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流行性腹胀病(兔粘液性肠病),俗称胀肚、大肚子病、臌胀病,发病兔临床多表现为腹胀,且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又因其病因至今不清楚,故暂定此名。自2004年春以来,各地兔场陆续发生断奶至4月龄兔患腹胀病,发病率50%~70%,死亡率90%以上,对养兔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现对一例新西兰大白兔患流行性腹胀病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相似文献   

2.
球虫病是獭兔常发的一种流行性疾病。断奶后至12周龄幼兔感染最为严重,患兔易并发其它疾病,生长受阻,并且大批死亡,所以防治该病非常重要,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兔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兔大肠杆菌病又叫黏液性肠炎,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幼兔肠道传染病.通过以往的参考文献[1,2]可知大肠杆菌是引起断奶前后家兔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主要侵害20~70日龄的仔兔和幼兔,成年兔很少发病.其致病机理是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容物中大量增殖,并附着在肠黏膜上,导致肠壁渗透性增强,患兔腹泻脱水.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养兔量的增加,兔病门诊量明显增加,占总门诊量20%。其中70%为幼兔(从断奶至2.5月龄)。主要发病症状为幼兔断奶后腹泻导致大批死亡,死亡率40—100%。现对防治幼兔腹泻提高幼兔成活率综合措施报道如下。1 病因1.1 兔球虫病 国外有文献报道,幼兔腹泻的80%是球虫引起的,视其为一种毁灭性疾病,国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兔病临床诊断中发现,幼兔腹泻、胀气病死亡最为严重,尤其是断奶后至50日龄的幼兔死亡率最高,一旦发病,采取各种治疗措施都难以治愈,而50日龄以上的幼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一)兔流行性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为甚,断奶幼兔最易感,青年兔次之;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受污染或霉变、饲料配方突然改变及气候突变等不良因素,都易诱发流行性肠炎。典型症状是病初食欲减退,进而拒食,伴随腹胀,同时出现严重水泻、脱水、被毛蓬乱,进而衰竭,引起死亡。从发病到死亡,其体温无变化,兔群一般在感染该病3天后出现死亡,4~5天为死亡高峰,8~10天死亡逐渐减少,强者自愈,弱者死亡。兔流行性肠炎的防范,首先应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供足洁净饮  相似文献   

7.
1幼兔的饲养从断奶到3月龄的兔称为幼兔。幼兔阶段是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但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肠道内还未形成正常的微生物群系,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弱。但此时幼兔食欲旺盛,往往由于贪吃而引起消化紊乱和腹泻。从仔兔到幼兔,环境变化很大,易发病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等。因此,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断奶后1—2星期内,  相似文献   

8.
仔兔断奶后称为幼兔,断奶幼兔的培育是养兔生产的基础,也是养兔饲养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由于断奶幼兔生理发育不健全,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给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我市规模养兔场的养殖情况来看,腹泻是影响断奶幼兔生产的主要原因,断奶幼兔腹泻控制得好与坏,已成  相似文献   

9.
兔球虫病主要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肠道及肝脏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原虫病。该病是家兔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一种流行性寄生虫病。各品种、各年龄均易感,但主要危害断奶后至12周龄的幼兔,常发于温暖多雨季节,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我县山区农家素有养兔习惯,往往因该病流行导致严重损失。2004年7月初,  相似文献   

