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池穴的蜂针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池(GB20)穴位于头的后枕部,属足少阳胆经的经穴,为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之会,据《难经》曰又为阳跷之会,是临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出自《灵枢.热病》篇,别名热府,该穴在头项侧,头枕后下陷处,凹陷如“池”,是风邪易侵之处,也是治疗风证之要穴,故名。1经穴定位风池穴在后头项部,当头枕骨下,平风府穴(入后发际正中上1寸),在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即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相当于耳垂齐平处。另一取法:在头后枕内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隆起外侧缘凹陷处,对称两边,发际上一横指,脊椎外侧,手指揉捏易有酸胀与疼痛感。或…  相似文献   

2.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八脉交会穴之——通阴维脉.本穴是心包经络穴,与三焦经相通,三焦经的络穴名外关,内关者乃相对而言.手厥阴之络脉由此别出沿本经通过肘关节、肩关节上行联系于心包络.  相似文献   

3.
中渚穴,别名下都,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属五输穴之一的三焦经之输穴,输主体重节痛,该穴的穴性属木.出自《灵枢·本输》.穴名的"中",中间之意;"渚"指水间小洲,"中渚乃三焦所注之俞穴,若江之有渚,而居其中,故名中渚"(《子午流注说难》).本穴居手掌两骨之间,脉气至此输注流连,其势较缓,如江中逢舟,故名.在蜂针疗法中,该穴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4.
臑俞穴为手太阳小肠经在肩部的经穴,是手、足太阳,阳维脉与阳跷脉的交会穴.臑俞的"臑"字,上臂也,亦指动物的前肢;"俞",转输也.此穴在上臂后侧,紧靠背部,故称"臑俞".有人言臑俞名意指手臂下部上行的阳气在此聚集.因肩贞穴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是来自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名臑俞.该穴是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阳维脉、阳跷脉之会聚处,故穴中的气血旺盛,既有手臂上行的阳气,又有背腰下肢上行的阳气,还有阳维脉、跷脉传来的阳气,故其是气血转输的要所.  相似文献   

5.
蜂蜜疗方7则     
刘茹馥 《蜜蜂杂志》2005,25(11):35-35
头维穴ST8)为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维,指维护之意。足阳明脉气行于人身胸腔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为维之称。此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在头部额角入发际处,维系于头,故名头维。1经穴定位头维穴在头侧额角部,入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简易取穴法: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此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在额角发际,侠本神傍各1.5寸”(本神穴在前正中线入前发际上0.5寸,旁开3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额角入发际”。2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  相似文献   

6.
天宗穴(SI11)属手太阳小肠经在肩背穴的经穴.出自<甲乙经>:"在秉风后大骨下陷者中."本穴为临床常用穴,单用或配合它穴应用均可.穴名释义:"天",指上部;"宗",指"本",含中心之意.  相似文献   

7.
<正>大陵又名鬼心﹑手心主,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是心包经脉气所注,其经气的重要输出之地,又是心包经原气通过三焦布散于体表的部位,心包代心受邪,故有调整心﹑心包的功能,通达三焦原气作用。本穴在五行中属"土"穴,属孙真人十三鬼穴之一。穴名中的"大",与小相对,大也;"陵",丘陵、土堆也。因其位于掌根中间,而掌根部隆伏较大,状如陵丘,故名大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只绵羊前肢厥阳心包经和前肢少阳三焦经的8头次,405穴次的声发射检测,通过与以往所做8条经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证明绵羊前肢厥阴心包经和前肢少阳三焦经的声发射信号也具有循经传导的特性,并据此绘出两条经的循行示意图。  相似文献   

9.
《外科大成·经络大略》说 :“人生之有经络 ,尤地理之有界分 ,治病不知经络 ,犹捕盗不知界分。……惟经络一明 ,然后知症见何经 ,用何经之药以治之 ,了然无谬。”因此 ,辨经络部位对诊断和治疗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由部位辨经络病变发生于头顶 ,正中属督脉经 ,两旁属后肢太阳膀胱经。发生于面部和乳部 ,属后肢阳明胃经 (乳房属胃经 ,乳外属后肢少阳胆经 ,乳头属后肢厥阴肝经 )。发生于耳部前后 ,属后肢少阳胆经和前肢少阳三焦经。发生于颈及胸肋部 ,属后肢厥阴肝经 (肋部也属胆经 ,因后肢胆经行于身之侧 )。发生于背部 ,总属阳经 (因背…  相似文献   

10.
阳溪、阳池、阳谷三穴及其效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阳溪、阳池、阳谷三个带“阳”字的穴 ,都位于手腕的背部 ,属于手三阳经的穴位 ,是蜂针临床治疗腕关节痛的常用经穴。阳溪穴在腕背横纹的前缘 (近大拇指方向 ) ,阳池居中 ,阳谷穴为后缘。阳溪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 ,其位于腕背横纹桡侧 ,手拇指向上翘起时 ,当两筋 (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 )之间的凹陷中。阳池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 ,其定位是在腕背横纹中间 ,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阳谷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 ,位于手腕尺侧 ,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由于尺骨茎突在表皮隆起 ,似山谷。揉按此三阳穴时有酸胀之感 ,对多…  相似文献   

