hc值较大的产纤维素酶真菌菌株,再经过液体发酵复测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和滤纸酶活,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最高的菌株B-2-3,经鉴定B-2-3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为2 341.76U/mL,滤纸酶活为398.18U/mL.经过产酶条件优化,确定其最适产酶条件为温度25℃、接种量4μL、蛋白胨0.5~0.6g/L、CMCNa 0.3~0.35g/L、pH 6.5.【结论】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的烟曲霉菌株B-2-3.  相似文献   

4.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摇床液体发酵试验,对18个菌株产纤维素酶进行滤纸酶活性、CMC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筛选出1株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C真3),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组合条件是液体发酵时间7d,摇床培养温度30℃,起始粗酶发酵培养基pH值5.5.  相似文献   

5.
硫酸二乙酯(DES)对绿色木霉诱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硫酸二乙酯(DES)对出发菌株绿色木霉菌株ZJ进行处理,筛选出1株纤维素酶产量高且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化L4C,该菌株发酵4 d后纤维素酶滤纸酶活达到15.56 U/g,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1.45倍.  相似文献   

6.
王舒  李汉骏  查美玲  付鸣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95-11597
[目的]对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种类的丰富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刚果红平板染色法初筛和摇瓶发酵产酶复筛从农田稻草堆的土壤中筛选出可产纤维素酶的真菌菌株,并对其发酵产酶培养基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优化,同时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和18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为1株产纤维素酶丝状真菌RSC1,发酵产酶培养基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中含1.3%CMC-Na,0.1%酵母膏和0.1%MgSO4时其产酶活性最高。对该菌进行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丝状真菌RSC1与毛霉属真菌Mucor amphibiorum相似度为97%,故将该丝状真菌命名为Mucor amphibiorum RSC1。[结论]该研究鉴定了所分离纯化的菌株为Mucor amphibiorum RSC1,该结果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种类的丰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葛江丽  施汉钰  刘瑰琦  刘芳  曹昊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441-10442,10455
[目的]筛选降解菌糠纤维素的菌株,并且优化其发酵条件.[方法]采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进行筛选,筛选出纤维素酶活较高的菌株.通过比较不同氮源、碳氮比例等条件下CMC酶活,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结果]选出一株酶活较高的菌株,命名为N3.其最适有机氮源为豆饼粉,无机氮源是(NH4)2SO4.最适合N3产酶的(NH4)2SO4∶豆饼粉比例为2∶4.最适碳源氮源比例为5∶2.[结论]N3是一株具有研究价值的产纤维素酶的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开展碱性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分析,为该菌株及所产纤维素酶的综合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筛选法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利用生理生化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研究其活性特征与发酵条件。【结果】在长期覆盖枯树叶的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高产碱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名称为B. cereus strain CQNUX 3-1。酶活性分析显示该菌株胞外分泌液具有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及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酶活力分别达107.7、33.1和155.6 U/mL。酶学特征分析表明3种酶组分均具有较好的耐碱和一定的耐高温能力。其中,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反应温度分别为70、60和40℃;最佳反应pH分别为8.0、9.0和9.0;Fe3+能增加3种酶的酶活力,而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EDTA、尿素和Cu2+耐受性。发酵条件对菌株产酶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温度在37℃较适宜;发酵第4 d时的酶活力达最大值;该菌株能在碱性发酵环境下生长并产酶,在初始pH为7.0时发酵酶活力最高。【结论】筛选获得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B. cereus strain CQNUX 3-1所生产的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反应温度适用性和较强的碱耐受性,菌株发酵产酶温度适中,且有较宽的发酵pH适用范围,可作为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资源菌株,具有应用于纤维素酶制剂制备与生产、纤维素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筛选出1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并进行鉴定,为微生物肥料生产筛选菌种资源。采用刚果红染色、综纤维素、滤纸、微晶纤维素培养基等方法,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产纤维素酶菌株ZH1,经形态学分析、18S r DNA分子进化树分析,鉴定菌株为赭绿青霉(Penicillium ochrochloron);采用单因素试验对产纤维素酶的青霉菌菌株进行固体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0℃、发酵液初始p H值为4、料水体积比为1.0∶3.0、接种量为0.5 m L及氮源为花生饼粉时,滤纸酶(FPase)在发酵3 d时有最大的产酶活性;通过优化试验,赭绿青霉达到了较高的产纤维素酶能力,为纤维素酶进一步工业化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18株木霉中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将18株菌株活化处理后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上,在30℃,转速为18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7d,抽滤,得粗制酶液。通过对滤纸酶活力测定的反应中观察,菌株H4、F1、C11、H2、BI、05、A13分解滤纸务效果较好,然后分别测此7株木霉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综合比较后,筛选出H4、F1和C113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高的菌株。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热带雨林土壤中分离纤维素酶高产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形态观察和18SrDNA序列分析。[结果]筛选到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其形态与里氏木霉很相似,18SrDNA序列与红褐内座茵同源性为99.9%。[结论]筛选到的纤维素酶产生茵为里氏木霉。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黑曲霉LH2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生产菌LH2466.在适宜条件下,LH2466产纤维素酶平均为18910 U.g-1.  相似文献   

