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RNA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包括肠道病毒属、鼻病毒属、心脏病毒属、口疮病毒属和肝病毒属等几个主要的属.口蹄疫病毒(FMDV)、脊髓灰质炎病毒(PV)、丙型肝炎病毒(HCV)、脑心肌炎病毒(EMCV)是该科病毒的典型代表.小RNA基因组的末端具有非编码区(UTR),是病毒基因组复制的主要调控位点,3'非编码(3'...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的正链和负链RNA,揭示FMDV复制的分子机制,试验采用链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ssqRT-PCR)方法提取了FMDV的RNA,在FMDV链特异性反转录引物的5'端引入非病毒基因序列标签进行反转录,再经链特异性ssqRT-PCR扩增进行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检测。结果表明:FMDV基因组正链、负链RNA的链特异性ssqRT-PCR方法构建成功,该方法对FMDV正链和负链RNA检测的灵敏度达到1×101拷贝,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小RNA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包括肠道病毒属、鼻病毒属、心脏病毒属、口疮病毒属和肝病毒属等几个主要的属.口蹄疫病毒(FMDV)、脊髓灰质炎病毒(PV)、丙型肝炎病毒(HCV)、脑心肌炎病毒(EMCV)是该科病毒的典型代表.小RNA基因组的末端具有非编码区(UTR),是病毒基因组复制的主要调控位点,3'非编码(3'UTR)区是复制酶的第一结合位点,其二级结构在病毒的翻译与复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区是病毒复制酶识别并结合的位点,主要起始负链RNA的合成,3'UTR在病毒的翻译过程及感染性病毒粒子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小RNA基因组的3'端结构和功能可为确定复制与表达位点在非编码区的具体位置和主要特征,以及其他正链小RNA病毒基因组复制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病毒能引起牛、羊等偶蹄动物发生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口蹄疲,该病常常影响着全球畜牧业的发展.FMDV是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成员,口蹄疫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基因组全长约8.5 kb,基因组分为5'非编码区、3'非编码区和一个开放阅读框(ORF).基因组的中部是一大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多聚蛋白,多聚蛋白在翻译的同时,经二级裂解后,形成3种病毒结构蛋白(VP0,VP3和VP1)和8种非结构蛋白(L,2A,2B,2C,3A,3B,3C和3D).其中3C全长639 bp,编码213个氨基酸.3C蛋白酶是小RNA病毒的共同裂解酶,在多聚蛋白成熟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且在抗病毒药物打靶方面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因此,对3C蛋白酶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正真核生物的蛋白翻译,依赖于m RNA 5'端的帽子结构。而口蹄疫病毒(FMDV)、脊髓灰质炎病毒、人丙型肝炎病毒等一些RNA病毒,其蛋白的翻译是通过病毒自身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al entry site, IRES)以非帽依赖性方式完成的,即IRES借助宿主细胞的翻译起始因子和反式作用因子招募40S和60S核糖体形成翻译起始复合  相似文献   

6.
参考GenBank上已发表的口蹄疫病毒(FMDV)全长基因组序列,设计了覆盖基因组全长的数对引物,通过RT-PCR方法对1株Asia1型(简称As01)FMDV进行分段克隆及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利用软件进行拼接。结果表明,该毒株的FMDV基因组[不合poly(C)]全长8180nt,其中编码区为6987nt,5’和3’非编码区(UTR)分别为1078nt和95nt,3'UTR之后为20nt的poly(A)尾巴。将As01株与其他FMDV参考毒株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As01株与Asia 1/Jiangsu/China/2005、Asia 1/Isr 1/3/63、ZB/CHA/58等Asia 1型FMDV遗传进化关系较为密切,而与O型和A型FMDV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1 2],为单链正股RNA[3]。T racey认为3C蛋白酶具有病毒加工、宿主蛋白裂解的作用[4]。H ata认为在感染FMDV的宿主细胞内翻译的一条多肽链,11个蛋白酶裂解位点中,9个位点由3C蛋白酶完成裂解过程[5]。目前,对同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一种由病毒(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FMDV属,完整病毒含有单股正链RNA,衣壳蛋白,无包膜)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如牛、羊、猪、骆驼、鹿等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易感染口蹄疫的偶蹄动物约有70多种,马不会感染口蹄疫,但会成为口蹄  相似文献   

9.
