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自1998年9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58例脊柱结核,全部使用2周以上的三至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分别采用以下3种手术方法治疗:(1)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Ventrofix前路钛板固定;(2)经肋骨小头切除横突切除入路,病灶清除加植骨;(3)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结果58例均植骨成功,2例Frankel分级从B级恢复到D级,其余均恢复到E级。术后进行半年以上随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第1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2周即可起床活动,矫正角度平均达30°,半年后复查,丢失角度为平均3°。第2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平均需卧床6~8周,平均矫正角度15°,半年后复查,角度平均丢失5°。第3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2周起床活动,平均矫正角度为10°,半年后复查丢失角度为2°。结论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脊柱结核的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坚强的内固定可使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并有利于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锁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53例颈椎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锁钢板固定术的患者手术进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并发症,术后12周X线观察显示植骨块达良好愈合。结论医务人员默契配合并科学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1997年10月~1999年1月施行该项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5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中,男20例,女5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2岁;属单个椎间盘摘除18例,2个椎间盘摘除7例,25例均取自身髂骨植入融合。术后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和护理并发症。2 护理要点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损害表现,加上手术部位的特殊,害怕手术会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下腰椎失稳,经椎弓根螺钉固定,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56例患者,并对术后植骨融合和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优49例,良4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4.5%。术后随访1~3年,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弓根钉无松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椎骨融合率第1年为90%,第2年全部骨性融合。结论:采用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可使滑移椎体部分或全部复位,脊柱间融合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ORION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颈椎疾病和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采用ORION内固定,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8.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骨性愈合,无1例发生钢板或螺钉断裂、松动及滑脱等并发症。结论:ORION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固定节段稳定性高等优点。适用于颈椎外伤、退行性变及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失败原因.方法:分析33例手术失败的病例资料,包括内固定方式、植骨方式及术后康复训练的时机.结果:不适当的内固定及植骨导致手术失败;术后康复训练过早导致内固定失败、植骨不融合.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后路或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正确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1例采用P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L4/5节段22例,L5/S1节段14例,联合5例,其中合并椎管狭窄25例,合并腰椎滑脱8例。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VAS,测量手术前后的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椎间隙高度比值(Interventebral disc height ratio)。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JOA评分、VAS、LL、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P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充分减压,缓解症状,稳定融合,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研究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医院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手术结束后的生存质量以及死亡率等情况。结果:74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6.2%,生存质量为Ⅰ级患者15例,Ⅱ级患者18例,Ⅲ级患者26例,Ⅳ级患者9例,Ⅴ级患者有6例,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血肿清除彻底等优点,对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评估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和后路椎体间植骨在重建胸腰椎脊柱稳定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19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及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应用Steffee(44例)、RF(38例)、AF(82例)、RF-Ⅱ型(32例)进行复位固定并行后路椎体间植骨.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RF、AF和RF-Ⅱ型共152例均达到解剖复位;Steffee轴向复位差,水平复位满意.术后196例经6~24个月随访,按Wiltse分度法,各系统术后椎管容积有非常满意的恢复.按张光铂分类法,椎管侵占恢复至0~1度.按Franrel分级,胸腰椎骨折脱位病人,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效率93.1%;腰椎滑脱症患者症状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4.5%.196例获随访病例术后骨折和植骨均获牢固愈合,无复位丢失,无术后感染,无内固定物断裂脱落等.