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贾洛绵羊(原名:阿坝藏系绵羊贾洛绵羊)是从藏系绵羊分离出来的优良类群,近年来通过对贾洛绵羊杂交改良试验,得出贾洛绵羊为父本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远远高于其他本地品种,对于优良品种极度缺乏的青藏高原高寒牧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绵羊遗传资源。种公羊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养羊户(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对种公羊应合理饲养、科学管理。1贾洛绵羊种公羊的饲养管理1.1饲料要求应根据种公羊的饲养标准配合  相似文献   

2.
贾洛绵羊是阿坝县的特有藏绵羊品种。近年来,贾洛绵羊品种体系认证工作滞后、生产数量低下,羊肉价格提不上来,缺少龙头畜产品加工企业,在养羊生产实践中缺乏科技投入。笔者针对贾洛绵羊现状,提出指导性意见,通过建立有效的技术措施,生产开发手段,力争使阿坝县的贾洛绵羊产业建设成为阿坝州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在四川发现的两个绵羊群体,即布拖黑绵羊、贾洛藏绵羊,是否为新的遗传资源,试验采用分析绵羊mt DNA D-Loop区多态性的方法,分析6个绵羊群体的序列、单倍型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布拖黑绵羊中未发现长度为1 106 bp的D-Loop片段,且布拖黑绵羊mt DNA D-Loop区长度类型比较少,说明布拖黑绵羊D-Loop长度变异少;在贾洛藏绵羊中发现了3个长度为1 256 bp的D-Loop,说明1 256 bp可能为贾洛类群所独有。在布拖黑绵羊内,只有11种单倍型,为单倍型最少的群体,说明布拖黑绵羊的遗传多样性较为贫乏,需要对其种质资源进行合理保护;贾洛藏绵羊遗传多样性丰富,从遗传多样性角度揭示了培育贾洛藏绵羊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分子水平研究藏系绵羊贾洛类群和红原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试验采用PCR和测序方法对贾洛类群、红原类群、新疆细毛羊共25个样品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绵羊品种(类群)的COⅠ基因序列全长为1 545 bp,共定义11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464~0.806,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 27~0.004 61,红原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贾洛类群和新疆细毛羊丰富。25只个体的系统发育树呈现3个明显分支,支持绵羊有3个独立母系起源的观点;红原类群和新疆细毛羊为3个支系,贾洛类群为2个支系。3个群体间的分子系统发育树显示,红原类群与贾洛类群聚在一起,新疆细毛羊为相对独立的一支。说明COⅠ基因可以用于分析绵羊品种间或不同类群间的系统进化。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藏系绵羊红原、贾洛、欧拉3个类群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以及其系统进化,测定该3个类群藏系绵羊的41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结果表明,41个藏系绵羊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长度均为1 140bp,有27个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16个,简约信息位点11个,共定义13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72±0.078,核苷酸多样性为0.331%。藏系绵羊贾洛类群与欧拉类群遗传距离最远,为0.003 9,红原类群与欧拉类群遗传距离较近,为0.002 64。说明红原类群与欧拉类群亲缘关系较近,藏系绵羊有一个共同祖先,同时存在第2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6.
