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下套种中草药栽培已经逐渐成为常态,而就目前现实情况来看,林下套种中草药栽培模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协调利用自然资源,对于中草药种植产业多元化发展也有着一定促进作用.接下来本文将对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方法与技术进行一定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其做相应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王亚波 《乡村科技》2020,(5):104-105
中草药需要在特定的土壤环境、气候环境下种植,部分林地十分适合中草药的培育。本文结合林木的性征、生长所需分析种植中草药对林木除虫、避害的好处,并结合林木的种植计划,分析中草药成活率、管理困易度等,可同步开展林木与中草药的种植管理计划,掌握更为适合林木整体环境的中草药栽培形式,同时利用合理的技术消除林木与中草药的生长矛盾。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林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的价值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林下套种中草药技术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林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具备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举多得。本文对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方法与技术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发展林下套种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长短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本文介绍了林下套种辣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并对其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5.
讨论商州区核桃园林下套种类型及模式、实施规模和效益评估,以促进商州经济林逐步向标准化、科学化、基地化的步伐迈进。  相似文献   

6.
总结山桐子林下套种油莎豆栽培技术,包括山桐子种植、整地施肥、浸种催芽、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对森林进行抚育的同时,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挥林下经济植物的生产作用,建立林下食用菌、林下山野菜、林下药材的栽植模式,可以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经济效益。该研究初步探讨了林下经济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种套种模式,为发展林下经济探索一条可借鉴的复合经营栽植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现阶段的国家建设当中,林业与药业是两项非常重要的产业,但是均遭遇到了自身的挑战和问题,为了在日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良好的提升,可尝试通过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来完善林业与药业的不足。相对而言,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实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行性,而且能够在各项问题的综合改进方面,取得较高的创新效果。文章针对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方法与技术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进行,已  相似文献   

9.
韦思维 《乡村科技》2022,(20):69-71
鸡血藤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道地药材,为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材料。近年来,由于野生鸡血藤资源不断减少,柳州市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开展林下套种鸡血藤,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简要介绍鸡血藤功效及生物学特性,对柳州市林下套种鸡血藤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包括整地选地、插穗处理、扦插、苗期管理、出圃、造林地选择、栽植、抚育管理等,并对其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为柳州市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林下套种金线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年开展了不同郁闭度林下种植金线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郁闭度对金线莲的生长和产量有较大影响,以郁闭度为0.8的林冠下套种金线莲的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1%以上,平均株高9.1cm,鲜重产量达1 329kg/hm2,各项生长指标均极显著高于郁闭度为0.6和0.4的套种结果,且经济效益较好,可盈利65.59万元/hm2。  相似文献   