RNA干扰(RNAi)技术作为一种特异性地抑制哺乳类细胞外源性或内源性基因表达的方法,近年来在口蹄疫病毒(FMDV)防治研究中迅速发展起来。文章综述了利用RNAi技术抑制口蹄疫病毒复制的各种策略,包括化学合成或病毒载体转染构建抑制FMDV复制的小干扰RNA(siRNA)、构建多个FMDV功能区的SiRNA、交叉抑制不同血清型FMDV的siRNA的设计和双功能载体来双向防控FMDV的SiR-NA设计。RNAi干扰技术的发展,为设计防治口蹄疫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是引发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水泡病的病原。FMDV为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成员,基因组包含1个长的开放阅读框,其编码的多聚蛋白前体经过一系列切割和加工最终形成4种结构蛋白和10种非结构蛋白。FMDV感染宿主能够引发显著的免疫抑制。FMDV对天然免疫应答的抑制是早期感染过程中病毒能够快速复制的一个重要原因,而FMDV的多个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已被证实参与了对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活化的抑制。FMDV蛋白水解酶Lpro和3Cpro是最早被发现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病毒蛋白。近年来,随着FMDV的其他蛋白也被发现具有免疫抑制功能,一些新的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逸机制不断被解析。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FMDV蛋白抑制天然免疫应答的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FMDV致病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的改造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是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毒以复制能力高、潜伏期短并通过接触和气溶胶传播为特点[1]。在世界范围内共有7种不同的血清型流行,分别是A、O、C、亚洲Ⅰ型以及南非Ⅰ型、南非Ⅱ型、南非Ⅲ型[2]。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FMDV引起的一种对牛、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是一种由病毒(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FMDV属,完整病毒含有单股正链RNA,衣壳蛋白,无包膜)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如牛、羊、猪、骆驼、鹿等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易感染口蹄疫的偶蹄动物约有70多种,马不会感染口蹄疫,但会成为口蹄疫的被动载体。1514年意大利首次发生口蹄疫。1898年,口蹄疫被确认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1 FMDV的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FMDV是已知较小的动物R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23~25nm,呈圆形或六角形,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所含核酸为RNA,全长8.5kb。在负染标本中,可见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口蹄疫病毒的壳粒大于其它小RNA病毒的壳粒。取感染细胞培养物作超薄切片,进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病毒(FMDV)是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成员,其感染后引起的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的传染病,并对经济发展、国家声誉及国际关系造成重要影响.论文就FMDV的主要抗原位点、FMDV的细胞受体、机体对FMDV抗原的免疫反应、FMDV抗原的变异与进化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成员,其能够感染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引起烈性传染病口蹄疫(FMD)的发生.FMDV抗原的高频率变异给FMD的防控和根除带来了巨大困难,这也是影响FMD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FMDV抗原变异一直是突破口蹄疫防控难题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从FMDV的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16.
利用长距离RT-PCR技术扩增病毒基因组3'端覆盖口蹄疫病毒Asial/JS/China/2005株近全长的3个片段(共约7.5 kb),并利用单一酶切位点将其分别克隆到pBlueseriptSK+载体上.利用融合PCR扩增到基因组5'端含有15个C碱基的基因片段(约700 bp),并将其连接至pGEM-T载体.最后将这4个片段的阳性克隆装配至剔除T7启动子的低拷贝载体pcDNA3.1/Zeo(+)中构建该病毒株的全长cDNA克隆.以构建的FMDV Asial/JS/China/2005株全长cDNA为模板,使用TTRNA聚合酶在体外转录得到病毒RNA,通过脂质体将其导入BHK细胞获得拯救病毒.对收获的病毒分别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和乳鼠致病性分析结果证实,通过体外转录获得了具有感染性的口蹄疫病毒.该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为深入研究口蹄疫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研制新型疫苗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同步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1型和基因2型并能够加以区分,根据Gen Bank中已发表的BVDV基因1型和基因2型、牛蓝舌病病毒(BTV)、口蹄疫病毒(FMDV)、猪瘟病毒(CSF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全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针对BVDV的高度保守的5'端非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二重RT-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段的大小分别为222 bp和119 bp,经过对反应体系和条件的优化,本研究建立了在同一反应体系中鉴别检测BVDV基因1型和2型的RT-PCR方法,扩增出了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目的片段。该方法便捷,特异性高,敏感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BVDV分型鉴定和快速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参考GenBank中发表的猪源O型口蹄疫病毒(FMDV)3ABC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分别以5株猪源O型FMDV流行毒株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的方法获得3ABC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测序结果显示:5株O型FMDV流行毒株的3ABC基因cDNA均为1 281bp,编码由4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5株O型FMDV流行毒株亲缘关系密切,属同一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前言: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兽疫局(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FMDV属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研究表明,FMDV 包含7个血清学型,各型之间几乎没有交叉免疫保护力,这给FMD的诊断和防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感染偶蹄兽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FMDV有7个血清型,加之病毒传播迅速,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FMDV为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其基因组编码4种结构蛋白和10种非结构蛋白。FMDV感染宿主后利用自身蛋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影响宿主天然免疫应答,从而有利于FMDV复制的微环境。这些策略包括FMDV参与细胞自噬、内质网应激和应激颗粒形成的细胞过程,破坏多种宿主蛋白的功能,如劫持、裂解宿主蛋白或干扰宿主蛋白的表达、去除宿主蛋白的泛素化以及抑制宿主蛋白的磷酸化。这些逃避天然免疫的策略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作者总结了近几年FMDV蛋白在抑制宿主天然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FMDV的研究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