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炬松建筑材林栽培模式研究阶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丘中层红壤上栽植火炬松,施过磷酸钙0.5kg/株效果显著;但块状整地(1.2m见方)与全面整地、40cm×40cm×30cm穴与70cm×70cm×60cm穴以及每年5月幼林抚育1次与每年2次的其生长差异均不显著。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以及对浙江与皖东丘陵现有火炬林分生长分析,初步认为火炬松建筑材林合理栽培模式为:造林密度1665株/hm2,1m见方块状整地,挖40cm×40cm×30cm植树穴,施基肥过磷酸钙0.5kg/株,造林当年抚育2次,第2~3年每年1次。上述栽培模式经经济分析表明:造林成本不到旧栽培模式(全垦大穴、大量施肥、每年抚育2次以上,造林密度1050株/hm2)的1/2,而收入增加2/3,旧的栽培模式造林无盈利可言,而新的栽培模式主伐时可盈利12750~23250元/hm2。  相似文献   

2.
珍稀树种南方红豆杉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造林株行距(A)、不同整地挖穴规格(B)对南方红豆杉人工造林成活率、幼林高度及地径生长量的影响差异,试验结果表明:2.0 m×2.5 m造林株行距(A)+60 cm×50 cm×40 cm整地规格(B)最好,1年生幼林平均成活率达95.6%。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云南石梓不同造林密度4 a的生长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不同造林密度(4 444,2 500,1 600,1 111,816株/hm2)对4年生云南石梓冠幅影响差异显著,对胸径、树高和枝下高的影响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胸径、冠幅生长量和径阶结构分化率(≥6 cm株数百分比率)随着密度降低而增大,枝下高随着密度降低而减小,树高生长量不随密度的变化而产生有规律的变化。培育云南石梓大径材,初植密度采用816~1 111株/hm2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高效栽培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施肥、造林密度和种植穴规格3个因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杉木高产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和施肥条件是影响杉木早期生长的关键因素,种植穴规格影响不显著。不同区域的最优栽培技术组合略有不同,融安县和融水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3B1C3,即造林密度1 666株/hm2,种植穴规格40 cm×40 cm×40 cm,施用基肥+追肥;全州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1B2C2,即造林密度2 500株/hm2,种植穴规格50 cm×50 cm×50 cm,施用基肥;南丹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1B3C3,即造林密度2 500株/hm2,种植穴规格60 cm×60 cm×60 cm,施用基肥+追肥。经综合分析,杉木造林密度宜选择1 666~2 500...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置样地调查不同立地因子对云南石梓幼林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石梓幼林随着海拔升高,树高、胸径生长量逐渐下降,海拔500m以下为云南石梓栽培的最适宜区;海拔500700m为适宜区;海拔700700m为适宜区;海拔700800m为次适宜区;造林地植被类型不同,幼林树高、胸径生长量有明显差异,未经改造的白茅地段不宜选用;不同坡位对云南石梓生长影响较为显著,坡顶、山脊生长最差。造林地要求疏松、肥力良好的土壤,土壤厚度(A层+B层)最好>80cm,<50cm则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人工林不同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马尾松3个种源(容县、上思、尤溪)、3种密度(5100株/hm2、3420株/hm2、2880株/hm2、)、3种穴规格(40×30×25cm、25×20×18cm、15×15×10cm)的造林对比试验,认为选择尤溪种源、采取容器苗小穴、低密度造林,其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油松、侧柏为材料,在黄龙县试验研究了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带状整地等不同整地方式以及50cm×40cm×30cm、60cm×60cm×50cm、50cm×50cm×40cm等栽植穴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幼树生长量的影响,结果为穴状整地和50cm×40cm×30cm栽植穴规格最好,建议该地工程造林选择穴状整地、栽植穴规格50cm×40cm×30cm。  相似文献   

8.
石灰岩山区香椿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广西石灰岩山区种植香椿以获得木材为主要目的,要求选择树干通直、速生、健壮、树龄在20 a左右的优良植株作母树,采集其优良种子、根条、萌蘖条等以繁殖良种壮苗。造林地选择在山坡中下部地势平缓、土层深厚、肥沃处,林粮套种是主要造林模式,种植密度1 800~2 250株/hm2为宜,平缓荒地、退耕地种植2 500~3 300株/hm2。造林时,通过细致整地、适时种植、及时补植等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后可通过除草松土、林木施肥、间作农作物、合理间伐等抚育措施促进幼林生长,达到香椿林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不同种源、不同密度、不同整地规格造林试验表明,马尾松不同种源生长差异显著,容县松、上思松、尤溪松三者之间幼林生长表现最好的是容县松,其次是上思松,造林3年后容县松树高、胸径分别达到3.07m、3.51cm,比尤溪松树高、胸径生长分别增加了15.0%、25.8%,单株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2.5%、31.1%、40.4%;造林2年的宁明松和尤溪松相比,宁明松生长明显优于尤溪松,树高生长增加了16.4%,胸径生长增加了10.1%,单株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增加了43.4%、40.2%、60.7%;马尾松虽然耐瘠薄,但立地条件的好坏对林分生长影响比较明显,高标准、高质量的马尾松林分需要立地条件的保证;造林密度和整地规格对马尾松幼林生长无显著影响,考虑到生产实际,马尾松造林株行距可采用2.0m×2.0m,马尾松容器苗造林整地规格可以适当降低,穴的规格可以采用25cn×20cn×20cn中穴造林或15cn×15cn×10cm的小穴造林。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土壤厚度、海拔高和整地、栽植方式、造林密度、抚育方法、混交类型是影响黄山松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和技术措施。黄山松造林时,除采用全面或带状整地、大穴栽植、初植密度每公顷4500—6750株外,还要及时对幼林松土抚育或林粮间作,并在立地条件差的山坡中上部因地制宜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11.
以品种、密度和整地方式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各因素不同组合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栽植密度和不同整地方式对刺槐成活率、苗木质量指标影响显著。提高刺槐造林成活率的首选培育方案为普通刺槐,栽植密度1.5 m×1.0 m,全面整地;其次为普通刺槐,栽植密度1.5 m×1.0 m,穴状整地植后扩穴。3种不同整地方式单位面积造林成本差异不大,以机耕整地造林成本最低,穴状整地栽植后扩穴成本最高。  相似文献   

