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2年春季以梧油7号为母本,本所选育的中间材料9817-36-2作父本,有性杂交,混合法选择,育成丰产、适应性广、抗青枯病的花生新品种福花3号。该品种2007-2008年参加本省春花生区域试验,2009年春季进行生产试验,同年7月通过了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花生专业组现场验收。荚果亩产266.63kg,比对照增产6.58% ,籽仁亩产174.3kg,比对照增产3.54%。粗脂肪含量52.26%,蛋白质含量28.34%;中抗(MR)青枯病,生育期129d左右。福花3号前期花量大,成针率、饱果数均比对照高。除了在幼苗期LAI比对照低外,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均比对照高,苗期,结荚期与产量形成重要时期比对照有较高的净同化率,饱果成熟期的积累率比对照高,产量形成期的经济系数也比对照高。保持一定的干物质积累率和较高的经济系数,是其获的高产的一个重要生理基础。有较多的干物质充实到库中,库、源的协调性好,因而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花生新品种福花4号的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动态,为其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试验依据。以泉花10号为对照,对福花4号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花4号在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的LAI分别为0.1107、4.6803、3.7054和2.1458;净同化率分别为2.0737、3.2660、4.6444、2.5473;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总干物质量的比例分别为1.8%、31.4%、51.5%、15.3%,产量形成期为66.8%;产量形成期的经济系数高,不仅库大、源大,而且库/源比率高,库源协调性好,具有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花生新品种福花4号的生育特性,为其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试验依据。以泉花10号为对照,对福花4号的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开花及结实性等进行了研究。福花4号全生育期130d,主茎叶片数为17.4片,始花到终花历时天数为24 d,单株花量为43.2朵,有效花为32.2朵、有效花率为74.5%,饱果数为18.4个,且成针率和饱果率高。福花4号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的LAI分别为0.1107、4.6803、3.7054和2.1458;净同化率分别为2.0737,3.2660,4.6444,2.5473;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总干物质的比例分别为1.8%,31.4%,51.5%,15.3%,产量形成期为53.3%;产量形成期的经济系数高,不仅库大、源大;而且库/源比率高,库源的协调性好。福花4号具有高产的生理基础,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即可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4.
2001年秋季以泉花327为母本,国际半干旱研究所ICGV94449A作父本,有性杂交,混合系谱法选择,育成了丰产、耐旱、适应性广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2007-2008年参加本省春花生区域试验,2009年春季进行生产试验,同年7月通过了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花生专业组现场验收。荚果亩产281.02kg,比对照增产12.33% ,籽仁亩产189.65kg,比对照增产12.65%。粗脂肪含量51.56%,蛋白质含量29.08%。感病(S)青枯病,生育期125d左右。福花4号花量适中,花期较集中,有效花率高;幼苗期和饱果成熟期的LAI比对照低,其余时期比对照高,苗期,结荚期这两个与产量形成重要时期比对照有较高的净同化率。开花下针期营养生长同时,生殖生长已较旺盛,结荚期干物质积累多,向荚果转移快。保持一定的干物质积累率和较高的经济系数,是福花4号高产的一个重要生理基础。库大、源大,而且库/源比率高,库源的协调性好,因而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花生新品种抗黄1号的生育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花生新品种抗黄1号的生育特性,为其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泉花10号为对照,对抗黄1号的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开花及结实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抗黄1号全生育期123d,主茎叶片数为19.53,始花到终花历时44 d,单株花量为52.3朵,有效花为17.7朵,有效花率为33.8%,且成针率、饱果数和饱果率高。抗黄1号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的叶龄分别为4.86,9.92,17.21和19.52 d,平均出叶速率分别为0.17,0.19,0.15,0.15。抗黄1号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的叶面积系数分别为0.964 2,2.289 2,4.478 5和3.278 5;净同化率分别为3.509 9,2.444 7,3.279 2,1.042 9;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总干物质量的比例分别为7.6%,22.0%,22.1%,46.5%,产量形成期占68.6%;产量形成期的经济系数高,库容量、源容量大,库容量/源容量比率高,库源的协调性好。从各个生育阶段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来看,抗黄1号前期的营养代谢旺盛,饱果期氮代谢旺盛,同化能力强。【结论】抗黄1号具有高产的生理基础,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即可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6.
花生“抗黄1号”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抗黄1号虽在各生育阶段的叶面积系数(LAI)均比泉花10号低,但仍具有较高的LAI;在苗期、结荚期,抗黄1号的净同化率分别比泉花10号高10.6%、21.8%;抗黄1号除在开花下针期干物质积累率比泉花10号略低外,其余各个时期的积累率均大于泉花10号;产量形成期的经济系数抗黄1号也比泉花10号高;抗黄1号不仅库大、源大,而且库/源比率高,库、源的协调性也比泉花10号好。  相似文献   

7.
