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根本上消除彻底根除茶园杂草的传统观念,把防除杂草转变为管理杂草。把杂草生长环境作为茶园生态环境的一个因子来考量,不把茶园杂草当成“害”来思考问题,把茶园杂草看成是整个茶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来考虑,从整个生态系统考虑茶园杂草的生态控制,将茶树草害调控在经济阈值水平下生存。在对茶园杂草管理策略和方法上,先对茶园杂草进行分类,区别对待,彻底根除多年生、灌木、藤本、高杆杂草,保留一、二年生低矮草本杂草,人为调整和控制草相,在控制茶园草害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保护杂草,保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江苏茶园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据2009~2012年的调查结果,江苏茶园杂草有51科163属206种,菊科、禾本科、豆科杂草为江苏茶园优势杂草种群,占杂草总种类的35.92%;双子叶杂草为江苏茶园优势杂草类群,占杂草总种数的76.21%;由于人为干扰频繁和自然选择,茶园中一年生和二年生杂草占杂草总种数的60.68%。  相似文献   

3.
茶园间作绿肥生态控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茶园杂草防控方面存在费时、成本高、污染重等问题,为有效控制茶园杂草生长,改进和推广防草新技术提供依据。选用了紫云英、黑麦草、白三叶为绿肥材料,于丘陵红壤茶园套种绿肥的方式对田间杂草进行绿色生态防控。期间分别对套种绿肥茶树生长情况、杂草控制情况、茶园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比较。结果表明:间作黑麦草株防效、高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种植绿肥能有效地控制茶园害虫的发生,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说明茶园中套种或间作适宜的绿肥,能有效地提高茶园生态生物多样性,减少茶园虫害、杂草的发生,从而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选择当地适宜的绿肥种植,能很好地控制茶园杂草的危害,改善茶园微生态环境,减少茶园虫害的发生,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张家界市莓茶园杂草的多样性,于2019年5月和2020年5月采用样方法,选取15个样方对张家界市永定区三家馆乡莓茶园杂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张家界市莓茶园杂草有20种、19属、12科,以菊科和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类,分别占25%、10%.从生活型类别看,一年生草本植物最多,其次是多年生草本,而二年生草本较少.研究结果为该地莓茶园杂草的多样性提供了数据,也为今后莓茶园杂草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信阳地区茶园杂草多样性,对信阳主要茶区7个茶园的杂草进行了形态鉴定及生活型分析。结果表明:信阳地区茶园杂草共计41科107属133种,主要为禾本科(18种)和菊科(17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3.53%、12.78%。以双子叶杂草种类最多,其次是单子叶杂草,蕨类杂草最少。经生活型归类分析显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杂草总数的占比分别为51.13%、17.29%、31.58%。研究结果为该地茶园杂草的多样性提供了数据,为今后茶园杂草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贵州温暖湿润的气候为贵州茶园杂草提供较好的生长条件,给茶园管理特别是幼龄茶园管理带来较大困难。为山区茶园杂草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在六盘水六枝特区利用防草布在茶园开展覆盖控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防草布覆盖后110d和148d,茶园类杂草种类均为0种,杂草株数均为0株/m2,对照区茶园在110d和148d的杂草种类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贵州六盘水钟山区大河镇高海拔茶园杂草发生基本情况,于2021年春季、秋季,采用七级目测法、倒置“W”9点取样法在大河镇周家寨村、大箐村、大地村3个茶叶主要种植区域调查了茶园杂草发生情况。调查共发现茶园杂草58种,隶属于27科58属;春季杂草52种,隶属23科52属;秋季杂草24种,隶属于11科24属;1.6年、2.6年与5年、7年生茶园优势杂草存在差别,春季1.6年、2.6年生茶园以艾草、小蓬草、灰菜等杂草为主;秋季1.6年、2.6年生茶园以秋季小蓬草、艾、马唐、刺儿菜、粗毛牛膝菊等杂草为主;幼龄茶园杂草物种比成龄茶园更为丰富,幼龄茶园主要以一年生杂草为主,而成龄茶园以多年生杂草为主。  相似文献   