12.
集粹     
幼林的抚育管理幼树抚育的主要措施包括:松土、除草、灌水、施肥、修枝等。分殖造林还要适时定株摘芽去蘖。一、造林后及时转入幼林抚育管理。造林当年第一次幼林抚育要进行培土、扶正、扩穴、踩实等工作。二、除草、松土。造林初期每年抚  相似文献   

13.
在干旱地区进行春季杨树大苗造林时,应采用随整地随造林的方法。整地后,用机械进行拉沟,在沟底挖植树坑,规格为50cm×50cm×50cm。栽植前利用甲基托布津溶液对苗木整株进行杀菌处理,栽植时浇三遍水,即底水、苗口水、催芽水。在夏季和秋季干旱时要对杨树幼林进行灌水,每次每公顷灌水量为450—750m^3。浇水后及时松土保墒,提高灌溉效果。  相似文献   

14.
山杏核直播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适宜在造林难度大、土层瘠薄的干旱地区进行。采用镐头反坡小坑整地栽植,密度为2 500株·hm~2,即株距2m×2m,要求行环山水平,相邻两行各穴间呈品字形排列,穴面规格为40cm×40cm×40cm。  相似文献   

15.
巨桉造林密度与整地规格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永安国有林场5.5a生不同造林密度与不同整地规格的巨桉人工林进行连续6a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及其经济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巨桉的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而胸径和单株材积则随着林木株数的增加而减少;初植密度以1667株/hm2的蓄积最高,初植密度为1333株/hm2的效益最好.不同挖穴规格对巨桉生长早期有影响,但随着林龄的增加差异越来越小,穴规格以60cm×40cm×40cm的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抚育措施(处理1.锄草、松土、扩穴培土;处理2.锄草、松土、扩穴培土+施肥;处理3.锄草、松土、扩穴培土+施肥+整形修枝;处理4.锄草、松土、扩穴培土+施肥+整形修枝+滴灌)对闽60油茶幼林连续抚育5年(2013~2017年)进行了生长效果及结实率试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幼树的生长及结实率具有极显著影响,以处理4的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平均结实率最高,分别达2.4cm、180.9cm、121.9cm、24.6%,各项指标分别比处理1高出118.2%、77.2%、71.7%、52.1%,比处理2高出60.0%、38.9%、36.4%、32.6%;比处理3高出33.3%、23.3%、20.8%、17.0%。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土地生产力,通过园林景观式栽培南方红豆杉,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160 000株/hm2、80 000株/hm2、40 000株/hm2、26 667株/hm2、1 7778株/hm2、20 000株/hm2、13 333株/hm2、10 000株/hm2)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的株高、地径与侧枝数量进行调查,分析了8种造林密度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间南方红豆杉的株高、地径和侧枝数量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20 000株/hm2(0.5 m×1.0 m)、17 778株/hm2(0.75 m×0.75 m)、13 333株/hm2(0.75 m×1.00 m)和10 000株/hm2(1.0 m×1.0 m)等4种造林密度的南方红豆杉株高与地径均显著高于其他造林密度,地径和侧枝数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变小而呈增加的趋势;造林密度为20 000株/hm2(0.5 m×1.0m)的南方红豆杉生长性状的综合评价值为0.592 7,是所有造林密度中最大的,以该密度营造南方红豆杉园林景观式栽培可以得到最大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8.
上高台林场地处阴山山脉,是卓资县一个以经营天然白桦次生林为主的林场.为了提高天然白桦林的效益,我场在白桦林采伐迹地上人工种植了华北落叶松,把白桦林改造成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目前改造的面积已有8800亩,从而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改造白桦林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与同行探讨.1.整地造林:在坡度小于25度的小面积皆伐迹地上,于夏季挖穴(50×50×30厘米)整地.株行距为2×3米,立地条件差的地块为2.2×3米.在当年秋季用2年生落叶松苗造林.2.幼林抚育:造林后1~3年内,每年除草松土2次,并对缺苗穴进行补植.到第2~3年,  相似文献   

19.
对水曲柳单株、双株及不同密度造林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年生水曲柳一穴双株造林生长情况优于单株造林,其幼林的地径和树高生长情况均较好,且以2 m×1.5 m密度的地径和树高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20.
幼林抚育是造林结束后到幼林郁闭前进行的管理措施,也是巩固造林成果,确保“两率”的重要手段。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说明了加强幼林抚育管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幼林抚育包括松土、除草、补植和保护;其原则是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和杂草生长情况,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连续进行3—5年,每年1—3次。有冻害的地区,第一年以除草为主,可减少松土次数。松土除草应做到里浅外深,深度一般为5—10厘米,干旱地区应深一些,丘陵山区可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增加营养面积。 具体做法,先小苗后大苗;先是头年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