10.
<正>细菌性消化道疾病是造成家兔死亡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感染断奶后的仔幼兔和育肥兔。这类疾病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家兔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细菌性消化道疾病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魏氏梭菌病等。1兔大肠杆菌病1.1流行特点本病可常年发生,潜伏期4~6 d,主要感染20日龄及断奶前后的仔幼兔。饲养管理不当、环境突变等应激原导致仔幼兔抵抗力下降,肠道菌群发生紊乱时,易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11.
獭兔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虫病是獭兔常发的一种流行性疾病。断奶后至12周龄幼兔感染最为严重,患兔易并发其它疾病,生长受阻,并且大批死亡,所以防治该病非常重要。球虫病病原体为孢子虫纲球虫目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该病的传播性强。兔发病后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极易蔓延传播,引起大量的仔、幼兔死亡。随着特养行情的持续升温,獭兔存栏量也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1流行特点兔球虫病是兔业养殖中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病兔死亡率高达80%。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温暖、潮湿、多雨季节。断奶至2月龄的幼兔最易感,成年兔感染常为隐性。兔常因吞食球虫孢子化卵囊通过消化道感染,潜伏期2天至数周。2临床症状病兔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伏卧不动,生长停滞,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结膜苍白或黄染。按球虫寄生部位可分为肝型、肠型和混合型,以混合型居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12日,河北省鹿泉市获鹿镇养兔户石生文饲养的断奶幼兔出现不明死亡.2天后蔓延全群,发病率死亡率为45%~60%。2个月内仔兔发病明显,造成严重损失。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药敏试验后,确诊该兔群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兔肠型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兔粘液性肠炎(又称粘液性肠病)是一种危害幼兔的亚急性致死性疾病,常发生于刚断乳的幼兔群中,往往导致家兔大批死亡,给养兔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肠炎并不是该病的特征性症状,因此Flatt等人认为,把这种疾病叫做“粘液性肠病”更合适一些。  相似文献   

15.
家兔流行性腹胀病,俗称胀肚、大肚子病、臌胀病,是以家兔胃肠胀气为表现特征的流行性疾病。该病对幼兔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幼兔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近年来,该病发生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对养兔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家兔流行性腹胀病,俗称胀肚、大肚子病、臌胀病,是以家兔胃肠胀气为表现特征的流行性疾病.该病对幼兔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幼兔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近年来,该病发生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对养兔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獭兔A型魏氏梭菌病的防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型魏氏梭菌病兔临床上主要表现以腹泻拉褐色稀样水粪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笔者通过本镇及邻镇小型獭兔场的跟踪调查发现 ,獭兔 A型魏氏梭菌的发病率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 ,呈上升趋势 ,对养兔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1 病例情况病例 1 :仇湖镇獭兔专业户孙某 ,2 0 0 0年从某獭兔良种场购进 60只种用獭兔 ,到 2 0 0 1年 4月底已发展到 5 4 8只 ,其中种用獭兔 60只 ,断奶仔兔 2 2 7只 ,青年兔 1 1 3只 ,哺乳幼兔 1 48只。由于该养殖户饲养方式粗放。将哺乳幼兔、断奶仔兔、青年兔、种用兔混于一舍 ;未及时给断奶仔兔、青年兔以及空怀种用兔…  相似文献   

18.
球虫病是家兔的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各种品种和不同年龄的兔都容易感染球虫病,但以断奶后(约45日龄左右)至120日龄的幼兔发病率最高,在夏秋高温多雨季节(7至9月)最易暴发流行。下面介绍这种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1.症状。按球虫寄生部位,可分为3种类型。 ①肠型球虫病:20至60天的幼兔最易感染。发病时突然倒地,颈部以及两后肢的肌肉强直痉挛,头向后仰,两后肢划动,发出尖叫声,迅速死亡。拖延不死亡,表现食欲不振,腹部膨胀,下痢,粪便沾污肛门。隐性肠球  相似文献   

19.
1幼兔从断奶到3月龄的兔称为幼兔。幼兔阶段死亡率最高,这与幼兔的生理特点有关。幼兔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同时又处在第一次年龄性换毛期。因此,对营养物质有很迫切的需求,经常可以看到幼兔贪吃。但是,幼兔的消化系统功能还不完善,消化力差,出现消化系统疾病后其肠壁变得通透性增大,一些大分子的有害物质也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所以幼兔得病后常表现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断奶后的幼兔得不到奶中一种抗微生物的乳因子,这种乳因子是由母乳中的一种基质同仔兔胃内的酶发生反应产生的。断奶幼兔胃内胃酸的浓度达不到成年兔的酸度,故幼兔特别容易感染球虫病,幼兔的死亡率高达54.66%~82.50%,大部分幼兔死于消化系统疾病及球虫病等。所以,养好幼兔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兔球虫病是家兔中常见而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根据球虫种类和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肝球虫和肠球虫两种临床类型,一般以混合感染常见。各品种的兔对球虫都有易感性,以断奶后幼兔最为严重。感染途径系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