11.
荆半夏是湖北省荆门区域的道地药材,其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药用品质上乘,产品远销国内外。荆半夏种子亦是全国各地的半夏种子重要供种基地和种子资源原产地,块茎种子供应北到甘肃,南到两广。荆半夏在荆门区域种植以汉江沿岸河流冲积和湖泊淤积的潮湿疏松肥沃的沙壤地为主,我区域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适合荆半夏生长。近十年来,荆半夏药材因质量上乘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大,荆半夏种植面积增长速度快,而面积增长带来的栽培技术的缺失影响到了质量和产量。本文以荆半夏发展现状为基础,以服务荆半夏产业和解决荆半夏高产栽培技术瓶颈为己任,达到荆半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试验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黄芩、栀子、白头翁、穿心莲等药物为主组成的中草药组方-鸡痢灵,粉碎制剂后,桉0.5%比例拌料用于防治鸡的大肠杆菌病。经对10万余只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肝周炎、心包炎、输卵管炎、卵黄腹膜炎及混合染料的病鸡进行治疗试验,平均治愈率为81.8%。显示该方对鸡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菌草灵芝、菌糠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防治仔猪肠炎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中兽医学理论,采用菌草灵芝菌糠、菌草灵芝子实体和中草药系列饲料添加剂防治仔猪肠炎痢疾,试验证明这些饲料添加剂与其他抗菌药物一样能有效防治仔猪肠炎痢疾,其中菌草灵芝菌糠的效果最好,从猪的血液检测指标也证实了菌草灵芝菌糠的免疫作用.由此认为菌草灵芝菌糠是一种免疫增强剂,作为饲料添加剂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武义县野生木本中草药资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武义县野生木本中草药资源计有75科201属380种,按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划分成19类。文中对主要中草药的药用部位,采集加工,性味功能等作了描述。最后在分析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开发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5.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广西中草药产业化进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林涛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5):482-485
广西中草药种质资源丰富,现已查明有中草药物种4623余种,在全国排第二位,仅次于云南.文章结合广西自然气候优势,概述了广西中草药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产业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提出了合理高效开发广西中草药资源的5项产业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防治鸡、兔球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美尔属球虫是引起鸡和兔球虫病的主要病原。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球虫对西药的耐药性问题,中草药抗球虫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抗球虫中草药的特性、归类以及我国应用中草药防治鸡和兔球虫病的处方及效果等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同时,分析了我国在中草药抗球虫药物的研究中存在的中草药有效成分、抗球虫作用机理、毒性和残留、球虫对中草药的耐药性、抗球虫中草药的剂型及中草药制剂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研究薄弱环节,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对王鸽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催情中草药提高王鸽繁殖性能,将60对种鸽分成对照和试验组,进行了5个产蛋周期的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产蛋周期缩短了4 ̄5d,孵化率、仔鸽成活率均提高了3%左右,28日龄时平均体重增加30g左右,30对种鸽年获利多1000余元。  相似文献   

18.
林药间作系统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对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产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其目的是筛选合理的间作模式 ,为生产实践服务 .试验设置了 5种不同毛白杨行距梯度和无林地对照 ,观测了不同毛白杨行距以及同一行距下的不同林地位置间作的甘草、桔梗、天南星 3种药用植物的产量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甘草和桔梗产量在行间呈现“低 高 低”的抛物线型分布 ,而天南星产量在行间呈现“高 -低 -高”的抛物线型分布 ,根据数据可以拟合出 3种药用植物在毛白杨行间的产量分布抛物线方程 ;另外 ,甘草产量随着毛白杨行距的减小而减小 ,桔梗和天南星产量先增加后降低 ,它们与毛白杨行距之间均呈抛物线型相关 ,通过方程可以确定 3种药用植物与毛白杨间作时毛白杨的最佳行距和该种行距下药用植物最大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常见野生草本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为开发利用和保护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从物种组成、科属特征、区系组成、药用部位、药效性能等方面初步探讨黄河三角洲常见野生草本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结果]黄河三角洲地区拥有野生草本药用植物64科176属262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9属10种,单子叶植物13科40属60种,双子叶植物42科127属192种,以菊科、豆科、禾本科及蒿属、蓼属、蔗草属、苋属为优势科、属.就属的分布区类型来看,可将该区常见草本药用植物的176属划分为15个类型9个变型,植物分布具有明显温带性质.从入药部位来看,以全草入药为201种,根与根茎入药为99种,果实与种子入药为63种,花入药为32种,叶入药为19种,树脂和乳汁入药为1种,其中包含多部位入药为102种,以全草、根与根茎入药为主,药效以清热、利水渗湿、理血为主.[结论]黄河三角洲草本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丰富,开发利用价值较大,应结合各地实际加强综合开发利用和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方式对套种野菊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套种野菊花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等行距栽培和宽窄行栽培方式下套种野菊花的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等行距栽培相比,宽窄行栽培的鲜花平均产量为4 365.4 kg/hm2、增产98.6%,干花平均产量为1 570.9 kg/hm2、增产96.1%,但在折干率上两种栽培方式差异不显著;其产量优势主要体现在单株产量高,干物质积累量大,营养生长期SPAD 值上升较快,盛花期叶面积指数较高;同时促进生长,株高和分枝数分别显著增加了11.4%和49.3%,利于有效花蕾数增加。两种栽培方式下,均以株距15 cm 群体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