四川肉羊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品种3个。培育品种有南江黄羊、简州大耳羊、凉山半细毛羊。山羊地方品种或类群有川南黑山羊、川中黑山羊、成都麻羊等;绵羊地方品种或类群有藏绵羊、贾洛绵羊;引进品种有波尔山羊、努比山羊、吐根堡山羊。大多数品种生产性能优良,为全省实施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了种源保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麦洼牦牛、藏系绵羊、藏山羊、河曲马、麦洼马、阿坝驴、藏猪、藏鸡、三江黄牛、板角山羊、阿坝蜜蜂等11个品种和2个新种群(昂科牦牛和贾洛绵羊)的数量分布、生产性能纵横向的比较研究,掌握了各品种的数量消长及性能变化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品种的保种选育、开发利用规划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藏系绵羊的贾洛、红原、欧拉3个类群与新疆细毛羊、阿勒泰羊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试验对该5个类群89个绵羊个体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5个绵羊类群89个个体总共发现有168个多态性位点,单一多态位点(singleton variable sites) 82个,简约信息位点(parsimony informative sites)86个,碱基A+T的平均含量达到了62.5%,明显高于C+G(37.5%),共检测到70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Pi)在0.01040~0.02892之间,单倍型多样性在0.640~1.000之间,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8.340,Tajima’s D中性检验发现这5个类群均不显著。通过构建NJ进化树结果表明,在藏系绵羊中红原类群与欧拉类群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藏系绵羊中贾洛类群才与红原、欧拉类群聚为一类,再依次聚类的为新疆细毛羊、欧洲摩弗伦羊、东方盘羊;盘羊与羱羊单独聚为一类。该5个类群存在明显的3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9.
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四川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四川省6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实验应用12个微卫星标记计算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及多态信息含量来评估群体内遗传多样度,通过遗传距离聚类图、群体结构推测图、主成分分析及群体间分子方差分析来评估群体间遗传关系。结果表明:6个绵羊群体在12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06~3.17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变化为0.559~0.612,平均期望遗传杂合度为0.610~0.670;6个绵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与地理分布情况及育成史实不完全一致,但遗传距离聚类图、群体结构推测图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显示,6个绵羊群体中布拖黑绵羊类群与贾洛绵羊类群遗传关系更近;6个绵羊群体间方差组分F统计量结果为0.112 39,处于中度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3个藏系绵羊品种血清运铁蛋白的多态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测定了四川省阿坝县草地藏系绵羊红原羊类群、贾洛羊类群及青海欧拉羊血清运铁蛋白的多态性,对其遗传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红原羊的运铁蛋白(TF)有AB、BB、BC三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3333、0.33333、0.13333,基因频率分别为0.26667、0.66667、0.06667;贾洛羊的运铁蛋白有AB一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为1,基因频率分别为0.5、0.5、0;欧拉羊的运铁蛋白有AA、AB、BB三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3243、0.43243、0.13514,基因频率分别为0.64865、0.35135、0。  相似文献   

11.
对87头移植IVF胚胎生产的海福特肉牛的初生重、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的体重体尺进行了跟踪测定和生长发育情况观察。结果表明,移植生产的海福特肉牛生长发育基本正常,适应当地生产环境,达到了引种改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蚂蚁山奶牛场奶牛常用体尺指数的计算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蚂蚁山奶牛场,随机抽取荷斯坦在产成母牛401头(1~≥4胎)进行奶牛常用体尺指数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蚂蚁山奶牛场荷斯坦奶牛肢长指数、体长指数、髋宽指数、胸宽指数、体躯指数、尻高指数、尻宽指数的平均水平分别是44.09%、118.87%、86.96%、55.46%、126.69%、103.85%和43.31%.其中,尻高指数随胎次的升高而下降;而髋宽指数、胸宽指数随胎次升高而变化的趋势是1胎最低,2胎最高,3胎、≥4胎又逐渐略有下降.