花生在生长发育中各器官比例协调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在大田条件下,以白沙1016为对照,研究了高产群体花生农花5号器官平衡与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群体花生农花5号理想的器官平衡模式是,开花下针期各器官干物重为叶片茎秆荚果根系果针,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为荚果茎秆叶片果针根系,饱果成熟期各器官的占比分别为59.35%、20.80%、14.92%、2.98%、1.39%;与对照品种相比,农花5号根系占比较大,叶片占比较小,茎秆和果针的峰值出现较早;高产群体花生农花5号单株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均高于对照。因此,花生若要获得高产,必需保证器官平衡合理,且保持一定水平的生物产量前提下,有较高的经济系数~([1])。  相似文献   

8.
花生是很重要的经济作物。花生的生育期管理分为幼苗期管理;开花下针期管理;结荚期管理和饱果成熟期管理。文章主要针对生育期管理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一、需肥特点 花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是两头少、中间多.在全生育过程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是:幼苗期、饱果期、成熟期少,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多.  相似文献   

10.
花生对养分的吸收量表现为“两头少,中间多”,即幼苗期、饱果期、成熟期少,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多。花生吸收的氮素大部分(约占70%)来自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但合理、适量地施氮肥,能提高根瘤菌的固氮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普通型豌豆倒伏严重、产量低等问题,选育半无叶型高抗倒伏、粮菜兼用豌豆新品种。[方法]以普通型豌豆日本菜豌豆为母本,半无叶型豌豆宝峰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运用一年三代加代选择法。[结果]成功选育出半无叶型粮菜兼用、高抗倒伏的豌豆新品种须菜3号。该品种株型收敛,露地栽培主茎节数17个左右,株高72 cm左右,有效分枝3个左右;托叶颜色深绿,开白花;荚果圆柱形,荚皮嫩厚,无革质膜,适宜菜用;成熟时荚果黄白,籽粒绿圆,亦可粮用;单株荚数13个左右,双荚率90%以上,荚粒数4个左右,千粒重170 g左右。大田生产一般产鲜荚17250 kg/hm2左右,干籽粒产量4200 kg/hm2左右,均高于对照(中豌6号)30%以上;粗蛋白、粗脂肪、钙、磷含量均高于对照品种,粗纤维低于对照;抗根腐病、白粉病和猝倒病;最佳种植密度为9×105/hm2。[结论]须菜3号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抗寒、耐热、抗病、粮菜兼用、适应性广泛等特性,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施用根瘤菌条件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氮素含量动态变化,于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成熟期分别对大豆根际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身固氮菌数量及土壤碱解氮、全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用根瘤菌处理与对照相比,在大豆的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身固氮菌数量上存在差异,但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根瘤菌有效增加了微生物氮素类群数量。除成熟期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根瘤菌处理低于对照,各时期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根瘤菌处理均高于对照,施用根瘤菌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增加了土壤全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对超高产大豆中黄35花荚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氮肥对超高产大豆花、荚形成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田间研究了施纯氮(0,45,90,135 kg/hm2)处理对中黄35叶片生长、开花、结荚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90,135 kg/hm2较未施氮明显增加主茎第9节至第15节的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指数,增加第9节至第14节花数、第6节至第16节荚数和腔数,开花期、结荚期分别延长0~4 d,0~12 d;单位面积总花数、腔数和产量分别增加8.4%~37.4%,3.9%~29.2%,3.1%~11.5%,施氮135 kg/hm2处理的产量达6 514.8 kg/hm2,其总花数为3 489.5×104朵/hm2,总腔数为3 349.5×104个/hm2。开花期施氮肥增产的重要原因是促进上部节叶片生长,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并延长开花期和结荚期,增加上部节的花数、荚数和腔数。超高产大豆田的适宜施氮量为9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荚色品种豇豆花青素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豇豆特色品种选育及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白荚的苏豇1419、紫荚的苏紫41、青荚的苏青29和绿白荚的苏豇3号为材料,测定分析其不同发育时期嫩荚及商品荚的花青素、矿物质(钙、镁和铁)及常规营养成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纤维素、维生素C、淀粉、干物质和脂肪)含量.[结果]苏紫41商品荚的花青素含量为330.48 nmol/gFW,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不同荚色品种(P<0.01);苏豇1419的钙含量最高(1295.75 mg/kgDW),显著高于苏豇3号和苏紫41(P<0.05);4个不同荚色豇豆品种均有各自突出的常规营养成分.在豆荚发育过程中,苏豇1419、苏豇3号和苏青29的花青素含量(3.92~30.98 nmol/gFW)均有明显变化,但变化范围明显小于苏紫41(花青素含量为174.33~644.52 nmol/gFW);苏豇1419、苏豇3号和苏紫41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苏青29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苏豇1419、苏青29和苏豇3号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苏紫41呈上升—下降变化趋势;苏豇1419、苏豇3号和苏青29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值分别出现在前期荚(长30 cm)、后期荚(长40 cm)和前期荚(长30 cm),苏紫41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后期荚(长50 cm);4个不同荚色品种豇豆豆荚的纤维素含量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不同荚色品种豇豆的花青素含量与营养成分含量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协同或拮抗关系.[结论]紫荚的苏紫41花青素含量最高,青荚的苏青29纤维素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白荚的苏豇1419钙和脂肪含量较高,绿白荚的苏豇3号营养成分含量一般,这些特征可供豇豆特色品种选育及其规模化生产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5.