11.
正中脘穴(RN12),位于胸腹前正中部,属任脉之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较多。《脉经》名中管。别名上纪(《内经素问·气穴论》)、胃脘(《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太仓(《内经灵枢·根结》)、大仓(《西方子明堂灸经》)、胃管(《脉经》)、胃腕(《经穴汇解》)、胃募(《千金翼方》)。[1]中脘是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也是交会穴,是任脉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  相似文献   

12.
头维穴(ST8)为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维,指维护之意.足阳明脉气行于人身胸腔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为维之称.此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在头部额角人发际处,维系于头,故名头维.  相似文献   

13.
姜海峰 《蜜蜂杂志》2008,28(7):39-39
大肠俞(BL 25)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大肠的背俞穴.出自<甲乙经>:"在第十六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本穴为治疗大肠疾病及腰腿痛的临床常用穴,常配合其他穴位治疗疾病,临床疗效肯定.该穴名含义:大肠,指大肠腑.本穴内应大肠,为大肠之气转输之处,是诊治大肠腑病的重要腧穴,故名.<会元针灸学>:大肠俞者,在左回叠积十六曲,直肠在右(即肓肠)长七寸,系于十六椎之两旁,足太阳之所过,故名大肠俞.  相似文献   

14.
"间使"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为五输穴的经穴,属五行学说的金穴.出处于《灵枢·本输》.穴释:间,夹隙为"间",即间隙;使,即命令、治事为"使",中药用药有君臣佐使的使.此穴位于腕后3寸两筋之间心包经上,心包络为心的外围,心为君主之官,心包由心君主宰,代心受邪,代心行事,为臣使之官.该穴有臣使之意,故名间使.间使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本经所行的"经穴",心包居于胸中,护于心脏,为君所使,除为心脏提供营养之外,和三焦经互为表里,协同心完成主血脉、主神志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风门穴(BL12)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别名:热府;又有左为风门,右为热府之说.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出自《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会元针灸学》)."穴在第二椎下两旁,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故名风门.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相似文献   

16.
悬钟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悬钟穴(GB39)属足少阳胆经下肢的经穴,一名"绝骨",系足三阳之大络,是八会穴之一的"髓会"。该穴归属胆经,此经循人体两侧向下垂行,尚未及于足,有如悬象,故名"悬钟"。绝骨指绝骨穴的部位,相当于腓骨下端,内髁上端的部分,《难经》曰"髓会  相似文献   

17.
膻中(RN 17)是奇经八脉中任脉的经穴,位于人体胸部.别名"亶中"、"胸堂"、"元见"、"元儿"、"上气海"等.膻中为心包络经气聚集之处,属于心包经的募穴;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又是宗气聚会之处,八会穴之一的气会穴.  相似文献   

18.
大杼(Dazhu,U.B.11)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又为手足太阳、少阳经的交会穴,故有宣通太阳、少阳经气的作用,可用于项背肌肉强痛。穴为八会穴之一的骨会穴,可治一切骨病,尤其对于上半身颈项、脊椎骨病更为适宜,有壮骨补虚之效。1穴名释义《经穴释义汇解》“:穴为背中大腧,因在背腧穴之中,它的部位高居于五脏六腑各穴之上,又为在杼骨之端,古名大杼。”“杼”指织布机上的梭子,大椎骨两侧有横突隆起,形似织杼,古称杼骨,本穴在杼骨端故名大杼。2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脊突下,旁开1.5寸。简便取穴法:先找到大椎穴(低头,颈背部交界处有一高突…  相似文献   

19.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既是病痛的反应点 ,亦是蜂针及蜂毒注射的刺激点 ,俗称“穴位”。古代有称“砭灸处”“气穴”“孔穴”“骨空”“会”“节”等。“腧”有输注之意 ,“穴”有空隙和聚集的意思。《千金翼方》说 :“凡孔穴者 ,是经络所行往来处 ,引气远入抽病也”。人体的腧穴很多 ,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可分三大类。1 经 穴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 ,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共有 36 1穴 ,其中双穴 (十二经穴 ) 30 9穴 ;单穴 (任脉、督脉 ) 5 2穴。其每个穴的特点是 :有归属相应的经脉 …  相似文献   

20.
八邪穴属于经外奇穴,是蜂针的常用穴.该穴出自<医经小学>:"八邪八穴,手十指歧缝中是穴".别名"八关"(<保命集>),"八关大刺"(<景岳全书>),<奇效良方>将八邪穴从大指至小指间四穴分称为大都、上都、中都、下都.本穴具有较强的调和局部气血,通经活络止痛作用,善治指关节部的痹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