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了解猪睾丸细胞(ST)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代谢特点,对方瓶、转瓶和生物反应器培养环境中ST细胞的葡萄糖、乳酸及氨的代谢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3种培养方式的ST细胞生长过程中的葡萄糖消耗、乳酸和氨的生成均主要发生在延滞期和对数生长期这2个阶段,与方瓶和转瓶培养比较,生物反应器系统培养ST细胞的葡萄糖利用率高,乳酸及氨的生成低,优于方瓶和转瓶的培养方式。反应器中前3天的葡萄糖比消耗速率约为5.67mmol(109cell.day)-1,乳酸比生成速率约为2.9mmol(109cell.day)-1,YLac/Gluc约为0.51mmol/mmol,所消耗葡萄糖的26%转化为乳酸。 相似文献
3.
4.
5.
6.
生长激素对体外培养猪COCs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长激素对猪COCs体外成熟过程中卵丘细胞扩展、卵丘细胞凋亡、卵母成熟及孤雌激活后卵裂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激素(STH)能够促进卵丘细胞扩展,抑制卵丘细胞凋亡,对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激活后卵裂呈现双重效应。在猪COCs培养液中添加0.15μg/mL STH成熟率(73.83%±1.80%)和卵裂率(64.76%±2.84%)显著高于对照组(mNCSU-23+PMSG(10IU/mL)+hCG(10 IU/mL))及添加0.01、0.05、0.1、2μg/mL STH组(P<0.05),在本实验中为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
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s, PCVDs)主要通过疫苗产品进行预防,病毒增殖水平与疫苗研发密切相关,随着新发病原PCV3和PCV4的出现和广泛流行,对于实现此类病毒体外高效增殖,已经成为开展相应病毒病原学、发病机制及其疫苗研究方面的瓶颈。鉴于4种猪圆环病毒(PCV)在基因组结构、复制机制等方面的相似性,现对其中已实现体外培养的PCV2,在促进其病毒增殖方面的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期进一步提升现有PCV2增殖水平,并对实现PCV3或PCV4的体外培养提供助力,从而促进PCV疫苗的研发和相关病原学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畜牧杂志》2017,(2)
本研究旨在探究日粮中不同饱和度脂肪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在体外培养的猪肌管细胞内的代谢和沉积差异。体外分离培养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后,诱导成肌分化,分别用100μmol/L普通和[1-~(14)C]标记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孵育猪肌管细胞24 h后,细胞甘油三酯测定、同位素示踪法跟踪3种脂肪酸的代谢过程,实时荧光定量和Western blot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亚油酸组细胞中甘油三酯沉积量最高(P0.05);同位素示踪法发现亚油酸在细胞中的氧化量和摄取量均最高(P0.05),且在细胞甘油三酯中的沉积量最高(P0.05);亚油酸能够显著提高肌管细胞脂肪酸摄取相关基因CD36、FABP4、FATP1,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CPT1、Cyt C、AMPKα2的表达(P0.05),以及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NRF1表达,并能够显著促进甘油三酯合成相关基因DGAT2、FAS的表达(P0.05)。相比于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能够促进猪肌管细胞脂肪沉积,并能促进肌管细胞脂肪酸摄取、氧化、甘油三酯合成及促进相关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究单宁酸(tannic acid)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复制的影响,为临床治疗PEDV感染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测不同浓度单宁酸对细胞活性的影响,评估单宁酸对Vero和LLC-PK1细胞的毒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单宁酸对PEDV YN13毒株复制的影响;将PEDV YN13毒株更换为PEDV DR13-GFP毒株、Vero细胞系换成LLC-PK1细胞系分别进行试验,检测单宁酸对PEDV复制的影响;在病毒感染的不同时间点添加单宁酸,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on dose, TCID50)法检测单宁酸对PEDV复制的影响;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验检测单宁酸在细胞外对PEDV 3C样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的单宁酸对细胞几乎无毒性;单宁酸能够有效抑制PEDV YN13毒株的复制,且单宁酸的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在更换毒株和细胞系后,各浓度单... 相似文献
11.