8.
不同控草措施对丘陵茶园杂草的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3~6月开展了间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稻草覆盖、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4种措施控制茶园春季杂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对茶园春季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与化学除草结果相当,对茶园主要杂草的株高也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间种三叶草处理措施对茶园主要杂草数量、生物量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化学除草对茶园各种主要杂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主要杂草平均株高仅为3.72 cm;中耕除草对茶园主要杂草防效不及稻草覆盖和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9.
2013年36月开展了间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稻草覆盖、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4种措施控制茶园春季杂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对茶园春季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与化学除草结果相当,对茶园主要杂草的株高也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间种三叶草处理措施对茶园主要杂草数量、生物量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化学除草对茶园各种主要杂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主要杂草平均株高仅为3.72 cm;中耕除草对茶园主要杂草防效不及稻草覆盖和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10.
为茶园生态控草提供理论依据,以茶单作茶园为对照,采用5点取样法研究茶-芋间作茶园夏季杂草的种类/群落结构及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类茶园中主要杂草有20科37种,其中,茶-芋间作茶园有17科24种,杂草科的数目较对照(16科30种)多,但杂草种类数目较对照少。茶-芋间作同时期杂草田间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较对照显著降低,最高株防效达92%,夏季6-8月平均株防效为73. 6%;茶-芋间作可改变茶园杂草群落结构,显著降低优势杂草的危害程度。单作茶园的优势杂草为尼泊尔蓼、丛枝蓼、薄叶新耳草、野茼蒿和碎米荠,茶-芋间作茶园优势杂草为野茼蒿、薄叶新耳草、蕺菜、宽叶母草和尼泊尔蓼。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我国茶园杂草的种类、长消规律、危害及其防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我国茶园杂草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加强茶园杂草基础理论研究、积极推进生态除草技术的挖掘和研发、加快除草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给江西省新建茶园的绿色防草控草提供技术参考,对江西省井冈山新城镇黄夏村新植茶园基地中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采用覆盖除草、绿肥控草和机械清草3种处理进行防除,比较不同防除技术对新植茶园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基地中有杂草23科46种,菊科和禾本科杂草分别占杂草总的26.09%和19.57%;危害夏季茶树生长的杂草有45种,占总杂草的97.83%,危害茶树生长春、夏、秋季的杂草有13种,占调查茶园杂草总数的28.26%。不同除草方式均能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除草效果依次为覆盖除草>绿肥控草>机械清草>对照。建议茶园杂草绿色防控采用覆盖除草、绿肥控草与机械清草相结合进行防除。  相似文献   

13.
为江西省新建茶园杂草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对江西省井冈山新城镇黄夏村新植茶园基地中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采用覆盖除草、绿肥控草和机械清草3种处理进行防除,比较不同防除技术对新植茶园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基地中有杂草23科46种,菊科和禾本科杂草分别占总杂草的26.09%和19.57%;危害夏季茶树生长的杂草有45种,占总杂草的97.83%,危害茶树生长春、夏、秋季的杂草有13种,占调查茶园杂草总数的28.26%。不同除草方式均能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除草效果依次为覆盖除草绿肥控草机械清草不除草。建议茶园杂草绿色防控采用覆盖除草、绿肥控草与机械清草相结合进行防除。  相似文献   

