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俊 《森林采运科学》1994,10(1):1-2,45
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国外一些国家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森工采运中的状况,分析了森采运中应用遥感技术的特点,发展我国遥感技术在森林采运中的事业将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北美及北欧森林采运发展的特点,机械化采运发展概况,近年来新研制的采伐机械、采伐剩余物的收集利用和新工艺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等内容,分析了森林采运发展的特点,对发展我国森林采运事业将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福建省采运机械化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扼要回顾,对采运机械化的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及国内外采运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展望我省采运机械化的发展前景,对我省采运机械化生产现状的对策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木材采运工业现状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木材采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木材生产条件有显著改变。经过三十多年开发建设,木材生产已从手工作业向机械化过渡,木材采运机械化比重逐年提高。国有林采运的主要工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据1980年统计,全国木材采运综合机械化程度为87.71%。目前可自行研究制造专用的采运机械及其各种配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采运机械化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福建省采运机械化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扼要回顾,对采运机械化的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结合我省实现情况及国内外采运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展望我省采运机械化的发展前景,对我省采运机械化生产现状的对策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森林采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从1949年到1985年共生产木材13.5亿 m~3,平均每十年增加产量一千万 m~3;目前有131个国营采运企业局,职工126万人;采运综合机械化已达到89%以上,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有几十个林机修造厂为森林采运工业生产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和零部件;在国有林区中,建立了156个大、中修厂,1100个保修网点;全国有一所采运研究所,有8所高等林业院校设置森林采运工程专业;在中国林学会领导下成立了森林采运学会。当前,我国的森林采运工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工业生态学应用于生态采运研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尘  黄新 《森林工程》2007,23(5):68-70
在简述我国生态采运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引入工业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建构新型的生态采运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同时建立生态采运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流动模式及建立生态采运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实现了采伐运输作业的清洁化生产,为今后生态采运研究提供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试论森林采运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论从世界或是从一国的可持续发展来谈,适当的森林采运都是有益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人工林的采运有益于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天然林的采运有益于天然林的可持续发展。就是特种用途林,如寺庙林、自然保护区中的森林等也应该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基于GPS技术的木材采运系统,并给出了系统总体设计框图.设计了用于木材采运系统的GPS定位接收机,通过AT89C51单片机的控制作用,将定位点的三维信息和测量数据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0.
陈涵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3):115-119
归纳总结了计算机在伐区经营与规划、林道网与木材运输、贮木场作业、森林采运辅助管理与决策等方面应用研究的现状,针对森林采运工程计算机应用出现的新技术,论述了森林采运工程计算机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森林采运工程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去年计划会议前夕,农林部计划局组织江西木材工业研究所收集了国外有关木材采运和加工工业的一些技术经济指标,本刊将陆续发表,供读者参考,但请勿引证和转抄。一、世界一些国家木材采运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伐倒木采运是指将伐倒木运至运材路边,或装车场后进行打枝的一种采运方式,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早在四十年代,德国就开始采用这种采运方式,苏联在1948年曾对这种方式进行过研究,并认为它是一种最好的采运方式,1950年还着手制定过一项计划,建议把伐倒木采运作为一种标准的采运工艺过程。加拿大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当前发达国家采运机械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黑龙江森工林区采运机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采运机械的选型原则,并主要论述了采运作业中对采伐集材机械的选型。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林业生产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人力劳动模式逐渐向现代机械化模式发展。基于对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应用,通过利用适宜的采运机械去完成林业采运工作,可以使林业采运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对提高林业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极为有利。对林业机械化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了林业采运机械的类型,并据此探讨了林业采运机械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广应用森林采运科技成果、促进木材生产战线技术进步,在林业部教育司的大力支持下,森林工业司委托中国林学会森林采运学会于8月27日—9月18日在北京举办了《当代森林采运科技成果研讨班》。学员136人,来自全国13个省(区)森工采运各条战线。  相似文献   

17.
采运机械化的现状采运作业机械化,和一般工业机械化一样都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底采运作业成本。一般情况是工资经常不断地上升,采运作业就必须全面实现机械化,否则,因材料价格高涨,无法使采运作业在经济上收益。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在森林采运作业中,作业区面积的大小,集材距离的远近,修多少岔线道路,设多少装车场,才能使采运成本最低?几十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是许多采运学者研究的课题。最早研究的是美国的马秋思(Mattews),他在1942年发表的《采运工业中的成本控制》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使单位木材成本达到最低的道路(岔线)最佳间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就是中国采运界比较熟悉的马秋思理论。继他之后,许多学者陆续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得这一理论和计算不断充实和完善。例如Saddarth和Herrick(1964)、Donnelly(1978)以及Perkins和Lynn(1979)改进了平均集材距离的计算方法。Peters(1977)在马秋思理论  相似文献   

19.
当前,原木生产从采伐直到运至工厂,采用了四种采运方式。第一种采运方式包括:伐木、打枝和造材使用油锯或手斧;归堆和选材使用手工作业;使用人工将原木装在挂车上,由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当代中国森工采运科技新成果》一部资料为依据,将1980年到1990年通过地市级以上技术鉴定的133项采运科研成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按采、运、贮生产阶段统计,采伐成果最多;按作业性质统计,集材成果最多;按鉴定时间分析,1987—1989年成果最多;按省(区)分配成果统计,黑龙江省最多;按课题来源分析,自选课题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