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5 种药剂的5 个浓度,采用喷雾,涂干、环割3 种施药方法,防治柳蛎盾蚧若虫,以40%增效氧化乐果乳油进行环割处理效果最佳,在该虫的整个若虫期均可采用。树木环割1cm 宽圆环,与环割5cm 宽度的圆环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该药剂的2.0 倍液对该虫的初孵若虫和高龄若虫的防治效果可达98% 和95% ,采用原液可达100% ,并能将树干上部若虫全部杀死,使用此法简便易行,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2.
柳蛎蚧化学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涛 《林业科技》1993,18(5):26-29
柳蛎蚧Lepidosaphes salicina Berchsenius属同翅目,盾蚧科,是危害杨树人工林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国外在原苏联、日本亦有分布。它是我国主要害虫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3.
4.
固定期柳蛎盾蚧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柳蛎蚧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入树皮内,吸取养分和水分;由于枝干被蚧壳覆盖,阻碍呼吸和光合作用,影响生长,使大面积杨树人工林严重受害,仅辽阳地区1990年达366.7hm2,结合生产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得知成虫期,雌雄出现大体一致,是防治的重要时期。试验用8种药剂、6种施药方法。用涂干、喷干方法,施用辛硫磷、杀螟松、敌敌畏杀虫效果较好。又对裸露爬行时的初孵若虫试验,是防治的最佳时期。为找出若虫爬行准确时间,经观察本地每年5月18日至6月2日为最佳,选用涂干、喷干、触杀以杀螟松最好为96.5%;内吸剂敌敌畏+柴油可达95.5%。  相似文献   

6.
1989~1990年在大安市烈士陵园柳大苗圃地,采用不同浓度的9种农药对固定期柳蛎盾蚧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油剂>油乳剂>水剂。其中以自制渗透剂1号和2号5倍液、10倍液最好,其次为50%杀虫净和50%杀虫灵油剂加二线油的5倍、10倍液。这几种药剂对固定期柳蛎盾蚧的卵、若虫和成虫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双环乳油1号对柳蛎盾蚧LepidosaphessalicinaBorchs有很大的杀伤力,其800倍液害虫死亡率在60%以上;500倍液害虫死亡率在80%以上;300倍液害虫死亡率在90%以上。1994年利用300倍液涂药环生产防治,害虫死亡率达93%。  相似文献   

8.
双环乳油I号对柳蛎盾蚧Lepidosaphes salicina Borchs有很大的杀伤力。其800倍液害虫死亡率在605以上;500倍液害虫死亡率在80%以上;300倍液害虫死亡率在90%以上。1994年利用300倍液涂药生产防治,害虫死亡率达93%。  相似文献   

9.
细管雪盾蚧在吉林省为新记录。该虫在长白山地区一年一代,以卵在树干上的介壳内越冬。主要危害山杨、桦木和柳等。用20%的杀灭菊酯、杀虫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经过6a对柳蛎盾蚧初孵若虫的始见期的实际观测,其发生期与每年4月份平均温度的相关性十分显著,并建立了y^^=39.45-2.3x预测式,为搞好该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东方蛎盾蚧(Lepidosaphes Tubulorum Ferris)在易门一年发生3代,以雌成虫和若虫吸食板栗(Castanamollissima)树干、枝梢汁液而造成危害。根据其生活习性,研究林间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使栗园虫口密和有虫株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松小蛎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小蛎蚧 (LepidosaphespinetiBorchsenius) (重要异名 :InsulaspispinetiBorchsenius)隶属同翅目 (Homoptera)盾蚧科 (Diaspididae)牡蛎蚧属 (Lepidosaphes) ,是许多省、市广为分布  相似文献   

13.
柳蛎蚧若虫空间分布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程  尹承陇 《甘肃林业科技》1996,21(2):54-57,44
通过Iwaox-x回归测定,柳蛎蚧若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调查时取上、中、下,分东南西北,经双因素方差分析,上层分布与下层分布有显著差异,上层与中层无差异,若本着降低费用的原则,且精度能达到生产的要求,在生产调查时只取中层调查即可,最后给出了Iwao序贯抽样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4.
杨圆蚧、柳蛎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圆蚧Quadraspididiotus gigas (Thiem et Gerneck)、柳蛎蚧Lepidosaphes salicina Borchsenius.隶属于同翅目Homoptera 盾蚧科Diaspididae,是杨树的重要害虫.两蚧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宁夏等省大量成灾,严重威胁杨树人工林速生丰产.20世纪60~90年代,北方各省份及大专院校相继立题研究,现将两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分布、寄主及危害 1.1 分布 国外:杨圆蚧广泛分布于前苏联、意大利、西班牙、南斯拉夫、荷兰、瑞士、东德、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土尔其、阿尔及利亚等地.柳蛎蚧主要分布在前苏联、日本和朝鲜.国内:两蚧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河北均有分布,柳蛎蚧在山东、云南亦有分布[1~7].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综合技术措施防治危害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乌桕癞蛎盾蚧Paralepidosaphes tubulorum Ferris,可使有虫株率由防前的71.5%降到12.7%,有效地控制了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17.
氧化乐果缓释剂药膏防治柳牡蛎盾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香樟楠片盾蚧Parlatoria machiliTakahashi是樟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樟叶。该虫在浙江余姚1 a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和蛹在寄主叶面和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6月上旬和8月中旬是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出现期,4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是第1代、第2代和第3代若虫出现期。第1代卵3月下旬出现,第2、第3代卵期不易区分。该虫世代重叠,每年3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能见到各虫态。若虫发生期可选用28%蚧宝乳油、40%速扑杀乳油、48%乐斯本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效可达75%~80%。  相似文献   

19.
该文研究了松蜕盾蚧Fiorinia pinicola Maskell的生物学特性。松蜕盾蚧以2龄若虫越冬,1 年4代,越冬代历期180d,防治最佳时期是第1代初孵若虫期。  相似文献   

20.
柳蛎盾蚧危害与丁香防御蛋白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红  严善春 《林业科学》2013,49(8):81-88
在柳蛎盾蚧的未危害期(5月末)、危害盛期(6月末)、危害弱期(7月末)、危害末期(8月末),测定高抗类[什锦丁香等7种(品种)]、中抗类[西南丁香等3种(品种)]、易感类[紫丁香等2种]、高感类(红丁香)13种(品种)丁香叶中的POD,SOD,CAT,PPO,PAL,TI和CI 7种防御蛋白的活性。结果表明: 危害时期,丁香种(品种)对丁香防御蛋白活力有极显著影响(P<0.01)。POD活性,在危害盛期,在高抗、中抗类丁香中均显著升高(P<0.05),而在易感、高感类中应激滞后,即分别在危害弱期和危害末期升高。CAT在易感类和高感类丁香防御上起主导作用,其活性在危害盛期显著升高,而中抗和高抗类未见明显变化。SOD活性,在危害盛期高抗类丁香中无显著变化,而其余3类则显著降低。PPO活性在未危害期的高低与抗性相关,在虫害盛期诱导表达的强弱也与抗性相关; PAL活性未能反映抗性品种间的差异。TI和CI活性,在未危害期的高低与其抗虫性无明显相关性,在危害盛期的升高幅度与抗虫性呈正相关。综上所述,PPO在未危害期的活力可作为筛选丁香抗虫种(品种)的指标,危害盛期POD,PPO,TI和CI活性升高的幅度与丁香抗虫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