14.
江苏金坛茶园主要杂草种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2009~2011年调查发现,江苏金坛茶园主要杂草有48科、180种,以菊科和禾本科杂草种类最多,这2科共占总种数的33.33%。其中一年生杂草74种,多年生杂草67种,一年生或越年生33种,二年生6种。查明了茶园杂草的主要群落、优势种和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苏南丘陵茶园春季杂草优势种及其种间生态关系,分别于2011年4月和2012年4月对苏南丘陵茶园春季杂草种类、数量、高度等进行调查,将其转换成相对多度和重要值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计测了苏南丘陵茶园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用DCA排序法作出反映杂草生态学相似程度的DCA排序图,并对不同样地杂草类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苏南丘陵茶园春季杂草共发现58种,分属29科56属,其中,发生频率大于15%的杂草有23种。23种主要杂草中,小飞蓬[Conyza canadnsis(L.)Cronq.]、一年蓬[Erigeron annuus(Linn.)Pers.]、猪殃殃[Galium apparine L.var tenerum(Gren.et Godr.)Rcbb.]、泥湖菜(Hemistepta lyrata Bunge.)、繁缕[Stellaria media(L.)Cyr.]等5种杂草实际生态位较宽,为苏南丘陵茶园春季优势杂草;小飞蓬、一年蓬、猪殃殃、泥湖菜、繁缕、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 L.)、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之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对资源的竞争较为激烈;通过样地杂草相似性聚类分析,可将样地聚成5个明显类群:石灰岩土质茶园;土壤肥沃、翻耕除草、除草剂使用较少、管理良好的茶园;树龄较老、未翻耕除草、除草剂使用较少、疏于管理的茶园;树龄较小、除草剂使用频繁的茶园;树龄较老、除草剂使用频繁的茶园。苏南丘陵茶园每个聚类群的春季杂草优势种明显,群落结构不同,这些可为茶园春季杂草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茶园不同控草措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不同茶园杂草防控措施的效果,寻找出成本低、效果佳、无污染的除草方式,为防控茶园草害发生及指导茶农科学除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茶树自然生长为对照(CK),设套种绿豆(生物竞争)、人工除草(人工铲除)、剪枝覆盖(物理抑制)及喷施除草醋(化学清除)等4种不同控草处理,通过观测不同处理杂草数量、种类及株高等,计算杂草多样性指数,比较不同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试验区茶园共滋生杂草13科20属20种,4种不同控草措施对茶园杂草种类、数量、密度和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茶园杂草种类减少1~8种,数量减幅16.62%~89.06%,密度抑制幅度4.18%~100.00%,除套种绿豆处理下个别草种株高呈现出增高的趋势外,其余处理对茶园杂草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比较得出茶园杂草防控效果依次为除草醋>剪枝覆盖>人工除草>套种绿豆.[结论]喷施除草醋和剪枝覆盖处理对茶园杂草防控效果表现尤为突出,可在当前茶园生产实际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茶园生态控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杂草防除的基本原理、防控量及效果等方面对间套作、覆盖、生物防除3个生态控草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对茶园杂草研究的展望,指出了茶园杂草管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茅山丘陵金坛茶园秋季杂草的物种组成及发生危害特点,于2013年10月采用"M"形9点取样法进行了定点调查。结果表明:金坛茶园秋季杂草有80种,隶属36个科、74个属,其中菊科杂草14种、禾本科杂草8种;有一年生杂草41种、多年生杂草29种;菊科、禾本科杂草为金坛茶园秋季的优势杂草种群;相对多度大于10%的优势杂草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小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austro-japonensi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茅山丘陵金坛茶园秋季杂草的物种组成及发生危害特点,于2013年10月采用"M"形9点取样法进行了定点调查。结果表明:金坛茶园秋季杂草有80种,隶属36个科、74个属,其中菊科杂草14种、禾本科杂草8种;有一年生杂草41种、多年生杂草29种;菊科、禾本科杂草为金坛茶园秋季的优势杂草种群;相对多度大于10%的优势杂草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小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austro-japonensi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  相似文献   

20.
间作是茶园生态抑草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四年生的茶园中间作鼠茅,研究其对茶园杂草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茶园间作鼠茅可以显著地降低杂草的发生,其中,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9%左右。与清耕相比,间作鼠茅后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提高了65.00%、49.19%和95.54%。间作鼠茅均可以显著提高茶叶中的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其中氨基酸增加最明显,增加了49.8%;间作鼠茅明显提高茶树的发芽密度和百芽重。结果表明间作鼠茅有望成为一种生态的茶园抑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