苜蓿生育过程中植株体内内生根瘤菌的运移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苜蓿种子形成过程中根瘤菌在植株各部位的动态分布,探明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携带机理。[方法]取不同生育时期两个品种苜蓿植株的根、茎、叶、花、荚果、种子等部位,表面消毒后以稀释平板法对根瘤菌在苜蓿植株内的存在部位与数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植株地下部分同时期根瘤菌数量比较:主根〈侧根〈毛根;不同时期主根和毛根根瘤菌数量:结荚期〉分枝期〉花期,侧根根瘤菌数量:分枝期〉花期〉结荚期;植株地上部分内生根瘤菌分布:茎部仅在分枝期和结荚期携带有少量根瘤菌(分别为155cfu/g,125cfu/g);分枝期内主要存在于花芽(9400cfu/g);现蕾期仅存在于子房壁组织(18cfu/5朵花蕾);花期少量存在于花粉(26cfu/5朵花)、受精胚珠(26cfu/50粒种子)、花托(15cfu/5朵花)和子房壁内(95cfu/5朵花);结荚期存在于荚果皮(3550cfu/5荚果)及幼嫩种子中(1135cfu/50粒);成熟种子的种皮内有大量分布(1435cfu/50粒),种胚及子叶内仅有少量分布(32cfu/50粒,22cfu/50粒)。[结论]内生根瘤菌在苜蓿植株地上部分各部位的分布有较大差异,且仅存在于与种子形成直接相关的部位。  相似文献   

16.
转Bt基因大豆植株中Bt毒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ELISA定量测定法研究了转Bt基因大豆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器官中Bt毒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转Bt基因大豆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期Bt毒蛋白含量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大豆顶叶中Bt毒蛋白的表达随着大豆植株的生长不断加强,苗期顶叶中Bt毒蛋白的表达比较旺盛,在分枝期略有下降,且在分枝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开花期时顶叶中的Bt毒蛋白含量又明显增加,直到成熟期;在相同生育期内,转基因大豆营养器官中Bt毒蛋白的含量高于生殖器官.根中的Bt毒蛋白含量最高,茎其次,叶中的Bt毒蛋白含量最低.花和幼荚器官中的Bt毒蛋白含量虽然相对低于其他器官中的Bt毒蛋白含量,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新生幼荚中的Bt毒蛋白含量在同时期的其它器官中含量最低,但是其Bt毒蛋白的含量在30d后开始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4个菜用大豆品种花荚及籽粒形成的比较,认为不同熟期类型品种间发育规律存在差异。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花、荚形成发育快,时间短,脱落也快。籽粒形成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籽粒重在中后期,荚皮重在中前期,荚重在中期。中期的生殖生长是籽粒形成的基础,也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此在江苏徐淮地区的生态条件下,鼓粒前的花荚期长短是选择菜用大豆品种生育指标的重要因素。菜用大豆鼓粒前的花荚期以2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究种植密度对油菜光合作用和角果抗裂角能力的影响,本研究挑选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3个密度(45万hm-2、60万hm-2和75万hm-2)梯度下直播种植。收获后采用随机碰撞法对角果抗裂角指数进行测定,对其植株性状及角果性状进行调查统计,利用LI-6400XT光合测定仪测定油菜盛花期叶片及结实中期角果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油菜品种的角果抗裂角指数、植株性状及角果性状均显著相关,并显著影响盛花期叶片和结实中期角果净光合速率。进一步增加油菜种植密度后,杂油158的抗裂角指数、果皮厚度显著增加,而予10和秦油7号的抗裂角指数、果皮厚度反而显著降低。说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各自适宜种植密度下,具有更好的抗裂角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