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药对烟田蓼科杂草专食性天敌-蓼蓝齿胫叶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用烟田常用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对烟田蓼科杂草的专食性天敌-蓼蓝齿胫叶甲的存活率,发育历期,产卵量和取食量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农药对烟田蓼蓝齿胫叶甲的存活率,发育历期,产卵量和取食量的影响显著,降低了存活率,产卵量和取食量,而延长了发育历期,其中杀虫剂对蓼蓝齿胫叶甲的影响强于除草剂。杀虫剂中,功夫对蓼蓝齿胫叶甲的影响强于敌百虫;除草剂中,F6285和广灭灵对蓼蓝齿胫叶甲的影响强于其它除草剂。  相似文献   

2.
李水清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54-4855,4860
以对硝基苯甲醛、对氯苯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2,4-二氯苯甲醛、苯甲酸甲酯、水合肼为原料,合成了4种苯甲酰腙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通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并试验了目标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2,4-二氯苯甲醛苯甲酰腙的杀虫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3.
在微波加热条件下,以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乙醇为溶剂对假臭草叶干粉进行提取,研究了上述溶剂提取物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的触杀、胃毒及拒食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物对蓼蓝齿胫叶甲幼虫均具有一定的触杀、胃毒和拒食活性,其中以乙醇提取物的触杀作用最强,处理后48 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39.22%;丙酮提取物的胃毒活性和拒食活性最强,处理48、72 h后分别达到45.27%、46.67%。  相似文献   

4.
蓼蓝齿胫叶甲生物学特性和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蓼蓝齿胫叶甲的生物学特征、在杭州地区的生活史进行了研究;并以蓼蓝齿胫叶甲雄虫精巢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姬姆萨染色直接制片法对染色体核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蓼蓝齿胫叶甲在杭州地区1年发生1代,其幼虫和成虫均取食蓼科杂草;该虫在2月上中旬出土取食、交配产卵,幼虫始见于2月下旬,4月上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成虫陆续羽化后于5月下旬以未交配成虫在土壤中越夏越冬.该虫单倍染色体组成为n=13+Xyp, 性染色体呈降落伞状,全部为中着丝粒染色体.试验显示该方法制备的蓼蓝齿胫叶甲染色体标本数目、形态清晰,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对甲基苯甲酸甲酯、水合肼、芳香醛为原料,合成了7种芳香醛缩对甲基苯甲酰腙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对菜粉蝶幼虫进行了触杀、胃毒和拒食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菜粉蝶幼虫主要表现为触杀作用,胃毒活性和拒食活性较弱;其中以2,4-二氯苯甲醛缩对甲基苯甲酰腙的触杀活性最强,处理24、48 h后,对菜粉蝶幼虫的EC50分别为65.78、54.31 mg/L。  相似文献   

6.
李水清  赵春 《湖北农业科学》2011,(21):4384-4386
以糠醛、苯甲酸甲酯、水合肼为原料,合成了糠醛苯甲酰腙。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糠醛苯甲酰腙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糠醛苯甲酰腙对菜粉蝶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和胃毒活性,而拒食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7.
以对氯苯甲酸、甲醇、水合肼及氯代苯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邻氯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对氯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和2,4-二氯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利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及红外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以菜粉蝶5龄幼虫为试虫,研究3个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3个芳香酰腙类席夫碱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尤以2,4-二氯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的触杀活性和胃毒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8.
以苯乙酮、环己酮、苯甲酸甲酯、对甲基苯甲酸甲酯、水合肼为原料,合成了4种酮酰腙希夫碱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并试验了目标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苯乙酮苯甲酰腙对绿苋(Amaranthus viridis)的株防效最强。  相似文献   

9.
以对氯苯甲酸、甲醇、水合肼、呋喃甲醛、苯甲醛、乙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呋喃甲醛对氯苯甲酰腙、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及乙醛对氯苯甲酰腙3种酰腙席夫碱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试验了目标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呋喃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对菜粉蝶幼虫的胃毒活性最强,处理24、48 h后EC50分别为103.61、78.96 mg/L。  相似文献   

10.
以对氯苯甲酸、甲醇、水合肼、对硝基苯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苯乙酮为原料,合成了对硝基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对甲氧基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及苯乙酮对氯苯甲酰腙。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试验了目标化合物对菜粉蝶幼虫的杀虫活性。活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对硝基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的触杀活性和胃毒活性最强。系列浓度试验表明,处理24h后,对硝基苯甲醛对氯苯甲酰腙对菜粉蝶幼虫的触杀活性和胃毒活性的EC50分别为497.85mg/L、287.01mg/L;处理48h后,二者分别为272.21mg/L、145.75mg/L。  相似文献   

