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春小麦蚜虫消长规律及与气象因素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影响春小麦蚜虫消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天敌。本文通过对麦蚜田间系统调查,明确了春小麦蚜虫消长动态及天敌与麦蚜的跟随关系,分析了麦蚜种群消长规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提出了防治麦蚜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
本观察表明,在自然状态下,麦蚜在麦上的增长情况是:(1)在蚜穗率抽穗当日为6%,穗后6天为48%,12天为91%,18天为100%;(2)抽穗后30天内,麦蚜在麦穗上逐日平均增长率为14.37%,并随着麦子灌浆成熟而从高到低地逐渐下降。麦蚜虫口消长情况是:(1)有蚜穗蚜虫虫口数与其迁飞麦穗的时间密切相关,迁飞麦穗时间越早,虫口越多,有蚜穗平均口每迟1天迁飞上穗,就减少6.8%;(2)平均虫量(包括  相似文献   

3.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白粉病田间发展速度较快。病害消长过程大体有始发期、始盛期、盛发期、停滞期4个阶段。影响病害消长的最重要气象因素是大气相对湿度,其次是气温,降水对病害发展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德美亚1号玉米大斑病发病轻,比垦沃2号发病轻,德美亚2号发病重;重茬病害重,大于迎茬发病程度,正茬发病较轻。氮肥追肥可以有效降低玉米大斑病发病程度。大斑病发生适宜气象条件,旬降雨量大于30mm,旬相对湿度80%以上,旬最高温度25℃,旬最低温度14℃,日照小于6h,连续阴天5~7d,有利大斑病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5.
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田间消长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清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田间消长规律、发生动态以及气象因子与该病的关系,为预测预报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甜菜褐斑病发病初期开始,采用定点定期系统调查方法.[结果]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发生时期为7月初至9月底.发生初期为7月上中旬,发生高峰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病害整个发展过程包括三个时期,即从7上旬至7月底为病害发展平缓期,7月底至8月底为病害快速发展期,8月底以后为病害发展衰退期,病情逐渐下降.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的温湿度、降雨量、雨日天数与甜菜褐斑病病情增长率相关性密切.[结论]摸清了伊犁地区甜菜褐斑病田间消长规律,气温是影响该病的基本因素,平均气温在20~ 25℃,对病害发展有利,与病情增长率呈正相关,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天数在病害快速扩展期相关性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7.
宁夏灌区春小麦蚜虫种群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小麦3种蚜虫发生量的田间调查可知,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对3种蚜虫的消长规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5℃左右,相对湿度为55%~63%;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在25℃以下,相对湿度55%以下繁殖速率加快;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则在30℃左右,相对湿度60%以上繁殖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8.
春油菜蚜虫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油菜田蚜虫发生和消长规律的研究,我们发现黑龙江春油菜田有翅蚜蚜见于5月中上旬,在油菜整个生育期共有四次迁飞高峰。出现于6月上旬至7月上旬。无翅蚜始于6月是句高峰期在6月未至7月上旬,以后逐渐下降,蚜虫数量消长与日平均温度、空气湿度、降雨量及油菜生长期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大豆蚜虫及其天敌田间消长规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田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大豆蚜虫为害高峰期为大事产分枝开花期,百株蚜量高达18815头,造成大豆植株卷叶矮化率20%。大豆蚜虫的天敌共15种,菜高峰期数量为431头/百株;大豆蚜虫优势天敌主要有龟纹瓢虫,长扁食蚜蝇草间小黑蛛,菜蚜茧蜂,黑襟毛瓢5种。大豆蚜虫天敌消长一与大豆蚜虫消长曲线相似,但滞后5-7d。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荞麦蚜虫种类调查及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2016-2017年春秋2季贵州省荞麦4主产区的6个点进行蚜虫种类调查和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荞麦蚜虫的种类为桃蚜、棉蚜和豆蚜3种,优势害虫为桃蚜.桃蚜的消长规律与荞麦品种、发育期、海拔有直接关系,蚜虫对甜荞的危害最大,其次是苦荞和米苦荞,多年生苦荞和矮金荞危害最小;虫口数量随着荞麦发育期逐渐增加到开花期达到最大,直到荞麦收获期下降至最低;海拔越高虫口数相对越少,反之则越多.  相似文献   

