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最近读了陈舜年同志在《福建茶叶》上发表的“也评《茶经》”一文,感到不乏精辟之见,受益非浅,启发很大,不禁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于评论《茶经》的文章,确有不少,但看法很不一致,似乎主要是观点角度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答案。我认为要求达到比较一致的看法,在评论中似应至少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吴觉农先生的新著《茶经述评》已由农业出版社出版,陆定一同志为该书题了书名,并作了序言,在序中指出,《茶经述评》“是20世纪的新茶经”。该书内容很丰富,是茶叶著作中难得的一本好书。九十高龄的吴老先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精心编著30余万字。全书分10章,从茶叶的起源叙述开始,对采制工序,茶的制造、器皿、烤煮、饮用、史料、产地、茶具与茶器以及《茶经》的挂图,都作了释注与评  相似文献   

4.
据《经济日报》报道,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当代中国的茶圣”吴觉农先生的晚年巨著《茶经述评》即将出版,这部“二十世纪的新茶经”“无疑是茶叶科学的里程碑”,它的出版,是我国茶叶界一件大事。 这一喜讯,引起了我的联想。自唐以来,  相似文献   

5.
吴全生 《福建茶叶》2016,(3):375-376
《茶经》是我国的第一部系统描写茶事的典籍,在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茶叶从17世纪传入西方国家后,世界各国人民开始逐渐认识了中国茶文化,并逐渐建立其属于自己国家的茶文化体系。可以说茶文化发源于中国,对世界文化体系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茶经》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典籍,更是被很多国家所关注,并翻译了很多版本。本文主要以《茶经》的英文翻译以及茶文化的传播进行几点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由著名篆刻、书法家高式熊书写的楷书《茶经》全文,最近由宁波茶文化促进会编印出版。高老楷书《茶经》创作于去年他95岁时,书法精美,融楷隶于一体,富有欣赏和收藏价值,这是高老继2006年出版《茶经印谱》之后的又一杰作。该书的出版,不仅丰富了《茶经》版本,亦为著名高龄书法家手书《茶经》之最。高式熊,1921年生,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副秘书长、上海市书协顾问、上海市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大国,几千年的成熟发展历程中,不仅形成了系统化的茶文化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也形成了一系列经典的著作内容,尤其是有很多描述茶及茶文化的文学作品。但是在这些著作中,陆羽《茶经》是其无可替代的经典作品。本文拟从陆羽《茶经》的具体创作背景和价值理念分析入手,结合陆羽《茶经》中处世哲学的具体展现和诠释表达,从而探究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这一处世哲学理念具体思维的借鉴方式。  相似文献   

8.
《茶经》奥句析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作文,字简意深,往往几个字便代表着一句话或一个层次的意思。在叙述事物过程中,也是极其精练,不象现代语体文那样,层次明朗,叙说详实。加上事过境迁,方法习惯都有很大改变,有时甚至是旧貌全非。因此现代的人在学习古代作品时,往往是朦胧模糊,解文析义颇费推敲,不少内容一直至现在,仍没有完全揭开其迷底。  相似文献   

9.
黎云 《茶报》2003,(2):41-41,40
  相似文献   

10.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其译介工作在我国茶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西方译者卡朋特的译本为例,首先分析了《茶经》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原理,而后从《茶经》中所蕴含的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传达,分析了译本的得与失,以期为后续翻译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潘国培 《福建茶叶》2016,(10):349-350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有必要对中国文化的译介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保证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使世界人民深入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在此背景下,笔者仅选取了茶文化这一重要的中国文化的载体的传播现状,以及其典型代表《茶经》的译文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茶经》是中国著名的茶文化典籍之一,而它的英文译本不仅可以较好地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还可以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不可忽略的重大意义。为此,本文从典籍《茶经》的英文翻译策略的角度着眼,说明典籍《茶经》的内容并加以全面的、具体的分析,以更好地使外国人民感受和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茶文化。  相似文献   

13.
14.
王郁风 《中国茶叶》2003,25(1):28-29
唐朝陆羽《茶经》创作于八世纪六七十年代,距今已历1200余年历史,流传版本很多,最早的刻印本当是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左氏百川学海本。换句话说,《茶经》自问世到南宋末季刻印以前的500年间,都是靠手工抄写流传,因而不免出现一些讹误之处。古谚云:“书经三写乌焉成马”。即使最早的宋刻本也有讹误处,因此历代也有校订的。 历史上校订陆羽《茶经》大多是民间私人进行,只有《四库全书》版《茶经》是经过清代朝廷组织翰林编修们审订,并经爱茶的乾隆皇帝“御览”后,收入钦定《四库全书》子集·谱录类中,盖“文渊阁宝”和“乾隆御览之宝”章,表明权威性,但细一阅读,内容却很糟糕。据称是采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相似文献   

15.
叶宇兰 《福建茶叶》2016,(10):311-312
唐朝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事专著,也是我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英译本对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也具有极大的价值。本文从历史典籍文化翻译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茶经》英译本在语言和文化内涵等方面与原著的异同,综合评判了其语言运用的得与失,为以后的茶文化典籍翻译实践提供了借鉴,从而促进我国茶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6.
《茶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录茶叶产业发展状况的书籍。因此,了解和认知陆羽的《茶经》,能够为我们认知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形成扎实有效的基础。本文拟从《茶经》的创作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经》的语言特点认知,通过融入《茶经》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从而实现对陆羽《茶经》的全面准确认知,并且为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传承茶文化体系提供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王欣彦 《福建茶叶》2016,(7):345-346
《茶经》是陆羽的传世名作,集合中我国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在中西茶文化交流中,《茶经》具有很大的传播价值。在本文中,笔者从文化翻译和传播的角度,针对《茶经》英译本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效果进行探究,并客观评价译文中的得与失,以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19.
陆羽《茶经·一之源》中有这样一段经常为人所引用的文字: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今注本大多将句子断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上,围绕茶形成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体系,这就是茶文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系列有关茶文化的文艺作品,比如文学作品、音乐舞蹈艺术等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茶文明的发展程度,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了解该时期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帮助。说到茶文化,我们必须对茶经和陆羽进行有效认知,其在中国茶文化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拟从陆羽创作《茶经》的历史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经》的相应特点和内涵,从而有效分析《茶经》和陆羽对今天茶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