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应用于脊柱骨折脱位具有三维空间内多重矫正力的灵活性和维持解剖复位的坚固性,恢复脊柱的生理解剖序列,为后路椎体间植骨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脊柱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各项临床治疗指标的改善情况(包括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以及椎管侵占率等).结果 对照组中疗效优秀33例,良好7例,尚可2例,差0例;观察组中优秀25例,良好9例,尚可5例,差3例.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及椎管侵占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增加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符合生物力学特征,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41例椎间盘钙化、椎间隙狭窄、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明显不适,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及腰椎不稳等并发症发生,Macnab标准评分在90.24%以上,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腰椎间盘钙化、椎间隙变窄和巨大腰椎间盘突出行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防止中、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是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6月本院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8例上颈椎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术中血管及脊髓损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复查X线片及CT扫描显示均获得骨性愈合、螺钉位置满意。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具有固定牢靠、三维稳定效果、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上颈椎损伤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同时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4~26个月,疗效优16例,良7例,优良为82.1%。结论: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同时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对2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和上下关节突间植骨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全部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神经损伤,26例经8~2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8.5%,术后8个月22例植骨已融合,融便率为84.6%。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下,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后尿道损伤是泌尿外科治疗的一难题 ,往往因病情复杂 ,手术并发症较多 ,医师们对手术方式历来分歧较大。我院自 1 990~ 2 0 0 0年收治创伤性后尿道损伤患者 2 8例 ,根据患者伤情采用不同术式治疗 ,随访观察其并发症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我院 1 990~ 2 0 0 0年收治创伤性后尿道损伤 2 8例 ,均为男性 ,年龄 6~ 72岁 ,平均 39岁。受伤至入院就诊时间 2~ 1 3h。1 .2 损伤原因及表现2 8例中因交通事故撞击伤 1 6例 ,挤压伤 8例 ,坠跌骑跨伤4例。就诊时有腹痛、下腹部压痛、肌紧张 1 3例 ,不能排尿 ,尿潴留 1 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3年期间接受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并获得9~12个月的随访脊柱结核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脊柱融合率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脊柱融合率提高以及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椎体高度无丢失,脊往后凸畸形改善,平均矫正角度12°。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腰椎结是安全有效,手术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病变的节段、前方脓肿范围等因素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应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给予营养支持、功能锻炼、心理护理;术后做好骨搬运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予以出院指导和功能锻炼。结果 1例患者术后出现骨不连,给予二次手术取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2例患者出现严重钉道感染,予以彻底清创后感染得到控制。根据Paley标准评价骨搬运结果及功能,骨性愈合结果:优12例、良7例、中1例;功能评价:优10例、良8例、可2例。结论 Ilizarov骨搬运技术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402例鼻咽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易发生骨转移。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 CT、X线片及MRI检测可提早 3~ 6个月发现骨转移 ,是发现骨转移的首选检测方法。现将我院 1996年 4月~ 1999年 10月 40 2例经病理学确诊为鼻咽癌患者的骨显像资料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0 2例鼻咽癌患者中 ,男 30 1例 ,女 10 1例 ,年龄 15~ 76岁 ,其中 <40岁 80例 ,40~ 5 0岁 10 5例 ,5 1~ 6 0岁 140例 ,6 1~ 70岁 6 9例 ,>70岁 8例。从就诊到骨显像时间 <0 .5 a6 5例 ,0 .5 a~ 1a10 4例 ,1a~ 1.5 a15 3例 ,1.5~ 2 a80例。1.2 方法使用 TOSHIBA GCA- 710 …  相似文献   

19.
28例多发性骨折的急救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 1995年 7月至 1998年 6月共收治 2 8例多发性骨折的危重患者。2 8例经抢救后无 1例死亡 ,骨折治疗效果良好。为交流经验现将我们的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 (男 2 1例 ,女 7例 ,年龄 17~ 5 5岁 ,平均 36岁 )其中 2 0例有 2处骨折 ,7例 3处骨折 ,1例 4处骨折。本组多发性骨折中 2 1例为车祸伤 ,7例为砸伤。2 8例中 8例合并有休克 ,10例有休克前期表现 ,8例合并有胸部闭合性损伤 ,5例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 ,15例局部皮肤严重挫伤及擦伤。1.2 急诊处理本组多为车祸所致 ,故就诊时血压偏低或伴有休克。在包扎伤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57例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全部患者均采用静力性固定,均随访。结果:157例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有2例骨折迟缓愈合(经加强负重功能锻炼及局部物理治疗后,骨折完全愈合),2例骨折端软组织浅感染(经加强换药和抗感染治疗后得到痊愈),2例胫骨骨折术后膝部疼痛伴轻度屈膝受限(于骨折愈合取髓内钉后膝关节疼痛消失,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果评定(采用Johner-W ruh标准):优128例,良23例,可6例,差0例,优良率达96.2%。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坚强、能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