11.
春玉米田蚜虫种群的数量消长及空间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重庆市郊区1998年至1999年春玉米上蚜虫种群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春玉米上取食危害的蚜虫主要有4种,以玉米蚜为优势种群。玉米蚜虫混合种群的数量消长呈现5月中下旬和6月下旬两个高峰;几种蚜虫的混合种群在玉米田中的动态分布始终呈聚集分布。采用负二项分布K和聚块型指标M^*/X^-对聚焦集或扩散的趋势分析判断表明,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玉米蚜虫表现出扩散-聚集-再扩散-再聚集的趋势,而且聚集强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相似文献   

12.
对重庆市郊区1998年至1999年春玉米上蚜虫种群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春玉米上取食危害的蚜虫主要有4种,以玉米蚜为优势种群.玉米蚜虫混合种群的数量消长呈现5月中下旬和6月下旬两个高峰;几种蚜虫的混合种群在玉米田中的动态分布始终呈聚集分布.采用负二项分布K和聚块型指标M*/X对聚集或扩散的趋势分析判断表明,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玉米蚜虫表现出扩散-聚集-再扩散-再聚集的趋势,而且聚集强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抽样调查及田间试验得到品种比例、小种比例和品种×小种适合度等参数,将其输入某种运算程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小种消长实际情况且合乎逻辑的运算得小种比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比较,条中29号被预测为上升最快的小种,这符合近年来29号发展为优势小种的实际情况,但各小种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甚大,文中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4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筛选出适合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2mg/L+NAA0.5mg/L+CH200mg/L;用此培养基对10个品种的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较系统地比较了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可再生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再生植株频率等指标的基因型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生长速率与植株再生频率之间存在密切正向相互关系,相关系数为0.78。作者初步认为,前者可作为基因型再生能力大小的一个选择指标。再生能力强的基因型具有较高的愈伤组织生长速率,而且这一生长速率能在继代培养中保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5.
分子育种过程中采用卡那霉素作为选择抗生素,淘汰未经转化的春小麦芽不十分敏感,88%正常生长,开花、结实,导致白化苗约12%,死去仅占10%.  相似文献   

16.
小麦根际线虫种群数量动态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根际线虫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在小麦根际中,寄生线虫占线虫总数的54.4%,腐生线虫占36.69%。肉食性线虫占3.6%。矛线类线虫占5.28%。寄生线虫中共鉴定出七个属,其中以螺旋线虫属(Helicotvlenchus),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为最多,小麦根际线虫的水平分布,以近根处为最多,距根越远,线虫密度有所降低,垂直分布,以0~20cm深的耕作层内线虫密度最大,且寄生性线虫比例较高,腐生性线虫则以15~20cm上层内为最高,而捕食类线虫以20~30cm上层内比例最高,矛线类线虫多分布于30~40cm上层内,小麦生育期对根际线虫密度有影响,从灌浆到完熟,根际线虫密度趋向减少。  相似文献   

17.
对小麦形态性状之间多元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产量性状及形态性状(共32个)之间多元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如下株型有利于群体产量的形成:植株高度为80cm 左右,茎高整齐一致,穗下节不宜太长,倒一叶间距/倒三叶间距的比值小,旗叶角度/旗叶宽度<26.8,旗叶长度/旗叶宽度>16.7。旗叶角度/有效穗数>0.42,各性状之间的合理组合关系是动态的。本研究除用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寻找与产量三因素关系密切的形态性状外,还应用非线性模式对部分形态性状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小麦纹枯病病情消长与气象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苗期接种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观察其病情消长动态,并结合气象因素作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对病斑的垂直扩展无实质性影响。影响病斑垂直扩展(y_v)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气温(x_1),其次为雨量(X_2)再次为雨日(X_3)。其回归模型为:y_v=0.0190(±0.0053)X_1+0.0108(±0.0036)X_2-0.0312(±0.0121)X_3  相似文献   

19.
小麦品种根细胞透性与抗赤霉病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霉病菌粗毒素能使小麦根细胞透性增加,其增加程度与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强弱有关。抗性强的增加程度小。因此,根细胞透性可作为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的一个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0.
小麦蚜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种检验分布型方法测定了小麦蚜虫和蚜茧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均属聚集分布。在分布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估计田间种群时的最适抽样数并计算了防治指标为5头/株时的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