13.
化学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化学诱变剂对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的选育。[方法]以1株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F1)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和氯化锂诱变处理,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生产菌。[结果]经LiCl诱变后,得到1株产酶活力较高的菌株L6,相对酶活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5.7%。[结论]化学诱变是诱变微生物、筛选优良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黑曲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高通量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GSICC 60108为出发菌株,经紫外和电子束诱变处理后,采用纤维素-刚果红平板初筛和新建立的高通量微孔板法进行复筛以获得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结果表明:试验得到1株稳定高产的纤维素酶菌株黑曲霉EBR-106;所建立的复筛方法的标准曲线在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10 m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75)...  相似文献   

15.
詹萍  吴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46-5847
[目的]寻找产纤维素酶的高产菌。[方法]通过固体培养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产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考察培养基、生长温度、pH值、产酶时间等主要的影响因子及酶学特性对产纤维素酶酶活较高的菌株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筛选得到了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稳定性较好的菌株B5。通过对B5菌的研究,发现其最适生长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值为7.5,产酶的最佳时间为72h;通过对其酶学特性的研究,发现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7.5,酶在pH值为7.0~8.0范围内稳定性较高。[结论]初步确定了B5菌的生长特性和酶学特性,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C-36的分离筛选及其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从废泥浆中经反复筛选及刚果红鉴定,获得一株高活力纤维素酶生产菌株C-36。与枯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进行了参比试验,初步鉴定该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条件的测定显示该菌生长pH范围较宽,在pH 7.0生长最好,在pH 8.0~10.0的碱性条件下长势较好。摇瓶发酵粗酶液的性质测定表明,该菌所产生的内切酶在pH 7.0左右酶活较高,酶活力为1.280 IU/mL。  相似文献   

17.
采用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通过直接筛选和富集分离纯化再筛选的初筛方法,透明圈法和摇瓶发酵的复筛方法,从团头鲂和草鱼肠道中,筛选到2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纤维素酶产生菌MA35和MC。16S r DNA/ITS分子鉴定和形态学观察分析表明:来源于团头鲂的真菌MA35鉴定为雪白曲霉(Aspergillus niveus),来源于团头鲂的细菌MA1和来源于草鱼的细菌CI10为同一种细菌MC,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发酵趋势的研究表明:在发酵过程中,与MC相比,MA35具有更高的胞外和胞内纤维素酶活力。本研究不仅从草鱼肠道内筛选到了纤维素酶产生菌,而且从我国特有的水生生物团头鲂肠道内分离到了一株新的纤维素酶产生菌,为草食性鱼的合理性养殖和鱼类饲料的膳食性配比提供了科学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最适宜的纤维素分解菌产酶条件。[方法]通过菌种筛选与鉴定试验,研究5种碳源(麸皮、滤纸、葡萄糖、蔗糖和CMC)、5种氮源(蛋白胨、硫酸铵、草酸铵、硝酸铵、柠檬酸)、培养时间、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和5个培养温度(22、263、03、4和38℃)对微生物产酶的影响。[结果]从土壤、牛粪样品中共分离出17株微生物菌株,其中1株T2菌丝密集,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快,经鉴定为木霉菌。T2菌株最适宜的产酶条件是:碳源为麸皮、羧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物质、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培养时间为3~4 h、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4~6、培养温度为26~34℃。[结论]T2菌株在30℃下培养时,相应的滤纸酶活力、CMC酶活力最高值分别为10.72和47.52 U/g。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别利用紫外线(UV)、硫酸二乙酯(DES)和亚硝酸钠(Na NO2)诱变及UV和DES,UV和Na NO2复合诱变方法处理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菌株,经液体发酵筛选,选择纤维素酶活性较高菌株并分析其液体发酵条件。在UV照射300 s,Na NO2处理10 min条件下获得4株稳定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其中M213纤维素酶活比原始菌株提高32.24%;运用正交试验优化M213菌株培养条件,筛选得到最佳产纤维素酶培养条件:23.5 g·L-1麸皮和玉米秸秆,3 g·L-1(NH4)2SO4和豆饼粉,碳氮比8.1,pH 5.5,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24 h,接种量10%(V/V)。优化后M213纤维素酶活性可达48.42 U·m L-1,比优化前提升1.21倍。研究选育获得产纤维素酶能力较稳定菌株M213,可为后续大规模培养与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