就奶牛常用体尺指数的总体情况而言,尻高指数、髋宽指数、体躯指数的表现较佳,尻宽指数的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寻找陇县改良母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乳用改良牛核心群的早期选育,固定乳用改良后代的优良性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陇县改良母牛(0.5岁、3岁、5岁以上)个体体尺、体尺指数,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各年龄组合内不同改良后代之间,横向比较不同年龄组合(0.5岁~3岁~5岁以上),纵向比较其体尺、体尺指数,[结果]显示改良个体0.5岁的体长指数,尻宽指数随着改良代数增加逐渐增大,体躯指数,胸围指数随着改良代数增加逐渐缩小,乳用体型及乳肉体型已基本具备等5条具有规律性.[结论]对0.5岁的早期个体,依照平均体尺、平均体尺指数,坚持"体尺绝对指标高于平均数,体长指数,体躯指数,胸围指数低于平均数,尻宽指数高于平均数"的早期乳用核心群的选育结论,对乳用改良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120头西门塔尔杂交后备母牛的体高、胸围、体斜长和实际体重,发现后备母牛生长符合母牛育成期的生长规律,可以用公式来估测后备母牛的体重,用约翰逊公式和体重估测系数估测体重误差率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品种肉鸽的种质特征,本实验以白卡奴鸽、泰深鸽、深王鸽、银王鸽及白王鸽为实验材料,测量每个品种30对种鸽体重及体尺,比较品种间的差异,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白王鸽体型最大,其龙骨长、胫长、胫围及胸深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深王鸽体型中等,其母鸽体重、胸宽、骨盆宽均显著高于白卡奴鸽、泰深鸽和银王鸽;银王鸽和白卡奴鸽体型最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白卡奴鸽的体重与体斜长显著相关;白王鸽的体重与胫长显著相关;深王鸽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胫围、胸宽及骨盆宽显著相关;泰深鸽体重与胫围、体斜长显著相关。综上,不同品种体型从大到小依次为白王鸽、深王鸽、泰深鸽、白卡奴鸽和银王鸽,且不同品种、不同性别的肉鸽体重与体尺指标相关性不同。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当前畜牧生产中估测黄牛体重的常用公式存在有较大的误差,并将其修改为体重(千克)=胸围(厘米)2×体长(厘米)/10800,其中体长是测量从尾根基部下缘中点培背线至颈上缘与肩端垂线交点间的距离。用修改后的公式估测的黄牛体重与实际体重相比,误差为0.82%(-2.1~23%),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法系獭兔血液中AKP活性与体尺、体重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只40日龄法系獭兔和20只68日龄法系獭兔(公、母各半)血液中AKP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40日龄与68日龄法系獭兔血液中AKP活性与体重、体长、胸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0日龄时法系獭兔血液中AKP活性高于68日龄;日龄相同时,公兔活性显著高于母兔(P<0.05);40日龄AKP活性与体重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他相关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皮德蒙牛与本地改良母牛杂交一代的体重和体尺指标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皮德蒙牛对本地改良母牛的改良效果,测定了皮黑F1,皮西F1和皮犏F1、代牛初生、30日龄和90日龄的体雷和多项体尺指标.结果表明,皮西F1组的各项被检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杂交组合后代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主要探讨全混合日粮(TMR)对断奶后期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40头3月龄断奶后体重、体型均一的健康母犊牛随机分为试验组(TMR饲养)和对照组(传统饲养),分别在4、5、6月龄进行体重和体尺的测量。结果显示,TMR对断奶犊牛的生长发育有加快的趋势,阶段末体重和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5、6月龄阶段犊牛体尺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表明TMR饲喂模式比传统饲养更有利于断奶后犊牛早期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马岗鹅的生长发育规律,挖掘马岗鹅的生长潜力,本研究通过测定马岗鹅0~12周龄的体重和体尺性状,并用Logistics、Von Bertalanffy和Gompertz 3种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马岗鹅体重生长曲线最佳模型为Gompertz模型(R2=0.999),拐点周龄是4.31周龄,拐点体重是1459.01g,2~8周龄的周增重都在320 g以上,相对生长率都在16%以上,8周龄前为马岗鹅体重迅速增长时期。胸深、龙骨长、颈长的最佳拟合模型为Gompertz,拐点周龄分别为0.65、3.71、2.28周龄;体斜长、半潜水长的最佳拟合模型为Von Bertalanffy,拐点周龄分别为0.53、0.47周龄;胸宽、骨盆宽、胫长、胫围的最佳拟合模型为Logistic,拐点周龄分别为3.81、1.39、0.91、0.51周龄;7周龄前为马岗鹅体尺性状迅速增长时期。本研究结果可为马岗鹅的生产和饲养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