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中央文件提出,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适度发挥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当前,商丘市睢阳区正处于农业结构转型、农村体制转轨和农产品市场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在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资源及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方面有着较明显优势,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且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的特点,结合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理论,重点论述了如何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3.
扬帆农场和D村农场是两个典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个是"公司+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一个是"集体经济+公司+农场"的经营模式.扬帆农场通过"个性定制""采摘体验"和"定点配送"的方式进行经营.D村农场则通过"一二三产融合"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分工合作的部门设计,实现了现代农业的价值增值.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要拓展农业多功能,创新"小而精"农业,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公司化经营模式等.政府要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构建以农业科技、信息、人才为主的服务平台和体系.  相似文献   

4.
郑丽莉  张骏逸  刘鹏凌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48-4849,4858
随着"四化"同步发展进程的加快,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始显现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该研究运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成效,指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丘陵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因国家及区域政策调整、产业发展阶段不同而异,面临着合作博弈风险,它较传统农户在土地、人力、资本、技术、信息、金融、社会等资源要素方面更具优势,使其成为丘陵山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核心载体.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2个方面阐明借力多元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时代要求.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新时...  相似文献   

6.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应对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和"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的迫切需要。本文对泗水县苗馆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下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为加快绥滨县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进程,近年来,我们加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特别是在2014年两大平原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中,作为试点先行县,创新农业经营主体被摆上重要日程。通过逐步建立起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两翼,以社会工商资本、农业企业和社会化服务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破解影响和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增强农村  相似文献   

8.
我省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福建是粮食调入大省,粮食自给率低,稳定粮食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引导和培育种粮大户,发展规模粮食生产经营,将成为今后我省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任务。一、发展现状根据我们组织开展的全省种粮大户调查,沿海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山区种植规模在30亩的全省粮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但在培育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土地流转难度大、政策扶持覆盖面窄、效率不高、融资难度大、人才短缺等.针对这些问题要从多形式培育、完善土地流转、加大扶持力度、推进金融改革、引导农民联合等方面入手,推动县域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关键在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此,通过对张家口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的实地考察,对河北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思路进行了重点分析,应当着力从思想认识、主体培育、体制机制、政策扶持上突破瓶颈制约,以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4种主要类型,分析了安徽省加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实意义,梳理并研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安徽省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剖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多功能与新型经营主体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量表,并以重庆市凤凰镇7个行政村为实证,筛选出适合于村域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新型经营主体类型.结果表明:胡南坝村(多功能性高值区)适合引进农业企业,未来以打造农业企业示范片区为导向;皂桷树村、凤凰桥村和八字桥村(多功能性中值区)适合成立农民合作社,未来以农民合作社引导型为导向;杨家庙村、五福村和威灵寺村(多功能性低值区)适合扶持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未来适合营建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集聚区.研究为村域尺度下新型经营主体的选择与培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农业清洁生产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产业发展理念,强调前端预防和过程控制,以减少生产过程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安徽是农业大省,农业清洁生产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农业清洁生产形势入手,阐述了农业清洁生产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安徽省农业清洁生产面临的主要污染问题、客观必要性和具备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宣传、政策、科技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粮食生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安徽省1949-2006年粮食生产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的诸要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量化了粮食总产量与诸因子的关联程度,指出粮食单产、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种植结构调整、农田水利建设是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实现安徽省粮食增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必须与时俱进,破除陈旧体制的藩篱和机制的羁绊,优化行政管理服务,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管理体系。文章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省级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职能定位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管理机制创新、提高管理成效等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沿淮地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孝良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219-220,274
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几种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进行研究,直接测算各模式的经济指标、综合分析和评价经营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枣树和香椿与农作物进行混作的种植模式,比单纯种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可提高55.4%~63.8%。对于杨树等生长较快的树种,只能在造林后3a以内在林下间种农作物,由于树冠对于阳光的遮挡影响,可以选择林牧结合的经营模式,利用林内杂草放养鹅等禽类,既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又可以降低林木抚育管理的成本,促进树木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7.
李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220-1222
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从安徽省粮食生产现状入手,选取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6种粮食作物,对粮食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描述了安徽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的位置和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提高粮食竞争力,促进粮食增产增收,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农业机械化对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在实施"兴机富民"工程中的作用,根据泰和县农机化在推进粮食生产方面所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水稻新组合(品种)米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国家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对安徽省 10 1个中籼、中粳和晚粳新组合 (品种 )进行主成分分析 ,对累计贡献率达 89.114 %的 6个主成分因子 ,即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糙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等 6项指标进行达标分析。结果表明 :糙米率全部达二级标准以上 ,胶稠度达标率为 89.1% ,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分别为 64 .4%和 71.3 % ,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达标率仅为 3 2 .7%和 3 3 .7%。而且粳稻达标率高于籼稻 ,常规稻达标率高于杂交稻。提出今后杂交稻优质育种的主攻方向是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 ,重视整精米率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