11.
研究聚肌胞注射液对昆明种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通过对昆明种小鼠进行腹腔注射聚肌胞注射液,对其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进行评价。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用药后4 h各组小鼠开始出现死亡,死亡时间多集中在用药后4~12 h,LD50为59.73 mg/kg。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用药后7 d高剂量组小鼠体重显著低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脾脏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高剂量组,中、高剂量组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高剂量组白蛋白含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理学检查发现高剂量组小鼠肝脏有轻微炎症。聚肌胞的急性毒性较大,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导致贫血和轻微肝脏损伤,故临床应用要注意剂量和疗程。  相似文献   

12.
小鼠褪黑激素注射的毒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为褪黑激素的腹腔注射毒理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和小鼠Ames、微核、精子畸形试验,研究小鼠褪黑激素注射的毒理性。[结果]褪黑激素小鼠腹腔注射急性毒性试验LD50为(255.910±41.188)mg/kg;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差异不显著;解剖未发现异常变化,各组织切片亦无病理性变化。小鼠Ames、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注射褪黑激素无致突变作用。不会诱发小鼠体细胞染色体和精子发生畸变。[结论]小鼠腹腔注射褪黑激素,血象、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均未产生毒性影响,同时也无染色体畸变、诱发突变和精子致畸作用,但推测褪黑激素可能对神经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13.
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罡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79-15881
[目的]研究了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出半数致死浓度,进而分析该除草剂是否对水生生物存在潜在的毒害;并在急性毒性的基础上进行遗传毒性研究,通过计算微核率来判断除草剂苄嘧磺隆是否存在遗传毒害。[结果]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98ml/L和0.637ml/L,安全浓度为0.159ml/L。不同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对斑马鱼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试验表明,对照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为0.0103%,处理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最高达0.372%.说明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同一检测时间,不同浓度处理组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与对照相比,具有剂量效应;在同一处理组,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微核率在24h达到峰值,在48h及72h时下降。[结论]该研究为人们科学选择和合理利用除草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为受试生物,研究3种水体常见的喹诺酮类抗生素(QNs)对其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作用,并基于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等联合作用评价方法,对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作用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评价方法对3种QNs的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联合毒性作用类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根据发光菌发光原理和QNs分子结构不同,可对联合毒性作用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多种QNs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作用呈现出以拮抗效应为主,揭示了此类医药品在环境中联合使用时可导致药效的降低或引发微生物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供试斑马鱼体重12~17g、体长4—4.5cm,购于宠物市场。实验室驯养7d,每天更换1次暴晒24h的水,选取行动活泼,身体健康的个体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6.
李水清  黄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73-4575
以乙醇、丙酮、乙酸乙酯、苯、石油醚为溶剂,利用温浸法从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干粉中获得了提取物,测定了各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5龄幼虫的触杀、拒食和胃毒活性。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物均表现出一定的触杀活性,其中,以乙醇提取物的触杀活性最强,处理24 h后,乙醇提取物对菜粉蝶的触杀活性校正死亡率为55.13%;处理48 h后,校正死亡率为64.86%;而各溶剂提取物的拒食和胃毒活性微弱。  相似文献   

17.
以8-羟基喹啉为诱变剂,研究了其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测得8-羟基喹啉对草鱼的24、48、96 h的LC50分别为32.30、26.93、20.95 mg/L,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性,其安全浓度为11.62 mg/L.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微核率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P<0.05或P<0.01),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因此,8-羟基喹啉在达到一定浓度和染毒时间以后对草鱼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因而推测其大量使用可能对永生生物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黑核桃腐烂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生物学特性,以病原菌为靶标进行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实验,为田间防治药剂的筛选提供备选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病原菌在不同碳源、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速率,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病原菌的室内药剂毒力。【结果】病原菌在供试的8种不同碳源培养基均可生长,在PDA、PSA、PCA和胡萝卜培养基培养基上长势好于其它4种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其中病原菌在PDA上生长最好,其次为PSA、PCA和胡萝卜培养;病原菌在5~35℃均能生长,其中最适温度在(25±1)℃;病原菌在pH值3~10均能生长,其中在pH值5.0左右的条件下生长最为适宜;病原菌在24 h光照,12 h光暗交替和24 h黑暗三种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差异不显著,其中24 h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相对较快,而在其它2种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相对缓慢;12种供试药剂对黑核桃腐烂病菌的毒力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10%苯醚甲环唑毒力最大,EC50值为0.001 mg/L,其次为16%苯甲中生,EC50值为0.017 mg/L,而47%春雷王铜毒力最小,EC50值为2 481.10 mg/L。【结论】在供试8种培养基中,最适合核桃腐烂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DA,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最适pH值为5,最适光照条件为24 h光照。供试的12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苯醚甲环唑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苯甲中生和多锰锌,3种药剂可作为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的备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