体外培养细胞中特异反义RNA表达对猪瘟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了整合有猪瘟病毒反义基因的PK-15细胞克隆对猪瘟病毒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5个不同的反义基因片段对猪瘟病毒的抑制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A片段的抑制效率最高(94%~98%),B片段次之(58%~76%),C片段再次(64%以下),D片段和E片段未见明显的抑制效应。抑制效率的差异可能与反义基因片段的位置、长短以及反义RNA表达质粒载体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体外诱导、培养猪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免疫生物学特性鉴定,本实验从猪外周血无菌分离单核细胞—DC前体细胞,以猪源重组GM-CSF和IL-4联合诱导培养,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证实,经体外诱导培养的猪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培养6d的未成熟DC表面SLA-II-DR、CD1、CD172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1.50%、83.10%和24.90%;培养8d的成熟DC表面SLA-II-DR、CD1、CD172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1.70%、50.10%和19.30%;培养的DC具有吞噬异物的功能,以及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本文首次在国内成功地建立了体外培养猪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DC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DC在猪传染性疾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DC功能及诱导其分化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硬膜外腔麻醉法麻醉受试猪,以骨髓采集针从髋骨处抽取骨髓,裂解红细胞后,差速贴壁法获得前体细胞后,添加重组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猪白细胞介素4诱导其分化,以形态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特征。结果显示,骨髓前体细胞经诱导分化后具有典型的DC形态,其标记分子分化抗原簇1在第6 d和8 d阳性率分别达65.13%(p0.01)和56.5%(p0.01),标记分子二型猪白细胞抗原(SLA-IL-DR)在诱导后第6 d和8 d阳性率分别为86.87%(p0.01)和84.60%(p0.01)。本研究建立了活体猪骨髓源DC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方法,为基于DC的疾病防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IBRS2细胞为模型, 研究不同浓度的纳米元素硒对猪伪狂犬病毒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1~20μmol L-1范围内,纳米元素硒对细胞生长没有影响,但对猪狂犬病毒的体外复制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6.
猪胚胎4—细胞期之前培养的难度较大。这期间的体外发育障碍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加以克服,而使其从1—细胞期发育至囊胚期。试验证实,小鼠输卵管可用以培养猪胚胎;猪胚胎和输卵管细胞一起培养或者培养液里补充猪输卵管液可以提高培养成功率。简化改进培养液后观察到:谷氨酰胺(glutamine)可以作为猪胚胎从结合子发育至囊胚过程中的能重来源;葡萄糖对猪胚胎体外发育没有抑制作用;培养液里补充牛磺酸(taurine)和亚牛磺酸(hypotaurine)可提高猪胚胎的发育程度。迄今已极道的猪胚胎培养液有多种,但是对猪胚胎体外发育障碍的原因还未见报道,现有的培养方法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的天门冬多糖(ASP),在ConA或LPS的协同刺激下对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天门冬多糖使其终浓度为400、200、100、50、25、12.5μg/ml,在ConA(5μg/ml)或者LPS(10μg/ml)的协同刺激作用下,细胞培养24、48、72 h时,观察猪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天门冬多糖及其协同ConA或LPS能显著或极显著的促进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Tamoxifen)在PK15细胞模型上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感染的抗病毒作用。【方法】以PK15细胞为模型,采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他莫昔芬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检测他莫昔芬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利用CytoFLEX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他莫昔芬处理细胞感染PRV-GFP后病毒增殖的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他莫昔芬处理细胞感染PRV-QXX后PRV g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病毒滴度测定法检测他莫昔芬处理细胞感染PRV-QXX后对病毒的抑制情况。【结果】他莫昔芬用药浓度在6μmol/L时对细胞活力无影响;在6μmol/L以下时,与空白组相比,他莫昔芬处理组对细胞周期与凋亡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同一时间点,他莫昔芬处理组PRV-GFP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速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他莫昔芬处理后极显著抑制了PRV gB基因mRNA在PK15细... 相似文献
19.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8,(12)
除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Beaudette株外,其它IBV均难以在体外细胞系中传代培养。为研究限制IBV体外传代培养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BV经典株M41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程度,结果显示M41可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侵入鸡细胞系LMH和DF-1,但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侵入的M41无法增殖。进一步通过对比分析M41易感组织气管、非易感组织脾脏及LMH细胞全基因组转录谱数据,结果显示宿主细胞粘附、细胞周期、p53及SRC可能是M41在体外培养细胞中增殖的宿主决定因素。本研究通过在2D培养体系中预先孵育Gelatin和3D培养两种方式来调节细胞粘附的物理环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可以促进M41在体外培养细胞中的增殖;利用多种经典的细胞周期抑制剂及p53和SRC活性调控分子预先处理LMH和DF1,显示细胞周期、p53活性及SRC活性对IBV体外增殖无显著影响。表明细胞粘附特性是影响IBV体外增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IBV体外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