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介绍了染色体微分离、微切割与微克隆技术的发展历史;综述了植物染色体微分离、微切割和微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种"微概念"的盛行,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微内容、微图书馆服务的概念;然后从用户需求、信息产生方式及图书馆服务状态三个方面分析了微图书馆服务产生的必然性;最后从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上提出了微图书馆服务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微时代碎片化阅读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介绍了微时代图书馆开展微服务的优势,研究了图书馆微服务的几种常见模式,并提出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微服务内容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植物染色体微分离微克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微分离与微克隆技术是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项桥梁技术,近年来在植物中的应用日渐活跃,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染色体微分离与微克隆技术是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项桥梁技术 ,近年来在植物中的应用日渐活跃 .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微课虽"小",但教学意义很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兴教学资源。通过国内高校对微课资源的一般认识和理念的阐述,明确了高校微课资源建设的终极目标,归纳了高校微课教学资源的主要特性,尝试对当前高校微课的类型进行分类,进而提出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策略,为高校在微课资源的建设实践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微博、微信等的普及标志着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环境下用户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革,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以微信为例,通过对微时代及图书馆的微文化进行分析,以了解微时代下读者对文化的需求以及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建设微信文化与服务上的方法及内容,以期在微时代下图书馆微文化服务及推广获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8.
土壤微团聚体的组成反映了土壤物理性质的好坏,密切影响着土壤的保水、供水性能,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吉林西部苏打盐渍土壤改良的微咸水淋洗试验,研究了微咸水淋洗前后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变化和分形维数特征。结果表明,微咸水淋洗能够增加土壤中大于0.050mm微团聚体的数量,减少小于0.001mm微团聚体的数量,具有明显的团聚作用;微咸水淋洗区的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下降,且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衡量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聚乙烯醇微滤膜应用于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可行性。[方法]考察直接微滤与混凝-微滤组合工艺2种方式对微污染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膜清洗方式进行探讨。[结果]混凝-微滤组合工艺在改善水质与缓解膜污染方面均优于直接微滤,出水水质中浊度、有机物、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8.1%、86.1%与67.5%。[结论]混凝作为预处理可有效改善膜的过滤性能,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混凝-微滤组合工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山药微块茎是获得山药脱毒良种种芋的主要途径。介绍了山药微块茎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山药的地方品种、微块茎研究的意义、影响微块茎生产效率的因素、微块茎移栽注意事项、微块茎的田间长势和微块茎生产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山药微块茎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染色体显微切割、微克隆技术是由细胞遗传学通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直接桥梁。本文就其概念、发展现状、应用前景以及在植物染色体研究中存在的困难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从染色体显微分离与显微克隆、染色体连锁图谱、染色体原位杂交、染色体涂染、染色体的基因定位以及染色体的片段转移等几个方面,分别综述了染色体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进展,并展示了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尼罗罗非鱼X和Y染色体原位杂交探针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染色体显微切割的方法,分别从尼罗罗非鱼XX和YY个体有丝分裂中期相染色体滴片上,割取第1对染色体,随后经简并PCR扩增,分别用生物素和地高辛标记,得到X和Y染色体探针。将探针与尼罗罗非鱼XY个体的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在第1对染色体上得到很强的杂交信号。结果表明,染色体显微切割和简并PCR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制备鱼类DNA探针。  相似文献   

14.
The univalent from the meiosis-metaphase spreads of F1 (Z2× wheat variety Wan7107) was identified to be Agropyrum intermedium 2Ai-2 chromosome by GISH. The 2Ai-2 chromosomes were microisolated and collected. After two rounds of PCR amplification, the PCR products were ranged from 150 - 3 000 bp,with predominant fragments at about 200 - 2 000 bp. Using Ag.intermediumgenomic DNA as a probe, Southern blotting analysis confirmed the products originated from Ag. intermediumgenome. The products were purified, ligated to pUC18 and then transformed into competence E.coli DH5α to produce a 2Ai-2 chromosome DNA library. The microcloning experiments produced approximately 5×105 clones, the size range of the cloned inserts was 200- 1 500 bp, with an average of 580bp. Using Ag. intermediumgenomic DNA as a probe, dot blot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56% clones are unique/low copy sequences, 44% are repetitive sequences in the library. Four Ag. intermedium clones were screened from the library by RFLP, and three clones(Mag065, Mag088, Mag139)belong to low/single sequences, one clone(Mag104)was repetitive sequence, and GIS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g104 was Ag.intermedium species-specific repetitive DNA sequence.  相似文献   

15.
丁耀忠  张杰  刘永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397-12398
综述了显微切割技术在医学、分子病理学、刑侦及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系统(LCM)的原理、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并对目前利用LCM技术存在的瓶颈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刘玉玲  王坤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21-8324
染色体分离技术是分子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的桥梁技术,得以在诸多领域广泛应用。就染色体分离技术的原理、主要流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该技术在植物中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套简单易行的染色体压片技术,获得水稻染色体资料。[方法]采用朱微的植物染色体及染色体技术中的压片法,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细胞有丝分裂观察:①材料准备。种子浸泡24h后。置于培养皿中,于25℃暗培养箱中生根培养。②固定。当嫩根长至1~2cm时,于9:00~11:00用卡诺固定液(酒精:醋酸=3:1)固定2~24h。再用70%酒精清洗后置于70%酒精中保存备用。③解离。将固定好的材料取出放人解离液(无水乙醇:37%的浓盐酸=1:1)中室温下解离5~10min。解离时间根据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在试验中做好调整。④染色。彻底洗去解离液的根尖置于解剖镜下,找出分生区(一个解离良好的材料分生区在解剖镜下是不透明的,而成熟区和根冠部分则是透明的),用刀片将分生区切为2~3部分,使其细胞更易着色。然后在载玻片上滴卡宝品红染色液染色10rain。⑤压片。⑥镜检取像。细胞减数分裂观察:①取材。幼穗当剑叶的叶枕距为0左右时,处于减数分裂期。于8:00~11:00采集水稻幼穗,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4h(置于4℃冰箱内),再用70%酒精清洗2—3次后,保存于70%酒精中备用。②制片。取1朵颖花的3~6枚花药置于洁净载玻片上,用刀片或解剖针将花药横向切断,用镊子挤压花药,使花粉母细胞从花药中逸出,再用镊子清除药壁等残渣。滴1滴卡宝品红染液于花药上,染色5min。之后压片。③观察取像。先在低倍镜下寻找具有分裂相的花粉母细胞,然后依次转换到高倍镜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和形态特征。最后用油镜观察染色体分裂行为并取像。[结果]水稻有丝分裂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5个时期,中期的染色体缩至最短,是观察与研究染色体的好时期。水稻减数分裂包括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2个过程,其中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复制,减数分裂Ⅱ过程中仅发生了细胞分裂。[结论]改进后的水稻染色体压片技术能够获得准确的染色体资料,可为育种和遗传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